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雪》課文的教學反思

《雪》課文的教學反思

《雪》課文的教學反思

  雪教學反思(一)

  之所以選擇《雪》這篇課文,其實有一種偷懶的想法,因為文章比較短,應該容易上。沒想到的是,越備課就越覺得難。知難而退也許是明智之舉,但那不應該是我的選擇,想想,就乾脆把它作為對自己課堂教學的一種挑戰來嘗試,希望能夠透過這次歷練來提升自我。

  一、對課堂深度的把握

  對於《野草》,一直有著許多不同的解讀,這本體現魯迅全部生命哲學的小冊子也因此被文學界公認為“世紀性的文學猜想”。《雪》雖然是其中色調相對明朗的一篇,但也有著諸多解讀:說寬度,有學者甚至提出了“愛情的宣言”一說;說深度,錢理群將其上升到中華民族對宇宙基本物質元素、生命元素的理解。可是,對於初二上的學生,在一堂沒有前後呼應的獨立的課上,如果對文字的開掘脫離了學生的生命體驗和可接受程度,是否真正有價值呢?再三考慮,我最終選擇了“魯迅的自畫像”這種解讀。

  原因一:《野草》與《彷徨》作於同一時期,集中體現的是魯迅在“五四”退潮之後空前的孤獨與絕望以及對“絕望的抗戰”。一直以來,魯迅都有著一種強烈的孤獨意識,這是一種先驅者的孤獨、一種探索者的孤獨,這種孤獨帶有屈原式的憂憤深廣,表現為改造社會的強烈願望和不與渾濁現實同流合汙、不向邪惡勢力屈服的品格,在《彷徨》的扉頁上他便援引了屈原的詩句:“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應該說,這樣的思想在《雪》這篇文章中也有著較為集中的體現。

  原因二:目前大多數學生對魯迅的瞭解還是比較概念化的——思想家、革命家、文學家,甚至還有學生認為是政治家。

  基於這兩點,我決定把本堂課教學設計的立足點定位在幫助學生更深入、更真切地認識魯迅——體驗魯迅的情感,感悟魯迅的精神。

  二、對課堂環節的設計

  對語文教學,我也有著自己的理解,我認為語文教學的本真應該是語言教學,只有基於語言品味的領悟才是最真切最能自然內化的,只有從文字上站起來的魯迅才是更有生命力的。於是又確定了本課從品味語言到體驗情感再到感悟精神的縱向深入的思路。整個教學設計則定位在讓學生逐步把握“文章寫了什麼?是怎樣寫的?為什麼要這樣寫?”的文字探究上,使學生能在由景及人、由情到精神的理解轉換過程中領悟文章內涵。其中透過對一些修辭、字詞的品味把握雪的特徵是本節課的重點,對情感的體驗和對精神的感悟都要以此為基點。

  緊扣文字進行“細讀”,也許有點老學究,但我認為在初中階段培養學生的語言感悟力方面卻是最實在最需要的。

  三、對課堂呈現的反思

  本著以上的理解對文字進行了教學設計,從教學展示的效果看,應該說已經較好地得到了落實,尤其是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讓人高興。文章雖然難,但是因為起點設得低,大家都覺得有話說,有話想說。隨著和“雪”的對話的逐層深入,應該說絕大部分學生都體驗到了魯迅那在孤獨中嚮往美好的情感、在孤獨中依然奮進的'精神。當然,隨著年齡的增長,隨著閱歷的豐富,他們在今後重讀《雪》時會有新的體驗、新的感悟,那正是文學的魅力所在,不是現在一堂課所能夠涵蓋的。

  不過,在課堂具體實施的時候,還是存在著很多不足,比如:

  1、教師激情有所欠缺,整個課堂顯得比較平淡。這絕對是我的硬傷,雖然可以找藉口說是性格原因,但即使“秉性難移”,也不是說就完全“不能移”,我一定要把它作為必須克服的問題來對待。

  2、教學機智有待提高。例如對朔方的雪的分析不夠到位,原因有二:一是在分析之前沒有好好讀一讀。在我的設想中是打算在分析完“江南的雪”之後先讀一讀描寫“朔方的雪”的內容再深入品味語言,沒想到寫完板書一轉身就看到已經有十幾位同學舉起了手,如果這時要求他們放下手去,很可能會挫傷他們的積極性,但是,缺少了朗讀這一必要的過渡,學生的思維還停留在江南的雪的“美好”上,從而造成對朔方的雪的理解也慣性地滑向“美好”這個方面;二是在“如包藏火焰的大霧”一句上糾纏太久,沒有及時引導,因而耽誤了時間,使得對朔方的雪理解還不透徹就匆匆進入了下一環節。

  3、對文字的反覆切入還需加強。同一個語句,從不同的角度切入,會有不同的收穫,例如你可以從一個句子看出事物特徵,看出作者情感,看出寫作技巧,看出語言風格,看出蘊涵的哲理……但是本堂課對語言的品味太侷限於“雪的特徵”,對魯迅情感的體驗幾乎是直接從“雪的特徵”得出的,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和文字的脫離,這也使得在第三個環節提升到魯迅的精神前的鋪墊不夠到位,材料的出示也相應顯得較為生硬。雖然對魯迅精神的把握是源自文字,但在課堂呈現時卻顯得有些割裂。如果說本課在課堂設計時關注到了“深度”,但在課堂呈現時卻缺乏一定的“厚度”。

  自我反思的過程也是自我提升的過程,這次歷練對我的教育意義很深刻,很多老師善意的批評也為我指出了今後努力的方向。在此也真誠地希望各位老師能不吝賜教,我會在今後的教學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不斷克服弱點。我相信自己能在語文教學這條道路上越走越穩健。

  雪教學反思(二)

  作者魯迅在這篇課文中介紹了南方的雪和朔方的雪,透過寫這兩個地方的雪,表達了自己對美好生活的回憶和嚮往,對命運的抗戰和不屈。在課堂上,學生對南方的雪很感興趣,透過自學、探討、交流,大部分學生都能說出南方的雪有什麼特點,我為什麼喜歡它。但對北方的雪,學生不容易理解,這也是我預設到的,因此,我把這部分內容作為重點學。我先讓學生讀通順句子,提出不理解的詞和句子,共同解決,在此基礎上再讀句子,想象雪花的樣子,再邊讀邊想,感受 朔方的雪不屈不撓的。在理解了兩部分內容後,我提出問題,作者僅僅的教學,只在寫雪嗎?讓我們聯絡作者的資料,來看看他借雪表達了自己怎樣的感情。透過這樣一個來回,學生基本理解了課文內容。最後,我讓學生回顧課文內容,說說魯迅先生的哪些寫法值得你學習。

  雪教學反思(三)

  1、在朗讀上,希望學生能夠透過想象進入文章描繪的雪景,感受其中的柔美和壯美。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去想象了,但並沒有讓學生展示學習成果,應該嘗試著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展示自己感受到的美,可以畫一幅畫,也可以寫一段話,還可以寫幾句詩,這樣可以使學生享受到讀書的樂趣,在讀書提高自己的審美能力,陶冶自己的情操。

  2、在課文內容和文章主旨的理解方面,學生在江南的雪和北方的雪的特點把握上較好一些,費時沒有過多,是比較到位的,但沒有注意把這類問題交給能力不強的學生,沒有讓這些學生得到展示的機會。對於作者在江南的雪和北方的雪是寄寓的內含和感情這一難點,主要是採用啟發講解的方法實施教學,還教給學生要結合作者的思想以及當時的背景來理解。

  3、在本文的寫法和語言賞析方面,採用了讓學生先自己邊讀邊品味,然後小組交流的辦法實施教學,但效果並不是很好,學生還不會賞析,對於文章的寫法把握也不夠到位,最後不少內容都是透過講解讓學生了解的,不過也讓學生進一步鞏固瞭如何賞析的相關知識,學習瞭如何從文章中汲取一些好的寫法。

  另外,在練筆方面也沒有嘗試著讓學生展示一下,現在想來可以讓學生仿照江南雪的寫法或北方的雪的寫法來寫一寫自己所熟悉的雪景,這樣學生就會對本文的寫法以及語言的運用有更深的理解。

【《雪》課文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