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職場動態> 從《三國演義》看諸葛亮所犯的職場禁忌

從《三國演義》看諸葛亮所犯的職場禁忌

從《三國演義》看諸葛亮所犯的職場禁忌

  近日,又重讀了一回《三國演義》,一直以來最喜愛的角色莫過於以才智聞名天下的臥龍諸葛。相信大家和小編一樣,對於孔明的才智和謀略及佩服又羨慕,尤其是他對漢室“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誠更是讚歎。但是,如果諸葛亮是效力於如今的企業之中,必然會是一位能力卓越的人才,卻未必能夠稱得上一名職場上的“好員工”!

  三顧茅廬:尊重你的上級,不可恃才傲物

  “三顧茅廬”是諸葛亮在三國中真正意義上的粉墨登場。官渡大戰後,曹操以徐庶母親相要挾,徐庶臨走時向劉備推薦南陽諸葛亮。劉備、關羽、張飛三人帶著禮物去臥龍崗拜訪,前兩次都無緣見到,直到第三次諸葛亮才在家,但卻讓劉備在臺階下站了很長時間,諸葛亮才從床上起來。

  如果諸葛亮是一名員工,縱使再有才華,一而再再而三地將管理者拒於門外也未免顯得太過“矯情”。或許這裡有人要說,前兩次是因為諸葛亮正好有事外出,並不是諸葛亮“無禮”。《前出師表》中諸葛亮曾寫道:“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如果說劉備前兩次登門與諸葛亮之間確實是錯過,但足以表達誠意,諸葛亮完全可以與他聯絡,他卻沒有這樣做。一直到第三次,還讓劉備在門外等候。可見,諸葛亮並不覺得自己“卑鄙”(身份低下),反而有些許恃才傲物。在職場中,管理者和僱員之間雖然是上下級的關係,但是並無高貴低賤的分別,相互尊重是起碼的守則。如果優秀的人才都如同諸葛亮一般需要管理者三請四請,不僅會給上司留下不好的印象,還可能會影響公司的氛圍與管理。

  七擒孟獲:以企業利益為最大考量,切忌盲目自信

  “七擒孟獲”是非常能體現諸葛亮超強謀略的一個故事。孟獲是當時南中地區的大姓豪強,深為當地土著和漢人所信服。諸葛亮想透過生擒迫使他歸順,從而達到收服南中民心的目的。諸葛亮對孟獲七擒七縱後,孟獲及其他土著首領終於對諸葛亮徹底信服,誠心歸順。

  在企業競爭中,諸葛亮對孟獲的“七擒七縱”無疑是將公司一次次推入危險之中,為上司帶來無盡的煩惱。面對競爭對手,公司所要考慮的絕對不是如何讓競爭者心服口服,而是如何爭取企業的利益最大化,儘量避免不必要的資源浪費。與競爭對手糾纏無疑會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這樣一來會影響公司的財務支出,二來也可能帶來不必要的商譽損失。而諸葛亮的這種過渡的自信,極有可能會為公司帶來無可挽救的後果。例如後來曹操敗走華容道,諸葛亮明知曹操對關羽有恩,而關羽又是出了名的.“義薄雲天”,仍然派遣關羽攔截曹操,最終放走了劉備最大的敵人,導致了漢室的覆滅。這樣的員工,就是再有能力,管理者也真的敢用嗎?

  白帝城託孤:長遠利益為重,“精忠”取代“愚忠”

  “白帝城託孤”是諸葛亮與劉備之間主僕情深最明顯的寫照。劉備在臨死前留下遺詔,將兒子劉禪託付給諸葛亮,希望諸葛亮教育他,並表示“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則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為成都之主。”諸葛亮承諾“竭股肱之力,盡忠貞之節”。

  在21世紀的企業管理中,諸葛亮堅持扶持劉禪的忠心其實眼界狹小,不知變通。眾所周知,諸葛亮為了扶不起的“劉阿斗”全力北伐,最終死於五丈原,劉禪甘心為虜不思復國。在企業接班人的選擇上,並非一定要是家族傳承,這個應該是開放的。例如著名的沃爾瑪家族,沃爾頓死的時候也沒有交給他的三個兒子和他老婆,而是請了李斯閣。沃爾頓交給李斯閣的時候才一百億美元的銷售額,到李斯閣交出去的時候,已經三千多億的售額,股票增值了四五百倍,真正收益的還是沃爾頓家族的人。越來越多的企業家表示接班人的選擇應該是開放的,繼承人的選擇要看他是否能服眾,能否擔任起重責。成功沒有一定之規,如果員工都如同諸葛亮一樣只知盲目忠誠而不顧及企業繼承人的實際,不能勇敢地承擔起責任,即使再努力也不能真正地長遠地為企業謀利。

  諸葛亮的雄才偉略以及其對漢室的忠心耿耿確實是很多企業主都希望員工所擁有的,但是諸葛亮是否真的能夠成為一名優秀甚至合格的員工卻有待討論。小編覺得,諸葛亮般的員工確實能夠為企業帶來一時的利益,但是卻未必能在職場走到最後,笑到最後。(以上純屬小編個人觀點,喜或不喜的朋友都歡迎來與小編“煮酒論孔明”~~~)

【從《三國演義》看諸葛亮所犯的職場禁忌】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