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令人尷尬的話題-文學

令人尷尬的話題-文學

令人尷尬的話題-文學

  我們這個不看重讀書、不崇尚文學的時代,每提起“文學”二字,真的令人難以啟齒、捉襟見肘、相形見絀了。

  不久前,我看到一篇報道:雲南的大腕刊物《大家》因為虧損嚴重,搞了一個子刊《大家論文》,這是一個有償服務的子刊,子刊一出現,馬上就成了風聲鶴唳、眾矢之的。其實這種現象在中國已經不算是首例,並不鮮見。

  就作者來說,羞於啟齒是一方面,文學的冷落恐怕還在於它缺乏應有的讀者,僅僅的一小部分讀者也只是限於文學圈內,圈內的文人相輕、文人相妒文人互相排擠、互不買賬的現象也相當嚴重。這樣說來,且不談文學的振興,文學能夠真正地走入市場已經不可能。

  相對於整個社會的迅猛發展,文學就像是一個地地道道的畸形兒、怪胎,在異常發展的社會經濟領域的夾縫中艱難地生存著,有些岌岌可危、搖搖欲墜。文學這個棄兒幾乎成了文人自己構造的空中樓閣。文學的劫難另一方面是它已經完全受到非文學因素的浸蝕和影響,在經濟利益的驅使下,文學日漸的商品化,經過包裝和粉飾的文學本身已經失去了它的原汁原味。文學的劫難的再一個方面是它完全變成了應時和表象的附庸,成了一種華麗的裝飾品,甚至連茶餘飯後的談資也不夠格,它遠遠不能夠觸及靈魂。如此種種,不一而列。

  諸多的現實形狀,使文學愛好者在文學這條路上愈來愈感到異常的艱難、蹣跚。

  起初愛上文學完全沒有考慮這麼多,真的是有點思想準備也沒有,真的僅僅只是想寫想表達而已。我想:大多數的文學愛好者都是抱著這種心態在不經意間走上這條狹小而擁擠的路的。如果僅僅只是一種愛好和打發還好說,但每個愛好者仍然在尋求讀者,一旦有這個要求,文學這東西就不自覺地走向市場,一旦走向市場,就會發生太多不應該有的糾結和痛苦。

  文學的讀者太少已經是不爭的事實,文學的市場還遠遠沒有開啟,更談不上火熱,如果在此時談及文學的繁榮和昌盛,那簡直就是自欺欺人、痴人說夢。

  當文學沒有讀者,文章就缺乏相應的購買率、閱讀率,文學的不景氣也便很自然,最後它只能夠變成寫作者桌子上的一盤佐料罷了!

  從事文學寫作的人越發地感到出賣自己產品地艱難。作品賣不出去,就意味著自己花了幾年甚至幾十年的心血付諸東流。作者每寫一篇文章,畢竟嘔心瀝血、付出很多,一旦這種付出得不到回報,文學的興趣也就慢慢地淡然。

  作家如此,普通的寫作這亦如此。但文章總是要人寫的、總是有人寫的,人活在這個社會上,不能沒有思想,有思想就要表達,當新聞逐漸變得敏感、虛幻、空洞的'時候,那種邊緣的文字樣式-----文學,也許是心靈最好的流露和表達的方式。

  但是,無論怎麼表達,文字畢竟要走向市場、需要讀者,一旦沒有讀者,文學便失去了這種效應。

  作品寫出來,總是要與讀者見面的。可是,這見面的門檻也不是那麼好過。以前沒有網路,發表的渠道很狹小,現在有了網路,渠道寬了,但新的矛盾又出現了,作者的用盡心血創作的作品,一旦在網路上公佈,就等於你白白地轉讓了你的心血和產品,而且完全沒有報酬,這對於那些辛勤的寫作者太不公平。

  以前發表文章可以獲得報酬,現在不但獲不到報酬,反而要作者自己掏腰包,乃至文學這個東西滲透了許多複雜的成分,它已經遠遠地超出了文學本身的範疇了。

  文學,真的像是一個燙手的山芋,丟也丟不得,拿又拿不起了!


【令人尷尬的話題-文學】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