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書籍> 精讀書籍的方法

精讀書籍的方法

精讀書籍的方法

  導語:在精讀時,孩子們首先需要通讀全文,理解整體的架構;然後對書中有趣的用詞進行分析;閱讀結束後,我們需要引導孩子提出問題,及時發現孩子需要補充哪方面的知識。下面由小編為您整理出的精讀書籍的方法內容,一起來看看吧。

  (一)精讀書籍的方法

  精讀的含義

  精讀是什麼意思呢?透過對葉聖陶先生《精讀指導舉隅》一書的閱讀,我們可以總結出,所謂“精”,其實是精在深、實、細、高四個字上。

  1.深

  初讀一本書,我們首先要了解書的整體架構和故事內容,像庖丁解牛一樣,拋開所有華麗的辭藻和修飾,只看骨架,瞭解這本書上下文是如何承接的,目的是什麼,準確有力地切中最深層的框架。

  2.實

  所謂“實”,就是要實實在在地弄懂一個詞、一段話的意思。很多時候,我們認為自己理解了一段話,但如果要具體說一說如何理解,又感覺無法將意思表達出來,這就是在閱讀時沒有做到“實”了。

  3.細

  摸清框架和用詞之後,我們仍然要回到辭藻和修飾上,雖然有的描寫與文章的主旨並沒有直接的聯絡,但是透過這些細膩的描寫,我們可以揣摩到作者寫這段話的情緒。

  4.高

  精讀的最高境界,應該是“看書不是書”。一本書,講述的不只是一個故事,還可以貫穿整個文學發展史;一個詞,在這本書中表達的是這個意思,在另一本書中可能就是別的引申義了。我們精讀,最後要能把所有的知識點貫穿起來。

  精讀的方法

  精讀看起來高深莫測,但實際在閱讀時,是有方法可循的。孩子們在閱讀時很少有能做到精讀的,因此需要我們的引導和幫助。

  1.通讀全文,理解架構

  令學生在預習的時候,對於分段標點作一番考核的工夫。為什麼在這裡而不在那裡分段呢?為什麼這裡該用逗號而那裡該用句號呢?為什麼這一句該用驚歎號而不該用疑問號呢?這些問題,必須自求解答,說得出個所以然來。

  讀法通常分為兩種:一種吟誦,一種是宣讀。無論文言白話,都可以用這兩種讀法來讀。文言的吟誦,各地有各地的調子,彼此並不一致;但是都為了傳出文字的情趣,暢發讀者的感興。白話一樣可以吟誦,大致與話劇演員念臺詞差不多,按照國語的語音,在抑揚頓挫表情傳神方面多多用工夫,聽者移情動容。現在有些小學校裡吟誦白話與吟誦文言差不多,那是把“讀”字呆看了。吟誦白話必須按照國語的語音,國語的語音運用得到家,才是白話的最好的吟誦。至於宣讀,只是依照對於文字的理解,平正地讀下去,用連貫與間歇表示出句子的組織與前句和後句的分界來。這兩種讀法,宣讀是基本的一種;必須理解在先,然後談得到傳出情趣與暢發感興。並且,要考查學生對於文字理解與否,聽他的宣讀是最方便的方法。

  葉聖陶先生主要是針對語文課文的預習,為孩子們指出了通讀全文的方法,一是要理解分段標點為什麼這麼用,二是要透過朗讀,傳出文章的情趣,暢發感興。其實孩子們在平時的閱讀中,也需要先透過通讀全文,把文章的框架弄清楚。

  如在閱讀老舍的《駱駝祥子》時,孩子們透過第一遍的閱讀,明白這是一篇長篇小說,主題是20世紀20年代軍閥混戰時期,人力車伕祥子的悲慘命運。在瞭解了文章的整體架構之後,我們需要指導孩子把故事還原成本來的模樣,看看每一章、每一段講述的是什麼?與上下文的關係又是什麼?讓孩子帶著問題,分析《駱駝祥子》這本書之所以這樣行文,這樣敘述的原因,這有利於孩子理解作者的意圖。

  2.查閱生詞,咬文嚼字

  通讀全文,在知道文章的大概;可是要能夠通讀下去沒有錯誤,非先把每一個生字生語弄清楚不可。在一篇文章裡,認為生字生語的,各人未必一致,只有各自挑選出來,依賴字典辭典的翻檢,得到相當的認識。

  生字生語必須依據本文,尋求那個字語的確切意義;又必須依據與本文相類和不相類的若干例子,發見那個字語的正當用法。至於生字生語的挑選,為了防止學生或許會有遺漏,不妨由教師先行儘量提示,指明這一些字語是必須弄清楚的。這樣,學生預習才不至於是徒勞,寫下來的筆記也不至於是循例的具文。

  葉聖陶先生所說的“弄清楚生字生語”,並不只是將不認識的字詞查閱出來,對於已經認識的詞,我們也需要告訴孩子咬文嚼字,可不能把那些有趣的用詞忽略了。咬文嚼字,是精讀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能讓孩子深入思考,作者為什麼在此處這麼描寫呢?

  在《愛麗絲鏡中奇遇記》中,有這樣一段描寫:“你聽到雪花在敲窗戶嗎?小咪咪,那聲音多麼柔和悅耳啊。好像是有人在外邊吻窗戶。”孩子們都理解“吻”的意思,可是這裡,作者為什麼要把下雪寫成雪花在“吻”窗戶呢?我們可以和孩子一起討論,讓他們明白這是擬人的手法,把雪花描寫得像小孩子一樣調皮可愛,又形象,又充滿了童趣。

  3.善於提問,拓展知識

  一篇文章,可以從不同的觀點去研究它。如作者意念發展的線索,文章的時代背景,技術方面佈置與剪裁的匠心,客觀上的優點與疵病,這些就是所謂不同的觀點。對於每一個觀點,都可以提出問題,令學生在預習的時候尋求解答。如果學生能夠解答得大致不錯,那就真個做到了“精讀”兩字了——“精讀”的“讀”字原不是僅指“吟誦”與“宣讀”而言的。比較艱深或枝節的問題,估計起來不是學生所必須知道的,當然不必提出。但是,學生應該知道而未必能自行解答的,卻不妨預先提出,讓他們去動一動天君,查一查可能查到的參考書。他們經過了自己的一番摸索,或者是略有解悟,或者是不得要領,或者是全盤錯誤,這當兒再來聽教師的指導,印入與理解的程度一定比較深切。

  很多孩子在閱讀之後,提不出任何問題,這是一個很糟糕的現象。這時,我們要引導孩子提出問題,問題不需要是非常“高大上”的,只要是孩子有困惑的地方,他們都可以提出來。提出問題的目的在於,發現孩子思維的漏洞,及時補充相應的知識。

  孩子一個月閱讀一本書,一年也只有十二本書。但如果孩子善於提出問題,我們作為家長,就能知道應該給孩子拓展哪方面的書了。精讀一本書,只是一個出發點,孩子站在出發點上,四面八方所聯絡的書籍還有很多,從這裡開始,孩子能真正走進書的世界。

  (二)精讀與略讀

  精讀與略讀歷來是學問家讀書的焦孟之法,從來沒有哪個人一生只靠博覽群書而最終學有所成的,更沒有哪位大哲先賢平生只讀一本書而成名成家的。晉人陶淵明自述好讀書不求甚解,可謂博覽群書的典範,可是任誰都能想到他也曾有過學有專攻的少年時代;宋人趙普曾自謙說自己是半部論語治天下,可是一千年來沒有哪個呆子真會相信他一輩子只讀過論語,而且還是半部。

  略讀帶來高效率,它能在較短時間內幫助我們汲取大量資訊,很適合快節奏的現代社會。西方發達國家大都注意學生略讀速讀能力的培養,因而他們的孩子思維靈活、視野開闊、知識面豐富,這一現象已經引起我國教育界的注意和重視,如何提高學生略讀能力和閱讀量日漸成為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一線教師關注和探討的問題。這是十分可喜的現象,相信不久的將來,我國兒童的閱讀狀況一定會得到整體改觀。而與此同時,精讀卻由於費時費力,越來越為人們所不取,這其實是一件很不明智的做法。因為無數學問家的成功經驗告訴我們,精讀的作用不可替代。它不但能在最大限度上最全面地吸收書本所蘊含的資訊,而且能起到鍛鍊思維、引人深思、啟發智慧的作用,所得遠甚於走馬觀花的略讀。

  目前無論家長還是老師,甚或整個社會,大都以提高學生閱讀量為己任,老師教研或家長聚會聽到的大都是最近孩子有讀了幾本小說、看了幾本童話,數目越多便顯得成績越大。這本沒有錯,家長老師社會重視閱讀是件好事,我在《可怕的差距》一文中也曾針對加拿大小學生年平均閱讀量過千萬字的現狀發出提高我國學生閱讀能力和閱讀量的呼籲。然而如果片面注重略讀而忽視了精讀,那麼就丟掉了我國源遠流長的優秀讀書傳統,不利於學生對知識的深入領悟和研究,更不利於學生。宋朝大詩人蘇東坡就是精讀的高手和忠實實踐者。一天,有位朋友去看蘇東坡,發現他正在抄《漢書》。朋友感到很不理解。憑蘇軾的天賦和“過目成誦”的才能,還用得著抄書嗎?蘇軾說:“我讀《漢書》到現在已經抄上3遍了。第一遍每段抄3個字,第二遍每段抄兩個字,現在只要抄一個字了。”客人疑信參半地挑了幾個字一試,蘇軾果然應聲能背出有關段落,一字不差。蘇軾不僅三抄《漢書》,其它如《史記》等幾部數十萬字的鉅著,他也都是這樣一遍又一遍地抄寫的。蘇軾稱它為“迂鈍之法”。然而正是這迂鈍之法成就了一代大家。蘇東坡的抄書其實就是一種特殊形式的精讀。現代著名散文家秦牧主張讀書要學會“牛嚼”和“鯨吞”。鯨吞當然無異指大量的略讀,牛嚼自然是精讀了。他說:“老牛白日吃草之後,到深夜十一二點,還動著嘴巴,把白天吞嚥下去的東西再次‘反芻’,嚼爛嚼細。我們對需要精讀的東西,也應該這樣反覆多次,嚼得極細再吞下。有的書,剛開始先大體吞下去,然後分段細細研讀體味。這樣,再難消化的東西也容易消化了。”由此可見,略讀精讀的確哪個也偏廢不得,只有二者結合使用才是真正的讀書良法。

  正是在這種思想的引導下,我在引導學生開展課外閱讀的同時,不但鼓勵他們博覽群書、廣吸海納,號召他們每人每年至少250萬字的閱讀量,更注重知道他們進行有目的有選擇的精讀,試驗兩年來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現在將操作方法做一簡單總結。

  我一直主張每個學生甚至每個老師都要做到一年精讀一本書。透過精讀一本書,不但可以學到語法修辭、寫作方法,還能訓練語感、積累語言,甚至能起到端正思想、最佳化思維、安身立命的巨大作用。一本書成就一番事業、一本書改變一個人的故事絕非天方夜譚。

  既然精讀的意義這麼深遠,既然一年只讀一本書,那麼挑選什麼書作為精讀物件就顯得至關重要。教學中我一般採用教師引領在前、學生自由選擇的辦法,指導學生精心挑選所讀數目,總的原則是首選古今中外各類名著,難度略高於學生水平,寫作風格以明白曉暢為佳,如《上下五千年》、《二十五史故事》、《鄭淵潔系列童話》、《愛的`教育》、《魯濱遜漂流記》、《楊紅纓系列小說》、《紅樓夢》等都是學生喜愛的好書。

  提到精讀難道就是讀得慢一點,一個字一個字崩嗎?當然不是的。我說過,我們的做法是一年精讀一本書,因此無論讀書的時間安排還是讀的具體方法我們都有特別的講究,絕非抗日持久的磨洋工。具體說來說,我們一般將整個讀書過程分作六步,下面分別加以介紹。

  第一步,快速瀏覽。要求是以平時瀏覽報紙的速度快速瀏覽全書,遇到不認識的字不準查字典,不准問別人,只求流暢順利而又認真地將全部內容讀完。這一過程大約需要兩週時間,結束後全班進行讀書交流活動,每位同學自由說出自己對全書主要內容的把握和主題思想的理解。這一讀書方式最接近我們日常讀書學習的實際做法,對提高學生語感、鍛鍊他們快速把握和理解海量資訊有著特殊的意義。

  第二步,逐句精讀。這一步要求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每次精讀必須準備好筆和字典,遇到不會的字馬上查出來,在書上注音釋義。讀到精彩之處要用合適的符號圈畫出來,並寫上自己的感想。遇到自己不明白或反對的地方,要特別做上記號,事後向別人請教或提交全班討論。這一過程大約需要一個半到兩個月。精讀期間每週舉辦一次小組內交流活動,各位同學將自己的疑惑或心得拿到小組內與其他同學交流。這一步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學習海量知識、挖掘文字內涵,同時起到鍛鍊學生總結提煉和分析感悟的能力。

  第三步,放聲朗讀。這一步要求學生將書的正文一字不差地放聲朗讀出來,要求字正腔圓,發音準確,聲情並茂。透過朗讀進一步加深對書本內容的理解,同時鍛鍊學生的朗誦和口頭表達能力。這一步要求在一個月內完成。在此期間,每週舉辦一次全班範圍的美文朗讀交流活動,激發學生興趣並檢驗朗讀效果。

  第四步,全書抄寫。指導學生以最快的速度、最流暢的字型、最準確地將全書一字不差抄寫下來。要求每次看書至少要在心裡記憶半句,然後一氣呵成,堅決杜絕學生看一個字寫一個字的現象發生。這一過程大約需要兩到三個月。每三天教師收繳一次,進行全班書法之星、快筆之星的評比。

  第五步,精彩段落背誦。這一步的做法和意義不言自明,在此不再贅述。這一過程我們一般在一個月時間完成。

  第六步,昇華提高,其目的是鍛鍊思維、提高寫作能力。。教師指導學生針對所讀書籍至少寫出10篇以上讀書筆記,內容可以是對主人公性格為人的理解,可以是對寫作方法的感悟,可以是對疑難問題的研究,還可以是對其中精彩段落的分析等等。這一步大約需要兩個月時間。

  事實證明,在鼓勵學生廣泛略讀的同時,激勵學生進行有步驟有目的的精讀,對學生語感、思維、口頭表達、學習習慣、生活態度、性格氣質等各方面的影響是深刻和深遠的,只要教師認真引導、步步抓實,其效果非泛泛而讀所能比擬。

【精讀書籍的方法】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