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哲學> 淺談道統思想與中國哲學的關係

淺談道統思想與中國哲學的關係

淺談道統思想與中國哲學的關係

  一、對“道統”概念的總體性認識

  張立文先生認為:中華傳統文化很主要的一個觀念就是道統思想。從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到孔孟的道統譜系,再透過唐宋的發展,道統思想影響了中華民族整個文化的發揮和走向輝煌。成中英先生認為:道統是整合的概念和不斷積累的成果,它不僅僅是歷史形成的一種文化價值體系,同時也是一個促進社會進步的實踐行為。廣x的道統,是基於對古代經典的瞭解,對宇宙天地自然的探索。狹義的道統,就是從孔子到漢代逐漸形成、並在漢武帝獨尊儒術後逐漸收縮到儒家的經學傳統。蔡方鹿教授認為:所謂道統,指道的傳授統緒。道統與道的關係,是以道為中心的形式與內容的關係。道統是維繫道之所存在和延續的形式,道是道統所傳授的內容。道統以傳道、明道為目的,為道的存在和延續而形成,是為道的思想、道的原則和精神服務的系統和形式。道統思想不僅促進了儒學的發展,而且確立了以儒學為主導,融合各家的中國文化發展的大傳統;道統思想的發展演變形成了鮮明的中國文化特色,無論在歷史上還是對現代社會均產生了深遠而重要的影響。劉原池副教授認為:儒家道統思想是儒學發展的內在動力,其學說中關於天道、地道、人道和中庸之道的認識,體現著對中華民族的發展產生過深遠影響的處理人與自然、人與人關係的原則,是一種具有普遍意義的.思想方法,也是儒家學說的精髓。

  二、道統思想的演變與發展研究

  劉振維教授聚焦於董仲舒的道統觀,指出朱熹將董仲舒排除於道統譜系體現了宋儒的排他性。蔡方鹿教授則矚目於漢代揚雄在批評諸子各說基礎上闡發自己的道統思想,建立起崇聖尊儒和闢異端的道統觀,並客觀評價了其道統思想在儒家道統史上的地位。毛麗婭教授專題探討了范仲淹的道統觀及其在儒家道統史上的地位。陳逢源教授從治道、儒學、心性等三個維度,探討了朱熹道統論的淵源與脈絡是在往聖先賢間,建構生命永恆自信,遂能生髮無限的影響。楊燕副教授分析了朱熹集宋代理學之大成,重建起以道統為指南的理學經典傳承體系,既開啟宋代的開放學風,也體現其道統擔當意識。向世陵教授則具體考察了明中葉湛若水的道統觀,認為湛氏在“心學”的基礎上,標榜自己經由白沙而上接程顥的道統譜系。曾春海教授則專題考察了孫中山、方東美與牟宗三各自的道統態度、主張和內涵,由此展示出道統思想在現當代的三種精神風貌。

  三、弘揚道統的當代意義

  張立文先生認為:立足中華,放眼世界。我們研究道統思想並不僅僅是為了道統而道統,而是為了能夠展望未來,能夠吸收世界各民族各國家的優秀文化來充實、深化我們中華文化。

  成中英先生指出:中國文化發展是逐漸吸收、發展、整合而成的。在今天我們可以吸收西洋文化的精華方面,不需要持狹隘的保守立場排斥對外來文化精華的吸收。我們的道統可以生長髮展,不需要在新事物面前放棄道統,那樣道統會喪失本原的概念,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李振綱教授認為:儒家道統說的思想文化基礎是聖人史觀。從積極的方面看,道統意識凝結著古代儒家知識分子以“道”引領歷史的文化使命感,它有助於維繫華夏文明的精神傳承,凝結民族精神的核心價值,強化社會歷史的道德基礎;從消極方面看,其弊端是自我標榜、封閉排他的價值獨斷論。今日民族文化復興應以開放的實踐主體性為基礎,實現多元文化的對話、互補、並育、共生。陳來先生做出總結:道統是“道”的傳承譜系,道統的觀念史證明不同時代對道統有不同的詮釋取向,以適應當時的社會文化傳承的需要。今天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我們所理解的道統,就是中華文明的主流價值傳承。

【淺談道統思想與中國哲學的關係】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