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古詩《詠柳》的教學案例

古詩《詠柳》的教學案例

古詩《詠柳》的教學案例

  【教學內容分析】

  《詠柳》的作者是唐代詩人賀知章,詠柳,就是歌詠柳樹的意思。這首詩透過寫柳樹的美好姿態和蓬勃生機來讚美春風,以豐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把看不見的春風生動形象地表現出來了。抒發了詩人在春回大地時的歡喜、愉快的心情,反映了詩人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懷。《詠柳》向我們展示了一幅“春滿人間,婀娜多姿”的畫面。

  這首詩旨在讚頌大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其實,關於大自然的美,不僅僅在於春天,這種美好、蓬勃何嘗不體現在夏天,秋天,冬天。《詠柳》重點在“詠”,用“詠”的形式讚頌其他的季節,既承接了課堂中的知識,有感受了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而且還培養了學生精煉的語言組織能力。

  【教學目標】

  1、感受古詩中所描繪的春天的優美的景色,培養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情趣。

  2、透過聯絡生活實際,發揮想象,吟詩作畫等方式來讚頌生活。

  3、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激發學生的潛能,檢測學生的文化底蘊。

  【教學理念解讀】

  學習古詩文,其目的在於全面提高語文素質;而語文素質的核心是語文能力的培養。它是語文能力、語文知識、情趣、學習能力以及習慣、方法的融合。古詩文蘊涵著豐厚的文化底蘊,教學不同層次的古詩,能使學生從多角度受到民族文化的薰陶。新教學大綱提倡:古詩教學應以吟誦為主。歷史時隔久遠,如在短短的四十分鐘裡,添之以情趣化,以詩引畫,以畫詮詩不失為古詩教學的一大契機。拓寬思維外溢美感,觸類旁通,繼而舉一反三,倡導學生吟詩作畫。這也是一種詩文、詩情、詩理與學生的品味、感悟的無聲對話交流。

  【案例】

  培養學生美的情操,從思想上、情感上滲透古詩文沉澱千年的精華之美。學習民族文化,展現的是歷史長河的一幅雋永的畫卷,過去的學者賦詩必畫,遠如蘇軾、唐寅,近如徐悲鴻、齊白石,詩畫交融,堪稱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因而古詩教學中,美術素養不可忽略。融意象於寥寥幾筆中,讓學生品足味,悟足情,達到詩與景,情與文的交融。

  ……

  師:春,是甦醒,是溫暖,是成長,是綠色,是生命。《詠柳》這首詩向我們展示了“沐浴在春風中的柳樹想象成經過巧手裁剪的藝術品”這麼一幅生機蓬勃的畫面,學了古詩,讓我們由衷地發出了讚歎“多美的春天,多美的大自然。”同學們,讓我們耳聽著古曲,手持畫筆畫畫著美景。

  放琵琶曲《春江花月夜》,學生畫《詠柳》春景圖。

  投影示學生的作品。

  理念: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運用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誦詩成畫,滲透美術素養於古詩課堂,並非簡單刺激視覺美感而已。

  師:同學們眼中的春天多美啊!其實大自然的一年四季都很美,不是嗎?在春天裡,我們詠柳,在夏天裡我們……

  生:在夏天裡,我們贊荷。

  生:在夏風裡,我們詠荷。

  生:在夏天的池塘裡,我們頌睡蓮。

  師;原來,夏天也是多姿多彩的。我國古代許許多多的詩人也曾用他們的精妙之筆,寫下諸多的“夏”的詩篇,不知在你的.記憶寶庫裡,儲存著哪些夏之詩?

  生: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生:映日荷花別樣紅。……

  師:詩人筆下的夏熱情,向上,火紅,毫不遜色於春,不知其他季節如何?有沒有令我們的心為之一顫的東西呢?

  生:在秋風裡,我們賞菊。

  生:在秋天裡,我們頌豐收。

  生:在落葉中,我們用落葉。

  生:霜葉紅於二月花。

  ……

  生:在白雪皚皚的世界裡,我們詠梅。

  生:在銀裝素裹的日子裡,我們贊雪。

  生:猶有傲霜枝。

  ……

  理念:培養學生美的情操,從思想上、情感上滲透古詩文沉澱千年的精華之美,學習民族文化,展現的是歷史長河的一幅雋永的畫卷。

  師:在不同的季節裡,有不同的風貌。我們欣賞,我們歌詠,我們讚美。我們是否可以學習《詠柳》這首古詩,發揮一下我們的想象力和創造潛能,也來吟詩作畫,體會詩人的風範。

  學生交頭接耳,覺得很新鮮。

  師:四人小組合作學習,自主選取一個季節,既配詩又作畫。希望每個小組的成員都能開動自己智慧的頭腦,搜尋佳句美詞,譜寫出一首首優美的詩,一幅幅動人的畫。

  學生合作學習。

  學生交流。

  理念:綜合性學習應強調合作精神,注意培養學生策劃、組織、協調和實施能力。

  圍繞“吟”“畫”展開教學,教師只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除了藉助自身的語言優勢創設學習情境外,沒有加給學生一個問題,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人地位。自主選材,合作吟詩作畫,效果甚是理想。

  ……

  【教學後記】

  古詩在小學語文教材佔有很重要的地位,它體現著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文化,是小學生接觸瞭解祖國優秀文化遺產的好教材。但由於古詩的形式體制、遣詞造句等方面與現在的語言習慣差別很大,因此,古詩的學習對於學生來說也是個難點。往往教師在教學古詩時,介紹講解,強調字詞,逐句解釋。學生埋頭筆記,學會的標準就以會背、會解釋來衡量。學生究竟從詩中領會了多少美的意境,無從談起;究竟得到多少語文基本能力的訓練,也無從落實。我以為古詩的教學也應該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得到情感的體驗,積極參與到學習過程中,發展他們的思維,鍛鍊他們的能力。

  教學古詩《詠柳》,我拓寬了學生的視眼,激起學生心中原有的古詩底蘊,重組教學,跨越美術學科,透過吟詩作畫的形式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讓學生見前人之所見,聞前人之所聞,想前人之所想。讓學生在古詩學習中掌握一些學習方法,不斷向課外拓展。所謂詩,詩情畫意;若單單詩文無畫又何來情、意?詩歌是以悟詩情為主,學生品讀為重;立足讀出韻味,悟出品味,達到出神入化的描繪。古詩意境多半滲透於字裡行間,並非斟字酌句所能領會。把詩韻、詩情、詩景統一起來,讓情感得以迴歸。使學生、文字、作者、環境實現對話,完成詩歌教學特有的多因素交融的

【古詩《詠柳》的教學案例】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