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國小作文的教學有效性策略研究

國小作文的教學有效性策略研究

小學作文的教學有效性策略研究

  寫作,是人進行社會實踐活動的基礎性工具。人類社會之所以不斷進步,就是因為人在與自然、社會交往的實踐中把自己所獲得的經驗、認識、思想、理論表達成為能夠進行互相交流的物化形態——文章。這樣透過文章使每一個人、每一代人的實踐結果,不但得以實現,而且能夠進行交流。同時,一代代人的思想成果,透過繼承,成為總體文化積澱。寫作既滿足了個體心智發展的需要,也滿足了延續社會文化、維持社會秩序的需要,同時,又推動了社會的不斷髮展。特別是現代社會,無論個體還是群體,都要與外部世界對話,語言表達是這種對話最直接的方式,所以我們更需要寫作。小學中高年級開始涉及寫作,每週開設兩堂專門的作文課。作文是學生認識水平和語言表達能力的綜合體現,尤其在小學階段,幫助學生打好堅實的作文基礎,對學生今後的學習生活乃至整個一生都有重大的影響。正因如此,加強對作文教學的研究就格外重要。

  一、選題的緣起

  1、寫作現狀的憂思。

  小學作文教學長期以來存在費時耗力的低效現象,有相當一部分學生怕寫、厭寫,視寫作為畏途。究其原因,從認知的層面來講,這部分學生不明確寫作的意義。在生活中,人與人之間主要是透過口頭語言來交流的,尤其是小學生。在面對面的具體語境中,簡短的詞句再輔之於表情、語氣、動作等肢體性語言,就能達到相互傳遞資訊、交流情感的目的。因而,寫作還沒有能夠成為學生實現自我言語生命和言語意義的迫切需要。寫與不寫,更多的時候是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沒有目的的驅動,寫作的行為往往就失去了動力。從情感與態度的層面來講,寫作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獨立地思考並組織語言來完成。因而,對於情感、意志尚不成熟的小學生來說,它常常是費時的、費力的,很難討到學生的歡喜。有一部分學生喜歡與他人交談,且滔滔不絕,表現出較好地言語能力,但是一旦沒有傾聽者,必須面對作業紙獨自寫作時,就失去的熱情和耐心,常常三言兩語敷衍了事。從能力的層面來講,每個孩子的語言水平不盡相同。能力強的學生完成寫作的積極性和自覺性高,能力弱的學生則相反。然而,寫作的積極性與自覺性又直接影響著學生寫作能力的發展。

  2、課堂教學的`觀察。

  因為分管語文教學,所以長期以來得以深入眾多老師的作文課堂,觀察老師們的作文教學。作文課堂教學較之閱讀課堂教學更為低效。有的課堂上,老師著重講授寫作知識和技巧,但缺少具體到位的寫作指導,部分學生猶如隔靴撓癢;有的課堂上,老師提前佈置學生做了寫作準備,著重讓學生彙報交流,但學習寫作的過程得不到體現,部分學生仍然如墜雲海。究其原因,其一,各地各校對作文教學研究不夠重視,重閱讀輕寫作。因此,教師很少能聽到優秀的課堂教學範例,教學水平提高不快。其二,教師對作文教學存在畏難情緒。學生的生活、視野、感悟、體驗千差萬別,所以反映在寫作中也是個性化的。教師既要針對群體進行教學,又要考慮個性引導。講得過多,學生容易千篇一律;講得太少,學生表達困難重重。因此,作文教學難度大。其三,教師之間存在一定的封閉意識。同一年級之間,存在著一定的教學競爭。教師們常常關起門來,自己琢磨自己練習,各有各的“竅門”,有的老師甚至讓學生背優秀作文,模仿借鑑。封閉教學,反映的是陳舊的觀念與落後的方法,阻礙的是學生的發展。

  3、教學實踐的感悟

  20xx年春節,中國廣大地區遭遇到百年不遇的大雪。起初,我們看到白雪皚皚的美景,是心曠神怡的。但是,隨著雪情的加劇,交通的阻隔,我們不僅憂心忡忡。這些生活的感受是如此的真切而豐富。3月,正逢區青年教師教學技能大賽,於是,我執教了一堂作文課《2008年的那場雪》參賽。這堂課成了我改變傳統作文教學,最佳化教學策略,提高教學效率的一次嘗試。喚醒、激發、鼓勵、調動,學生的寫作積極性被激發起來,他們想說想寫,樂說樂寫,善說善寫。我想,作文教學一定有一條最佳路徑,它是直抵學生心底的,是能夠觸發學生靈感的,是可以喚起學生沉睡的情感體驗的。我試圖透過“小學作文教學有效性策略研究”改變長期以來作文課堂的低效現象,讓學生在自由自覺的閱讀積累中,在豐富多彩的生活感悟中,在活動體驗的深化中,在情境生動的寫作中,切實有效地提高寫作能力。

  4、他山之玉的影響。

  目前,對作文教學的研究進行得如火如荼,如中央教科所組織開展的“個性化作文教學研究”、廣東佛山第九小學姚漢強老師研究的“情境作文教學”、廣饒一中的“生活化作文”教學研究、南通師範學校第二附屬學校施建平老師研究的“情境作文”,南通師範第一附屬學校研究“生活筆記”等,他們都試圖總結推廣某一種成功的教學經驗。而事實上,學生的作文涉及面廣,不是哪一種教學方法能夠全面覆蓋的。作文的內容廣、形式多樣、主題多樣等特點要求學生更多地去閱讀、去體驗、去發現、去思考。要因人而教,因文而教。因此,我試圖多角度地探索實現作文教學有效性的途徑和方法,開啟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表達。

  二、課題界定與支撐性理論。

  (一)課題界定

  “有效”、“策略”是“小學作文教學有效性策略研究”的關鍵詞。“有效”是作文教學追求的目的;“策略”是達成“有效”教學的工藝和手段。

  作文教學的有效性,可以從三個層面上去理解。首先,相對於教學目標的層面來講,它是有效果的,也就是能實現預期目的的。它講求質量,包括知識、技能、情感目標全面落實,身心、智慧、道德全面發展,當然具體到某一堂課上,要有所側重。

  其次,從教學的投入與產出的層面來講,它是有效率的,也就是單位時間內最小投入要換取最大產出。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全體學生全身心地捲入生動有趣地寫作活動,能獲得最大程度地發展和提高,從而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態度,多元智慧和全面人格。這是美好的教育期待,也是我們不斷最佳化教學結構的目標指向。

  第三,從主體發展的層面來講,它是有效益的,也就是教師的教學行為能為學生的學習成長帶來更多的好處。學生作為一個有豐富的內心世界、獨立的人格尊嚴和巨大潛能的生命體,在動態的開放的學習過程中,在自由快樂地寫作中,贏得生命的尊嚴,展現生命的潛能,促進生命力量的壯大,獲取生命體驗的歡愉。有效性教學是最大的“以人為本”,是最好的“人文關懷”。

  審視作文,它是學生以書面文字來呈現的一種言語表達,是學生所見、所聞、所想的外在流露。要使這種流露更真切自然,這種表達更主動積極,作文教學就要講求策略。“有效性策略”是指能夠促使學生主動參與,親身感悟,樂於寫作,以及合作交流,促進其全身心地捲入生動、活潑和富有個性的寫作活動,經歷自由表達和創新過程的原則和方法。

  (二)支撐性理論依據

  1、馬克思主義的活動理論是“小學作文教學有效性策略研究”的哲學基礎,馬克思主義活動理論科學地揭示活動的本質與規律,揭示了活動與人的本質、與人發展之間的必然聯絡。列寧指出“從生動的直觀到抽象的思維,並從抽象的思維到實踐,這是認識真理,認識客觀實在的辨證途徑。”(《哲學筆記》)學生寫作就是一個基於活動體驗和生活實踐而自我體悟、自我發現、自我確認的過程。

  2、“最近發展區”理論。

  維果茨基就教學與發展問題,創造性地提出了兩個發展水平的思想。第一種水平是現有發展水平(也稱現有發展區),第二種水平是最近發展水平(也稱最近發展區)。維果茨基強調指出,只有當教學走在發展前面的時候,才是好的教學。也就是教學必須促進學生的發展,只有促進了學生髮展的教學才是有意義的、有價值的。對於作文教學來講,找到了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讓他們在教學之前確實不能獨立解決的表達問題,卻在同伴或教師的幫助下得到了解決,就顯示了教學對學生髮展的促進作用。

  3、有效教學理論。

  加涅的有效教學策略,一管理策略和指導策略,二教學過程策略:啟用動機、告知學習者目的,指引注意,刺激回憶,提供學習指導,增強保持,促進學習遷移,引起動作,提供反饋等。

  鮑裡奇的有效教學方法,教師進行有效教學至關重要的五種教學行為是:清晰授課、多樣化教學、任務導向、引導學生投入學習過程、確保學生成功率。

  鍾啟泉的有效教學理論,其核心就是教學的效益,即什麼樣的教學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還是無效?所謂“有效”,主要是指透過教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後,學生所獲得的具體進步或發展。教學有沒有效益,並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得認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麼或學生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學了沒有收穫,即使教師教得再辛苦也是無效教學。同樣如果學生學得很辛苦,但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也是無效或低效教學。因此,學生有無進步或發展是教學有沒有效益的唯一指標。

  (三)價值

  本課題研究是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審視作文教學,完成案例分析和經驗總結,形成對一線教師的教學有實際指導意義和切實幫助的案例集。可能的創新之處是管理策略的改變,帶來作文教學的觀念改變;教學策略的改變,帶來作文教學的效度改變;評價策略的改變,帶來作文教學的目標改變。同時在溝通“閱讀與寫作”、“生活與寫作”、“活動與寫作”等方面生成個性化的經驗與思考,並指導教學,服務教學。

  三、研究目標

  透過對“小學作文教學有效性策略研究”,旨在從課程構建,教學最佳化,評價改革等方面著手,溝通“閱讀”與“寫作”,“生活”與“寫作”,實現作文教學的“生活化”、“活動化”、“情境化”,切實提高小學作文教學的實效,幫助學生培養寫作的興趣,提高寫作的能力,努力追求個人言語生命的意義和價值,獲得言語生命的創造與享用,增長生命成長的智慧和力量。

  四、研究內容

  1、 課程構建。

  改變傳統的觀念,開啟傳統學科的界限,溝通“閱讀”與“寫作”,“生活”與“寫作”,“活動”與“寫作”,豐富學生的積累、見聞、體驗、感受,引源頭活水來,使學生筆下有物,文中有情。

  2、教學最佳化。

  改變傳統作文教學“一題一講一練”的模式,努力實現作文教學的生活化、活動化和情境化,讓學生靜觀自己的生活,關注自己內心的體驗和感受,追求自己言語生命的價值與意義,從而親近寫作,熱愛寫作。

  3、評價改革

  改變傳統單一的作文評價制度,使評價走向多元、多樣、多次。(1)百分制保“效”,提高作文評分的標準,讓學生學有所“得”;(2)加分制促“效”,讓學生學有所“長”;(3)積分制增“效”,讓學生學有所“樂”。

  五、課題研究方法、實施步驟及預期成果

  研究方法:文獻法、觀察法、案例分析法、行動研究法等。

  實施步驟:

  本課題實驗為2年,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

  實驗分為四個階段:

  1、準備階段(2008年10月——2009年2月)制定本課題方案並請專家論證。

  2、實驗階段(2009年2月——2010年8月)實證研究

  3、總結階段(2010年8月——2010年10月)全面分析與總結,寫出結題論文,請專家進行評估驗收。

  預期成果:

  1、教學案例若干

  2、學生作文(發表或獲獎)若干

  3、論文若干

  4、總結報告

  六、課題研究組織與管理

  課題負責人:褚嘉耘

  子課題負責人:鬱虹、周亞平、顧燕、李慧嫻、秦建芳、張傑、花海霞

  七、課題研究的條件保證

  1、課題主持人褚嘉耘同志曾是南通市“八五”規劃重點課題“主體性教育實驗”以及與南師大合作的省“八五”規劃課題“小學生交往教育研究”的主要承擔者,是江蘇省“十五”青年專項科研課題“活動化語文教學研究”的主持人,先後參加了多輪多項實驗,具有較高水平的科研能力及組織能力。

  2、此項研究與實驗擬請區教研室主任李濟元同志和江蘇省特級教師陳錫珍同志為顧問,在市、區級教科專家和領導的關心和幫助下,並由校教科室作具體指導。

  3、參與本課題研究的人員均為學校的青年科研骨幹,其中1人為特級教師,1人為市學科帶頭人,1人為區學科帶頭人,2人為區骨幹教師,還有4人均為校骨幹教師。另有一半以上的成員參與過省級課題的研究。全體成員均在在區以上教學競賽中獲過獎,並勝任小學大迴圈教學,有一定的作文教學經驗。他們在科研能力、組織能力、教學能力等方面均能很好的適應此課題的研究。

  4、圍繞本課題,我們收集了有關理論文獻多篇,對國內外的相關研究現狀和成果進行搜尋和高度關注。同時,對作文教學的有效性策略問題進行了深入思考,對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兩方面的狀況進行了調查和分析,召開了課題組成員會議,對課題研究方案進行了討論,明確了各自的分工和職責。

  5、學校將提供必要的條件和必要的經費。

【國小作文的教學有效性策略研究】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