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北平課堂教學實錄

北平課堂教學實錄

北平課堂教學實錄

  師:我們一起來背誦兩句詩,我說前半句,大家接後半句,露從今夜白——

  生(齊答):月是故鄉明

  師:舉頭望明月——

  生(齊答):低頭思故鄉。

  師:從古到今,人民對故鄉總懷著特殊的想念,那麼老舍是怎麼想北平的呢?請同學們大聲朗讀課文。

  學生大聲朗讀課文(大約5-——6分鐘)

  老師板書:想:想念

  師:透過朗讀,我們也許可以發現本文直接點明題意的語句是?

  生(一致而又非整齊地):“好,不再說了吧;要落淚了,真想念北平呀!”

  師:我們一起來將這一語句細細品味一遍。

  師:如何品味散文的語言呢?我們圍繞著黑板上的提示一起來議一議。

  品味語言:分析寫法

  抓關鍵詞

  朗讀吟誦

  聯絡背景

  首先我們要注意語句中含有什麼寫法。寫法含義很豐富。比方有表達方式;抒情方式,

  抒情方式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等;有修辭手法;有其他手法。比如類比、比如用典故等;然後要注意尋找語句中的關鍵性詞語;不僅要追實詞,還要注意虛詞;而朗讀吟誦則要貫 穿品味的始終。注意哪些詞語要重讀,並注意節奏和語氣。

  師:我們一起來品味“好,不再說了吧;要落淚了,真想念北平呀!”這句話。這句話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達對北平的想念與熱愛。想念、摯愛得怎樣?哪幾個詞特別關鍵呢?

  師生共同:“落淚”。“真”。

  師:“落淚”表明這種想念是含淚動情的想念;“真”,表明這種想念程度之深;“呀”,這一表感嘆的詞,增強了抒情意味。使想念之情,顯得親切動人。那我們又該如何將這一句話朗讀出來呢?從節奏上,宜快些,快中有慢,“真想念北平呀”讀得慢些,“落淚”與“真”重讀。

  我們按照剛才的分析來齊讀一遍。

  學生齊讀。這次朗讀明顯注意了重音與停頓,感情表達明顯到位了。

  師:我們就用這些知識來品味本文語言特有的情味。自己挑一處最喜愛的語句進行品味

  全班同學開始靜靜地獨自閱讀尋找。過了一會,教者看到部分學生只看,未作筆錄。

  師(提醒):為了避免發言時遺漏交流內容,每個同學要注意在需要評析的地方作記號和筆錄。

  學生開始做記號。又過了1分多鐘,看見有些同學只靜靜地看,不出聲。

  師(繼續提醒):“既是玩味又要朗讀,所以就要出聲,把腦中所想讀出來。”

  大多數學生就出聲朗誦。少量同學輕聲朗讀。全班差不多都在吟誦。

  又隔了大約2分鐘。

  師:接下來四人一小組交流品味心得,定一個相對統一的語句,集思廣益進一步品味。由專人記錄,專人發言。並且試著把找那個句子讀出來。

  學生按照要求四人一小組交流。師巡視。發現合作不夠積極。

  師(繼續提醒):等一會的發言是每組同學才智的集中體現。哪位同學擅長思考的,可以為你們的發言多出謀劃策;哪位同學伶牙俐齒的,可以為你們的發言增添表述的魅力。我們比比看哪一組合作得好。

  全班有會意的輕笑,許多同學更投入地討論,有些甚至跨小組討論。有幾組已經在確定哪個發言。

  又隔了大約4分鐘。

  師:好,接著我們就請大家把品味的結果交流一下,誰先來?

  生1:我想說的是第二節“我所愛的北平不是枝枝節節的一些什麼”……一直到“這隻有說不出而已”這句。我們組覺得,這句話在寫法上是“借景抒情”——

  師(微笑插話):是“借景抒情”?

  生1(微笑):也有一點直接抒情,比如直接地說到 “思念”。主要是“借景抒情”。藉助於“雨後什剎海的蜻蜓”和“玉泉山的塔影”兩個景物,不,不,意象,來形象地表達對北平的思念。意思是“每一個”小的事物中都有與我密不可分的東西。這裡的關鍵詞是“每一個”,強調我和北平的關聯到了“每一個”的地步。 還有一個關鍵詞是“粘合”,說明北平與我的聯絡非常非常緊密……(生1因找不出更合適的詞語而困窘)

  師(微笑插話): 這裡的“粘合”有“融合”的意思,表明北平與我血肉相連,北平的歷史、風物深刻地影響了我。

  生1(微笑點頭):是的是的。還有 一個關鍵詞是“說不出”表明我的愛非常的深厚,只是“說不出而已”。

  師(微笑插話):情到深處反無聲——“說不出”正是“愛到極點”的表現。說得很好。根據他的解說,你們組推薦一個同學來讀一讀。

  該組笑著推薦生2。生2起來朗讀。語氣深情,重音突出,感情真摯。

  師(點頭微笑):讀得真有感情。聲音非常好聽!你很有朗讀天分,應該多讀!我們繼續交流,下面哪組來?

  生3:我們組討論的是第三段第二句“啊!我不是詩人!我將永遠道不出我的愛,一種象音樂與圖畫所引起的愛。”我們覺得在寫法上是直接抒情。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把那種愛比喻成是由音樂和圖畫引起的愛。

  師(微笑插話):“音樂與圖畫引起的愛”是怎樣的愛?

  生3(迷眼遐思):一種悠悠、緩緩、沁人心脾又有點悵然若失的甜蜜的酸辛那樣的感情…… 全體師生都會心地輕笑。

  生3(繼續說):關鍵詞有:“永遠”“愛”。“永遠道不出”表達我無比的痛苦之情。“愛”是本句的表達重點意思,所以重讀。

  師:。這句中的“啊”怎樣讀?

  生3(笑著):啊——

  因為他讀得不夠有味,大家大笑

  師:這個“啊”用氣聲,儘量少振動聲帶。示範朗讀“啊”。好,我們請同學來讀讀看——目光巡視。

  該組推薦某女生。生4站起來朗讀。有明顯改觀。

  師(微笑鼓勵):讀得不錯,語感很好!我們接著討論。下面哪組來說?(微笑著用目光巡視)

  生5:我們一組討論的是第四段:“就倫敦,巴黎,羅馬來說,巴黎更近似北平——雖然“近似”兩字要拉扯得很遠——不過,假使讓我“家住巴黎”,我一定會和沒有家一樣的感到寂苦”。這句話主要是透過把北平和巴黎、倫敦、羅馬來對比,進而突出北平對我來說的重要性。雖然巴黎更近似北平,但要是我住在巴黎一定會象沒有家那樣的寂苦。

  師(插話):作者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感覺呢?品味這樣的語言就要聯絡前後文,你看看後文有什麼話與它是相關聯的?

  生5:因為巴黎太熱鬧,空曠的地方又太曠,不象北平復雜裡又有個邊際。

  師:因此,老舍可以“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葦葉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樂的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適,無所求也無可怕,像小兒安睡在搖籃裡”。他在北平可以了無牽掛,北平簡直就是他的'精神家園。那麼你剛才分析的這段文字連同後文的幾句用怎樣的語氣來讀?

  生5:用陶醉依戀的語氣來讀。

  師(插話):語速呢?

  生5:要慢一些。

  師(親切地):你來試一下?

  生5朗讀。讀得尚可。基本表現了他的理解

  師(微笑):還可以。感情處理還可以更深厚些,陶醉、留戀、皈依的感覺還可以表現得更充分些。我們繼續交流——目光巡視。

  生6:我們組選擇的是第六節“雨後,韭菜葉上還往往帶著雨時濺起的泥點”這一句,“韭菜葉上還帶泥點”說明蔬菜非常新鮮——

  師(插話):這節除了這句之外,你們還注意別的句子了麼?

  生6:其實,從“牆上的牽牛,牆根的靠山竹與草茉莉”到“美國的橘子包著紙;遇到北平的帶霜兒的玉李,還不愧殺!”這一段文字都很好。就是太長了,不太好說——(眾笑)

  師(笑):青菜攤子上為什麼“紅紅綠綠的?”

  生6:可能有青菜還有西紅柿什麼的,或者胡蘿蔔什麼的吧?

  師:“西山的沙果,海棠,北山的黑棗,柿子,進了城還帶著一層白霜兒呀!”這“白霜”與

  上文哪個詞意相近?

  生6和眾生一起:“泥點”

  師:說明——

  師生共同:新鮮!

  師:這“白霜兒”怎麼讀?下面還有個“哼!”怎麼讀?你來試試?

  生6讀,因為是南方人,兒話讀得不好,大家笑。老師示範。

  師:我們再請個同學來讀“哼!美國的橘子包著紙;遇到北平的帶霜兒的玉李,還不愧殺!”這句。這句中的“哼”,要讀得輕蔑地,對自己家鄉透著自豪的那種語氣。

  學生笑著推薦一個男生來讀,生7站起朗讀。基本讀出了感覺。“哼”讀得尚可。教室裡有輕聲地笑。

  師(笑著問大家):怎樣?還可以吧?

  師:我們繼續交流——誰來說?(微笑著用目光巡視)

  生8:我們一組說的是最後一節“象我這樣一個貧寒的人,或者只有在北平能享受一點清福了”這句話說明老舍很喜愛北平的一個原因,老舍從小出生貧苦,住在大雜院裡頭,一直就有濃厚的貧民意識。這句話關鍵詞是“貧寒”“清福”。他在說自己是貧寒的人時並無自卑感,好象還很自豪似的。

  師生髮出輕輕地笑聲。

  師(提示):你說得真好!聯絡前文看看作者的選材,北平是皇城,可寫的東西那麼多!可他都選取了些哪些景物來寫的呢?

  師生一起:“什剎海的蜻蜓”“玉泉山的塔影”“草花兒”“青菜”“沙果”“玉梨”等等。

  師:作者愛的不是名勝古蹟,而是家常事物,足見老舍的一顆平常心——平民意識是現代文明的標誌。讓我們都擁有一顆平常心!還有要說的同學嗎?(微笑著用目光巡視)

  生9:我還想說說剛才說過的那一句:“北山的黑棗,柿子,進了城還帶著一層白霜兒呀!哼,美國的橘子包著紙;遇到北平的帶霜兒的玉李,還不愧殺!”我覺得“白霜兒呀”用得好,體現出了老舍語言的北京地方特色,從這種京味兒很濃的語言上也可以看出他對北平的喜愛。還有那個“哼”,我覺得“哼”字還體現了老舍有一種孩童般的天真稚氣。“美國的橘子包著紙;遇到北平的帶霜兒的玉李,還不愧殺!”這“愧殺”充分表現出老舍對家鄉的喜愛——應該是偏愛!

  師(用明亮的眼神鼓勵他):說得太好了!我們品味語言就要這樣去品,才品出味道來了!聯絡作者的生平、個性、風格,來品味文章的語言,也是方法之一。老舍是有孩童般的天真氣的,也有很濃的京味兒語言,他以獨特的語言風格被後人稱為“語言大師”。說到這裡,我還要補充一點,品味語言,有時還要聯絡寫作背景。本文寫在1936年,當時日本帝國主義已經侵佔了我國東北,華北告急,北平告急,老舍此刻正在青島,真是憂心如焚!想故國,戀舊都。赤子之心怎不如杜鵑啼血?所以這種“想念”實際上是潛意識裡的“苦戀”,正如冰心女士所說的“潛意識地苦戀著北平”!

  接著我們四人小組繼續用剛才品味的語句,看能否聯絡背景和老舍的生平進一步品出言外之意來,但要注意一點,不是每一句話都適合這麼做的,不能牽強附會,不能庸俗化。

  學生繼續討論,看得出有學生有了新體會,聲音逐漸大起來

  師:看來我們的品味又深入了一個層面,我們還有點時間,哪組同學能抓住機會表達一下自己的新發現?

  生10:我覺得聯絡著背景再看文章的話,那麼那段寫草花沙果的文字就有了新的意思。我覺得,那不但代表著老舍的一種平民意識,更體現了他對和平安寧生活的渴望,那種帶著泥點的新鮮的蔬菜,帶霜兒的瓜果,紅紅綠綠的菜攤子,都是老百姓和平安寧生活的象徵。老舍懷念的是充滿幸福平安的北平。

  師點頭微笑:還有誰來說麼?

  生11:我覺得老舍在文中體現了一種將要失去了家國的憂患感……比如那句“像杜鵑似的啼出北平的俊偉”,杜鵑啼血是哀傷的表現,如果不是國難當頭,老舍不會說得這樣悲涼的。

  師(精神飽滿地):今天我們一起合作著品味了《想北平》 一課的語言。老舍用動情的眼光看世界,連尋常的蔬菜瓜果都帶有了動人的光彩。我們也許對老舍其人其文了解得還不夠透徹,但我們卻進一步積累和掌握了品味散文語言的一些方法。希望這些方法是一把把的鑰匙,幫助我們去開啟散文語言寶庫的大門。好,下課!

【北平課堂教學實錄】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