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裁員> 這家手機恐怕要涼了:拖欠畢業生違約金 靠裁員自救

這家手機恐怕要涼了:拖欠畢業生違約金 靠裁員自救

這家手機恐怕要涼了:拖欠畢業生違約金 靠裁員自救

  銷量薄弱跟不上鋪張的營銷,或許這才是金立遭遇資金鍊問題的根本原因。

  最近幾個月,金立公司的日子並不好過,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先是被媒體曝光疑似斥資60億請明星營銷,使得資金鍊出現嚴重問題。有供應商發起訴訟,凍結了董事長股份,使得金立公司不得不裁員自救。

  上述問題尚未平息,近日,其又因拖欠應屆畢業生違約金再次引發輿論關注。

  金立拖欠畢業生違約金,俞雷:一定會付

  據新京報報道,去年10月,金立集團在廣州大學舉行校園招聘會,招聘手機專案經理等多個崗位人才。學生陳曉表示,他與金立集團簽訂了一份3年的就業協議書。其中明確寫到,如有違約,違約方需支付違約金4000元。

  結果到了今年1月份,陳曉被金立公司通知解約,但違約金卻一直未像當初承諾的那樣支付。

  還有其他學生表示,此前金立集團負責招聘的HR已不在職,“HR要麼一直在推託我們,要麼就已經離職,我們也不知道跟誰要違約金。”

  4月8日下午,金立集團人事部門對此回應:“我們在想辦法,情況一旦好轉,馬上就會落實。”

  金立副總裁俞雷也在微博答覆學生稱:“我在盯這個事情,我和財務說了,應屆生的解約費用一定要付。”

  對此,網友們的聲音大有不同。有網友表示,看到金立的態度還是十分給力的,希望金立能渡過難關;但也有網友表示,不知為何看到金立就突然聯想到了樂視。

  而細究本次拖欠校招生違約金事件,很難不把它和此前曝出的債務危機聯絡起來。

  資金鍊斷裂危機,裁員可否自救?

  金立公司4月2日發表公告確認,其位於東莞的金立工業園將有一半員工離開,並表示,裁員是金立自救的系列措施之一。在近3個月的時間裡,關於金立手機深陷債務危機的傳聞頗多,此時,距離1月10日董事長劉立榮股權被凍結的訊息曝出已經有90天。

  今年1月10日,東莞市第一人民法院凍結金立董事長劉立榮持有該公司41.4%的股權,為期2年,至2020年1月9日;1月16日,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再次凍結劉立榮持有的`41.4%金立集團股權,為期三年,至 2021年1月15日。

  同時,包括上市公司歐菲科技、維科精華等在內的多家供應商,也多次曝出金立手機拖欠貨款等事項。

  關於債務問題,劉立榮此前在接受證券時報採訪時承認,“2016、2017年金立營銷費用投入60多億,加上近三年對外投資的30多億元,近100億元的投入對金立的資金鍊造成很大影響,這也導致了金立近來資金鍊危機的出現。”

  真假“60億營銷”和金立的下坡路

  或許是擔心董事長劉立榮所說的60億營銷費用被“誤解”,副總裁俞雷專門進行了澄清。

  4月7日,俞雷在微博上表示:60億包含國內國外的銷售和市場費用,展臺、門頭、櫃檯、促銷活動、代理商銷售折讓、補貼和空中廣告等,其中廣告只是小頭。

  對於資金鍊問題,他表示是“突發性”的,並用銀行來做類比暗指本次資金鍊問題涉及供應商擠兌緣由,“銀行再有錢,擠兌也會倒閉呢”,並表示“金立在積極自救,給金立時間,供應商的錢和媒體的錢都會還的。”

  雖然俞雷否認60億都用於明星廣告營銷,但不可否認的是,金立近兩年在明星營銷宣傳方面,確實力度很大。銷量薄弱跟不上鋪張的營銷,或許這才是金立遭遇資金鍊問題的根本原因。

  近兩年,為了建立全新的品牌形象和影響力,金立斥巨資冠名、贊助了《笑傲江湖》《最強大腦》《楚喬傳》等熱門綜藝、影視節目,其中某些節目的冠名費達到上億元級別;在明星代言方面也不吝花錢,先後邀請了馮小剛徐帆夫婦、余文樂、吳剛、薛之謙、劉濤、棋手柯潔等名人擔任品牌代言人。

  這種簡單粗暴的營銷策略也的確給金立帶來了品牌曝光度,根據第三方機構的資料,2016年,金立手機的全球出貨量約為4000萬臺,同比增長21%。

  但這樣的增勢並沒有持續下去, 2017年,金立的出貨量反而暴跌至2600萬臺,國內銷量為1494萬臺,排名第7,份額僅為3%。

  根據中國資訊通訊研究院此前公佈的資料,2017年12月,中國智慧手機出貨量為4036.1萬部,同比下降33.2%;而2017年全年,中國智慧手機出貨量為4.61億部,同比下降11.6%。

  據不完全統計,在過去一年時間裡,金立、魅族、樂視、聯想等手機品牌出貨量都有不同程度下降。

  今年的情況也不樂觀,中國資訊通訊研究院報告顯示,2018年第一季度,中國智慧手機出貨量為8187萬部,同比下降27.0%。

  今年2月,華為消費產品業務CEO餘承東在談手機業務時曾表示:

  “如果你的市場份額低於10%,你就不能盈利。至少超過10%的市場份額才有可能收支平衡,市場規模超過15%的才可以賺到錢。”

  對於金立而言,市場份額顯然不如目前國產手機巨頭OPPO、vivo、華為、小米等。

  手機市場競爭殘酷,一味地跟風營銷但又未能穩住局面的金立,的確亂了陣腳。

  遭遇挫折的金立,如果想要再次站起來,或許會重新審視市場規律和自身戰略,將自己的品牌特色重新打磨。就如金立在釋出《情況說明》後,俞雷在微博中寫道:“馬拉松都可以跑下來的人,沒有什麼難關是度不過去的。”

【這家手機恐怕要涼了:拖欠畢業生違約金 靠裁員自救】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