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職場勵志> 職場需要勵志的故事

職場需要勵志的故事

職場需要勵志的故事

  傳統西方經濟學認為,人是一種經濟動物,具有利己本性。中國亦有古語"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然而,近代西方也確實出現過"利他主義傾向",據說還相當受歡迎。美國西點軍校甚至把雷鋒作為學員學習的楷模之一。

  "利己"還是"利人"?回答了這個問題,其實在很大程度上就解決了"如何調動各個層面幹部員工的積極性"這個長期困擾企業發展的核心問題。我想這也許就是高賢峰撰寫的《新主人翁精神》一書,提出"崗位股份制公司"理論的初衷吧。

  中國人壽總公司在前幾年提出的"成己為人,成人達己"的企業文化理念,其實已從側面回答了"利己利人"這個貌似深奧的哲學問題:沒有必要把"利己"和"利人"完全隔離開來,只有兩相結合,其威力才會無窮大。中國有哲學觀點認為,人是主觀為自己,客觀為別人。以職業生涯為例,你在為企業(或機構)創造價值的同時,自己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獲得了某種形式的回報;而自己綜合能力的提升,反過來又會助推企業(或機構)的發展。所以說,你究竟是為自己工作,還是為企業工作,這個價值觀方面的問題已顯得不是那麼重要,重要的是方法論問題--你如何才能更好地工作。

  於是,我想到《新主人翁精神》的作者,是不是還想表達另一個意圖--"職場需要勵志故事"。該書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一位剛走出校園的年輕人小D,從一個稚嫩青年,依靠自身努力和他的幾位上司、輔導老師的相助,一步一步成長為公司某重要崗位負責人。小D的成長經歷其實是眾多職業生涯成功者的縮影,折射出"平凡中彰顯的不平凡"。概括地講,小D獲得職業生涯初步意義上成功的深層次原因,可歸納為三點:勤於、善於、樂於。

  勤于思考工作中出現的問題。這對一個剛畢業不久的學生來說,是難能可貴的。因為要想發現問題,需要有敏銳的思維視角和專業知識的沉澱。我們身邊有一些從校園進入工作崗位的員工,也許是在"象牙塔"裡待的時間偏長了,把實際工作過於理想化了,他們一旦發現問題,第一直覺不是去想如何解決問題,而是怨天尤人,殊不知,世界上根本不存在沒有問題的公司,正因為有問題存在,才給了員工施展才乾的機會。

  善於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這是小D棋高一籌的體現。其實,在我們的現實工作中,很多人都能看到問題,但是,真正願意而且有能力解決問題的人並不多。小D的知識結構和閱歷,有時也讓他在問題或困惑面前束手無策,但他勤于思考,善於學習。他向資深的專業導師學習,向有經驗的同事們學習。在汲取眾人智慧的基礎上,最終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案。

  樂於將方案拿到實踐中去驗證。我見到身邊有這樣的人,他們憑藉直覺和經驗,看到了問題,同時也能想出解決問題的草案,但是,卻更多地停留在口頭上,"只說不練",問題繞了一大圈,最後又回到起點。小D則不同,他看到了問題,提出了方案,最重要的是,他不怕試錯,不畏譏諷,勇於擔當創新實踐可能帶來的風險。

  讀書,關鍵還是要獲得共鳴。

  去年3月,我參加了由蘇州保監分局組織的認證考試,獲得保險公司高管人員任職資格。剛開始,我對自己在交流期間的定位還不是很清楚。由於初來乍到,對很多問題都有興趣,對什麼事情都想關注一下。如此面面俱到,反而顯得重點不突出,業績不明顯。對照了一下小D,學以致用,我將工作重點放在了兩個方面。

  創造性地做好本職工作。我的工作分工是協助個險渠道。仔細考慮後,我把工作重心放到了參與個險銷售渠道建設上。思考個險渠道建設的現狀、存在的問題,提出問題解決方案,在充分論證的基礎上,付諸實施。像書中的小D那樣,思考問題,提出方案,盡最大努力解決問題。

  以主人翁姿態熱心"跨界"工作。我對"跨界"的理解就是本職工作以外的事。雖然是"協助",但難免會有這樣或那樣的問題需要解決,包括客戶投訴,以及銀保、團險渠道需要提供一些銷售支援,綜合管理部需寫作輔導等等。其實,參與分內以外的工作並沒有壞處,相反只會讓我們對公司有更加全面的瞭解,更有利於以後工作的開展。

  總之,一個人的格局有多大,視野有多大,他的舞臺就有多大。

【職場需要勵志的故事】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