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傳統節日> 傳統節日的主題班會

傳統節日的主題班會

傳統節日的主題班會範文

  篇一:我們的傳統節日主題班會

  304班主題班會——《我們的傳統節日》

  一、 活動目的

  讓同學們瞭解我們的傳統節日及其來歷和風俗,增強同學們對傳統節日的瞭解,激發同學們熱愛中華傳統文化的熱情。

  二、 活動形式

  競猜、朗誦、觀看影片等

  三、活動流程

  (一) 開場白

  (陳詩漩)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大家下午好。中華民族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民族,五千年的燦爛文化沉澱至今,形成了很多別具特色的民風民俗。今天由我和魏馨怡為大家主持本次主題班會,我們將帶領大家一起走進我們的傳統節日,去領略民俗風情。

  (二) 競猜活動

  (魏馨怡)同學們,你們知道有哪些節日是我們國家的傳統節日嗎?知道的同學請快速舉手搶答。(等同學們回答差不多以後,播放影片。)同學們,從剛才的影片中,我們知道我國的傳統節日主要有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中秋節、重陽節等。下面讓我們帶著大家一起去了解一些傳統節日的來歷、風俗。

  (三) 各個節日介紹

  1、 (陳詩漩)首先讓我們來了解一下春節。同學們,你們知道春節是哪一天嗎?每年的農

  歷正月初一就是春節,俗稱“過年”。春節是一年中最隆重的節日,家家戶戶走親訪友,放鞭炮、貼春聯,可熱鬧了。最高興的當屬孩子們,穿新衣、收紅包,各種好吃的、好玩的應有盡有。北宋王安石有一首詩《元日》,寫的就是春節的情景。(出示ppt)“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總之,在春節家家戶戶煥然一新,每個人的臉上都笑容滿面。說到這裡,大家似乎回到了那段快樂的時光,那麼,你們知道春節的來歷和它的習俗嗎?請看大螢幕。(請 同學給大家介紹)

  2、 (魏馨怡)放完了鞭炮,收好了紅包,讓我們走進第二個節日——元宵節。

  北宋歐陽修

  有一首詩《生查子 元夕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溼衣衫袖。”多麼美的詩句啊。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元宵節人們都在幹些什麼。請看大螢幕。(請同學給大家介紹)

  3、 (陳詩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一轉眼我們來打了江南的春天。清明節是我們大家比較熟悉的節日。我們一般都在這個節日裡去掃墓,寄託哀思。那麼有誰知道清明節的來歷?(大螢幕顯示資料,請同學給大家介紹)

  4、 (魏馨怡)過完了清明,我們迎來的是端午節。傳說端午節是為紀念偉大的詩人屈原而來的。有古詩為證:唐 文秀《端午》——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讓我們跟隨一段影片去看看今天的人們是怎樣過端午的。

  5、(陳詩漩)同學們,你們一定聽說過牛郎織女的故事吧?這是一個悽美的愛情故事,由此演化出一個傳統節日——七夕節。唐代大詩人杜牧有一首詩《七絕》——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街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這首詩就與牛郎織女有關。七夕節也叫乞巧節,古時候的少女特別重視乞巧節,讓我們去了解一下原因吧。請看大螢幕。(請 同學給大家介紹)

  6、(魏馨怡)“八月十五月兒明呀,爺爺為我打月餅呀。月餅圓圓甜又香呀,一塊月餅一片心呀。”又到了每年吃月餅的時候了。中秋節有一個美麗的傳說,請大家看一段影片,我為大家講講這個傳說。中秋節歷來是一個團圓的日子,在這一天家家都要吃團圓飯,大多數人就算工作再忙,也要回家團圓。當某種原因無法回家時,人們自然而然就會吟誦起李白的《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還有些人,對著月亮發出美好祝願——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7(陳詩漩)前不久,我們剛剛學了王維的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請大家跟我一起背一遍。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大家知道這首詩寫的是哪個節日嗎?對,是重陽節。重陽節是屬於老人的節日,我們一起去了解一下它的來歷。請看大螢幕。(請 同學給大家介紹)

  (四) 結束語

  中國的傳統節日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是我們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傳統節日的形成過程,是一個民族或國家的歷史文化長期積澱凝聚的`過程,希望我們今天的主題班會,能帶給同學們更多的知識。謝謝大家。

  篇二:中國傳統節日主題班會

  “中國傳統節日”主題班會

  一.班會主題:中國傳統節日——清明節

  二.班會時間:2012.03.30

  三.班會地點:310

  四.班會目的:

  大家都知道,中國的傳統節日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是我們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傳統節日的形成過程,是一個民族或國家的歷史文化長期積澱凝聚的過程,我國的傳統節日,無一不是從遠古發展過來的,從這些流傳至今的節日風俗裡,還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會生活的精彩畫面,但是,在生活節奏不斷加快,資訊科技不斷髮達的今天,人們忙著工作,幾乎慢慢的忽略了這些祖祖輩輩流傳下來的節日,就算知道今天是這個節日,但是不知道這個節日是幹什麼或紀念什麼的。所以透過這次主題班會,鼓勵大家多瞭解這些傳統節日。

  五.班會過程:

  1.班長講話,提出班會的主題——關於“清明節”。因為馬上就清明節就要到來了,這也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之一,也是國家法定休息的節日之一,所以班會主要是關於清明節的主題班會。

  2.提出主題,班會繼續開展,團支書向大家介紹了關於清明節的一些知識。首先,清明節的來歷,清明,夏曆二十四節氣之一。在春分之後,穀雨之前。《曆書》:“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因此得名。”接著講了清明節的由來以及有關的一些活動, 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本來,寒食節與清明節是兩個不同的節日,到了唐朝,將祭拜掃墓的日子定為寒食節。寒食節正確的日子是在冬至後一百零五天,約在清明前後,因兩者日子相近,所以便將清明與寒食合併為一日了!清明節除了祭祖掃墓之外,還有各項野外健身活動,使這個節日,除了有慎終追遠的感傷情懷,還融合了歡樂賞春的氣氛;既有生離死別的悲酸淚,又到處是一派清新明麗的生動景象。真是一個極富特色,非常特別的節日。清明祭掃墳塋是和喪葬禮俗有關的節俗。據載,古代“墓而不墳”,就是說只打墓坑,不築墳丘,所以祭掃就不見於載籍。後來墓而且墳,祭掃之俗便有了依託。秦漢時代,墓祭已成為不可或缺的禮俗活動。

  3.班上同學發言,講了自己對清明節的瞭解,主要是在節日習俗方面,常言道:“清明斷雪,穀雨斷霜。”時至清明,華南氣候溫暖,春意正濃。但在清明前後,仍然時有冷空氣入侵,甚至使日平均氣溫連續3天以上低於12℃,還有古代詩人“清明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的名句。清明時節活動多種多樣,有踏青,蹴鞠,掃墓,祭拜,盪鞦韆,放風箏,植樹等,不同地方都不大相同,但是掃墓幾乎是每個地方都有的,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曰:“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關於清明節吃的食物,清明節要吃青的食物,清明時節,江南一帶有吃青糰子的風俗習慣。青糰子是用一種名叫“漿麥草”的野生植物搗爛後擠壓出汁,接著取用這種汁同晾乾後的水磨純糯米粉拌勻揉和,然後開始製作糰子。糰子的餡心是用細膩的糖豆沙製成,在包餡時,另放入一小塊糖豬油。團坯制好後,將它們入籠蒸熟,出籠時用毛刷將熟菜油均勻地刷在糰子的表面,這便大功告成了。青糰子油綠如玉,糯韌綿軟,清香撲鼻,吃起來甜而不膩,肥而不腴。青糰子還是江南一帶人用來祭祀祖先必備食品,正因為如此,青糰子在江南一帶的民間食俗中顯得格外重要。

  六.班會總結:

  最後,班長這次班會進行總結,由於清明假期馬上就到了,同學們可以一起出去踏青,感覺一下初夏的氣息和清明節日的氣氛。再次說明傳統節日是經過祖祖輩輩就傳下來的,作為後人我們應該重視這些節日。班會最後,班長讀了一首和清明節有關的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藉著這首詩,更好的表達出了清明時節的氣息,我們似乎看到了一群人,在清明那天,冒著小雨,拿著祭品,在去墓地的路上行走著,去掃墓的情景。

  201X.3.30

  篇三:主題班會我看傳統節日

  一、活動目的:

  1、透過多種活動形式,頌揚中華傳統文化,了使學生了解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和傳統節日典故。增強他們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2、倡導過中國節,傳承和弘揚中國傳統節日文化。

  3、激發探索科學興趣,增強刻苦鑽研精神。

  二、活動內容

  1、發動學生收集我國傳統節日的來歷、習俗以及聖誕節的相關知識。

  2、透過多種形式述說傳統節日中的來歷、習俗,從而引導學生了解節日的習俗,感受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弘揚中國傳統節日文化。

  三、活動要求:

  學生積極參與,形式生動活潑,瞭解傳統節日,抒發真情實感。

  四、準備工作:

  收集節日的來歷及習俗。

  五、計劃實施過程

  匯入:由某個西洋節的傳統節日,過渡到今天班會的主題是傳承和弘揚中國傳統節日文化,“我看傳統節日”主題班會現在開始。

  (一)講述主要中國傳統節日以及由來

  如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七夕節等

  中秋節又叫“仲秋節”、“團圓節”。是漢民族古老而傳統的節日。在農曆八月十五日。此日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中秋”。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魏晉時期已開始中秋賞月。唐代有登臺觀月、泛舟賞月、飲酒對月之風俗。北宋太宗年間,始定八月十五日為中秋節。有祭月、拜月、賞月、吃月餅的習俗。如今與春節、端午節一起並稱中國三大傳統佳節。此節在許多少數民族當中也很盛行。 “花好月圓”是中秋節的一大特色。該節日的節慶活動以及民俗心理是極為有情致、頗具詩情畫意的。雖然不同地區,不同民族各自習俗有異,但有許多方面大致是相同的。

  有關中秋節的詩句更是數不勝數,如李商隱的《嫦 娥》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沈。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蘇軾《水調歌頭》等等

  (二)設計小品表演有關中國節日與外國節日—我看傳統節日與外來節日

  (三)搶答題:中國傳統節日

  A, 讓學生舉手搶猜中國的傳統節日

  B,讓學生搶答有關七夕、中秋、春節的詩歌和故事,與春節有關的神話,活動等;總結其他節日的寓意。

  (四)情景表演

  1 中秋節和月亮的關係很密切,人們看見圓月,就會聯想到一家人的團圓,所以有人把中秋節叫作團圓節,就會聯想到一家人的團聚,

  過節時吃的月餅也作成圓形的,叫作月餅。你們家的中秋節一般是怎樣度過的呢?

  2 學生表演和家人吃月餅的小品。

  (五)講述漳州地區的主要傳統節日

  漳州民間流傳一首《十二月歌》,把本地的歲時習俗以順口溜的形式表現出來:正月鼓仔燈,二月落花生,三月□(音燕,意為浸種)豆芽,四月賣麻茶,五月來裹粽,六月塍草凍,七月印經衣,八月賣麻餈,九月放公差(風箏),十月抾秞(稻)穗,十一月賣草蓆,十二月賣粿箬。

  如元宵是春節活動的尾聲,又是傳統的上元節,漳州人稱之為“正月半”,客家人稱之為“開大正”。這一天,漳地的民俗活動特別多,也特別熱鬧、隆重。若元宵日天氣晴好,就稱今年查某(女性)歲君好,民間認為今年對女性有利。

  最後以一首有關傳統節日的歌曲結束本次主題班會。

【傳統節日的主題班會】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