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傳統文化> 那些瀕臨消失的傳統文化

那些瀕臨消失的傳統文化

那些瀕臨消失的傳統文化(精選10篇)

  傳統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彙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文化,是各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現。下面為大家帶來了那些瀕臨消失的傳統文化,歡迎大家參考!

  那些瀕臨消失的傳統文化 篇1

  傳統文化,形成於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發展歷史當中,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優秀的傳統文化,就更是中華民族寶貴的財富。然而,人類進入21世紀以後,工業與商業的全球化正逐漸改變著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思維方式,行為方式,消解著傳統文化的精髓,傳統文化瀕臨消失。

  首先是傳統節日。傳統節日,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們繼承與發揚傳統文化的一種良好方式。然而在現在,隨著西方聖誕節,情人節等一系列節日的廣泛傳播,傳統節日卻漸漸被淡化了。鮮少有人在端午節賽龍舟,吃粽子;在重陽節登高插茱萸;在中秋節賞月,慶團圓;在臘月初八熬一鍋熱騰騰的臘八粥祈平安。在西方節日被人們熱火朝天的慶祝之時,誰還會想起這些內涵豐富,意義非凡的傳統節日,與習俗呢?恐怕,早已將它們拋之腦後了吧?

  其次是傳統的歌舞。鳳陽花鼓,雲南花燈,東北秧歌等早已被人們認為是俗不可耐,在公園中看到老年人扭秧歌時,還有許多的年輕人加以嘲諷,而西方傳入的街舞,雷鬼等舞蹈卻被年輕人大加追捧,成為他們的心頭大愛。而在一些搖滾,Rap等流行歌曲廣為傳唱的同時,中國的一些民間音樂以及國粹京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冷落。隨著時代的發展,許多人拋棄了傳統歌舞,轉而奔向了流行音樂與舞蹈的懷抱。

  不僅如此,曾經在民間大放異彩的民間藝術也面臨著失傳的危險;傳統的繪畫書法也受到了一定的衝擊;傳統思想道德正在被人遺棄。這許許多多的社會現象,不禁令人堪憂。傳統文化瀕臨消失,而我們卻不加以挽救,而還是為了各種外來的文化,節日,興奮不已。在我看來,在這樣下去,不用多久,傳統文化就會完全消失,不復存在。

  為了不使我們中國人遺憾,後悔,我們每個人應該成為傳統文化的傳播者和建設者,努力使傳統文化重新綻放光彩,恢復生機與活力,為我們將來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是中華民族的驕傲。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為了傳統文化的恢復與發展貢獻出自己的力量,使其重新發出奪目的光芒。

  那些瀕臨消失的傳統文化 篇2

  這,可能真的會發生。

  一張精緻的粉臉上還殘留著幾道淚痕,如梨花帶雨;臺上的女孩舞動水袖,將那悽美的故事娓娓道來……

  我坐在臺下上著這一齣戲,女孩身著粉衣,頭髮盤成髻,用木簪別在腦後,身上散著幾顆玉珠,臉頰用胭脂妝點,和那豔紅的嘴唇,淺紅的眼角,顯得更楚楚動人,女孩邁著典雅的步子,舞動著水袖,在那古老而又哀婉的唱詞中,從臺上離去了。

  曲聲仍在繼續,我才意識到戲早已結束,賣力地鼓起掌來,與之回應的,只不過是戲院裡零落的掌聲罷了,這稀落的掌聲與彩精彩的表演在空曠的西院裡給我帶來了一種說不出的震驚。

  我悄悄地離開,瞄了一眼觀眾席,僅有零零散散的幾個人,詫異也油然而生——這不是我記憶中的戲院啊

  小時,老街是個熱鬧繁華的地方。街上人來人往,營造出一片喧囂的景象;人們的歡聲笑語,茶樓裡的談天說地,戲院裡的歌聲,掌聲,曲聲,巧妙地構成了老街的“靈魂”,曾經的戲院在演藝場場越劇時,無不座無虛席。老老小小的注意都被吸引住了,有一種身臨其境之感。

  人們一會兒捧腹大笑,一會兒又嘆息不已,被越劇給迷住了。

  如今,戲未變,人少了。

  我默默地在街上徘徊,只聽得戲院裡演員的歌聲,我不由得心裡泛起一種憂傷,嘴裡哼起了《惜別離》。

  “惜別離,惜別離,無限情弦中系”。有人用奇怪的眼光打量我,但我已不奇怪,只願不讓那哀婉的唱腔消逝。

  這,真的可能會發生,而我卻想把時光停留在這古老的國粹中,停留在在哀婉的唱腔中。

  那些瀕臨消失的傳統文化 篇3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這些小時候常常掛在口中的詩句,如今的我們還記得多少?這些陪伴我們童年,讓我們頗有成就感的詩句,如今還剩下多少?

  當今社會,一個動動手指就能解決溫飽問題的社會,留下的不是古人們的那份藝術文化,而是一些像“火星帖”、“蓋樓”、等現代化的網路流行語,這樣真的好嗎?結果顯然是無庸置疑的!

  漢字,一個個跳動的精靈。如今也成為了大多數人生疏的面孔。很多少見的漢字,又有多少人瞭解?不過也為數不多了罷!現在,社會上隨意更改漢字的地方比比皆是。有的商家為了吸引的顧客眼球,便不惜對漢字動刀。試想一下,如果經營得好,會沒有顧客上門嗎?

  可以打個比方,保護動物是為了動物不滅絕。但試想一下,動物會滅絕,難道文化便不會滅絕了嗎?都說古人的藝術文化永垂不朽,會一代一代的傳下去。可依現在的局面來看,這可能嗎?如果不去學習,不去傳授,能憑什麼傳授下去?冰冷的機器嗎?別忘了,機器也是人制造的!如果人類不去學習,任憑文化在荏苒的歲月中消亡、殆盡。那麼機器能做什麼?什麼都不能!

  社會正在進步,文化卻正在消逝。隨著時間的推移,文化也一點一點被啃食,進步需要時間,但文化的消亡可沒有時間的限制,只有文化的殆盡!所謂進步,是在原來的基礎上更進一步,沒有以前的基礎,哪有以後的進步?不過是在原地打轉!那麼進步,不過是一套徒有虛名的說辭罷了。

  文化正在消逝,不要等到殆盡了才覺得不妙!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從新領悟文化,瞭解歷史。有了以前的,才會有更好的!風吹不盡世間的沙,但沙不被保護,又能剩下多少?

  那些瀕臨消失的傳統文化 篇4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傳承了千年的中華文化具有極為豐富的內涵和不可估量的價值。

  中國是文明古國,中華文化是最悠久的文化之一,也是唯一儲存至今的古代文化,從傳說的皇帝到一統天下的秦始皇,從千年前的甲骨文到今天多彩的漢字,從一間間茅屋到不朽的萬里長城,無不是先人知識的精華,無不是中華文化的縮影,無不彰顯著中華文化的魅力。

  千年來,中華文化猶如一顆璀璨的明珠,散發著耀眼的光輝,閃耀在世界文化之林,然而在物質生活飛速發展的今天,中華文化卻是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打擊和冷落。

  人們在追求物質生活的同時,不覺間放棄了對精神世界的追求,忘卻了傳統文化的美。中國戲曲活化石“秦腔”“崑曲”現在很少再有人去聽了,取而代之的是各色的娛樂場所,燈火徹夜不絕。茶文化也是中國文化的代表之一,現在卻聞名於日本,而中國人卻在一味追求西方的咖啡,以彰顯時尚。再拿傳統節日來說,現在,七夕節火不過情人節,端午節被韓國申請版權,就連規模最大的春節知名度也不如聖誕節。甚至,我們最基本的文化漢字,能正確書寫的人少之又少,懂得書法的人更是鳳毛麟角,一些國人寫的漢字連自己也看不懂。這一切,無不在暗示著中華傳統文化正在消逝,重振傳統已刻不容緩。

  作為炎黃子孫,我們有義務保護和傳承傳統文化,汲取其中的精華,昇華其內涵,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繼承中華傳統文化需要我們從思想上接受它,在行動上踐行它,在心中牢記它。

  中華文化已傳承千年,是人類文化的瑰寶,讓我們以此為豪,用實際行動弘揚光大。

  那些瀕臨消失的傳統文化 篇5

  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它根源於我們五千年的華夏文明歷史。然而時代的進步正在一步步的向這些傳統文化所侵蝕。新一代的人更願意接受新潮的東西而不願意接受傳統的東西,認為是土掉渣。

  在這種新潮的東西的影響下,我們的傳統文化從端午節,到中醫,再到龍的傳人,下一個又會是什麼?

  這讓我聯想到一個乞丐,在一路伸手乞討的同時,又把自己的飯碗、筷子等一些生活用品到處亂扔,等到需要用到這些東西的時候,該去哪裡找回來呢?

  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在逐漸發展的同時,居然忘了自己是誰?而且還把自己潛在的財富,拱手亂扔。韓國佬揀走了端午節和中醫,小日本揀走了龍,他們像得到寶物一樣珍藏了這些被中國所丟棄的財富,要知道這樣的財富不是一日就能生成的啊!這是我們的歷史、我們的文化呀!

  下一個被拋棄的將會是什麼呢?作為中華大國的國民,我們該做些什麼吧?我們怎麼可以眼睜睜的看著傳統文化的消失?一個沒了傳統、沒了信仰的民族將是多麼可怕!

  而我們面對自己國家的傳統文化就是這般嫌棄,對其他國家的文化卻似寶貝一樣。就是這麼大的差別待遇,人們卻絲毫沒有真正注意到我們的文化傳統逐漸的消逝。

  我們的傳統文化是流傳於華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歷史,為了保護它,就算是保護我們先祖留下來的遺產吧,我們要繼承這傳統文化,同時也要培養我們的美育能力,自己民族創新能力,在繼承輝煌的傳統的同時,也要發揚這個時代適合的東西,為了不讓這文化消逝,我們要為它做點什麼。

  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是中華民族的驕傲,我們是中華民族,所以我們應該為傳統文化的恢復與發展貢獻出自己的力量,使其發出最燦爛的光芒。

  那些瀕臨消失的傳統文化 篇6

  青蔥的樹林,陽光透過樹葉灑在泥土上,新鮮的空氣,粘著一絲絲花香,縈繞在鼻尖,沁人心脾。充滿古韻的建築瀰漫著淡淡的檀香味,芬芳而又素雅。街道里,做糖畫的老人與孩子們一起嬉笑。會堂裡,化了妝尖著嗓子的人,唱著京劇,一臉陶醉的觀眾注視著舞臺。然而,這一切都將像陳舊的照片消失殆盡。

  隨著社會的不斷髮展,古老的建築紛紛被拆除,由於破舊,它們將面臨前所未有的浩劫。一座座歷史,不斷的沉沒、消失。開啟窗戶,吹來的風中散發出歷史的餘味和感傷的氣息。現今的人們,為追求繁華,漸漸忽視了中國的傳統文化,變得越來越注重金錢,這也是文化消亡的原因之一。在過去,人們喝的是純淨的水,吃的是土生土長的糧食,走的是泥地,充滿了鄉村的氣息。而現在,一切都化為烏有,蔬肉瓜果都被轉基因的產物代替,喝的水都存在汙染,走的路都變成了柏油路。儘管繁華,卻少了樸實的鄉村氣息。唉!有多少文化隨著時間的流逝逐漸淡出我們的視線,有多少絕跡的燦爛需要我們去追尋,有多少種文化迫切需要我們關愛,挽留。

  現在回憶起兒時的小夥伴和那時的歡笑,心靈深處的一絲絲憂傷和懷念一下子就湧上了心頭,思念的淚水直接奪眶而出。那個記憶中臉上溝壑縱橫的老人,彷彿又在眼前,做著糖畫,露出溫暖的笑容,而我心裡祈禱抽到龍的那種心情好似又回到身上,隨即,卻又像幻影般慢慢消失,無論我如何努力的想去抓住,都抓不住。時代進步了,賣糖畫的少了,幾乎沒有人願意去做那些不好掙錢而又辛苦的工作,有的也大多被現實的殘酷埋沒了,只有極少的人能夠堅持下去,取得成功。我想,要阻止文化的消亡,應該大力扶助民間文化遺產繼承人,讓學者開設講座,進行國學的宣傳,如百家講壇所引發的國學熱,搶救瀕危語種,制定有關政策,加大資金投入,培養高層次的研究人才,等等…我希望有一天,那些消失的傳統文化,能夠再次重生!

  抬頭仰望,明淨的天空被烏雲遮蔽了,我想那是我們的傳統文化黯淡了;天邊浮現的紅霞,妖豔而又美麗,我想那是我們的傳統文化在淌血;璀璨的星星從天邊墜落了,我想那是我們的傳統文化消逝了……

  那些瀕臨消失的傳統文化 篇7

  中國,一個令人驚歎的國家。有著五千年的歷史,是當之無愧的文明古國。在這五千年中,自然少不了文化的發展與傳承。我國的文化可謂是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在我以為,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是我們中華民族文化之源,是歷代先人們經過不斷努力創造出的寶貴財富,有了中國的傳統文化,才有了我們今天的成就。

  中國傳統文化有多種,首推的便是唐詩、宋詞、元曲;它們是中華燦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們必須學習的內容。李白、杜甫、蘇軾、白居易,這一個個大作家一生命運坎坷,但是他們創作出了不少優秀作品,並且流傳至今。“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表現了作者充滿信心的和展望世界的夢想。“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表達了詩人憂傷國事,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這些詩詞讀得多了,越覺博大精深。古代才子的才情是我們現代人所無法比擬的。那一首首膾炙人口的古詩,你深入理解感悟,你的心靈便會跟隨作者一樣,飄入那些字裡感受當時的情感。

  而現在,人們在越來越不重視傳統文化。大街上到處可見錯別字,隨地亂扔垃圾,隨地吐痰,公共場所大聲喧譁更是常事。中國的五千年的悠久文化怎麼會變成這樣,變得這麼地不堪,而身為中國人的我們竟然還是沒有覺悟。他們只顧自己,從來不想這樣做的後果。

  還有中國的文字獨一無二,並且本該字型工整的我們,卻寫字歪歪扭扭,不忍直視。中國的形象都被這些字型損害了,曾經的楷書、草書、行書都到哪裡去了?另外,我們經常有新聞報道有景點刻字,外國人對此事也是看法多樣,難道中國一個泱泱大國就要這樣給毀了嗎?不行,絕對不行,我們一定要用實際行動消除那些不良影響。

  前段中央電視臺舉辦了《漢字聽寫大賽·中華好詩詞》等節目,來鼓勵更多的人去更好的書寫漢字,更多的積累詩詞。隨著中國的崛起,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於我們身上,我們要去用行動來影響全世界,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真正地展示於人間,用文化的魅力使他們折服,這將是多麼偉大的'一件事。

  那些瀕臨消失的傳統文化 篇8

  中華!一個擁有五千年曆史的泱泱大國,有著五千年歲月的沉澱,衍生出了無數優雅又古典的瑰寶。儘管後人總是在譜寫前人的歷史,推翻前人的文明,可有很多東西是不會改變,也不能改變的,我們所擁有的智慧結晶,我們炎黃子孫所擁有的志氣與精神,永駐心中。

  相傳倉頡發明了文字,我們用我們的智慧與創造力漸漸地完善它,造就了一個個古樸大氣的方塊字,這是中華的驕傲,也是世界的人類的驕傲!

  前段時間中央電視臺創辦了漢字聽寫大會,人們驚奇的意識到,我們引以為傲的漢字,竟漸漸地滑出了我們的生活,被電腦中各式字型所取代,漸漸地人們提筆忘字,無形中丟棄了重要的卻被我們膚淺敷衍的文化。

  隸書,篆書,楷書,行書,草書,各有風韻卻同樣大氣優美。可是反觀現在的燈紅酒綠喧嚷浮華的世界,又有多少人靜靜地泡一壺茶,品味浸潤在墨香裡品味其中的神韻與深埋其中的沉靜淡然…

  我們活的太恣意,太狂妄,竟忘了我們的根。

  我們在生活中經常使用手機電腦,自己反而忽略了“寫”字的重要,科技的發展伴隨的卻是人民對傳統文化認識的流失!這樣的代價未免太大了點,似乎有些得不償失。

  可是我們也不能靠犧牲經濟發展來保證傳統的穩定,國家正是高速發展的時期,但我們可以找到一個平衡點來相互制約,我們必須要有保護我們的漢字我們的傳統文化的意識。

  一個國家必須要有歷史,有歷史的國家人民才有文化底蘊,才會有一種強烈的愛國精神,促使國家更為發達團結,我們的漢字就是我們的歷史的一部分,可是如果連歷史的一部分我們都眼睜睜的看著它衰落,又有何資格與條件去談保護我們的所有傳統文化呢。

  就比如韓國申遺端午節,作為一箇中國人,這簡直是一種洗刷不掉的恥辱!

  中國何時竟到如此地步!

  漢字,這個中國的代表與瑰寶,正在以一種極其緩慢卻又及其堅定地態度退出歷史,也許多年以後它只是電腦硬盤裡儲存的幾個符號。可是我們不能讓五千年的歷史在我們的手中落魄,只需要我們每個人都付出小小的努力,每個炎黃子孫在心中堅定著弘揚漢字文化的信念,漢字文化必然依舊高傲而昂揚地屹立於世!

  那些瀕臨消失的傳統文化 篇9

  2012年的電影《孫子從美國來》,很小眾,以80萬的超低成本秒殺了一眾動輒上億元投資的國產“大製作”。雖然沒有在影院播出,僅僅播放在電影頻道,卻因為其在傳承文化上的足夠重視而受到大眾的矚目。

  電影上每一幅畫面都是在向傳統文化致敬-----老軲轆井,太師椅,土炕,麻雀窩,滾燙的熱油澆下去噴香呲溜的油潑面,老舊的房簷上垂下來的蜘蛛,一跺腳就撲哧撲哧往下掉灰的房頂,更別說穿插其中的皮影戲……而其中讓我印象最深的,是王館長請求老爺爺重唱皮影戲而他多次拒絕後,與同伴說起皮影戲不過是領導為仕途上升建造的表象時,他臉上表現出來的難過和黯然——這是對我們傳統文化被利益化的痛心。

  在外界環境中,對外開放和經濟改革的大趨勢,讓我們的傳統文化受到了巨大的衝擊,而全球化的大環境更加劇了中國傳統文化的衰落;對我們自身而言,工作和生活的快節奏使我們無暇去體驗傳統文化,對西方文化的盲目崇拜讓我們無法對傳統文化保持欣賞;傳統文化一成不變的格局,也使得其在日益更進的大潮流中落於下風……

  而這部《孫子從美國來》炙痛了我們的神經,給我們以警醒,讓我們不得不思考,我們應該如何去傳承我們的古老文化,如何讓我們的傳統文化走出國門,走向全世界。

  如今我們要做的,無外乎以下幾點:

  首先,政府應該給予高度重視,加大投資力度,拓寬傳統文化的學習渠道,將傳統文化深透於城市和鄉村的每一處,讓我們的傳統技藝人得到應該有的尊重和理解,更讓人們有地方、有能力、有渠道去學習;其次,我們的廣大電子媒體和刊物也應該發揮其號召力,透過報刊、雜誌、LED、紀錄片等等形式,讓人們廣泛的瞭解,使其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再次,我們自身也應該在閒暇之餘,多多的關注我們的傳統文化,靜下心來去體會我們傳統文化的美好。

  雖然傳統文化的道路是任重而道遠的,但是經過我們的不懈努力,在不久的將來,我們一定可以看到我們的皮影、京劇、點翠等等傳統技藝在世界的舞臺上被全球驚歎!

  那些瀕臨消失的傳統文化 篇10

  加里寧曾說過:“青少年是一個美好而又是一去不可再得的時期,是將一切光陰和幸福的開端”,約翰遜曾說過:“人的志向通常跟他人的能力成比例”,這兩句名言告訴我們,青少年的志向很重要,但我認為更為重要的是青少年思想品德,但在這之前,我給大家講一個關於我自己的親身經歷:

  這是一個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下午。教室裡的沉默被鈴聲打破。同學們背上書包走上了回家的路,我擠出擁擠的人群,早知道就走最後了,擠出校門的我,一出門就與微風撞了個懷抱,等公交車的人沒有秩序的零散的四處分佈,像一個吵鬧的菜市場。等車的人的有的人說著一嘴流暢的髒話,有的人用這他那粗獷的嗓門講著電話,還有的人戴著耳機,聽著歌,經過半個小時的無奈等待,公共汽車終於從遠方顫顫開來,大家等待著車的輪胎停止轉動,再不約而同的湧向車門,沒有一絲謙讓的意思,我也就站在他們身後,感受他們的迫不及待,我深深地嘆了一口氣。

  我也在緩慢的等待中上了車,車上的人並不多,但上車我就發現,那裡有一個蹲下的老人,他低著頭,似乎很難受,他已是白髮蒼蒼,蒼白的臉色,沒有一絲紅潤,車上嘈雜的聲音傳到我的耳朵,都是一些小學生,中年人,婦女在一起談論著今日的趣聞以及見解,沒有人看到這位老人,車上一遍又一遍播著,乘客們,你們好,請發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主動給老弱病殘和帶小孩的乘客讓座,但卻沒有一個給老人讓座。

  聽了這個故事,你也許會想到很多,正在消逝的美德,去了哪裡?

  中華民族具有五多年連綿不斷的文化歷史,創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為人類文明進步做出不可磨滅的貢獻,中華文明孕育了中華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傳,今天依然是我們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建設的強大精神。

  一個國家的復興,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旺為支撐的,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更加需要先進的文化支撐,作為青少年學生,我們要明辨是非,遵紀守法,奮發向上,自覺弘樣中華民族傳統優秀的道德思想,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做一個自信,懂自遵,能自強,高素養,講愛心,知榮辱,守誠信,取創新的中國人。

【那些瀕臨消失的傳統文化】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