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雕塑> 雕塑與漢字研究論文

雕塑與漢字研究論文

關於雕塑與漢字研究論文範文

  傳統雕塑與漢字,漢字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漢字又是承載和傳播傳統文化的工具,推動著傳統文化的發展,因此漢字與傳統雕塑藝術的美學特徵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絡。

  人類的實踐,人與人,人與自然的情感交流,決定了人類交流媒體的產生,於是就出現了人類最初的雕刻——圖畫文字。因此在研究傳統雕塑藝術的美學特徵時,就得從雕塑的源頭文字的產生開始,這裡是從漢字的發生、發展來論述傳統雕塑藝術的美學特徵。

  一、線形風格的裝飾性

  (一)線形的產生

  中國曆代雕塑的表現手法幾乎都是充分地使用了線形來塑造的,線形在雕塑上的運用可追溯至人類文明之初,人類用打製石器製造工具,然後用石器工具雕刻,創造最古老的圖畫文字,這種文字實際上是對自然的一種感知寫生畫。如:圓中一點代表現代的“日”,三個尖角山峰代表現代的“山”,這古老的象形文字的產生,也是人類的一種原始藝術的創造活動。這種原始藝術就是用線來表達人對自然的感受,由此線形文字在人類的交際,傳達資訊上大量使用。隨時隨地與線形打交道,逐漸注意到線的美感上來,文字由感性圖畫向更完美的理性化表意文字的發展,這種發展也就是對線形的規範和完美。從開始對線的無序感性表現,發展到對線的虛實、強弱、轉折、節奏等有序表現,反應了人類的感性走向理性的抽象審美。

  (二)線形風格的形成

  線形文字是人類文明的象徵,是承上啟下,繼承傳統、發展歷史、相互交流的載體。因此,線的運用必然成為一種傳統,影響著各類藝術造型的發生、發展,在陶瓷、書法、圖畫、建築、雕塑等各藝術門類中都體現了線形運用,並總結出了豐富的線形法則、規律。特別是傳統的雕塑藝術,從商周時期,青銅器上的雕塑裝飾表現了線形的適合形式和轉折、頓挫的線形裝飾造型。秦漢時期的雕塑造型體現出線形的流暢裝飾,不論是人物還是動物、器具,均是立體造型,線形裝飾,如秦兵馬俑,髮髻走向,頭飾、髮絲,戰袍的方格走向和兵器上的紋飾線條都很明顯。在漢磚浮雕上創造性運用了陰、陽線刻的對比,這種陰、陽線是雕塑藝術獨特的表現技法。南朝貴族墓前的石刻“辟邪”,整個雕塑體積龐大,優美的孤線,刻畫出辟邪兇猛、威嚴令人望而生畏;在唐宋寺廟的佛像雕刻中更是賦予線形以喜怒哀樂的情感色彩,如用粗硬剛勁的線條來表現四大金剛,用細柔的線形刻畫慈悲的觀音菩薩,在敦煌石窟中,飛天、流雲運用了圓弧流暢的優美線條表現了飛天在天空自由飛舞的場面,表現了線條的飛躍感,直至元明清在建築裝飾雕塑上,龍、鳳、行雲、流水都運用了極自由的曲線,此時的線條有了流動感、運動感,線上形的發展中人們賦了線條以生命,由於有了豐富的線形法則和規律,大大地豐富了中國傳統雕塑的表現力,這種雕塑線形的獨特之處歷代相傳,並形成了中國傳統雕塑藝術的線形風格,也成為區別西方古典雕塑的典型的特性之一。

  二、題材的可辨性

  (一)傳統的文化承襲決定了題材的可辨性

  我們從代表文化的文字來看,文字的產生本身就是一種原始雕刻藝術的產生,人們在長期與自然的交流中,感到需要一種東西來幫助他們更有利的表達資訊、傳送資訊、延續資訊,於是人們憑著對大自然的感受,用石頭工具刻出圖畫,來表達意圖,這樣人類早期的文字就出現了,這種文字的產生通常是以可辨性來確定造型的,如直觀性表意的漢字“牛”,古寫的象形字是表示牛的兩個角,用這種動物特有的特徵來代表牛。另一種就是情節性的漢字如“看”古寫表現的是舉起“手”置於眼“目”之上,去擋截陽光以便看清楚所看之事物.用這種情節性組成漢字,再一種是象徵性的漢字。如“有”古寫是一隻手抓著一塊肉就象徵性地表示“有”或“擁有”之意,這種造型讓大多數人一看便能感知其意,大多數漢字都是這種形成特點,漢字的直觀性、象徵性、情節性的.表意必須徵詢有目共睹,普遍認可的原則,否則這種字形是無法傳播和長久存在的。這幾種造型表意的特點即成為傳統延續了下來,並影響著傳統雕塑的選題表意,在傳統的雕塑中,直觀性表意的體裁很多,鳥獸蟲魚皆有。如:龍、風、虎、象、鹿、蛇、兔、蛙、蟬、猴、水禽、鸚鵡、犀牛等,人物有直立像、坐像、跪像等。這種對自然物象直觀的造型,它的可辨性是非常的明顯,情節性的造型就更多,動物類有虎踏惡蛇,虎食人。青銅《馬踏飛燕》最具代表性.人物類:攻戰、宴樂、採桑、漁獵、玩鳥、樂舞、趕集、提水、聊天,從百姓到歌舞雜技,文臣武士均有,現實生活題材有皰廚、行族、冶煉、製鹽、紡織、播種、農耕、收穫、收租等等,象在性表意體裁有虎首人身、人面蛇、熊豹龜蛇、雁鶴,象徵幸福的蝙蝠,象徵長壽的松桃,象徵連年有餘的蓮花,鯉魚等,這些通俗的情節題材,人們是很容易接受的。

  (二)雕塑的社會功能決定了題材的可辨性

  傳統雕塑的功用都表現在生活器物、祭祖,裝飾建築、求神拜佛等等之上,與人們的習俗,民風相關上,如雕塑裝飾的器物,從它的裝飾體裁上即可辨出是喜慶用品,還是祭祖用品或是日常用品,在求神拜佛的寺廟裡,佛像的體裁、類別,人們很容易辨別並按自己的求佛的目的,找到拜佛的位置,再就是青銅器上,建築、傢俱上的裝飾雕塑,都是按所裝飾物的用途,方位的功能來施以主題、創意,如建築雕塑中,代表東、西、南、北方向的動物青龍、白虎、朱雀、玄武是根據建築的方向特徵進行裝飾的,所以說傳統的雕塑必須服務於這種民俗、民風來造型、立意,這樣雕塑才有生命力,才能發展,才能得到社會各方面的認可。

  三、內涵的豐富性

  漢字的顯著特點就是一字多義,如“鬥”字在字典中的解釋:①對打;②鬥爭;③使動物鬥;④比賽爭勝;⑤往一塊兒湊;⑥容量單位;⑦量具;⑧北斗星;⑨二十八宿之一;⑩形。一個漢字就包涵若10個以上的含義,它所組成的詞可達20多條,在字典中多義字是常見的,這種多義性傳統影響著傳統雕塑的創意造型。

  在傳統雕塑中常見的“龍”的造型,從形式上看是一隻表示吉祥的神物,而它的造型兼納了鹿之角、駝之頭、蛇之眼、蛇之項、蜃之腹、鯉之鱗、鷹之爪、虎之掌、牛之耳,據《說文解字》中描述“龍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這表明自然中並無此物,而是將自然中的各種動物之精華積於一身的理想之物,傳說龍‘能降雨,吐火,騰雲,駕霧,翻江倒海’人們信奉龍,希望能帶來風調雨順,糧食豐收,與“龍”的造型相似的有龍龜、風凰、麒麟等,這些理想物的造型,反應了中國人的內涵豐富,想象浪漫,在建築、寺廟、傢俱的雕塑裝飾上都喻意了深刻的含義,如佛像的造型上,佛的微笑象徵著普渡眾生,佛的眉字、眼神、嘴角之間的微妙表情,和佛的每個手式動態,還有身邊的每個道具,都富於了多種的哲理、內涵,在建築傢俱上,喻梅花以寒梅傲骨之精神,喻蓮子以多子,興旺發達之意等等,這種內涵的豐富性體現了中華民族千年來,沉積了深厚的文化底蘊。

  漢字與中國傳統雕塑有著共同的美學特性,它不僅是中國傳統雕塑藝術的本源,而且漢字的構成還將影響著中國現代雕塑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許慎 說文解字 江蘇古籍出版社2001

  [2]裘錫圭 文字學概要 商務印書館 1988

【雕塑與漢字研究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