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舞蹈> 淺談高校舞蹈教育的現代化發展

淺談高校舞蹈教育的現代化發展

淺談高校舞蹈教育的現代化發展

  運用現代化的科學成果,改變以往舞蹈教育方式相對滯後的局面,調整原有的教學模式和結構,是實現舞蹈教育現代化發展的必然趨勢。正確把握舞蹈教育的發展方向和教學定位,突出學科建設,提高教學水平和教育質量,培養高素質的舞蹈師資和舞蹈人才,是社會對舞蹈教育發展的客觀要求。

  一、高校舞蹈教育的發展方向

  社會的現實需求決定著舞蹈教育事業發展的方向。

  (一)舞蹈學的學科定位與規劃

  新時期高校舞蹈教育的學科建設主要在三個方面:一是以課程建設為中心,展開舞蹈歷史、基礎理論與應用理論的研究;二是以身體教育為中心,展開相關“生命科學”的研究;三是以舞蹈教學、創作和傳播為基本點,展開新技術開發研究。21世紀的舞蹈教育從職業領域走向社會領域,從傳統走向現代,運用各種科學儀器訓練職業舞者,運用各種有效手段投入社會辦學,運用多媒體技術開展遠端舞蹈教育,利用計算機與資訊網路技術擴大舞蹈教育傳播渠道。

  (二)舞蹈自然科學與舞蹈教育

  大多數舞蹈現象是以人的主動參與為中心的各種形式的人體運動,而人又具有生物和社會兩重屬性。對舞蹈者生物屬性的研究是舞蹈自然科學研究的任務和內容。為了全面準確、深刻系統地揭示各種舞蹈人體現象的本質特徵與規律,對舞蹈自然學科結構和內容的構建就必然涉及到影響舞蹈者生物屬性各因素的相關學科知識,需要全方位、多層次、多角度的展開探索與攻關,在研究成果不斷積累和系統化的基礎上,形成和發展舞蹈自然科學的各門學科分支。

  (三)高等舞蹈教育的內知識結構

  過去,舞蹈教育基本上是以為國內劇團輸送優秀表演人才的模式進行的,所以在教育內知識結構的設定中,就比較集中地關注了培養職業舞者的專業性結構,而相對忽視了它的知識結構的完整性。面對迅猛發展的知識經濟時代,應培養高素質的、知識結構更為齊整的複合型舞蹈高階人才,舞蹈教育以社會需求為方向,以培養高素質的'複合型人才為目標來改革內知識結構的組成。

  二、高校舞蹈教育發展的基本原則

  (一)知識與能力整合發展的原則

  將舞蹈創造力與實踐立用能力的培養貫穿於學習活動的全過程。要在重視知識傳授的基礎上,大力加強獲取知識、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將知識技能內化為素質。舞蹈教學要以舞蹈知識技能與實踐應用的高度統一為終極目標。透過舞蹈教學使學生不僅學到舞蹈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同時還透過知識技能聯絡實踐的學習,提高學生對舞蹈課程目的、意義及教學功能、價值的認識,使學生樹立熱愛教育事業,牢固專業思想,從而增強師範意識和獻身教育事業的自覺性和積極性。師範能力的訓練表現為,不只是教給規範的舞蹈知識動作技能,而是透過舞蹈教學中學生的積極參與,師生的緊密配合,從“學與教”的聯絡的實踐中概括和推匯出中小學舞蹈教學原則,並掌握原則的實踐條件及原則指導下的操作方法。

  (二)科學性原則

  注意舞蹈知識技能的準確性、嚴格性,符合學生舞蹈認i卿的規律,建立基礎的舞蹈教學的科學體系。根據培養目標和學生的實際接受水平,舞蹈教學應選擇有代表性的基礎動作為教學內容。這裡的代表性指的是具有“胚胎作用觀念”、“有發展力的觀念,,,選擇具有這些觀念的動作不僅能代表不同文化的舞蹈的風格特徵,而且透過這些有代表性的基礎動作組織練習,能使學生在少量的知識中獲得對不同文化舞蹈的有效理解。同時,還能喚起學生對舞蹈學習的興趣,奠定舞蹈學習可持續發展的基礎。

  (三)實踐性原則

  課堂教學不僅要強調動作技能的實踐練習,更應注重培養學生對舞蹈知識技能運用的實踐意識,營造豐富多樣、生動有趣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認識到舞蹈學習不僅是掌握現成的規範動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增強知識技能應用實踐的操翻巷力。

  三、離校舞蹈教育發展構想

  (一)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

  高校舞蹈教育必須摒棄以“學科為中心”,分:U或細、專業單一的人才培養模式,建設起新的“以能力為中心”教育教學模式,體現在舞蹈教育上的那種專業分為表演、教育、編導、史論等僵死了的專門教育。必須突破這種傳統教育格局,強調人才培養的應用性,使學生成為具有專業素質的應用型人才。根據舞蹈人才市場需求,培養集演、教、編、講(理論傳授)於一身的應用能力較強的人才。即掌握必要、夠用的舞蹈理論知識,具有編舞、表演等應用能力較強的人才。

  (二)課程體系的改革與建設

  在舞蹈教育的歷史程序中,舞蹈教育在國內沒有統編教材,必須根據人才培養的目標,以針對性和適用性為出發點.進行教材的編寫和教學大綱的制定,這是新市場需求情況下高校舞蹈教育必須突破的難點。精心構劃舞蹈教育教學體系的整體框架,突出舞蹈教學體系的特點,使技術與技巧教學、實踐與創作能力的教學做到互為所用、互為補充,達到全面推進綜合能力和整體素質的目的。應緊緊圍繞著培養適應性強的能力型人才為中心進行安排,教材要向知識舞蹈方向傾斜。包含多緣舞蹈文化新的內涵,並賦予新的審美、新的技藝、新的知識和新的方法於課程和教材。以能力培養為核心,加大課程整合的力度,強調以應用性強的課程內容為主導,達到能力和素質的雙重培養。調整課程設定,還要特別明確一個概念,那就是摒棄以全概精的思想。充分調動和發揮個人的創造能力和運用知識的能力。

  (三)改革傳統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在舞蹈教學中,“口傳身授”這種師徒傳承式的教學方法沿襲至今,成為舞蹈教學的基本模式,但一成不變的“我教你學”、“我說你聽”的單邊注入式教學在很大程度上抹殺了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限制了學生主動性的發揮,壓抑了學生的創新精神。為了打破舞蹈教學中這種“一言堂”的格局,應在教學方法上進行改革,採用一些新的教法。

  1、利用電化、多媒體輔助課堂教學

  舞蹈是一種表演藝術,它的材料和工具是人的身體。它的藝術形象是透過人體有韻律的運動來塑造的。在教學過程中舞蹈的風格韻律、情感等所內涵的東西是教師很難用語言向學生解釋清楚的。利用電視教材,可以透過直觀、形象、生動的畫面準確地表達教學內容,使學生獲得充分的感知,激發學習興趣,加深理解和記憶。它有重複再現的功能優勢,為學生提供了模仿動作和對照練習的有利條件。透過電視螢幕,學生能身臨其境地受到藝術的感染,多重感官的刺啟用躍了學生的思維過程。例如,學習蒙古舞時,學生透過觀摩電視教材看到的晴空、白雲、草原、蒙古包、肥美的羊群和身著民族盛裝的姑娘們載歌載舞……在教師的引導和提示下,學生不但對蒙古舞的風格特點、舞姿韻律獲得了豐富的感知,而且對蒙古民族居住環境、生活習俗、民族服飾等有了具體的瞭解。由此,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和記憶加深,對所要學習的動作產生了興趣和躍躍欲試的衝動。

  2.利用電視教材開展多種教學活動

  對教師來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以漁”,教師應把培養學生自學獲取新知識的能力放在重要位置。其具體方法為:

  (1)觀摩與教學內容相關的舞種、加深對所學內容的理解。

  (2)利用電教裝置,舉辦相關知識的專題講座,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最佳化其知識結構。如.“怎樣欣賞舞蹈”、“民間舞蹈發展歷史”等。

  (3)舉辦作品分析討論會。組織學生觀摩舞蹈作品,欣賞著名舞蹈家的表演,分析其藝術特點,然後組織討論。舞蹈教學應用多媒體教學後,它仍要與教師的講解相結合、與學生的練習實踐相結合,只有這樣才能顯著地提高舞蹈教學的質量,才能有利地推進教育改革向縱深發展。

  總之,高校的舞蹈教學改革不僅要從學生實際出發,針對大學生的知識結構和年齡特點來進行,而且還應適應迅猛發展的形勢和千變萬化的世界,以全面提高當代大學生的綜合素質為目標,培養具有開拓型和創造型的全面發展的新時代人才。

【淺談高校舞蹈教育的現代化發展】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