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元宵節> 元宵節賞花燈習俗始於何時

元宵節賞花燈習俗始於何時

元宵節賞花燈習俗始於何時

  本文導讀:元宵節賞花燈習俗始於何時?鬧花燈的“鬧”都有哪些講究?

  正月十五鬧花燈,一般要從正月十三紮彩燈開始。老北京的年禧歌謠有“十一嚷喳喳,十二搭燈棚,十三人開燈,十四燈正明……”也就是說,正月十三日為“上燈”;十四日為“試燈”;十五日為“正燈”;十七日為“罷燈”。從正月十三這天起,人們就開始張燈結綵扎彩燈啦!

  鬧花燈,除人們自制燈籠外,還有許多專制燈籠的作坊和出售燈籠的山貨鋪,其中最熱鬧的自然是燈市。明代北京的燈市在東城燈市口,元宵夜,街道兩旁列市,各鋪戶俱張掛紗絹、燒珠、明角、麥秸、通草製成的各式花燈,供人觀賞。到了清代,燈市遍佈整個北京城,其中最繁華、規模最大者有東四牌樓、西四牌樓、地安門、鼓樓、正陽門、廠甸。當時,最熱衷於掛花燈的.是店鋪,以糕點鋪、布鋪、綢緞莊為主,它們掛出大小、高矮、方圓形式不等的花燈,有傳統的紗絹、玻璃、羊角燈及西洋燈款式之別。上面繪有古代傳說故事,如列國、三國、西遊、封神、紅樓、水滸、聊齋、精忠傳、三俠五義等,或梅、蘭、竹、菊等花卉,或龍、鳳、鸞、虎、蟲、魚等飛禽走獸,無不顏色鮮美、妙態傳神。早年間,位於地安門外大街的聚盛公幹果鋪,還經常搞冰燈展覽,惹來大批群眾圍觀。

  元宵節又被稱為“燈節”、“上元節”、“元夜”、“元夕”,最早是先秦時期楚國人的習俗,楚國人要在這一天祭祀他們心目中主宰宇宙一切的神“太一神”。即屈原所著《九歌·東皇太一》裡面的“東皇太一”,也叫“泰皇”。作為楚國人的後裔,漢文帝的時候,正式下令將祭祀“太一神”的正月十五命名為元宵節。此後,元宵節逐漸流行了起來。

  老北京人關於元宵節的習俗,最主要的就是賞花燈和吃元宵了。自元宵張燈之俗形成以後,歷朝歷代都將張燈觀燈為一大盛事。唐玄宗時已發展成為全民性的狂歡節。唐代是實行宵禁的,夜晚禁鼓一響就禁止出行,犯夜要受處罰;唯獨在上元節,皇帝特許開禁三天,稱為“放夜”。沿至宋朝,張燈由三夜延長至五夜,燈綵以外還放焰火,表演各種雜耍,情景更加熱鬧。到了明代,朱元璋又規定正月初八上燈,十七落燈,連張十夜,家家戶戶都懸掛五色燈綵,花燈焰火照耀通宵。清代之後,雖然宮廷不再辦燈會,但日期縮短為五天的民間燈會卻仍然壯觀。

 

【元宵節賞花燈習俗始於何時】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