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傳統文化> 傳統文化的認識和建議

傳統文化的認識和建議

關於傳統文化的認識和建議

  傳統文化課程是立足中國傳統文化,對少年兒童進行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啟蒙課程,是我省義務教育地方課程中的必修課程之一。根據《國家“十一五”時期文化發展規劃綱要》和《山東省義務教育地方課程傳統文化課程實施指導意見(試行)》,結合我市初中學生的學習狀況和教學實際,現就傳統文化和我市初中傳統文化的教學提出以下幾點認識和建議。

一、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識

  文化本身是一個比較模糊的概念。籠統地說,文化是一種社會現象,是人們長期創造形成的產物 。同時又是一種歷史現象,是社會歷史的積澱物。廣義的文化是人類創造出來的所有物質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其中既包括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具有意識形態性質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學和技術、語言和文字等非意識形態的部分。確切地說,文化是指一個國家或民族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習俗、生活方式、文學藝術、行為規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等。

  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演化而彙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徵,是指居住在中國地域內的中華民族及其祖先所創造的、為中華民族世世代代所繼承發展的、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歷史悠久、內涵博大精深、傳統優良的文化。它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文明的結晶,除了儒家文化這個核心內容外,還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態,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

二、中國傳統文化的特點

  1、世代相傳。中華傳統文化區別於其他文化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薪盡火傳、世代相承,儘管中國的傳統文化在某些短暫的歷史時期內有所中斷,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或多或少的有所改變,但其基本內涵和精神實質總體沒有大的改變。

  所以,設立傳統文化課程的目的就是為了傳承。學習的目的是傳承,傳承的目的是學習,而學習的目的是為了發揚光大。

  2、民族特色。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在漫長的歷史發展程序中,由中華民族共同創造的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文化,為中國所特有,與世界上其他民族的文化有著顯著地不同。

  3、歷史悠久。中國傳統文化具有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其歷史跨度之長、傳承之有序,在世界文化發展史上是獨一無二的。

  4、博大精深。中國傳統文化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吸收、融合、創新了中華各民族以及外來優秀文化的基因,從廣度上來說,豐富多彩、寬厚博大;從深度上來講,高深莫測、思想精深。

三、傳統文化教學的基本原則

  1、在傳統文化課的教學過程中,要把學生置身於民族幾千年的文化歷史程序中,使學生在其時代的背景下、在原始的情境中感知民族精神、領略民族文化。

  2、傳統文化具有道德教育,審美教育,人生觀、世界觀教育等多重教育功能,在傳統文化的教學過程中,要深入挖掘傳統文化的教育內涵,充分發揮傳統文化課程的教育功能,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

  3、在傳統文化課實施過程中,應注重學生學習方式的多樣性,透過誦讀、感悟、討論、交流等多種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提高學生對傳統文化學習的興趣。

四、傳統文化課的教材處理

  傳統文化的3本教材,每本教材都是3篇18課 ,建議每課用2課時處理。

  第一課時的重點放在朗讀和背誦上。《山東省義務教育地方課程傳統文化課程實施指導意見(試行)》在基本理念中,特別指出:“強化朗讀、背誦傳統文化的精華,不僅能鍛鍊和提高學生的記憶力,而且能培養學生對傳統文化經典的感悟能力。” 作為承載中華文化的最重要的載體,古漢語或者稱之為文言文,經過幾千年的積澱、淬鍊,不僅言簡意賅、精煉簡約而且極富韻律美、音樂美和結構美,讀起來既明白如畫、優美如畫,又抑揚頓挫、琅琅上口,非常容易讓人在朗讀、背誦中領會其含義。強化“朗讀、背誦”的訓練,是傳統文化教學走向成功的先決條件,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高度重視“朗讀、背誦”的指導,讓學生在“朗讀、背誦”中豐富知識積澱、培養感悟能力。

  第二課的重點放在引申和拓展上。傳統文化的.內容博大精深、浩渺無垠,課本中選取的內容只是滄海一粟,在傳統文化課的教學上,應當依託教材但又不侷限於教材,要引導學生在熟練掌握教材的基礎上,對教材內容進行適當的引申、拓展,開拓學生的視野,要讓學生透過傳統文化課的學習,從古人身上學會認識世界、豐富人生。此外,在第二課時中要注意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根據所學內容自主蒐集資料、進行拓展閱讀,並將自己蒐集和整理的優秀作品介紹給同學;還可以根據學生的生活實際適當開展討論、反思等活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簡單的講,如果每個教學內容,學生都能熟讀幾首古詩,掌握幾個相關的故事,並能解其意、照其行,那麼我們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五、傳統文化課的教法選擇

  在傳統文化課程的實施過程中,教師要積極探索與傳統文化課相適應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教學效益的提高,在教法的選擇上,可採取以下方法:

  1、情境教學法。傳統文化與學生的現實生活畢竟有一定距離,在實施過程中,要積極創設古典的、人文的學習情境,讓學生的思維穿越千年,迴歸傳統,原汁原味的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

  2、朗讀背誦法。誦讀是學習傳統文化的核心和關鍵,在傳統文化課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對學生的朗讀技巧、背誦方法的指導,讓學生在誦讀的過程中加深理解、強化記憶、豐富積累、開拓視野、提高能力。

  3、問題探究法。在傳統文化課程的實施過程中,教師要抓好“問題意識”在課堂的落實,要積極透過問題的設定,以疑導學、以疑促學,鼓勵和幫助學生加深對教材的理解和掌握。

  4、愉快教學法。“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教師要積極創新教材的組織結構,透過新穎的課堂組織形式、和諧互動的雙邊交流和生動幽默的語言,讓學生學中有樂、學有所獲,在輕鬆愉快中掌握知識。

  5、電化教學法。教師要充分利用網路資源,藉助電教手段有聲有色、形象生動的特點,為學生提供具體形象的直觀材料,以激發學習的興趣,吸引其注意力,使之更好地理解、鞏固知識,促進觀察力的發展和思維積極化。

  6、探討交流法。在傳統文化課程的實施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加強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探討和交流;同時引導學生自主蒐集相關材料,積極為學生創設交流平臺,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溝通能力和表達能力。


【傳統文化的認識和建議】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