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行業> 國小作文教學中的不足

國小作文教學中的不足

小學作文教學中的不足

  小學作文教學中的不足有很多,這也值得教師們關注,下面小編為你介紹一下小學作文教學中的不足之處吧!

  數懼怕作文,是目前小學生作文中存在有普遍現象。不少學生談作文色變。迫於作業的壓力,勉強湊合成文的不是假話連篇、空洞無物,就是生搬硬套,有的甚至是照抄原文。每次改作文,很難有幾篇象樣的文章。看著那一篇篇千人一面,大同小異的成品,令人扼腕喟嘆之餘而困惑——小學作文教學怎麼了?

  透過觀察、調查,我覺得目前小學作文教學中存在的弊端有四點:

  一,生活單調貧乏,作文成了無米之炊。

  小學生的生活軌跡呈兩點一線:家庭——學校。在學校,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掙扎在永遠也攻不破的書山題海中;放學路上,邊走還要邊默老師留的家庭作業,無暇顧及沿路的人和事的是是非非,事由案末;到了家裡,便一頭埋在作業裡,好不容易做完了老師佈置的作業,又該去參加父母為其選定的補習班了。這樣下去,如果讓他們寫《上學路上的一件事》、《古城舊貌換新顏》、《秋野美景》等一類題材的作文,他們將從何下筆?

  有人說過:“生活並不缺乏美,而缺乏發現美的眼睛。”我們說:生活的確不缺乏美,而學生卻缺乏發現美的時間。

  二,閱讀面狹窄,作文營養不良。

  閱讀能力是語文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寫好作文的前提條件。而閱讀能力與閱讀量成正比。農村小學生從入學到畢業,總共只讀十本書——1--10冊的語文課本。固然,我們的課文都是編者千篩萬選的名篇佳作,然而,即便全書都是鐵又能打多少釘?這麼點精米細面,即使讓學生全部消化吸收,又能長多少骨頭多少肉?除課文之外,學生裝唯一能接觸到的課外讀物就是《作文選》一類的書了。什麼《考場作文》、獲獎作文》、《作文文庫》等等,無論加上多麼誘人的桂冠,都掩飾不了小學生生活閱歷、思維深度、文學素養等方面的限制而造成的思想內涵的淺顯和寫作方法的幼稚。學習這些同齡人的習作純粹是急功近利的應試之舉。對提高寫作素質無大補益。

  三,練筆機會少,對作文陌而生畏。

  現在考試出題是一般不超出課本的。於是,教師就把課本掰爛揉碎讓學生反覆咀嚼,附帶做一系列的作業。只有這樣,學生才能考個高分,老師臉上才有光,才能給學校領導和學生家長一滿意的交待。大量的時間都花費到了這上面。至於對投入大,短期內又難於見效益的作文輔導,就似乎不感興趣了。學生寫作文的機會是有限的,每期多則十篇八篇。如再有幾篇是應付了事之作,那麼真正能提高寫作水平的作文機會就更少了。不常練筆寫不出好文章是必然的。而失敗又容易使學生形成恐懼心理。這樣惡性迴圈,難怪學生走不出這個怪圈。

  四,老師評改不當,學生作文積極性調動不起來。

  一些老師評改作文只是結論性的評價,嚴格說來是隻評不改。有的甚至以“優、中、差”三個字分別代替評語。優在哪裡?學生不清楚,想發揚優點而沒有著落;“中”足可以使學生產生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不求上進的心理;而“差”字,對學生的自信心最具殺傷力,它可以使學生裝望文生畏,止步不前,甚至自暴自棄。至於那些憑教師的自我感覺、隨心所欲地批一些抽象難懂的語言,或者大同小異、公式化、套話的批語,都於學生的寫作無補。

  怎樣才能消除作文教學中的弊端,真正提高小學生的寫作能力呢?筆者試圖提出四點對策。

  一,走出課堂,熟悉世事人情。

  作文不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豐富多彩的生活是學生寫好作文的基礎。如果只讓學生侷限於學習課堂知識,無異於讓他們坐井觀天。應把他們從做《一是一練》、《AB卷》《單元水平測試》、《練習冊》、《目標檢測》等重複無效的勞動中解脫出來,讓他們走出課堂,走向社會,給他們一定的時間和空間去接觸和了解世事人情,雖然不能要求他們“世事洞明,人情練達”,總可以給他們的寫作提供獲取素材的機會。筆者提議:一是節假日讓家長能多帶孩子出去走走,走親訪友也好,遊覽名勝古蹟也好;二是教師有組織地帶領學生參與社會活動。諸如“清明節給烈士掃墓”、“慰問軍烈屬”、“當一次小交警”、“春遊”等。如果確實沒有過多的機會讓學生參與社會活動,也要想方設法在課堂上彌補這種缺陷。可適時開展一些室內活動。如“做手工”、“小實驗”、“為災區捐款”等。事先提醒同學們注意觀察、記錄,然後指導作文,並開展多角度求異思維。這樣就不會使學生提起筆來無話可說,也不至於千篇一律。

  二,博鑑群書,陶冶作家才情。

  常言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文章是一種奇妙的東西,它不是單靠死背“寫作方法”就能奏效的。只有長時間堅持不懈地努力才能有起色。而多讀書是必不可少的環節。我國教學的傳統經驗是“熟讀、精思、博覽、多作”。其中讀是首要的。看過《紅樓夢》的人都知道,黛玉教香菱寫詩的“訣竅”就是“多讀”。香菱照此辦理,果然“詩意大進”。早有“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詩也會吟”的經驗之談,都是強調多讀的重要性。多讀是一種可行的反樸歸真的學習方法。至於讀什麼樣的書,在出版社林立的當今是要認真選擇的。當代可讀的新書好書固然很多,也不要忽略了祖先給我們留下的文學遺產。在歷史長河中,大浪淘沙、千錘百煉流傳下來的名家名作,其博大精深的思想內涵,精妙絕倫的寫作藝術,所提供給讀者的絕不是一般的方法和技巧,而是全面的'精神沐浴,靈魂灌溉。學生如能吸收箇中營養,定能使蒼白無力的作文變得神采奕奕、生動形象起來。

  三,多定多練,提高寫作熱情。

  “我讀胸中有本,勤寫筆下生花”。讀是基礎,寫才是目的。只有多寫,才會熟能生巧。多寫,一是老師要利用好每一節作文課,精心輔導學生認真寫好每一篇必寫作文,二是堅持寫日記,促使其養成習慣。開始還要注意開啟學生思維,適當給以半命題,如《我學會了----》、《我家的----》、《我喜歡----》等。這種方式可以讓學生在一定範圍內確定寫作物件,從而適應不同學生的不同表達要求;也可以全命題。如:《尋找春天》、《第一場雪》、《天氣真熱(冷)》、《意外》等等。只要能堅持練筆,久而久之,必有裨益。三是抓好即興作文。如有寫作文的良機決不放過。記得有一次我下在上語文課,突然教室裡闖進一位家長,要給她孩子送衣服。對這位不速之客,我沒有拒之門外,而是索性停下正講的課,和同學們一道觀察起這對母子來。事後,我立即讓同學們把觀察到和想想到的寫出來。經過我的啟發,好多同學都能透過這位母親的行為、動作、、表情的描寫,表達出無微不至的母愛。也有個別同學寫這位家長不懂禮貌,影響了我們上課,其實他們還沒有意思到這節課已經得大於失了呢。

  四,評改得法,誘發寫作激情。

  當過學生的都知道,大凡作文發下來之後,學生首先看的是老師的評語,從而判斷本次作文的成敗。他們認為老師的批語是權威性的評判。那麼作為教師,我們要慎重使用這種權力。批語一定要注意鼓勵和啟發性,要善於發現和肯定學生作文中的優點;尤其是對待差生,不但不能雞蛋裡頭挑刺,而且要骨頭裡挑肉,抓住閃光點,先肯定成績,再委婉地指出不足和努力方向。就像對待一株剛出土的幼芽,水肥跟得上苗兒才會茁壯;如果發了杈,要輕輕地把它摳掉,以免傷著其他枝葉。而評語就應起供水、施肥和打杈的作用。

  修改作文也是提高學生寫作水平的重要一環。有人說,“好文章是改出來的”,“玉不琢不成器,文不改不成章”。要想出精品,必須多修改。具體方法也很多。除老師統改以外,還可以面改,讓學生裝自改、互改、集體改。所謂集體改,就是老師挑選一篇有代表性的習作,放大到黑板上,讓學生找毛病,斟詞酌句,同學們可充分發表修改建議,也可展開爭論,最後達成共識。一件毛坯在同學們的手中逐漸成為精品。這一方法切實可行,效果很好。不僅教學生學會了修改文章,而且讓學生明白了修改文章的重要性,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記不清是那一部作品裡的一個被諷刺的角色說過這樣一句話:“我寫詩比女人生孩子都難。女人生孩子是她肚裡有啊。”記得他的詩著實令人啼笑皆非,然而這句話卻道出寫作是有前提條件的,頗富哲理。小學生寫作文何嘗不是這樣。十月懷胎,一朝分娩。懂了人情,有了才情,加上熱情和激情,學生何愁寫不出好作文來!估計到那時,師生共同為作文而尷尬的情景再也不會重現了。當然,這也是以教師本身素質、知識能力結構為前題的。

【國小作文教學中的不足】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