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教育> 教育研究論文格式

教育研究論文格式

教育研究論文格式範文

  近年來,我國高職教育獲得了較快的發展,各項工作都取得了很大的進步。接下來小編蒐集了教育研究論文格式範文,僅供大家參考,希望幫助到大家。

  篇一:教育學發展中的繼承及創新

  【摘要

  教育學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基礎學科,主要研究物件是教育及其發展規律。透過對教育現象和教育問題的研究,從而揭示一般規律,促進教育事業的進一步發展。教育學學習不僅要求學生掌握教育學基礎知識,更要把握教育學的內涵,強化對教育學的認知,提高其實踐能力。本文就教育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研究,並提出一些創新措施,以不斷最佳化教育學教學效率,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

  教育學;發展;創新

  一教育學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第一,教學理念落後。雖然國家大力普及素質教育,素質教育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關注,家長也意識到素質教育的優點。但是由於長期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教育學也深受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教學理念十分落後,學校和教師沒有充分認識到教育學創新的重要意義,教學理念已經難以適應當下學生的心理需求,不利於學生的未來發展。第二,教學方法陳舊。教育學還在沿用傳統的教學方法,過分注重學生的理論知識,致使學生的實踐能力比較差,沒有起到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邏輯能力的作用,也無法將理論知識應用於實際生活當中,直接影響了教學質量水平。第三,缺乏有效的評價機制。教育學這門課程缺乏有效的評價機制,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考核時,將學生的卷面成績作為唯一考核標準,然而這種評價方式不僅不能真實、客觀地反映學生的客觀情況,而且可能打擊到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不利於學生樹立自信心。以成績作為評價標準,與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要求不相適應,難以達到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目的,影響教學效果的發揮。

  二創新教育學教學的主要措施

  1、更新教育理念,應用多媒體教學為了有效促進教育學的發展,首先要從根本上轉變學校和教師的教學理念,讓學校領導和教師正確認識到教育學創新的重要作用,這樣才能更好地發揮教育學的職能作用,培養更多教育學研究人才,促進我國教育事業的可持續發展。因此,學校要加大資金投入,引進先進的教學裝置,同時鼓勵教師對教育學教學方法進行創新和改革,提高教學效率。

  2、創新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傳統的灌輸式教育模式,限制了學生的思維發展,不利於學生的成長。因此,教師要重新定位自己和學生在教學中的關係,以學生為教學主體,教師擔任教學的引導者,積極發揮主觀能動性,引導學生學習知識。教師可以在教育學的教學中加入案例,讓學生根據案例提出對應的觀點和結論,在課堂上與同學一起討論交流,再進行歸納總結。

  3、改革評價模式,激發學習興趣以成績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因此教師要正視主要問題,積極改進評價方式,應該把學生平時的表現納入考核範圍,教師要觀察學生平時的學習情況及作業的完成情況,瞭解學生的真實水平。同時,要把學生的實踐活動納入考核專案,掌握學生對知識的運用能力,最後再進行綜合測評。透過這種多元化的評價方法,不僅可以全面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而且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綜上所述,目前我國教育學發展取得了喜人的成績,但是不可否認,在教育學的繼承和創新方面依舊存在諸多不足。因此,教師要更新教育理念,創新教學方法,改革評價模式,激發學生對教育學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我國教育事業的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夏劍.論我國教育學對現象學的接受機制及其發展進路[J].當代教育科學,2016(19)

  [2]徐中斌.關於教育學原理的發展需求及改革途徑探討[J].青年時代,2016(21)

  [3]劉保俊.淺談教育學原理學科的發展需求及改革途徑[J].教育界:綜合教育研究,2016(34)

  [4]梁士偉.基於教育學實踐發展與科學發展的研究[J].山西青年,2017(12)

  [5]王周紅.教育學原理學科的發展需求及改革途徑[J].西部素質教育,2016(7).

  篇二:核心素養的教育學課程教學改革

  摘要

  當下教育學課程的教學,在教學模式、教學內容及教學評價體系與學生髮展“核心素養”教育仍存背離之困局。在培養學生成為“全面發展的人”的教學目標引領下,基於“核心素養”,挖掘教育學課程的內涵與潛力,創新教育教學實踐,提升教育學課程的教學水平,就要“學、思、悟、行”有效聯動,增強實踐教學,建立健全教學評價體系。

  關鍵詞

  教育學;核心素養;教學改革

  21世紀教育與課程改革全球討論的關鍵詞語當選“核心素養”(keycompetencies)。審視和評估當下教育學課程教學,與“核心素養”教育仍存背離之困局,必須透過教育教學改革與創新實踐才能衝出突圍。文章試圖在培養學生成為“全面發展的人”的教學目標引領下,挖掘教育學的課程內涵,提升其教育教學水平,以提高教育學課程教學質量。

  一、目前教育學課程教學改革的困境

  (一)教學模式難以形成“學、思、悟、行”有效聯動

  教育學課程通常以“教師中心、教材中心和課堂中心”的傳統教學為主要方式。教學過程中,照本宣科,缺乏對課程教學改革的創新思維與理念意識。教師往往以自我為中心,滔滔不絕地灌輸書本理論的解釋,缺乏以問題為導向和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實踐案例講授與分析,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始終處於被動的地位,“學、思、悟、行”相割裂,甚至“思、悟、行”嚴重缺失,不利於學生的自我學習和實踐實訓,也抑制了學生思維空間的拓展,忽略了學生全面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自主發展、社會參與等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培養。忽略了學生的主體性、自主性和創造性,“老師難教,學生厭學”自然在所難免。

  (二)教學內容缺乏實踐性

  教育學課程教學的開展要圍繞學生髮展“核心素養”目標,不斷挖掘課程的內涵和學生的潛力,指導學生有效獲得教學新理念、新方法、新手段、教學評價以及師生相長的基本原理及其教學實踐,尤其是教育實踐。目前,儘管人們認識到“辦理學堂,首重師範”“教育為師範學堂這主要學科”“教育實踐為涉及成千上萬的教師和無數的學生”的重要性,但實際上,教育理論不能指導教育實踐或者脫離教育實踐的問題並未真正得到緩解。目前,教育學課程的教學主要是對教育學理論的演繹,缺乏實用性。這是一種說教式的德育課,缺乏以學生的教育實踐疑難為中心,與學生及社會的需求和教育學課程宗旨相違背。而教育學課程理論性強,傳統的評價方式以考查知識記憶為主,使得學生髮展“核心素養”內在需求及其內生動力與活力不足,不能激發學生對教育學課程的興趣,導致當下教育學課程教學效率較低。

  (三)缺乏科學有效的教學評價體系

  教育評價對教育學課程內容和方式的選擇具有引導作用,是推動教育改革的槓桿和觸發點172-175。大量調查結果及文獻資料分析顯示:目前中國教育學課程教學評價仍停留在教材中的理論知識考評上,以理論知識的機械記憶和簡單的理解的考試,缺乏對學生教育理論知識的靈活運用與實踐能力的考核,過程性評價存在缺失。因此,缺乏科學有效的教學評價體系背景下的教育學課程教學內容,因偏重於學科知識傳授,忽視情感與智力教育。


【教育研究論文格式】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