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魯班和櫓板教學實錄

魯班和櫓板教學實錄

關於魯班和櫓板教學實錄

  師:小朋友們知道什麼是櫓板?

  生:櫓板就是一種划船用的工具。

  師:那櫓板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呢?請小朋友自由地讀一讀第四自然段,用“-- ”畫出描寫櫓板樣子的語句。

  生自讀圈畫

  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

  他把木棍上半截削成圓形,就像鴨子的腿,把下半截削成扁形,就像鴨子的腳蹼。

  師:再好好地讀一讀這句話,邊讀邊在你的腦海裡想像櫓板的樣子,把你眼前出現的櫓板畫下來。

  請幾個學生到黑板上畫,其餘學生在自己的白紙上畫。

  交流

  師:你為什麼把木棍的上半截畫成圓圓的?

  生1:因為這樣艄公拿在手上才方便。

  生2:把木棍的上半截削得又圓又細,這樣艄公才能握得緊,更好用力。

  ……

  師:你為什麼把下半截削成扁形?

  生:就像鴨子的腳蹼一樣,這樣才能劃到更多的水,船往前就行得更快了。

  師:小朋友們的想像力很豐富,畫出的櫓板各式各樣。魯班最初發明的櫓板結構很簡單,後來人們又在他的基礎上進行加工,製作出了更精美更實用的划船的工具,老師課前也找到了一些圖片,我們一想來看看。

  師出示課前收集到的圖片,師生一起欣賞。

  (反思:由於櫓板離學生的生活較遠,對於櫓板到底是什麼樣子,儘管課文中有具體的文字描述,但這些文字能不能在學生的腦海中轉變成生動的圖片呢?為什麼櫓板的上半截要削成圓形,下半截要削成扁形呢?於是在教學這一部分的時候,我引導學生讀文、繪圖、展開想像,構築自己腦海中的櫓板的樣子。課堂上,孩子們畫出來的櫓板都遵循了“上半截是圓形,下半截是扁形”的原則,但在此基礎上又有自己的創意,各不相同。這時我又給孩子們欣賞收集到的各種划船工具的圖片,讓孩子們對“櫓板”有更為直觀和豐富的感知,這樣櫓板就在學生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魯班和櫓板》匯入新課的教學片斷

  師:小朋友們,今天我們要來認識一位老人——(出示魯班畫像)

  你們知道他是誰嗎?

  生:他是魯班。

  (板書:魯班)齊讀。

  師:魯班是建築行業的祖師爺,他是我國曆史上一位了不起的發明家,他一生髮明瞭很多東西造福人類,被譽為“中國科技發明之父”。小朋友們看見過的鋸子,就是魯班爺爺發明的。

  真了不起,我們一起再來喊喊他的名字。

  (生齊讀)

  師:今天,老師就帶小朋友們一起去看看有關魯班爺爺的小故事,想看嗎?

  生(齊):想

  師:(板書:櫓板) 誰會讀這個詞?

  生讀。

  師:我們一起來讀讀看。

  生齊讀。

  師:(出示生字:板)誰來讀讀這個字?

  生讀。

  師:我們仔細看看這個字,它是什麼結構的字?各個部分分別是什麼?

  生1:“板”是左右結構的字。

  生2:這個字左邊是木子旁,右邊是反。

  師:那麼這個字在寫的時候要注意什麼呢?

  生1:木子旁的最後一筆是點,不能寫成捺。

  師:你真是一個愛觀察的好孩子。還有嗎?

  生2:寫“板”字時,要注意左右兩部分要緊靠在一起,形成一個整體。

  師:你真是一個細心的孩子,看來平時你的字寫得一定不錯。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多媒體演示。

  (多媒體演示“板”的寫法)

  師:下面看老師來寫一寫這個字,小朋友們舉起小手和老師一起寫。

  (師範寫,學生書空。)

  師:你會用這個字組詞嗎?

  生1:黑板。

  生2:木板。

  生3:板房。

  ……

  師:那你們見過櫓板嗎?在哪裡見過?

  生:去年暑假,我和爸爸去南通公園玩,在哪裡見過。

  師:它是幹什麼用的?

  生:用來划船的。

  師:說得真好,我們一起來看看它的樣子。(出示櫓板的圖)看,那個在船上划船的老爺爺,我們叫他老艄公。老艄公手上握的就是櫓板。我們再來讀讀這個詞。

  (生齊讀“櫓板”)

  師:小朋友們看看這兩個詞(出示:魯班 魯板)誰來讀讀。

  (指名讀)

  師:誰發現了,這兩個詞有什麼相同和不同?

  生1:兩個詞讀起來讀音有些相似。

  師:你觀察得真仔細!還有嗎?

  生2:兩個詞的第一個字讀音相同,第二個字的讀音不同。

  生3:兩個詞的寫法上都不同。

  師:小朋友們真愛觀察。你們看:(多媒體演示:在兩個詞中間加上“和”字)誰來讀讀。

  (指名讀)

  師:一起讀讀看。

  (生齊讀)

  師:魯班和櫓板有什麼關係呢?小朋友們想知道嗎?

  生:想。

  師:那趕緊開啟課本,我們一起來聽聽這個故事吧!

  反思:閱讀教學的最終目的是使學生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和認真閱讀的習慣,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教師就要努力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激勵學生全身心地、自覺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新知識的活動中去。

  本課一開始,我就出示了魯班的畫像,喚起了學生對魯班的好奇,接著讓學生再欣賞櫓板的圖片,理解櫓板,最後自然地引入課題“魯班和櫓板”,又透過質疑:魯班和櫓板之間什麼關係?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

  《魯班和櫓板》第三自然段教學片段

  徐海霞

  師:魯班思考問題是這麼地專心,這麼地投入,怪不得他很快就想到把櫓板造成了這個樣子,那他為什麼把櫓板造成這個樣子呢?他是受到什麼的啟發呢?

  生:小鴨子

  師:瞧,這兒就有幾隻可愛的小鴨子!你們瞧,鴨子嘎嘎叫著跳下水,它們在幹什麼呀?

  生:它們在水裡快活地游來游去

  師:你覺得它們遊得怎麼樣?

  生1:我覺得他們遊得很快樂。

  生2:我覺得他們遊得很開心。

  生3:我覺得他們遊得很自由。

  師:你們見過鴨子游泳嗎?

  生:見過。

  師:誰願意到前面來表演一下鴨子游泳呢?

  一生到前面表演。

  師:表演得真棒!我們一起把掌聲送給他。

  全班鼓掌。

  師:我們再來看看編書的叔叔阿姨是怎麼寫的.?齊讀第三自然段。

  生齊讀。

  師:讀了課文以後,你們認為剛才表演的小朋友用手往身後撥水,其實就是鴨子的什麼呢?

  生:腳蹼。

  師:有了腳蹼撥水,鴨子的身子就會怎麼樣?

  生:鴨子的身子就會輕快地向前滑行。

  師:你們想象一下,此時鴨子的感覺怎樣?

  生1:鴨子感覺很輕鬆。

  生2:鴨子感覺很快捷。

  生3:鴨子感覺很快樂。

  師:你想做做快活的鴨子嗎?

  生:想。

  師:咱們一起來吧.你們可以離開位置盡情地學小鴨子游泳。

  生表演。

  師:小鴨子們,你們剛才快樂嗎?

  生:快樂。

  師:你能把你的心情讀出來嗎?

  生:讀。

  師:誰來對他的朗讀評價一下?

  生:我認為他不但讀得正確、流利,而且很有感情,讓人一聽就感覺到他很快樂。

  師:你真會評價。

  師:就讓咱們一起來做做快樂的小鴨子吧! 一齊朗讀這一自然段。 生邊表演邊朗讀。

  表演是低年級小朋友喜聞樂見的事,透過表演既可以調節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狀況,又能幫助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在本課教學中安排了這樣的環節:讓學生學做小鴨子用腳蹼往身後撥水。開始,我請一個小朋友表演時,他有點害羞,表演得不那麼到位,我為了活躍課堂氣氛,就全班般小朋友一起表演鴨子游泳,頓時教室裡沸騰起來,他們一邊“嘎嘎嘎”地叫著,一邊游泳,真的像剛到水裡的小鴨子,快樂極了,於是我就抓住時機,,問:“小鴨子們,你們剛才快樂嗎?”請你們快樂地把這一自然段讀一下,由於小朋友們還沉浸在剛才游泳的快樂之中,因此在讀時,確實讀出了快樂,達到了我預期的效果。

  教學片段:品讀關鍵詞語

  有一天,魯班坐船回家,看到老艄公用竹篙撐船十分吃力。等把船撐到對岸,老艄公已經累得滿頭大汗了。

  師:自由讀讀課文的第一自然段,你感覺到老艄公怎麼樣?

  生:我感覺到老艄公搖船時很辛苦,也很累。

  師:你從哪些詞語看出來的?

  生1:我從“十分吃力”看出來的。

  生2:我是從“滿頭大汗”看出來的。

  師:找得真好,用什麼划船讓老艄公如此“吃力”?

  生:竹竿。

  (生將“竹篙”讀成了“竹竿”)

  師:是“竹竿”嗎?仔細看看,再讀一讀。

  生:竹篙。

  師:知道“竹篙”和“竹竿”有什麼不同嗎?

  生1:我知道“竹竿”是一種細長的竹子,而“竹篙”應該比“竹竿”要更長一些,更粗一些。

  生2:我覺得“竹篙”粗壯又結實,划船一定很重!

  師:理解得真好,你能做出艄公用竹篙划船時那“吃力”的樣子嗎?

  生表演。

  師:老艄公就這樣一下又一下地用這重重的竹篙撐著船,終於撐到了對岸了,此時老人家已經累得——

  生:滿頭大汗。

  師:老艄公一邊擦著汗,一邊在說些什麼呢?展開想象,說一說。

  生1:“唉,實在是太累了!

  生2:“唉,這樣撐船真是太吃力了!”

  生3:“唉,累死我了,要是有什麼東西能讓我省些力氣就好了。”

  師:這樣的撐船方法讓老艄公太吃力了,你們能透過朗讀讀出來?

  生齊讀。

  (反思:《魯班和櫓板》這篇課文沒有生動的故事情節,也沒有優美的語言意境,對於這樣的文章學生一般都不太感興趣,這樣就要求我們教師善於挖掘文字,提取有意義的、感興趣的內容。教學時,我主要是引導學生髮現、品讀關鍵詞語,培養學生靜思默想的好習慣。)

【魯班和櫓板教學實錄】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