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其他> 適合老師朗誦的散文

適合老師朗誦的散文

適合老師朗誦的散文

  有空多朗誦一些優美散文有助於培養個人的情操。以下是小編要與大家分享的適合朗誦的優美散文,供大家參考!

  適合朗誦的優美散文1:我們在路上

  教育的過程,充滿著探險的旅程,它是發現意外的通道,是飽覽美麗風景的旅途。那麼它必然也是一個身體和精神都在路上的過程。而教學機智就是它充滿快樂、和諧、奮發向上情緒的保障。

  教學是針對人的活動,它必定會有許多不確定性。教師和學生本身的千差萬別,教師和學生每天的情緒千變萬化,教師和學生關注點的瞬息萬變,讓教學充滿著不可知的變化。即使師生已經相互適應,缺乏新奇感但仍然需要教學機智,教學機智的最高境界是沒有意外,製造意外。

  教學機智,體現在因勢利導的變化。如果學生在課前準備不充分,透過一些小遊戲,讓學生把注意力迴歸課堂。透過一些肢體活動,動一動腳,拍一拍手,活躍一下學生的情緒,從而奠定快樂學習的基調。比如很多開公開課的老師,都會做一些小遊戲,讓每個學生參與其中。拉近了與學生的距離,還讓學生感覺到教師的親和力,感覺到這堂課與平時課堂的不同。課堂常常會飛進一些蜜蜂、黃蜂、蝴蝶之類的小動物。有些同學因為害怕,有些同學正好趁機表現。這時候教師的處理方式,第一招:在發現蜂蝶第一時刻,告知學生:我們教室來了可愛的不速之客,接納學生的各種情緒。第二招:請靠窗的同學開啟窗戶,其他同學不要動。第三招:背誦有關蜂蝶的古詩句,也可以是課文中描寫上課有小動物來的段落,例如:《我們的民族小學》中的“上課了,不同民族的小學生,在同一間教室學習。大家一起讀課文,那聲音真好聽!這時候,窗外十分安靜,樹枝不搖了,鳥兒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聽同學們讀課文。”第四招:請出蜜蜂和蝴蝶進行自我介紹。可以是網路上的資訊,也可以是請同學作為蜜蜂蝴蝶自我介紹。經過這四招,蜜蜂蝴蝶應該已經安分下來,悄悄離開了。學生的注意力,也從害怕,好玩,轉變為知識的積累與活動的參與。

  教學機智,體現在決策的果斷性。如果這堂課學生參與度較低,聽課興致不高。則要轉變教學內容,或教學形式。比如當討論的問題,出現冷場,很有可能是學生準備不充分,或者這個問題學生不理解,思維出現卡殼。那麼迅速判斷是因為準備不充分的話,再進行課文誦讀,熟悉課文,瞭解內容。如果是對問題不理解,則降低問題難度,設定不同梯次的問題,給學生抓手和思維方向。在學生情緒不高時,如果採用競賽、評比的形式,學生的自覺性和參與度都會明顯提高,同伴之間的相互影響也會增強。這是教學形式的變化。也可在教學內容上進行改變。把一些難度較大的內容,調整到下節課,而著重解決一些,能讓學生體驗到成就感,提高參與度的學習內容。

  教學機智,體現在目標的指向性。不管是如何發散性思維,必定要收攏到你的教學目標,有的老師讓學生提問的時候,被學生牽著鼻子走,而不是有效地總結和提升學生的問題,讓它集中關聯到本課的教學難點和教學重點,從而導致課堂零散。有的老師糾結在某個環節,在時間的分配上出現不均衡,讓課堂的指向性不明。在課前或者可以讓學生明確本節課的目標,學生在學習的時候,能發揮自己的能動性,輕鬆完成學習任務,再加深程度,用各種聽說讀寫訓練,讓優等生充分訓練,後進生選擇練習,從而都獲得提升。現在提創一課一得,學生在這堂課的獲得到底是什麼?這種獲得需要由量化到質變,教師既是引領學生穿越到達目的地的曲折小徑的引路人,更是在穿越過程中不斷製造驚喜和讓學生看到鮮花的魔術師。

  總之,不管是哪一種教學機智,都應以保護學生的興趣,學習積極性,自尊為前提。我們要像呵護荷葉上的露珠一樣呵護學生的自尊。教學機智是對他人的關心。也就是對學生的關心。

  我們在路上,身體和精神在路上,投入全部的洪荒之力,讓自己既獲得專業上的成長,又完善和看護好自己心理和身體的健康。這就是培訓和學習最大的意義。

  適合朗誦的優美散文2:彈指一揮間

  窗外,雨撣霜葉。

  指尖穿過鬢髮,很容易便想起“青絲蘸白雪,來路生雲煙”這句歌詞。想起來的'時候,眉間心上,竟是滄海成荒野的坦然。

  記不起是何時聽的這首歌。只知道,聽過以後,那些紅塵往事便沉澱了。無奈今世落入塵網太深,否則,我定要做佛前的那朵青蓮。你看,那朵青蓮,至今還在無我無他的盛開,看透了紅塵往事。

  在古代,新婚夫婦在飲交杯酒前各剪下一縷頭髮,綰在一起表示同心。宋人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記載“凡娶婦,男女對拜畢,就床,男左女右,留少頭髮二家出匹緞,釵子,木梳,頭須之類,謂之合髻。”說的就是這種結髮儀式。結髮,意味著兩人攜手直至白髮蒼蒼。

  我們的情感是纏綿深重的,好像作繭自縛的蛾,將自己和對方深深纏繞 直至紅塵渺遠,滄海桑田。

  “青絲蘸白雪,來路生雲煙”是許嵩《彈指一揮間》的歌詞。描寫了蘇武牧羊,與妻長別的悽切。

  雨撣霜葉 撣落一地過往

  雲遮秋雁 遮住十載月光

  我推開窗 滿手回憶沙沙作響

  枕簟涼 殘燭晃 人惆悵

  離愁別恨是心的潰瘍

  戴月披星是你在流浪

  你推開窗 花燈隨煙波鋪江上

  露水涼 老船晃 人惆悵

  曲中沒有恩愛纏綿,沒有“死當長相思”的決絕。推開窗,看見天淡夜涼月光滿地的惆悵都沉澱在那彈指一揮間的紅塵中。

  天漢元年,蘇武拜中郎將,持節出使匈奴。匈奴野蠻兇殘,上層發生內亂,牽連蘇武。匈奴貴族多次威脅利誘,欲使其歸順,但蘇武誓死不降。單于無奈,讓他到苦寒的北海無人之處放牧羝羊,並告訴他公羊產乳,才能迴歸漢朝。

  白髮蒼了,節旄落了,流年如刺,每分每秒都是煎熬。大漢的皇帝殯天了,妻子改嫁了,公羊又怎麼會產乳呢?“生當復來歸,死當長相思”又何曾忘記?

  漢昭帝即位後數年,匈奴與漢和親。昭帝遣漢使到匈奴 經過一番交涉,蘇武在十九年後,終於重回祖國。《漢書》記載“武留匈奴凡十九歲,始以強壯出,及還,鬚髮盡白。”

  他回來了,回來履行他“生當復來歸”的承諾。可惜,他回來得太晚了,妻子以為他早死了,已經改嫁。

  彈指一揮間 你竟已遙遠

  滄海成荒野 真情永不滅

  彈指一揮間 紅塵已渺遠

  青絲蘸白雪 來路生雲煙

  年老,孤獨的他,獨自走向死亡的盡頭。是的,死當長相思……

  紅顏彈指老,剎那了芳華。所有的紅塵過往化為滄海桑田,只記得,相思入骨。

  適合朗誦的優美散文3:石頭裡的魚

  在瑪曲草原,有一戶牧民,家裡有一根兩尺來長的鵝卵石。肚子大,兩頭尖,像懷胎十月的孕婦。粗糙的表皮好似癩蛤蟆的背。潮溼的青苔,暗瘡一樣,佈滿它的周身。

  這根石頭是他的爺爺從遙遠的黃河源頭淘來的。在瑪曲草原,牧民都要淘來一根鵝卵石。每遊牧到一處地方,便要將石頭栽進土裡,寓意在此紮下了根。

  一天,一個路人經過他家,看見了那根栽在帳篷前的石頭。那人像是突然邂逅了神靈,滿面生輝,撲通一聲跪在石頭面前,目光直直地盯著石頭,神態莊嚴,一言不發,像是在和石頭進行著某種神秘的心靈對話。

  牧民詫異地打量著這位行徑古怪的路人,滿臉疑惑。

  過了許久,那路人如夢初醒,抬起頭,帶著祈求的口吻對牧民說:

  你這塊石頭賣不賣,我願意出高價,你要多少,我給多少!

  什麼?牧民一時竟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路人又急切地複述了一遍。那聲音猶如草原上的炸雷,轟地落在牧民的耳心。他一下給震懵了。天下哪還有這等蹊蹺的好事!這不等於平地起水、天上掉財嗎?這人是不是腦袋進水了,還是存心和我開玩笑呢?他仔細打量那個路人:一副商人行頭,錢袋鼓鼓,神情嚴肅,目光如火,不像是個瘋子,更不像是開玩笑!

  牧民猶豫了很久,心裡的算盤打得劈啪響:這人既然願意出高價買我的石頭,想必石頭裡一定藏有黃金或比黃金更珍貴的寶物。我要是喊了價,裡面的寶物又不止那點錢,我不是虧大了。我何不把它好好儲存起來,等以後摸清行情,或是找一個更有錢的人,賣更多的錢,不是更好!

  於是,牧民一口回絕了路人。路人走後,他立即將石頭從土裡拔出來,洗去上面的汙泥和青苔,在太陽下曬乾,然後用哈達包裹了三層,小心翼翼地藏進自家那口紅木箱底,置於高處,每天像祀奉神靈一樣祀奉石頭。他還嚴厲正告家人,一定要嚴守秘密,千萬不能走漏風聲。即便如此,牧民也不敢有絲毫大意,就連睡覺,也要在箱子和手上拴一根繩子,生怕石頭不翼而飛了。

  過了一段時間,那個想買石頭的人,又碰見了這戶牧民,於是問起石頭的事。牧民神秘地說:已將石頭清洗乾淨,裝進箱子裡了。哪想,那個路人聽了卻大驚失色,癱軟在地,目光呆滯,像是遭了雷擊一般。

  怎麼了,怎麼了?牧民見此情景,心急如焚。

  路人長長地嘆一口氣說:你這塊看似醜陋的石頭,卻是孕育生命的暖床,它臃腫的肚皮包孕了一條活蹦亂跳的魚;它癩蛤蟆一樣的肌體,是為和泥土緊密相生,吸收更多的水分;它遍體密生的青苔,是為保持石頭的溼度和溫度,給魚兒生產氧氣。可你因一時的愚昧和貪念,妄意剪斷了魚兒生存的鏈條,將石頭裝進封閉的箱子裡,魚兒失去了水分和氧氣,給活活x死了。世間萬物唇齒相依,命運相連。你這樣做,不是把生命逼上了絕路嗎?

  說完便跌跌撞撞地爬起來,丟下喪魂落魄的牧民,頭也不回地走了。

【適合老師朗誦的散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