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八年級的語文課件

八年級的語文課件

人教版八年級的語文課件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瞭解海洋是未來的糧倉的原因;

  2.瞭解文章所用的說明方法及作用;體味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3.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4.瞭解海洋中有豐富的資源,增強開發、保護海洋的意識。

  教學重點:

  1. 瞭解海洋是未來的糧倉的原因;

  2. 分析說明方法。

  教學難點:

  指導學生自己分析課文,培養分析能力。

  課型及教學思路:

  這是一篇淺顯易懂的事理說明文。學習難度不大,可以讓學生透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把握文章要點,瞭解本文運用的主要說明方法及作用,體會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

  1.人口劇增,資源短缺,這是人類當今面臨的最嚴重的問題之一。顯然,能否妥善地解決這一問題,直接關係到人類未來的生死存亡。   大家看了上面的圖表和文字大家有什麼感想?得出了什麼結論?

  2.跟我走進大海!(展示有關大海資源的圖片)   在生物資源方面,海洋中存活著20多萬種生物。專家測算,海洋的初級生   產力每年為6000億噸,其中可供人類利用的魚類、貝類、蝦類、藻類等,每年為 6億噸,而現在全世界的捕撈量僅為9000萬噸左右。海產品已成為人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食品來源,目前海產品提供的蛋白質約佔人類食用蛋白質的22%。在不破壞生態平衡的前提下,海洋每年可以產出的水產品足夠300億人食用,海洋向人類提供食物的能力等於全球所有耕地提供農產品的1000倍。

  二、三分鐘速讀課文回答下列問題

  1.為什麼說海洋是未來的糧倉?

  2.海洋可以為人類提供哪些糧食?

  3.這篇文章闡釋了什麼道理?

  三、動動腦筋思考:   作者是如何來安排本文的內容的?   全文共7自然段,按總——分——總結構可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1~2),指出海洋完全有可能成為人類未來的糧倉。   第二部分(3~6),闡釋海洋可能成為未來糧倉的原因。   這一部分又可分為兩個層次。   第一層(3),總說海洋可能成為人類未來糧倉的原因。   第二層(4~6),分說:藻類能為人類提供充足的蛋白質(4);   海洋中還有豐富的肉眼看不見的浮游生物(5);   海洋魚蝦還有捕撈潛力挖掘(6)。   第三部分(7),總結全文,強調海洋是人類未來的糧倉。

  四、課文運用的說明方法:

  課文在闡釋事理時,運用了多種說明方法。

  1. 採用說明和議論相結合的表達方式闡釋事理。   第一部分(第1~2段)和最後一段,就運用了這樣的說明方法。如,第一部分中主要是議論,它清楚地闡述了開發利用海洋是人類擺脫人口劇增、耕地不足、資源短缺等生存危機的希望所在。   在提出說明重點“海洋是未來的糧倉”前,先以議論的方式強調: (1)人口劇增,資源短缺,將直接關係人類未來的生死存亡; (2)地球還有廣闊的海洋可供開發,大海完全有可能成為人類未來的糧倉。這樣寫能引起讀者的重視,為下一步具體說明海洋是未來的糧倉作了鋪墊。再如,最後一段在總結全文所述的基礎上,重申文章開頭的看法:人們相信,大海是人類未來的糧倉。這議論性的結論照應了文章開頭,總結了文章的說明部分,有利於讀者進一步認同海洋開發利用的價值,增強“海洋意識”。

  2. 運用作詮釋、舉例子、列數字、分類別、作比較等多種說明方法。   第二部分(第3~6段)具體闡釋為什麼海洋是人類未來的糧倉,綜合運用了多種說明方法。   總說部分(第3段)首句先對“糧倉”中的“糧食”作詮釋,接著舉例子、列數字說明這類“糧食”產量之多、質量之好。   分說部分(第4~6段)逐一說明。   第4段先用分類別的方法,說明藻類種類之多;然後舉海帶的例子,列數字說明其增產潛力之大;再舉國外培育出藻類新品種的例子,並列數字說明藻類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最後拿一公頃水面生產的藻類與陸地上40公頃土地生產的大豆作比較,突現海洋的開發利用價值。   第5段主要用舉例子與列數字相結合的說明方法強調肉眼看不到的浮游生物也是人類豐富的“食品”源。   第6段舉了南極磷蝦的例子,列數字說明磷蝦產量高,再將其與全世界的捕魚量作比較,說明磷蝦資源的豐富。

  五、過渡銜接 :

  段與段之間過渡既自然又精緻,有時一兩個字便使上下文連線得天衣無縫。如:第2段,首句總結第一段內容,第二句“正是出於這樣的考慮……”,“這樣”指代首句,即把文章轉入列出人們對生存危機的看法。第3段首句“當然,海洋所能提供給我們的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糧食”承上轉入介紹文中特指的“糧食”。第4段首句“其實,把藻類作為食品,我們並不陌生”,承上所舉例子匯入詳細介紹藻類。第5段首句“除海藻類,海洋中還有豐富的肉眼看不見的浮游生物”中,“除海藻類”承上文,後面一句則揭示本段主要介紹“浮游生物”。第6段首句“至於海洋中眾多的魚蝦,則更是人們熟悉的食物”用“至於”更換話題,轉入詳細介紹“魚蝦”。末段則以“綜上所述”概括全文的闡釋,然後水到渠成地再次道出本文所要說的事理。   六、總結寫作方法:

  (一)體會下列句子中加點字表達的準確性。   ①世界人口劇增,資源短缺,這是當今人們面臨的'最嚴重的環境問題。   ②至於海洋中眾多的魚蝦,則更是人們熟悉的食物。   ③儘管近海的魚蝦捕撈已近極限,但我們還可以開闢遠洋漁場,發展深海漁業。   明確:   1.“最”從程度上強調人口劇增,資源短缺是超過其他環境問題的嚴重危   機。   2.“更”突出人們對“魚蝦”可作食物的熟悉程度,較前兩者又深了一層。   3.“近”是接近的意思。接近極限不等於到極限,這樣表述準確,客觀。   (二)總結本文寫作特點:   1.說明和議論結合闡明事理。   2.綜合運用多種說明方法。   3.語言準確、嚴密   4.過渡自然。

  七、考考你:

  判斷下列句子主要運用了什麼說明方法?   1.據報道,現在每年向海洋傾倒約600~1000萬噸石油,1萬噸汞,25萬噸銅,390萬噸鋅,30萬噸鉛和100萬噸有機氯農藥。   2.海底隧道具有較高的經濟效益和廣闊的發展前景,在世界的很多地方,例如大貝耳特海峽、多佛爾海峽等處,修建海底隧道已引起了人們極大的興趣。   3.石拱橋,橋洞成弧形,就像虹。我國的詩人愛把拱橋比作虹,說拱橋是“ 臥虹 ”“ 飛虹 ” 等。   4.我國的建築,從古代的宮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絕大部分是對稱的,左邊怎麼樣,右邊也怎麼樣。蘇州園林可絕不講究對稱,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5.那裡日照時間又特別長,一年達到三千小時,而長江流域只有一千五百小時,華北地區也不過兩千五百小時。   6.我想,用圖畫來比方,對稱的建築是圖案畫,不是美術畫,而園林是美術畫,美術畫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講究對稱的。

  八、課外拓展:

  1.“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成為現今人們保護環境的主題,大家能明白國家的“禁漁”的目的嗎?   2. 大家想一想,海洋資源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嗎?為了讓我們能有一個更好的生存環境,我們該怎麼辦?

【八年級的語文課件】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