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國小四年級下冊語文《跳水》教學反思

國小四年級下冊語文《跳水》教學反思

北師大版小學四年級下冊語文《跳水》教學反思

  教學實錄:

  一、 匯入新課:

  師:同學們,生活中你有過歷險的經歷嗎?和我們共同交流一下。

  生:到一個無人居住的空屋子去探險,裡面黑洞洞的,感覺很害怕。

  生:……

  師:今天老師和同學們一起學習一篇俄國著名作家俄國著名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一篇佳作《跳水》(板書)(齊讀課題)

  師:你們預習這篇課文了嗎?今天老師想給同學們朗讀這篇課文大家想聽嗎?(師範讀課文,學生聽得非常投入)

  師:相信同學們一定會被文中跌宕起伏的情節所吸引。

  師:誰能簡單說說你的感受。

  生:當老師讀到孩子走上橫木的時候,我的心都懸起來了。

  生:我感到很緊張。

  生:我認為船長很聰明。

  生:老師,你讀得非常有感情。

  師:謝謝你的鼓勵,其實不只是老師讀的好,更重要的是作家寫得好。你們想認識一下文章的作者嗎?

  師:同學們找到有關托爾斯泰的資料了嗎?

  生:一位查到資料的同學和大家交流。

  師:我們要向這位同學學習,有一些文章透過查詢資料會幫助大家理解文章。托爾斯泰是世界十大文豪之一,希望同學們有時間去找找他的作品讀一讀。去感受大師的風範!

  (教師有感情地朗讀,把學生帶到有聲文字中。)

  二、 自學課文,整體感知。

  師:感謝大師留給我們的佳作,讓我們來自由朗讀,注意讀準字音,帶生字詞的句子,或者你讀起來有困難的地方反覆讀幾遍。

  (學生自由朗讀)

  師:老師在巡視的時候,聽到同學們都讀得很投入,但是還有幾個同學,沒把自己的感情投入其中(老師模仿孩子面無表情的讀,目的是培養學生每一次閱讀都能帶著自己的感情去讀。)。我們再來讀讀,這次要把文章讀得流利。不動筆墨不讀書,讀的過程中,還要把不理解的詞語或者不懂的句子聯絡上下文去理解,可以寫一些關鍵詞,自己不懂的也做個標記。

  (學生自己閱讀,閱讀後,用了默讀或瀏覽的方法,把給文章做批註。)

  師:剛才同學們用了兩種方法來來閱讀,為了把文章讀流利,同學們大聲朗讀,在聯絡上下文弄懂詞語的時候,用的默讀或瀏覽的辦法。看來後兩種方法更利於思考。下面小組交流,說說自己理解了哪些詞語,是用什麼方法理解的,不懂的地方小組同學看能否幫助。組內不能解決的,記錄下來。

  (小組交流,教師巡視)

  師:下面我們一起來分享讀書的收穫吧。“指名讀第各段,(師生評價朗讀的是否流利。很多同學在評價的時候關注了是否有感情,這裡教師把握不把感情是否到位做為評價的主要指標。)

  生1:我在第一段中理解了風平浪靜一詞,形容海面很平靜,所以大家才有心情在船上逗猴子。

  生2:猴子在人群裡鑽來鑽去,我知道這隻猴子很好玩。

  師:有不懂的詞語嗎?(學生沒有舉手)那老師想問,你們知道放肆的意思嗎?(原來以為學生會對這個詞語提出問題,但是沒提出,所以教師丟擲這個問題)

  生1:就是想做什麼就做什麼?

  生2:不受拘束,很沒禮貌。

  師:因而,你怎麼理解,可能難了點,你能換個詞語嗎,

  生:所以。

  生:因此

  生:於是

  師:能說說因而在這裡起了什麼作用嗎?

  生:連線的作用。

  師:對,起到承接上句,引起下句。同學在表達的時候,也要學會用這樣的關聯詞語,能把文章寫得更明白。

  生:老師我不明白眼巴巴是什麼意思?

  (老師認為孩子應該能聯絡上下文解決這個詞語)

  師:你能試著說說嗎?

  生:(很不自信)我認為是沒有辦法。

  師:說得太好了!(剛才的同學很自信,也很高興地坐下。)

  生:老師還可以換個詞語,眼睜睜的。

  師:真好,同學利用換詞的方法也可以解釋我們說不太清楚的詞語意思,但是一定要結合上下文來理解。

  生:老師,什麼是桅杆?

  師:同學知道嗎?請同學們看書上的插圖,你能在圖上找到什麼是桅杆嗎?(教師看到有學生在圖片上圈了一大片的地方,把帆也畫到桅杆的.範圍裡了。)

  師:請小組裡的同學相互指指,到底哪裡是桅杆,

  生:是船上的的那根最高的木頭。

  師:誰能不看書,到前面寫一個桅杆的桅字?

  (很多學生舉手,我叫了一個平時成績很差的學生到前面來寫。那個同學寫得非常正確。)

  師:老師問你,你是怎麼記住的。

  生:我剛才讀的時候,遇到生字詞就多讀了幾遍,就會了。

  師:以後就這麼讀書。你的收穫會更大!

  生:老師這個字很好記,是左右結構,左邊是木字旁,右邊是個危險的危。

  師:剛才同學們看圖的時候,知道桅杆是用高高的木頭做成的。利用形聲字記憶也是個好辦法。

  (高年級如何處理生字教學,我認為應該從文字入手,在讀中自主識字,教師不是完全不管,應該把易錯的字,不好理解的字詞單獨抽取出來,給予適當的指導。)

  生:老師,我不明白失足是什麼意思。

  師:誰能說說是什麼意思?

  生:是因為橫木很窄。沒有放腳的地方。

  師:課文中是怎麼描寫的呢?

  (學生讀文,)

  師:這回理解了嗎?

  生:老師,孩子的爸爸為什麼要開槍呢?

  師:這個問題留到下節課來解決。

  師:還有不懂的詞語嗎?請同學們默讀全文,思考在書中找到課文中講了幾個角色,說說他們之間的關係。

  (學生默讀思考)

  生:彙報教師相機板書。

  水手拿猴子取樂(發生起因),猴子逗孩子。是孩子追猴子(發展),失去了理智,發生了危險(高潮),船長用槍逼著孩子跳水,水手們把孩子救上了船,化險為夷(結果)。

  師:你能用幾個詞語按事情的發展順序來說說故事的情節嗎?

  學生結合板書來複述文章的故事情節。

  第二課時

  一、 匯入

  師:我們繼續學習《跳水》一課,看老師在黑板上畫了一些臺階,這和我們要學習的文章有關係嗎?

  生:這個圖表示這篇文章是一步步走向高潮的。

  師:誰能說說是怎樣走向高潮的。(學生說,教師在臺階的上下板書水手逗猴子 起因;猴子逗孩子、孩子追猴子 發展 ;孩子遇險 高潮 孩子得救 結果)

  師:這個故事分為幾個階段?老師請幾名同學讀讀各部分,你認為讀到哪裡就讀到哪裡。

  (學生在起因的這個階段沒有異議,但是發展和高潮階段出了分歧,浪費了大量時間。本文的一個教學重點就是幫助學生理清結構,按照事情的先後順序記敘文章的方法也是學生要學習的寫作方法。新課程的語文教學屏棄了分段概括段意的教學方法,這個處理,讓孩子對文章的層次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特別是明確了文章中有些段落為了上下承接,可能既有上部分的內容,又有下部分的內容。教給學生要看這段重點寫的是什麼,學會承上啟下的寫作方法。)

  師:快速瀏覽,思考:文章中最吸引你的地方是哪裡?

  生:孩子遇險的部分,

  (其他學生也同意這時有學生舉手)

  生:我認為是孩子得救的部分。

  師:我們都喜歡完美的結局,每個人都有最美好的願望,老師非常理解你,相信大家也都喜歡這個地方。是嗎?孩子遇險的部分是文章中最精彩的部分,那麼孩子為什麼會走到桅杆頂端的橫木上去?從哪些地方看出孩子的處境十分危險?請同學們獨立思考,並在書上做注。完成後小組內互相交流個人收穫。

  (1、學生自主讀書 ;2、小組合作學習,教師巡視指導。)

  師:下面讓我們一起來分享讀書的收穫。

  師:孩子為什麼會走到桅杆頂端的橫木上去?

  生:猴子逗孩子,水手們在一旁“都笑起來”,孩子“哭笑不得”,很尷尬。猴子摘下孩子的帽子戴在自己頭上,爬上了桅杆,坐在第一根橫木上,摘下帽子來用牙齒和爪子撕,)

  師:誰能來讀讀作者描寫猴子的句子,有什麼特點?

  (一名學生站起來讀的時候,讀得很平淡)

  師:我還想請一名同學來讀,誰能說說為什麼?

  生:她讀得沒感情,

  師:老師沒這樣說,你認為她讀得沒感情,那你能有感情的讀讀嗎?

  (生讀得也不是很很有感情,)

  師:(我馬上問先前讀文章的女孩子。)你同意剛才同學的對你的評價嗎?)

  生:我不同意。

  師:你能再次讀讀嗎?

  (那個女孩子這次是感情飽滿地朗讀了課文中描寫猴子的句子,讀罷全體同學和聽課的老師都報以熱烈的掌聲。這個環節的處理,自己認為是整堂課中最精彩的地方,如何指導朗讀,不是教師根據自己對文章的理解去指導學生,而是讓學生自覺參與到對文字的解讀。這個延時的二次評價,讓學生體驗到從未有過的成功,對於其他學生也是潤物無聲的影響)

  師:剛才這位同學精彩的朗讀,讓所有的老師和同學都情不自禁的給予掌聲。這些描寫猴子的詞語大家發現有什麼特點?

  生:用了很多動詞。

  師:這些連續使用的動詞,對文章的表達起到了什麼作用?

  生:很生動地把猴子氣孩子的樣子描寫出來了。

  生:孩子才一步步走上了橫木。

  師:也正是因為猴子的樣子激怒了孩子。這時孩子是怎麼想的?

  生:我要是拿不回帽子,也太丟面子了。我一定要追上這隻可惡的猴子,奪回帽子,絕不能輕易便宜了它。這時的孩子的心情是什麼樣的?

  生:氣極了。

  師:文章中用的是“氣極了”為什麼不用“氣急了”

  生:氣極了表示孩子生氣已經到的極點。而氣急了雖然也很生氣,但是沒有氣極了更生氣。

  師:這時候的孩子處境怎樣,能找出文章的句子來讀讀嗎?

  生:孩子的處境十分危險

  生感情朗讀  ①從水手們的表情可以看出――“全都嚇呆了”;“有個人嚇得大叫一聲”。

  ②從“桅杆到掛帽子的橫木的一頭有一米多”、“搖搖晃晃”、“只要孩子一失足,他就會跌到甲板上,摔個粉碎。即使他不失足,拿到了帽子也難以轉身走回來”、“腳底下就搖晃起來”(學生在聽朗讀的時候體會孩子的處境十分危險。指導學生從文章的語言文字中去理解當時的危險狀態:看最高的橫木與甲板的距離、橫木的寬度,理解孩子的危險境地――難以轉身,直觀感受當時緊張的氛圍。)

  師:你能用一個詞語來形容孩子處境的危險嗎?

  生:(萬分危急、心驚肉跳、膽戰心驚、危在旦夕……)

  師:看到這裡你感到緊張嗎?你想救他嗎?你想用什麼辦法救孩子?趕快想辦法,時間可不等人啊!(學生各抒己見。這裡孩子對於方法想很多,都被學生自己當場否決了)

  師:這些辦法實際上都不能行,那麼在危急時刻,船長也就是孩子的父親是怎樣做的? (指名讀課文)

  師:如果孩子不跳水,父親會不會開槍?

  生:不會,

  生:船長拿槍本來是打海鷗的。

  師:請同學們一起來讀讀父親的話,為什麼父親這樣說呢。

  生:如果不這樣說,孩子可能會馬上失足掉到甲板上。

  師:你對船長的舉措有什麼想法。

  生:船長太聰明瞭。

  生:自己的孩子遇到了危險,卻沒有害怕,想到了辦法。

  師:正是船長臨危不懼,才讓孩子得救了。齊讀最後一段。

  師:“四十秒鐘以後――大家已經覺得時間太長了”這裡互相矛盾嗎?

  生:每一秒鐘對於孩子都是非常重要的,都決定著孩子的生命。所以人們救人心切,覺得四十秒鐘太長了。)

  師:學習課文後,你有什麼感受?

  生:這篇課文作者就是要告訴我們,遇事不要慌,不要想辦法,用最好的辦法解決。

  師:當孩子慢慢醒過來,你想船長會對兒子說些什麼?水手們又會對孩子說些什麼呢,孩子會怎麼說呢?請同學們回家想想,並寫下來。

  課後反思:這是我和徒弟同上的一節課,同時也是結合學校的校本教研中的問題:“如何上好閱讀教學的第一課時,如何幫助學生學會讀書”這一研討主題進行的教學研究課。兩課時進行下來,感覺課堂確實是現實的,的確讓我思考了很多問題。

  反思之一:關注課堂生成是把雙刃劍,很多課堂上生成的東西,比數學課更難駕御。尤其自己是個非常感性的人,可能會針對學生的思考,改變原有的教學預設。這可能有兩種結果,其一:是師生共同經歷了一次無法預約的精彩,比如處理學生閱讀描寫猴子的語句時的二次評價。其二:可能這樣的處理會讓其他環節的時間處理相對緊張,削弱其他教學重點的把握。

  反思之二:兩課時我都沒有按預案完成,我在思考我的問題出在哪裡。我想做教師的都有這樣的通病,就是生怕講少了。我這節課也是這樣,儘量想給老師呈現更多的我對閱讀教學的理解。導致第二課時中的後半部分處理的比較粗糙。所以在教學中,無論課堂學生的思緒飄到哪裡,都要把握課堂教學的幾個目標。而且目標要準確,切記過多,否則就會哪個也落實不了。語文教學的目標不是一節課都能盡展,要根據單元,根據整冊教材確立長遠的訓練目標,這樣,長短目標相結合,把對孩子的語文素養的培養落到實處。

  反思之三、第二課時前面的臺階式的板書是我臨上課前決定加進來的,在這裡為的是讓學生體會文章中按照事情的先後順序,是怎樣一步步引向深入的。這個部分大概用了3分左右,到底這樣的呈現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也歡迎讀帖的老師能給予評價。

  反思之四:課後交流時,有老師問我,怎樣在閱讀教學中教給孩子學會過渡,我把自己對第一自然段中對因而和放肆的處理,和老師們做以交流。因而是句子與句子的過度。“因而更加放肆”一句是對上下兩段的一個過渡。下面的段落對猴子是如何更加放肆的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宋老師還提到她的作文教學中,要學會留茬。其實這個“因而更加放肆”就是留給下段的茬。

  反思之五:交流中給老師們感受最大的是,我給予學生了廣泛的思考空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表現的機會,有一個學校聞名三“不”的學生(上課不發言,不寫作業,不聽老師話)在這節課上表現了從未有過的積極性,不但發言,而且還提出了幾個很關鍵的問題,比如:眼巴巴,失足是什麼意思?這些關鍵詞對理解文章非常重要。其實每朵花都有盛開的理由。要看我們的問題如何設計,如何引領學生的思考。更重要的是教師要帶著一顆童心走進課堂,走進孩子的心靈。


【國小四年級下冊語文《跳水》教學反思】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