閱讀屋>語文> 最大的麥穗教學實錄

最大的麥穗教學實錄

最大的麥穗教學實錄

  師:古希臘堪稱西方文明的發源地,那裡曾誕生過許多世界級的哲學大師,蘇格拉底便是其中一位。讓我們跨越時空的隧道,走近大師,領略他的風采,共享他的智慧。請開啟課本,我們一同分享《最大的麥穗》帶給我們的愉快的精神之旅。(板書:“最大的麥穗”)我相信你們經過反覆練習,一定能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約七八分鐘後,學生自由練習把課文讀了三遍。)

  師:請大家推薦一位平時讀書最棒的同學朗讀課文。(一位女同學毛遂自薦,面帶微笑地站起來。)

  師:你就是咱們班讀書最棒的?!

  生:是呀!(她搖動著兩條羊角辮,顯得信心十足。)

  師:你很有自信!現代人就需要充滿自信,自信的本身就是一種實力。相信你一定能把課文讀好。(生讀課文1—5節,讀得有聲有色。)

  師:課文的第6節將留給平時讀書機會較少的同學朗讀。(“唰”地站起來五位同學)

  師;你們很誠實,也很勇敢。表面上看來讀書機會是老師給予的,實際上是自己爭取的,希望你們珍惜自己爭取的讀書機會。(站起來的學生都讀得很投入,很賣力氣。)

  師:課文還剩最後一節,這次讀書的機會還剩下一次,如果你願意就請站起來展示自己的朗讀水平。(一時間,學生們爭先恐後地站起來,頓時,教室內書聲琅琅。)

  師:經過四遍讀書的練習,你們已經能夠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下面請你們默讀課文,邊讀邊想,自己明白了些什麼?(同學們仔細地默讀課文,邊讀書、邊思考、邊圈畫。教師也積極地參與到學生的讀書活動之中。)

  師:請你們自由交流各自的讀書體會,好嗎?

  生:我從中體會出一個道理:時間一去不回頭,機會失去難挽留。我們要好好地把握每一次機會。

  師:體會得很準確。

  生:課文啟示我們,機不可失,時不再來,把握住現在,就掌握了未來。

  師:好一個“把握住現在,就掌握了未來”,你樸實的話語中蘊涵著深刻的道理。

  生:人的一生彷彿是在麥地中行走,人人都在追求一個最高的理想,猶如在麥地中尋找那一株最大的麥穗。如果好高騖遠,不能腳踏實地,到頭來只會落得兩手空空。

  師:你的感受很深刻,語言很流暢!

  生:我認為,人的追求應該是最大的,但抓住面前的每一次機會卻是最重要的。因為,通向理想的道路是眼前的每一次機會鋪成的。

  師:理想是需要的,現實是客觀的,理想和現實的完美結合才是重要的……

  師:讀了幾遍書後,你們基本上明白了文章所講的道理。有時,讀文如看山,“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如果讓我們從不同的角度欣賞《最大的麥穗》一文,譬如“大學者蘇格拉底教育學生有什麼獨到之處?他的弟子如此學習對你有什麼啟發?”帶著這樣的問題再次與課文對話,你們肯定會有許多“美麗”的收穫。(學生一聽,興趣盎然,再次潛心讀書……五分鐘後,師生對話。)

  師:大學者蘇格拉底教育學生有哪些獨到之處呢?他的弟子如此學習對人有什麼啟發呢?孫老師願意分享你們“發現”的喜悅!

  生:一般的上課是在教室裡,而蘇格拉底上課是在麥地裡;一般的上課用課本,而蘇格拉底卻是用麥穗。

  師:你善於比較,很快找到了“蘇老師”教學的獨到之處,很不簡單!

  生:他的“發現”對我啟發很大——不僅麥地可以當教室,社會也可以當教室;不僅麥穗可以當課本,整個大自然都可以當課本。

  師:說得好!你思路開闊!其實,宇宙就是一個神秘大課堂,生活就是一部無字大書。那裡有廣闊的天地,那裡有豐富的知識。

  生:蘇格拉底教育弟子們不是直接告訴他們一個道理,而是讓他們親自實踐、體會,最後悟出人生的道理。

  師:直接告訴學生一個道理不是很省事嗎?何必兜圈子,繞彎子?

  生:直接告訴我們一個道理,有時會記不住,如果是自己體驗、悟出的道理,往往是刻骨銘心的。

  師:你的回答很精彩!我贊同你的看法。有時靠著別人告訴的道理,就好像戴在自身的假髮、假牙一樣,看上去也很逼真,但卻沒有生命力;而靠自己體驗悟出的道理就像紮根沃土的大樹一樣,生機勃勃

  生:我認為,蘇格拉底老師講的很少,僅僅講了三次話。第一次,“你們去麥地裡摘一個最大的麥穗,只許進,不許退,我在麥地的盡頭等你們。”這是提出一個要求。第二次,“你們已經到頭了。”這是進行一次提醒。第三次,“這塊麥地裡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們未必能碰見它;即使碰見了,也未必能作出準確的判斷。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們剛剛摘下的。”這是進行一次啟發。

  師:是的,你很會概括!“蘇老師”雖然只講了三次話,但他講得少、引得巧、點得妙,效果好。他不愧為一位大學者!

  生:蘇格拉底的弟子們實踐很認真,這從課文的第三節可以看出,他們一邊思考,一邊行動。

  生:他們雖然很認真,辛辛苦苦、挑挑揀揀,結果卻兩手空空。這樣的結局太令人失望。

  生:我不這麼看,表面上他的弟子們是兩手空空,實際上卻收穫多多。

  師:“有失必有得”,表面上他們是沒有得到麥穗,實際上他們卻收穫了深刻的'人生道理。

  生:孫老師,我認為蘇格拉底的教學並不是完美無缺的。課文中他的弟子們“也試著摘了幾穗,但並不滿意,便隨手扔掉了。”從“隨手扔掉”可見他的弟子不夠愛惜糧食,從而也可以說明蘇格拉底的教育有疏漏之處。

  師:你敢於向權威挑戰,精神可佳!掌聲鼓勵!

  生:我認為文中蘇格拉底的第一句話是自相矛盾的。“你們去麥地裡摘一個最大的麥穗,只許進不許退……”所謂“最大的麥穗”,一定是有比較而產生的,“只許進,不許退”就導致弟子們沒有辦法進行全方位的比較,那麼,這個“最大的麥穗”是沒有辦法找到的。所以,這種提法的本身就是自相矛盾的。

  生:從中也能看出蘇格拉底的弟子們有些太聽話了,不敢懷疑老師,盲目行動,最後落得兩手空空。

  師:這些問題,我課前也沒有想到。你們不迷信書本,不迷信權威,有自己的見解,的確了不起!

  師:同學們,這節課,咱們一同走進了《最大的麥穗》的“精神殿堂”。人人都收穫了一株“最大的麥穗”,咱們不虛此行。

  評析:

  引導學生個性化閱讀,就意味著引導學生探究性、創造性地解讀文字。閱讀一篇篇的文學作品,就是進行一次次的精神探險。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以新奇感、神秘感、無畏感走進一個個文學“迷宮”,邁進一座座文學“殿堂”,探索一塊塊文學“新大陸”,引導學生探究性閱讀,可以根據學生需要,因文而異,適當地切換閱讀視角。如果把目光投向文字,那隻需獲得作品的原義;如果把目光投向作者,那是要獲得交往的意義;如果把目光投向學生自身,那理所當然是為了滿足學生的精神需要。學生每一需要的具體滿足,都源於對文字中相應精神因素的探究、佔有和享用。這些精神需要的滿足和自我實現,恰恰是學生向健全人格發展的條件。引導學生的創造動機,使學生憑藉語言文字,對課文涵詠、體味、思考,讀出疑問,讀出新意,讀出他人未曾有過的感悟和新異的結論。在《最大的麥穗》教學中,蘇格拉底“以麥地當教室,以麥穗當課本。”“他不是直接告訴學生一個道理,而是讓學生體驗,悟出人生的道理。”“他講得少,引得巧,效果好。”“但他的教學中沒有注重愛惜糧食的教育。”這些都是學生個性化閱讀的成果。當然,學生個性化閱讀得出的結論有時難免有不大成熟或不夠完善的地方,甚至包含錯誤,但畢竟比那些老生常談、人云亦云的觀點好得多。在個性化閱讀的過程中要學會容忍學生錯誤,給予學生犯錯誤的權利。讓學生意識到“與其重複一句正確的話,還不如試著說一句錯誤的話。”這對於培養學生的創造意識和創新能力尤為重要。正確引導學生個性化閱讀的要義還在於:讓學生從小學會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學會用自己的頭腦去思考,習慣於傾聽不同的聲音,見識各種各樣的觀念,進而造就他們寬廣的胸襟,培養他們民主的性格。

【最大的麥穗教學實錄】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