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職場健康> 心理健康課教學設計

心理健康課教學設計

心理健康課教學設計

  一、課程目標設計

  心理健康活動課的一般目標是透過自我探索過程,藉助團隊的力量,在與其他成員的溝通交流中,增強解決問題和抉擇的能力,探索和發現一些可行而有效的途徑來處理生活中的一般發展性問題,解決衝突矛盾,評估、澄清個人的價值觀,並對此做出相應修正與完善,從而獲得自我成長。

  針對用人單位需要、學生需要、人的成長需要、學生的年齡特點、群體特點等,心理健康活動課的教學目標是促進學生自我認識、自我成長、自我完善。學生具體的學習目標確定為以下能力目標和知識目標。

  1.能夠融入高職生活即學生能夠更積極主動地進入新環境,感受由此帶來的愉悅,找到自己在新環境中的位置,覺察進入高職後在適應方面尚未解決的問題,相互啟發,提出可行的解決方案。

  2.能夠覺察自我

  即學生能夠從不同的角度覺察自我,更全面、準確地認識自我,發現自己的獨特性,提升自己生命的價值,從而更好地發展自我。

  3.能夠意識到人的潛能

  即學生能夠關注自己的正向資訊,體驗自信的效用,覺察不自信的方面,分析原因。

  4.能夠感受生命的意義

  即學生能夠澄清價值觀,意識到什麼是生命中最重要的。能夠感受生命的短暫,珍惜生命、珍惜時間,提高生命的質量,過充實精彩的人生。

  5.能夠提高人際交往能力

  即學生能夠了解人際交往中的心理學現象,能夠覺察與周圍人交往中的`困惑與問題。

  6.能夠學會感恩與寬容

  即學生能夠具有感恩的態度和感恩的行為,並由此培養寬容的心態。

  7.能夠培養健康情緒

  即學生能夠覺察引發不良情緒的不合理信念,掌握調控情緒的方法。

  8.能夠學會應對壓力

  即學生能夠面對壓力,學會放鬆,能夠覺察面對壓力時的反應,分享有效的壓力應對方法。

  在心理健康活動課中,學生應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識,瞭解有關適應、自我意識、人際交往、情緒控制等方面的心理學理論與方法。

  二、課程結構設計

  心理健康活動課整體設計以“我與環境”為主題與線索,分為初始課、主題活動課、回顧課和結束課四個模組。初始課用於教師對學生、學生對學生、學生對課程的瞭解,用於幫助學生融入高職生活,幫助學生了解課程,約定課程活動規範,並提取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資料以便了解學生、評估課程效果,並由“融入高職生活”引出課程“我與環境”的主題。

  主題活動課是心理健康活動課的主體部分,以“我與環境”為主題和線索,分為兩大部分,一是“環境中的我”,二是“我面對環境”。“環境中的我”部分幫助學生覺察自我、提升自信,分為四個單元,即:自我面面觀,我是獨特的,我可以更好,生命的意義。“我面對環境”部分幫助學生提高人際交往能力,培養積極情緒,學會面對壓力,分為四個單元,即:交往有方法、感恩與寬容、積極與樂觀、壓力我應對。

  回顧課用於解決學生生活中有代表性的實際問題,安排在課程結束之前,主要讓學生在學習解決心理困惑與問

  題的基礎上進一步探討與之相關的自身的困惑與問題,藉助團隊的力量,求得自我成長,促進心理健康活動課向生活的延伸。

  結束課主要用於效能評估,學生展示並分享學習成果,處理分離情緒,提取課程後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資料以便評估學生的學習效果。

  三、課程內容設計

  在課程結構的4個模組下,課程共設計了15個單元的內容,每個單元設計1至2個核心活動,再根據需要和實際教學情況設計熱身活動和輔助活動,整個課程共設計20多個活動。

  例如,主題活動課“環境中的我”部分,設計了“自我面面觀”單元,目標是使學生能夠從不同的角度覺察自我,更全面、準確地認識自我。該單元設計了2個核心活動,一是“我是誰”,二是“立體我”。“我是誰”主要由學生進行自我探索,“立體我”主要透過學生之間互動,相互進行評價,而後填寫表格。最後,小組進行討論,各組派代表在全班分享,分享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認識自我意識的內涵、明確的自我意識及認識自我的途徑等。

  具體活動可以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和教師的特點等進行設計。

  四、課程教學方式方法設計

  心理健康活動課要讓學生獲得心理上的成長,就必須要影響到學生的心靈,讓學生投入到課程中,因此,在教學方式方法設計上採用活動課形式,活動課的基本步驟是:首先根據實際情況安排熱身活動,幫助學生進入活動狀態,保證活動課的有效啟動;主要安排核心活動,旨在幫助學生深化自我探索,引導學生髮掘積極的個人特質,關注積極的主觀體驗,覺察並解決問題,從而使學生獲得自我成長,更樂觀、自信、向上地生活,進一步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在活動過程中和活動後,要對心理健康知識與基本理論進行講授與討論;最後進行總結,分享心得與鞏固活動成果。

  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心理健康活動課以體驗式教學為主要特徵,採用豐富多樣的教學方法,提升教學效果。如小拓展活動、紙筆活動、角色扮演、頭腦風暴、課堂討論與分享、案例分析等。

  五、課程考核設計

  課程的考核注重過程化,學生參加課程、參與活動的積極程度,學生髮言、學習心得、學習總結報告所體現的思考、成果等,都能反映學生的課程學習情況,都要計入課程考核成績。

  學生參與活動、課堂分享、活動記錄、完成量表、活動心得等作為平時成績,以60%計入學期總評成績,學生心理情景劇表演、課程總結報告作為考核成績,以40%計入學期總評成績。課程總評成績為平時成績與考核成績之和。

  考核分為優秀、良好、合格、不合格4個等級,基本考核標準如下。

  優秀:出席課程,參與活動很投入,活動體驗深刻,積極分享活動感受,能夠流暢地表達觀點,能夠掌握和運用相關心理學理論與方法,活動結果在高職學生中具有較好的示範作用。

  良好:出席課程,積極參與活動,能夠分享活動感受,能夠較流暢地表達觀點,能夠努力學習相關心理學理論與方法。

  合格:出席課程,能夠參與活動,能夠表達自己的感受,能夠基本把握相關心理學理論與方法。

  不合格(有下列情況之一者為不合格):未出勤,無組織紀律,抄襲,觀點明顯錯誤。

  六、課程教學環境設計

  心理健康活動課對教學環境有特殊的要求,教室整體設計要寬敞明亮,色彩協調,氣氛溫馨、舒適,能夠營造活動氣氛;使用活動桌椅,方便活動實施;可以提供活動的相關道具。教學環境要能夠提供專業支援,如舞臺、燈光、音響,用於播放輕鬆的音樂、快樂的教學軟體等。

  七、課程教學組織設計

  心理健康活動課安排在高職一年級第一學期,每週2課時,共30課時。課程理論授課與活動教學的比例約為1∶2。以20人左右小班為教學單位,以5至6人為活動基本單位。

  八、課程設計對教師、學生的要求

  心理健康活動課要求教師瞭解學生,有足夠的經驗與閱歷,有團隊工作資歷與能力,能夠幫助學生進入活動情境或案例情境,促進學生獲得活動體驗,針對學生存在的普遍性困惑與問題,引導學生藉助團隊的力量,獲得自我的成長。

  心理健康活動課要求學生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識,對自我有一定反思的能力,能夠放開自我、具有自我探討的願望與能力和一定的表達能力,並且具有一定的團隊合作意識,能夠傾聽他人的發言,具有分析問題的能力。

  總之,心理健康活動課設計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教學目標明確具體,以活動構建內容,採用學生樂於接受的教學方式方法,使用專用的教學環境,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充分發揮教師對學生的引導作用,發揮學生之間相互的啟發促進作用,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提升了心理健康課的教學效果。

【心理健康課教學設計】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