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詩經·邶風·靜女》課堂實錄

《詩經·邶風·靜女》課堂實錄

《詩經·邶風·靜女》課堂實錄

  一、匯入

  師:同學們,前面我們學習了《詩歌·衛風·氓》和《秦風·無衣》,知道了《詩經》的現實主義創作傳統和賦比興、重章疊句、微言大意,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邶風·靜女》,看看它有什麼特色,這首詩的詩味、詩性與詩情、詩美在何處?

  二、自習

  師:下面請同學自由朗讀原詩,你發現這首詩哪些地方令你感到有趣、激動與驚奇?請你在書上劃下來或寫下來,等一會兒我們來交流一下。

  三、交流

  生自習完畢,請學生交流發言。

  生1:這首詩採用了重章疊句的寫作方法。

  師:體現在何處?

  生1:靜女其姝-靜女其孌

  師:《秦風·無衣》的重章疊句可是一疊到底,這首詩第三章是否與前二章構成重疊?

  生2:就其表面而言不是,但內在是一樣的。因為它仍然是寫靜女。

  師:如此看來,這首詩在寫作方法上還有一定的創新,它是一種重章疊句的變式。

  師:既然大家都認為,此詩仍然用了重章疊句,我們在前面講過,這種寫法有利於背誦和歌唱,同時,也具有極高超的暗示技巧,即大框架一樣,裡面個別地方稍作改變,以此推動整個思想線索或故事情節向前發展,從而抒發詩人濃郁的思想情感,我們認為這叫微言大意。

  依照我們對《秦風·無衣》的解讀:“豈曰無衣?與子同袍-同澤-同裳。王於興師,修我戈矛-矛戟-甲兵,與子同仇-偕作-偕行。”請同學們找出其內在的同型結構,並破譯其情節發展的線索。

  生3:其姝-其孌-其美,俟我城隅-貽我彤管-歸我牧荑

  師:能說出它們內在的發展線索嗎?

  生4:這首詩其實跟《秦風·無衣》一樣,描寫了三個鏡頭,採用了蒙太奇手法(這是上堂課講的)。第一章主要約會,或者說是初戀,第二章是熱戀,第三章應該是結婚。

  師:前兩章,我們一看便知,第三章如何說是結婚?

  生5:不是結婚。

  師:為什麼?

  沉默……(看來這個問題有一定難度)

  師:也許這個問題帶有難度,但只要我們看一看註釋12就明白了。不是有個成語叫結草銜枚麼?大概就是與此相關的。但同學們要注意,第三章是寫結婚麼?

  生6:不是,只是表示求婚。

  師:你看書很仔細。你覺得是寫結婚好,還是寫求婚好?

  大家熱火朝天,莫衷一是。

  師:為何不是結婚?我這裡給同學介紹一個概念,叫“最富孕蘊性的瞬間”,是德國美學家拉辛在《拉奧孔》中提出來的。他曾經舉米隆的《擲鐵餅者》為例來說,這個雕塑表達的是運動員快要擲出鐵餅的一霎那,這時他的肌肉是結實,一旦擲出去,肌肉就會松馳下來,就無法表現力度美了。雖然詩歌藝術與雕塑藝術有些不同,但它也是要塑形象的,此處如果寫結婚,感情上就會有一定的松馳,從而把我們完全拉回到現實中。

  師:如此看來,這三組鏡頭,三幅畫面,如烘雲托月般推出了一個形象——靜女。請同學們概括一下靜女的性格特點,我請幾個同學到黑板來寫。

  請四名同學上臺板書,他們依次寫下了:俏皮,害羞,細膩,熱情,主動,忠貞……

  師:請上臺的同學說說你為什麼寫這些詞?其他同學還有補充嗎?

  四、欣賞

  師:同學們覺得這首詩還有哪些絕妙之處嗎?

  生7:我覺得這個靜女主動約人家來,又藏起來,很好玩。

  生8:我覺得靜女很會送東西。“彤管”從顏色上看,是鮮豔的,熱烈的,令人心旌搖曳的,給人視覺上的喜悅感;另外,那時沒有手機與電話,約會自然很不方便,於是靜女想起一個主意,給他支樂管,要約會則吹起他們熟知的樂曲,對方不就知道了嗎?

  生9:他們約會選的地方也很好,很幽靜,很浪漫,沒人打擾的。

  師:我覺得同學們講得非常棒,我在讀這首詩時,常常不自覺地將其與《衛風·氓》對比起來。同學們能對比一下嗎?

  生10:《氓》是悲,《靜女》是喜。《氓》是對愛情的怨歌,《靜女》是對愛情的戀歌。

  師:同學們,人生沒有美好的'愛情來支撐,這是最遺憾的。玫瑰花是美的,然而它如果開錯了季節,是要枯萎的。如果缺少精心呵護,即使開對了季節,也是要凋謝的。我想,靜女,作為牧女;《氓》中的女主人公作為蠶娘,他們都是社會化的成人,而不是像我們這麼大的在校生!祝願同學們擁有生活的詩意!

  五、背誦

  師:下面請同學們嘗試背誦一下這首詩,看看有什麼訣竅?(我一貫要求學生找背誦訣竅)

  生11:抓重章疊句的線索。

  生12:抓押韻。

  生13:抓修辭方法,如第二章“彤管”頂針。

  生14:還有第二章與第三章內在的“迴環”——“貽我彤管。彤管有煒,說懌女美”-“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

  師:所以,我們背到第二章,背第三章時,倒過來,從後面往前背,這樣便於記憶!

  師生齊背。

  六、作業

  1、課後用現代詩的形式改寫或擴寫《靜女》。

  2、綜合《氓》《無衣》《靜女》,歸納詩經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

【《詩經·邶風·靜女》課堂實錄】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