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教材> 《楓葉如丹》的教材分析

《楓葉如丹》的教材分析

《楓葉如丹》的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敘事散文。作者(見參考資料①)透過記敘訪問澳大利亞時,照一張照片的經過這樣一個小故事,表達了對自然界及人世的態度和看法,即“楓葉如丹,顯示著長久的生命力”;“霜葉紅於二月花”,“經歷了這個境界,才是真正的成熟,真正的美。”紅紅的楓葉,顯示著它生命力的長久;經霜的楓葉,比初春的紅花還鮮豔。經歷了寒冷的考驗,楓葉才變紅了,成熟了,達到了真正美的境界。自然界(楓葉)如此,人生亦然。只有經歷了長大、挫折,人才能變得成熟。而成熟的美,才是真正的美。

  全文可以分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1―7自然段)作者開篇從春、秋兩季入門,把我們的視野引向“綠的世界”,丹的天地”。在“綠”和“丹”的比較中,指出其各自特點:綠,是播種者的顏色,是開拓者的顏色。丹,是成熟的顏色,是果實的顏色,是收穫者的顏色,又是孕育著新的生命的顏色。在這裡,作者運用排比句式,從顏色、顏色的象徵意義以及生命的發展階段三個方面展開話題,引發議論。氣勢龐大而言簡意賅,蘊含著深刻的哲理。隨後,又用短短的兩句話,概括指出自然界與人世間的生命過程是共同的,是相通的。這裡,體現著作者對自然界、對人生的深刻感悟和高度概括,發人深思,耐人尋味。

  第二部分(第8―13自然段)敘述自己訪問澳大利亞期間照的一張照片――“秋之生命”的經過,抒發了由此產生的感悟:“楓葉如丹,也許由於有跳躍的歡樂的生命,也許它本身正是有豐富內涵的生命,才更使人感到真、善、美,感到它的真正價值,而且感受得這麼真切”。這裡,作者採用了先抑後揚的寫法。先說自然景物之美:“紅豔豔的楓葉掛滿一樹,鋪滿一地。”但“總覺得缺少些什麼”,感覺“那株楓樹,竟如一位悽苦的老人在晨風中垂頭無語。”而當“最初的一縷朝陽投進山谷,照到紅豔豔的楓葉上,照到莉貝卡金色的頭髮上。”作者“留下了一張自己滿意、朋友們也都喜歡”的照片――“秋之生命”時,才“恍然明白”,才對人生有了如此深切的感受。閱讀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對此加以體會。

  第三部分(第14自然段)概括自己的感悟,表達自己對自然界及人世的看法――自然界的植物生長需經歷撒種,發芽、吐葉、開花、結實等階段;人生也需經歷孕育,誕生,長大,挫折,成熟等境界。因此,作者說“經歷了這個境界,才是真正的成熟,真正的美”。從中可見作者感悟之深刻,審美之高水準。

  這篇課文語言簡練,含義深刻,字裡行間無不充盈著作者對自然界及人世的熱愛,包蘊了作者的人生觀、價值觀。學生由於年齡及閱歷所限,對此可能不易理解。教師教學時對課文內容不必深挖細摳。只引導學生透過朗讀,大體感知作者思想情感即可。重點應放在引導學生對文中所述道理有自己的感悟。

  要點提示

  1.熟讀課文,瞭解作者照照片的經過,以及對自然界與人世的看法,體會作者的感悟。

  2.學習“至理名言、心曠神怡、絢爛、靜憩”等詞語(見參考資料②),熟讀、背誦課文第一部分,體會語言的“韻味”。重點朗讀課文第13自然段,與同學交流自己的`感悟。

  3.培養積累語言,體味語言的情趣,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教法建議

  1.本文題目含義不易理解,應在引導學生熟讀、理解的基礎上,再體會文題的含義――紅紅的楓葉就像紅紅的顏色一樣,在眾多顏色中顯示著成熟的美。課文第一部分言簡意賅,又蘊含著豐富的人生哲理,抒發了作者對自然、對人世深刻的認識和感悟。指導學生朗讀時,要讀好其中的幾組排比句,體會作者認識的加深及情感的激發。如:人們說它是希望,是青春,是生命。到夏季,綠得更濃,更深,更密。生命,在蟬鳴蛙噪中翕動,在熾熱和鬱悶中成長,在暴風雨中經受考驗。丹,是成熟的顏色,是果實的顏色,是收穫者的顏色,又是孕育生命的顏色。

  2.在理解春、夏、秋一年中自然界生命過程時,可以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談談自己喜歡哪個季節?為什麼?引發學生對自然、對生活獨特的感悟和理解。

  3.引導學生理解“自然與人世,處處相通”時,可以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列舉自己所見自然界與人世相通之事物,交流討論。

  4.課文第10自然節中作者說:……總覺得缺少什麼”,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結合課文內容展開想象:作者覺得缺少的是什麼?以加深理解“又是孕育新的生命的顏色”。

  5.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與想象,畫一幅“秋之生命”圖畫,加深對課文內容的感知,體會作者的感悟,談談自己的感悟。

  認寫生字9個

  本文出現了9個生字,在學習生字時教師可以發揮學生的潛能,利用多種學習方式來學習。例如:分析造字方法來學習,“蟬、噪、誕、挫、悽、莉、曠、寞”這8個字都是形聲字,左(上)表形,右(下)表聲。還可以採用換部首方法區分形近字。如:蟬(蟬鳴)―憚(忌憚)、噪(噪音)―燥(乾燥)、挫(挫折)―銼(銼刀)、莉(茉莉)―俐(伶俐)、曠(空曠)―礦(礦山)、寞(寂寞)―漠(沙漠)。

  注意“涵”的字形,“挫”的讀音是cuò不要讀成cuō。

  積累詞語佳句:心曠神怡靜憩絢爛

  交流思考

  1.朋友為照片起名後,我恍然明白”了什麼?

  課文第13自然段揭示的是“我恍然明白”的內容,透過細讀課文不難看出“我恍然明白”的正是課文所要揭示的主題――只有經歷了長大、挫折,人才能變得成熟。而成熟的美,才是真正的美。怎樣讓學生深入地體會到這個深刻的含義,可以從題目入手,體會題目的含義,然後抓住課文第二部分照片的內容來理解。

  2.選擇最喜歡的一段熟讀、背誦。這道題的目的使學生積累佳句、片段,學生只有在熟讀的基礎上才能背誦,體會語言的韻味,所以教師應鼓勵學生採用各種方法背誦。

【《楓葉如丹》的教材分析】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