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管理> 管理研究方法論總結

管理研究方法論總結

管理研究方法論總結

  管理研究作為管理學領域中的一個年輕的分支學科,理論和文獻相對匱乏。案例研究方法特別適合在中國背景下建立新理論的目標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管理研究方法論總結,歡迎閱讀。

  管理研究方法論總結1

  我們專業該課程開在第 8 周,若僅從課時數來說,什麼時候開設並無多大影響, 但若從該課程的教學要求來看,課程開設時間太遲,造成最後一次的大作業不能沒能 很好的完成,這無疑是一個遺憾,當然在這裡面學生也有相當大的責任。

  本期共做了兩次應該運用到資料獲取方法知識的實踐課,但作為第七組的一員, 我深感第二次作業完成的不足之處,沒有做到全面深刻對問題進行調研與分析,但兩 次作業都給了我許多感觸,特別是第一次實踐作業——瞭解校信管專業學生對本專業 的認知情況,下面我將從那次作業的初級資料獲取上進行總結並就自己感受談談自己 的所得。

  初級資料並非原始資料,它是經過對原始資料進行整理,使其呈有規律排列的狀 態,乃至從中提取出概要性的文字描述或資料描述,可以直接為研究所利用的資料, 而此次最大的收穫就來源於在收集原始資料時,所採用的問卷自填法的實施過程中。

  問題分析

  由於是在本校進行實地調查,所以在調查的方法上我們進行了仔細的斟酌與篩選, 最終選擇了結構化交流法中的問卷自填法,以下是我在進行問卷調查過程中的所感與所得:

  一.關於問卷設計

  對於試卷的設計工作,最初我們設想的是針對我校信管專業設計一份試卷,但在 問題的設計中發現很多問題的調查對課題結論的得出很重要,但不具有通用性,即對 某個年級的學生有調查的必要性,而對其他年級學生來說,這些問題沒有價值,比如, 如果可能,是否會轉專業,比如對自己所上的專業課的看法。這兩個問題涉及到信管 專業學生對信管專業本身的認識和所設課程的認識兩個重要方面,與調研的主題有緊 密聯絡,但卻不具備通用性,所以我們組最終決定採用針對不同的年級,設計不同的 試卷這種問卷設計方法。

  二.關於問卷的發放與回收

  考慮到我們專業的特殊性(大多數學生有電腦) ,以及經費有限,我們打算採用問 卷郵寄法,即使用電子郵件,向每個信管班級傳送試卷,請他們在回答後,將試卷發 回,但發現大多數人基本都不給予理會,最後我們小組決定傳送問卷的方法,將試卷 交給各個大二,大三的熟人,在他們上課前發放試卷,當場回收,而大一按照同樣的 方法有我們組員自己負責試卷的發放,但在整理試卷時發現,部分試卷未能收回來。

  三.關於問卷的整理與分析

  在整理問卷時發現,資料的結果只是對結果的反應,但試卷設計卻很大程度的影 響了調查的結果。由於我們小組對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不夠,首先在選擇題選項的設 置上界限不明確,選項內容不夠全面,影響了被調查者的選擇,從而導致結果出現一 定的偏差,再則由於我們小組的疏忽,忘了對問卷進行核對,導致錯別字的出現,在 給調查者造成造成理解某些問題時,造成一定的困擾,也給被調查者留下不好的影響。 而在對試卷進行分析時,由於我們對所要調研的問題的相關知識的瞭解有限,所以並 不能很好的對結果所暴露的現象進行深層次的剖析與研究,導致不能很好的對調查結果進行顯示。

  結論

  資料的獲取途徑有很多,在對不同的型別的資料進行採集時,我們需要學會靈活 變通,採用不同的方法,保證所得資料的完整性和準確性,同時資料的獲得需要一個 過程,需要我們在採集資料前,對各種相關資料認真準備;採集過程中,對問卷的發 放和回收認真負責;採集後,對所得資料進行仔細整理,認真分析。這寫工作要做好, 需要我們對與所調研問題的各方面的知識有很好的掌握程度和一顆嚴謹認真的心。採 用問卷發放收集對資料進行收集的工作是一個比較繁瑣的工作,它需要小組成員間的 能夠很好的配合,也需要一個很好的領導者來對小組人員與任務進行分配。不允許有 以自我為中心的現象和有損團隊合作的行為出現,充分展現團隊合作的 1+1>2 現象。

  管理研究方法論總結2

  以往很少見到有關管理方法論方面的專著,一些涉及到點的書籍相關的知識也不是很系統,很全面,《管理研究方法論》卻填補了這方面的空缺,這本書從整體上探討了管理研究工作過程的規範和結構,即研究邏輯問題,旨在提高研究和論文撰寫工作的效率和質量。

  全書一共分為六章:第一章討論了管理學科研究與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人文學科研究之間的關係及其特點;第二章論述了管理研究的基本要素;第三章是管理研究設計,描述了規範地進行研究工作的各個環節,闡明瞭 主題先行 和 假設樹 的重要性及其內容;第四章介紹為了論證研究假設而可能採用的各種資料觀測方法;第五章是資料分析,從應用角度介紹管理研究中的描述統計和推理統計方法;第六章總結了以創新點模式撰寫管理專業研究生論文的要點。 書中針對管理方面的系統知識進行了闡述,介紹了一些常用的研究方法,並對研究論文的撰寫提出了指導意見,讀完之後受益頗多,以下是我對相關知識的一些理解。

  一、方法論指的處理問題的一般途徑和路線。

  方法指的是處理問題的具體的做法。很容易從字面的意思發現,在對問題的處理過程中所形成的習慣性處理方法就是方法論。對管理方面來說,管理學科研究的方法多種多樣,要形成完善的一整套的研究路徑對任何的研究者來說都是夢寐以求的,但也不是無法實現的。因為我們知道,管理學和經濟學一樣,同屬於社會學科的範疇,在理論的形成上主要是前人的思辨的探索,不同於工程科學、資訊科學等領域來自嚴密的邏輯和精確的試驗。這在一方面決定管理學科很難有完整的一系列如同試驗步驟一樣的研究方法,但在另一方面卻顯示了社會科學的魅力。社會科學強化對問題的思索,同樣可以建立在前人成就的基礎上,但卻容易超越前人。回溯既往,我們可以評價過去事件的意義,並追溯它們相繼導致的後果。但當歷史正在進行時,它對我們來說就不是歷史。它帶領我們進入未知的境域,而我們又難能瞥見前途是什麼樣子。假如我們能夠運用來自先前見聞的全部知識,把同樣的事件重新經歷一番,情況就會不相同了。社會科學的發展就是這樣,建立在一代又一代人對社會發展軌跡簡單認識基礎上的再認識,沒有人能瞭解整個歷史發展的規律,正如沒有人能夠預知未來一樣。對於管理學來說,譽為科學管理之父的泰羅,譽為管理理論之父的法約爾對管理理論的貢獻也是來自於管理過程中經驗的積累。對以往積累知識的吸收和發展,對未知事物的瞭解過程,進而形成處理一般問題的基本方法,構成社會科學研究中的方法論。單純對管理學來說,管理研究方法論闡述了管理科學研究過程中的基本原則、途徑和過程。進而對社會科學來說,方法論是對社會科學研究過程所出現的問題所形成的一般處理方法中所形成的基本方法。

  二、人類知識的傳承,歸根結底是靠作為思維主體的個人求知過程來實現的。

  求知是個人對未知事物之間關聯作出的主觀判斷。個人如何求知?總的說來有兩種途徑:一種是認同別人的知識,另外一種是自己觀察試驗以增進知識。細分起來分為:因襲方法、權威法、常識法、思辨法和科學方法四中。科學方法是研究中最值得借鑑和吸收的,它是透過系統觀測而獲取客觀知識的方法。單就科學方法來講,科學方法的客觀性、實證性、規範性和概括性在自然科學的研究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是科學試驗的基石。管理研究過程延續了科學領域的研究方法,也存在著區別於自然科學的`地方,只要在於研究物件,管理研究的只要物件的人,同樣的作為研究物件的人,自然科學研究人的生理方面,而管理科學研究的物件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即在整個管理系統中作為執行單位的人。因為有了人的因素,管理過程中出現了更多的不確定的因素,一般說來是兩個難點,即高層管理者形象思維和管理意境。形象思維反映管理者對資訊的敏感程度,對細微的的反饋能夠迅速在頭腦裡面形成反應。管理意境是指複雜管理系統本體所電池主客觀背景。這兩個難點是形成管理者千變萬化的管理風格的原因,不同的管理者對管理環境的認識不同,透過形象思維對個人頭腦的再加工,產生不同的管理意境。從方法論的角度來說,管理研究須兼用科學方法和思辨方法,即使管理研究方法論卻垂青於科學方法,思辨研究仍然有其存在的領域,畢竟管理中存在許多隻有思維才能達到的領域。在管理研究中要分清楚那些適合科學方法,那些適合思辨方法。 經濟科學不同於管理研究,也不同於自然科學研究。經濟研究講究在確定條件下對宏觀的現象或者微觀的經濟行為的確定性的分析,主要的經濟理論都是建立在幾個經典性的假設之上,有了這些假設,經濟學才能首先建立一些公理性質的條件,而後透過邏輯推理得出一系列定理、引理。然後逐漸放寬條件,一步一步向現實情況靠近,這就產生了於管理研究方法論的一個本質性的區別:經濟學是由假設出發,由簡單到複雜的研究過程;管理學是首先給定一個研究物件,透過對研究物件概念、變數、定義、命題和假設的分析,透過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的結合,最後形成推理、理論。對於經濟學的研究來說,方法論是直到如何進行經濟研究的一般處理方法,是對以往經濟理論產生中的探索的經驗總結。具體說來的,指導經濟研究中的物件的概念描述,變數定義,實證方法的選擇都是經濟學方法論的範疇。

  三、管理研究的一般過程

  概念、名詞、定義、變數、假設和分類概念是對所觀察事物本質的抽象表達,目的是簡化思考,在一個名詞下對事物的各種形態作一描述。概念本身並非存在之物,而的認為附加上去的相關事物的集合,清晰概念的參照點必須依託可直接觀測的事實或確定無疑的事實。名詞是一個概念正名,一個概念必然有個名詞加以表達,以便於書面和口頭交流。一旦形成概念並有名詞以後,人們便可以拋開概念化的過程而直接用名詞術語進行交流。定義是提示概念和名詞所表達的共同屬性即內涵的邏輯方法。一篇研究論文能否經的起推敲,從定義界定清晰與否去考察最能說明問題。定義清晰便能消除歧意。科學研究中最常用的是語義定義,即邏輯學中所謂的屬加種差的定義。變數指具有可度量性的概念,其屬性在幅度和強度上可以度量。變數屬於概念類,便須設定定義,定義必包含可識別的種差,要求辨明變數屬性的構成,以便進行度量和分析。命題是兩個或兩個以上概念之間關係的陳述。命題的形式是一個非真即偽的陳述句。按其作用可分為:公理、定理、設定、假設。假設是對某種行為、現象或事件做出的一種合理的、嘗試性的並有待檢驗的解釋。假設形成之前必然要查閱相關文獻,任何假設的提出都毫無例外的以前人研究工作作為基礎。假設是建立在可靠理論的基礎之上,儘可能清晰和具體地表述變數之間的關係,是可以驗證的。理論是一組結構化的概念、定義和命題,用來解釋和預測現實世界的現象。理論須由三個要素構成:概念框架、說明各種特性或變數間關係的一組命題、供驗證的背景。理論探索無疑是研究者思考的過程,遇到疑難而後謀求解決途徑,產生判斷,形成假設而後驗證的過程。概念有內涵和外延兩方面。內涵指概念所反映事物的特有屬性,定義就是界定概念的內涵。外延指具有概念所指特有屬性的事物,分類從是辨明概念外延的邏輯方法。分類是科學研究的主要內容、也是深化研究的一種途徑。分類和定義之間有密切聯絡,當把研究物件加以分類,也必須知道屬的定義,否則無法區分共同屬性和個性,無法找出種差。與分類相反的便是歸類,依照事物的屬性或其他共同點而把他們整合一類。歸類也是有層次的,不過程式和分類相反。歸類程式從最小開頭,一層一層的歸結到最大類,每歸一類則類加大一級。

  四、管理研究設計

  研究設計的兩個目的:辨識和提煉主題;論證和驗證主題。好的研究設計絕非無所不包追求全面完整,而是規範地探索有限主題的策略。研究設計的過程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屬於問題辯析。辨識問題的第一步是選擇一個範圍較廣泛的領域。提出研究領域雖然不等於已經找到所要研究的問題,但按照趣向選擇研究領域仍有必要,可促使研究者集中閱讀該問題的相關文獻,問題導向和方法導向是研究和學習區別所在。第二步則是將問題領域細化為研究問題,研究問題提出過程就是研究領域問題分類,問題定位和變數篩選的過程,先是確定對問題的研究視角和切入層面,然後再尋找研究主題。選擇主題可以說是尋求創新點和提出假設的過程。管理研究只能是明出題,把自己研究工作的主題也就是自己的主要研究貢獻或者創新點凸顯出來,並貫穿在文章的始終。主題的提煉一般可以歸結為歸納和演繹兩種方式。歸納指的是從現實世界的事實和現象中歸納出主題;演繹則從公理演繹出假設。對管理研究來說, 主題先行 即先對研究的主要貢獻即研究結果是什麼,心中要有個設想,基本有數,研究或者寫作過程則是深入和論證的過程。文獻綜述的目的在於弄清楚和本研究主題有關的前人已經做過的研究工作,找準有價值的主題。當然文獻綜述在論文工作過程中不只是為了找出主題。對於本研究的論證架構、方法和步驟的選定都起到類似的作用。第二部分屬於假設論證。變數設計。研究開始時界定清楚並貫穿整個研究過程,不能前後矛盾。概念清晰界定後仍然存在可操作性的問題,便需要給操作定義,即操作過程的概念化。操作變數設計以後便要處理變數屬性的度量問題。實證研究是根據假設去追求論據,從現實資料和資料來證實或證偽所提出的假設。理論研究則相反,從更高抽象層次的公理、定律、法則和學說出發,運用邏輯推理得出支援或否定假設的結果。從推理思維來講,實證研究屬於歸納發而理論研究屬於演繹法。

  從研究方法論角度來看,評估研究則是判斷研究結果的效度和信度。評估者考察某項研究也總是要關心所得出結果是否有足夠的效度和信度以符合研究者預期的結果。內部效度用來考察經驗證過的研究假設,判斷其表述的變數間關係的可信程度。一項研究的內部效度高說明研究者對變數間關聯的命題在該項研究設定的條件和環境下是成立的。然而在其他環境下所做命題是否成立,內部效度不能評價,研究者關於變數之間關聯的判斷是否具有普遍性,能夠超越研究條件下成立,就要考察外部效度。外部效度描述研究者證實過的假設的適用範圍。

  由於時間比較緊,還沒來得及通篇認真的閱讀,只是瀏覽了一些內容,對書中的知識大致有一些瞭解,可能體會並不深刻,這還有待今後慢慢對知識進行消化,吸收,運用,進而得到昇華,從而對研究生的學習與科研產生一些啟發。

  管理研究方法論總結3

  管理研究方法論,這門課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一定是很多理論需要去背,唉,又是一門靠背來過的枯燥科目。可是開課第一節,梁老師就給我留下了不同尋常的印象。也讓我對這門課程改變了看法。

  “要想知道同學有沒有經常看書,就拿起書抖一抖就知道了。”這是梁老師第一課說的話,說真的當時真的好怕梁老師來翻我的書,因為我完全就沒有看過。而當你翻到別的同學的書時,看他們自信滿滿的笑著經受過了考驗,突然發現,原來預習也可以是一個讓人炫耀與驕傲的好習慣。所以這句話與這件事帶給了我一件極好的事就是,面對預習再也不會感覺乏味,而覺得是一件快樂的事了。

  接下來的幾節課,梁老師則是將理論結合到實際之中,用一些親身體會或者是時事新聞來從中告訴我們許多的知識、為人與道德。這樣的教學方法很獨特新穎,令原本該是呆板的一門課變得生動活潑,令人忍不住就是想聽聽想從中受益匪淺。從這幾節課中,我不僅僅養成了預習與看新聞(早睡還在努力中)的好習慣,也瞭解到了作為一個大學生我們的眼光與思維該放成熟一些放得更寬闊一些,也知道注重細節不僅會影響自身其實也會影響到所在的集體,也學會了關心時事並把自己投身到評論者的角度去正確的評判一件事情,還有很多很多。有時候聽完了一節課真的有一種醍醐灌頂的感覺,反思過去注重現在也著手將來。 但其實,我也發現了梁老師有時候會嘆息,中國的大部分大學生目前缺少許多優點,比如積極陽光的精神,比如仔細閱讀與主動閱讀的精神等等。有的大學生一上課就開始玩手機動輒睡一節課,浪費大好青春與生命。當然我有時候也會如此,我也批評自己。但是中國教育本身就存在這樣一個弊端,它老是在說:必須拼命讀書,上了大學就可以隨便玩了。於是我們就用盡全力去學習,幾乎也是為了擺脫束縛之後放縱的玩耍,因為那些日子真的太累了,讓我們感覺幾乎這輩子都不會再有這般的毅力與堅持去做一件事。所以來到大學,很多人即便是發現了大學也是來讀書的,可是他們也寧願放棄學習擇消遣了。因為那些精力真的感覺就像提前透支消耗殆盡了一般,剩下的就是無盡的空虛與孤獨了。記得之前看過一篇文章描述國外的學習:小時候對孩子們都很放鬆,培養他們的創造與想象力,之後越來越緊張嚴格,上了大學就是最辛苦的。一個人寫到:我去哈佛大學參觀的時候,發現很多學生竟然在路邊的長椅上就睡著了,還有些學生一邊啃著麵包(指午飯)一邊聚精會神的看著書。他們的教授提前會把下一節課需要涉及到的知識告訴他們,而下一節課他就只會拉拉綱要,所有的一切都需要他們自己去學習。看到這些我真的沉思了,這完全與中國教育是相反的,而他們的教育方式不僅培養了孩子的創造力也使得孩子擁有童年也兼顧了知識,但中國卻使得孩子童年全部用在學習之上而且長大了也不願學習變得渙散了。

  說這麼多有些扯遠了,我只希望梁老師可以少一些嘆息,還是可以輕鬆活潑的上課。老師們也是經歷了這樣的教育制度走出來的人,但你們是可以從這些壓迫中找到自我的優秀的人,而你們也正在引導著我們走向正確的方向尋找到自我,但畢竟能不能夠實現自我的價值正確利用好時間主要靠的是自己,自己不努力外界再多的勸阻也沒有作用。你已經將你的帶領作用發揮體現出來,而帶給我們的益處甚至超越了這門課程本身,謝謝你。

  不過我也想要提出一些建議。根據經驗,坐在前排的人幾乎都在認真的聽你講課,而坐在後面的人聽課的卻很少,我建議有時候可以上一半課,利用課間來交換前後排位置,這當然也不會影響到前排的同學聽課,因為你的聲音已經足夠,而那些說聽不清楚的人其實也只是沒有認真聽開小差去了罷。

  然後我想說其實希望課程結合PPT也可以多一些,有時候希望可以從PPT中抄寫一些好的精華記錄下來,而光聽說的是來不及寫,而且一節大課也不可能一直全神貫注的聽難免會想要休息開小差,而此刻重要的東西也就遺漏了。所以希望梁老師可以麻煩一下啦,就寫一下你的心得體會也是不錯的。而且有些時事有可能有些人根本就不知道,聽說的也不會有太深刻的認識,如果此刻可以有一段視屏可以看的話,既提神了也會對整個事件有個更全方位與深刻的瞭解與見識。

  最後一點建議就是課上可以隨機抽取同學來回答問題。可以使得老師與學生相互溝通,瞭解到學生的想法,也可以讓同學們更全心全意的來聽課。課堂之中也可以讓同學們進行小組討論,這樣可以培養團隊精神也可以使得大家互相瞭解對方,從說的好的同學那裡汲取到知識也會反省自己為何不如別人那樣見多識廣。

  當然啦,以上意見僅僅是個人意見。喜歡你的課的人真的很多,大家都從中或多或少的學到了許多。

  你是大樹我們則是樹苗,在這個春暖花開的季節中我們相遇相識相知,我們仰望你的枝繁葉茂,你則為我們開闢出一處安全靜謐的成長地方。陽光普照著大地,我們一同慶祝彼此的改變與成熟,一同以你為中心的環繞著你在這洋溢著青春的校園裡攜手前行。

【管理研究方法論總結】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