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教育> 現代家庭教育問題

現代家庭教育問題

現代家庭教育問題

  導語:在所有的優秀孩子身上,幾乎都有他們父母的烙印。在所有的問題兒童身上,也都可以找到他們家庭的原因。有了問題怪學校是不對的,有了成績和功勞全歸到學校也是不對的,家庭的作用遠遠比學校重要得多。下面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現代家庭教育問題,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曾經對中國4萬名父母和孩子做過一項調查,這個調查在中國的4個省進行,最後釋出了結果,在《中國教育報》上連載,大概有十個主要結論:

  1、中國父母親最關心孩子什麼?

  中國的父母親大部分關注的是成才而不是成人,他們關注的是當下比較多。但是真正決定孩子未來的幾個關鍵性問題關注不夠,比如興趣愛好。其實人的興趣愛好,是他認識這個社會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僅僅關注學習成績,是不利於孩子好奇心、興趣的養成的。孩子的情緒、處理人際關係的能力,自我管理的能力,性格、人格特徵,事實上比家長最關注的這些問題要重要得多。

  2、學前班對孩子來說是不是很重要?

  這次調查結果發現,學習成績比較差的孩子裡面,上過學前班比沒有上過學前班的多10.89%,這個結果顛覆了很多人過去的觀念。我們很多父母希望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要贏在起跑線上,所以要比別人早一點學,比別人多學一點。事實上,兒童是需要童年的,兒童是需要遊戲、快樂的,需要自主去發現的,你逼著他學習的東西他不會感興趣。過早使孩子對學習產生對立的情緒,讓他還沒有進學校就恐懼學習了。

  3、擇校的意義和效果如何?

  大家都需要擇校,很多父母都希望把孩子送到最好的學校去。大資料分析發現最優秀的學生裡面擇校生和非擇校生沒有什麼區別,比例分別是29.95%和28.48%。當然並不是說選擇好學校對學生髮展沒有意義,坦率地說因為學校是有文化的,學校之間孩子是相互影響的。孩子之間彼此的影響,比學校對孩子的影響還要大。關鍵是為什麼有的擇校效果不好,對於那些基礎相對薄弱的孩子,在別的學校他可能有安全感和自信心,到最好的學校反而讓他覺得在那麼多學霸面前自己沒有希望了,學習成績會下降。

  4、學生上課外班能不能有效提高成績?

  中國孩子大概90%都是上課外班的,上課外班以後,孩子的時間、空間就被填滿了,自主學習的可能性就不夠了。這樣學習能力就會萎縮,發展就會受到很大的限制。另外課外班相對來說依然是學校生活的延續,依然是課本的延續,課堂的延續,學生沒有一個開拓視野的機會。一個孩子沒有大量課外閱讀的時間,不可能得到很好的發展。

  5、物質刺激是不是能夠激發孩子的學習熱情?

  很多家庭用獎金,用各種各樣的誘惑鼓勵孩子學習。這個調查發現其結果並不像我們想象的那麼大,作用更大的是什麼?是父母教育的一致性、協調性,更能夠激發孩子的學習。比如,在父母親之間教育意見不一致的時候,他們能夠不當著孩子的面吵架,而是私下裡交流、分享、協商。物質刺激遠遠不如父母對孩子正面的影響。

  6、調查父母閒暇時間在幹什麼?

  發現最多的是父母在讀書看報,父母自己在學習的、讀書看報的,他們的孩子成績優秀的比例是最高的,佔了31.31%,其次是父母也會看電視、玩電腦以及看手機,他們的孩子成績優秀的比例就少得多,為27.43%,還有特別喜歡朋友聚會的家長的孩子成績優秀的只有24.90%。我相信這些資料在現實生活中差距還大一點,個人感覺差距不像想象那麼大。

  7、孩子自我管理能力,對學習影響有多大?

  很多父母為了讓孩子集中精力學習,所有的事情都給他準備好了,所有活都不讓他去幹。結果,認為只要學習好做不做家務都可以的'孩子學習成績優秀的只有3.17%。而認為應該做家務的,應該自己管理自己事情的優秀的孩子佔了86.92%。讓孩子管理自己事情的能力,最後會幫助他自己管理好自己的學習。學習是一個自我管理的過程,這個結論對很多父母是有很重要的啟示的。

  8、父親對孩子成長有什麼作用?

  在中國很多家庭,父親是看不見的,所謂“影子父親”。父親在家庭教育當中真正的作用遠遠沒有發揮出來,這次的調查發現,在中國90%的家庭,父親沒有承擔起教育的職責。大部分家庭教育孩子的事情是媽媽在承擔,而我們知道缺失父親的教育,對孩子尤其對孩子的性格養成是有一個明顯的侷限。性別認同會弱化,容易被母親過分地呵護,過度地保護,缺少獨立鍛鍊的機會,缺少男子漢的氣概。所以家庭教育中缺少父親的角色會導致各種各樣不良的行為。

  9、中國的父母瞭解孩子嗎?

  透過對父母做的調查發現,父母首先知道孩子有幾個好朋友,其次是孩子喜歡哪位老師,孩子喜歡什麼課。父母親沒有走進孩子內心去,不瞭解孩子到底有什麼願望,不瞭解孩子不願意和父母說的事,孩子到底崇拜誰?說明我們父母親沒有去了解孩子的需求,沒有了解孩子內心的真實狀況。

  10、孩子的學習成績和父母的養育方式是不是有關?

  凡是父母採取積極的養育方式,孩子的學習成績都是比較高的。父母養育方式是比較消極的,孩子學習成績相對來說是比較差的。說明孩子的學習成績跟父母的養育方式還是有非常密切的關係的。

  相關閱讀:家庭教育中的三個關鍵詞

  1、陪伴

  孩子來到家庭和你成為一個共同體,這就是人生的緣分,怎麼樣能夠珍惜和孩子在一起的時光?事實上我們知道,當孩子真正離開你的時候,你想和他在一起也很難了。所以真正在一起的時間是非常有限的,而且在一起本身就是教育。這一點我覺得是很關鍵的,為什麼呢?

  因為你和孩子在一起吃飯,在一起說話,在一起交流,無時無刻不是在進行著交流和學習,西方心理學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研究,他們發現孩子的詞彙量和父母在家庭交流,尤其是在餐桌上交流的詞彙量有著直接的正相關。

  你在談論政治,這個孩子可能今後對政治感興趣;你在抱怨,這個孩子可能就會充滿抱怨的情緒。你在家庭發生的一切,都會對孩子產生直接的影響。為什麼我們說要有親子共讀,要有親子之間充分的交流?我們很多父母親都以為不要跟孩子多說話,沒有什麼意義,實際上你說的所有東西,即使他今天不懂,也都會成為構成他大腦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

  更重要的是陪伴和共同生活,會決定整個家庭是否擁有共同的命運,我們提出一個主張:共讀,共寫,共同生活。基調就是陪伴,陪伴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重要的。

  2、閱讀

  閱讀的種子是在家庭裡面播種下來的。《朗讀手冊》裡面引入一首詩,“你或許擁有無限的財富,一箱箱的珠寶與一櫃櫃的黃金。但是你永遠不會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讀書給我聽的媽媽。”閱讀是讓孩子有豐富精神生活的重要源泉,閱讀能力的培養、閱讀興趣的培養、讀習慣的培養是從家庭開始的。

  對兒童來說,兒童時期的閱讀和教育相關,一個沒有閱讀的家庭永遠不會有真正的教育。

  兒童透過這些書的閱讀之後,開始喜歡閱讀。兒童早期的閱讀為什麼很重要?我一直認為,那些童書,的確和成年人讀的書有差別,童書會把人類最美好的東西,都悄悄透過一個個人物、動物的命運藏在其中,構建的是你的價值觀。

  3、習慣

  習慣,在很大程度上,教育就是培養習慣。葉聖陶先生說,教育就是培養習慣,想想也對,衡量教育是不是成功就是衡量他有沒有形成良好的習慣。他怎麼對人,怎麼處事?體育不是看跳多高,跑步多快,打球多好,實際上體育最重要的是看你有沒有養成良好的健身習慣。如果體育成績優秀,大吃大喝不鍛鍊,身體也很糟糕,這不叫體育成功。

  心理學研究指出,一個好習慣養成需要連續21天不斷的訓練,我們針對一個習慣無論是運動還是閱讀,怎樣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我覺得這是在家庭裡面非常需要的。比如早睡早起,就是一個習慣。對一個孩子來說,一個好習慣可以影響一生。在家庭教育當中,把這三件事情好好抓好就很好了。

【現代家庭教育問題】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