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淺談古詩詞教學的根本是興趣

淺談古詩詞教學的根本是興趣

淺談古詩詞教學的根本是興趣

  在目前各版本教科書中,古詩詞作為小學語文課程主要的教學內容之一,每冊要求精講的均在三首以上。為此,古詩詞教學也就成了語文教學研究的熱點問題,論者或從宏觀著眼,或從微觀入手,進行了廣泛探討,提出了許多有益的思路、模式、方法,可謂百花齊放、碩果累累。前不久,南寧市語文教學專家、優秀教師代表到我縣開展送教活動,活動分別展示了低、中年段兩節古詩詞教學課例。透過觀課、評課與反思,形成了一個共識:興趣——古詩詞教學的根本。

  正如孔子所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對於小學生來說,古詩詞不同於他們喜愛的童話故事,它沒有動人的情節,沒有過多的懸念,甚至讀起來比較拗口,更不易於理解。那麼,在古詩詞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教和學得到和諧的發展?兩節課例:一年級《村居》、四年級《漁歌子》,給我們作了精彩的展示。

  一、導“入”激趣

  俗話說,“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在古詩詞教學中,開課前學習興趣的激發尤為重要。課伊始,透過故事、遊戲、音樂、繪畫、質疑等方式,能有效地啟用學生的情趣,使學生很快地進入學習情境。

  例1:一年級《村居》匯入設計。

  (課前播放歌曲《春天在哪裡》)

  你們知道這首歌曲嗎?是啊,春天是一首歌,春天是一幅畫,春天還是一首詩呢!清代有位詩人高鼎,寫下了一首有關春天的詩——《村居》(讀題,相機學習生字“村”)。

  一年級學生活潑好動、愛唱愛跳。教者透過一首輕快、活潑的《春天在哪裡》,使他們興趣盎然地進入課文的學習情境,課題匯入水到渠成。

  例2:四年級《漁歌子》匯入設計。

  (課前交流,匯入新課)

  師:題目中的“漁”是不是寫錯了?

  生:不是。這是一首詞,“漁歌子”就是這首詞的詞牌,它表現詞的主要內容。

  師:哦!原來“漁歌子”不是寫小魚唱的歌。大家來猜猜,這首詞到底寫什麼呢?

  在這個匯入環節中,教者從學生容易混淆的“漁”和“魚”入手提出質疑,激活了學生的思維,引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巧妙地讓學生了解了有關詞牌的知識和內容。

  二、導“讀”激趣

  朗讀是披文入情的途徑,也是以聲傳情的過程。古詩詞的學習中,讀尤顯重要。教學中,教師要根據不同年段的教學目標要求和學生的年齡特點,採用多種形式、方法和手段,有層次地指導學生誦讀,使目標達成落到實處。

  例3:一年級《村居》初讀指導片段。

  (1)春天是一幅美麗的畫,詩人是怎樣把這幅畫描繪出來的呢?我們一起來聽聽?(播放課件,邊欣賞詩文情境圖,邊聽課文朗讀錄音)

  (2)多美的春天啊!你們就是一個個小詩人。請你自由讀古詩,要求借助拼音,把字音讀準。(自由讀——指名讀——分組讀)

  (3)小朋友們都把字音讀準了。如果能把古詩的節奏讀出來,那就更有味道了。(範讀——齊讀)

  (4)請小朋友仔細觀察第一、第二、第四行最後一個字的拼音,你有什麼發現?(韻母都是an)如果再讀好這幾個字,古詩就更好聽了。(指名讀——男女賽讀)

  讀準、讀通、讀出節奏和韻味,是古詩詞教學的重要內容。在指導學生初讀這個教學環節中,教者針對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能力水平,透過範讀、齊讀、自由讀、分組讀、個別讀、賽讀、配樂讀等形式多樣的誦讀,並在誦讀中進行評價與鼓勵,充分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後面的解詩意、悟詩情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例4:四年級《漁歌子》品讀感悟片段。

  (師生根據詩詞所描繪的情境共同完成一幅簡筆畫)

  (1)請同學們根據畫面展開想象,說說你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並試著透過朗讀表達出來。(語文教學論文 )(學生彙報展示,教師相機指導學生讀好“白鷺高飛”“鱖魚肥美”。)

  (2)演示課件,播放古曲:此時,江上春風輕拂,細雨濛濛,在這斜風細雨之中,張志和,你為什麼在這裡垂釣?(引導學生感受詞中的意境美)

  (3)引讀“不須歸”:青山、綠水、桃花、白鷺,還有肥美的鱖魚,漁翁張志和陶醉在這樣的美景之中,他還想回家去嗎?所以,他搖頭吟唱——(生齊讀:“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詩是無聲的畫,古詩詞學習的主要方式就是想象。在本教學環節中,教者準確把握中年段古詩詞教學的目標要求,在引導學生初步理解詩意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在想象中構建詞的畫面美,感受詞的意境美,再透過朗讀表現詞中蘊含的情感美,使學生陶醉在詩情畫意之中。

  三、導“練”激趣

  新修訂《語文課程標準》更加強調語言的實踐運用。在古詩詞教學中,應有效地利用課內外語文教學資源,積極創設語文實踐氛圍,運用“練筆”“遷移”等方法,引導學生進行語文實踐,讓學生體驗詩詞運用與創作的樂趣。

  例5:四年級《漁歌子》“練筆”設計。

  (1)出示蘇東坡的《浣溪沙》:這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蘇東坡寫的一首詞,自己讀一讀,看看這位大才子偷用了張志和的哪兩個詞句?

  (2)課件出示“桂林象鼻山”:你也學著蘇東坡,仿照張志和寫的這兩句詩誇誇桂林的象鼻山。

  (3)課件出示“伊嶺巖”(武鳴境內有名景點)等景觀,引導學生遷移運用,激發詩句創作的興趣。

  本設計教者突破了以往古詩詞教學中“教課文”的瓶頸,在完成文字教學的基礎上,巧妙地引入課外教學資源,創設語文實踐氛圍,把聽、說、讀、寫結合起來,走出一條古詩詞教學的新路子。

  四、導“背”激趣

  《語文課程標準》在“古詩文閱讀的評價”中明確指出:“評價學生閱讀古代詩詞和淺顯文言文,重點在於考查學生記誦積累的過程。”可見,記誦積累是古詩詞教學中的重要環節。教師要善於創設各種情境、運用多種方法策略讓學生在興趣盎然中理解記憶。

  例6:一年級《村居》背誦指導片段。

  (1)多美得春天啊!詩人醉,醉在迷人的春光裡,醉在孩童的歡笑中。讓我們和詩人一起邊欣賞美麗的.風光,邊吟誦這首讚美春天的詩!(課件依次展示四句詩和相應的畫面,讓學生藉助畫面在理解中記憶。)

  (2)(課件隱去畫面上的詩句)咦,畫面上的詩句怎麼不見了?一定是藏進了小朋友們的心裡去。看誰能把它們從自己的心裡請出來!(看畫面背詩句)

  (3)讓我們把這些畫面和詩句都裝進自己的腦子裡!(齊背)

  低年級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對直觀形象的事物記憶尤其深刻。教者針對學生這一心理特徵,藉助畫面把理解、記憶整合起來,讓學生在遊戲中輕鬆愉快地誦讀積累,提高了古詩詞背誦的效率。

  例7:四年級《漁歌子》背誦指導片段。

  (1)這首膾炙人口的《漁歌子》在民間廣為流傳,不僅種田的農夫會背,砍柴的樵夫也會背。你會背了嗎?我現在是你的老奶奶,你來背給我聽聽。(指名背)

  (2)前面兩句我明白了,後面兩句什麼意思呢?(生解說詞意)

  (3)這個漁翁真是奇怪,又是風又是雨的,他怎麼不回家去?

  (4)這景色真有那麼美嗎?你給我描述描述。

  (5)嗯,的確是一首很美的詩詞。你們能領著奶奶一起背一背嗎?

  第三、四行是這首詞理解的重點,也是難點。教者寓詞意的理解檢查於抽背中,實屬妙舉。更為稱道的是教者扮演老奶奶時,反問學生“這個漁翁真是奇怪,又是風又是雨的,他怎麼不回家去?”讓學生在描述中加深了對詞的意境的感受和體驗,水到渠成地化解了難點,同時也在無痕中完成了背誦積累的任務。

【淺談古詩詞教學的根本是興趣】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