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哲學> 理解哲學的一把鑰匙作文

理解哲學的一把鑰匙作文

理解哲學的一把鑰匙作文

  由於西式教育形成的邏輯思維慣性,現代人(無論是西方人還是中國人)在理解中華傳統哲學時出現了很多偏頗。比如,由於西方歷史上曾出現關於世界本原的“四元素說”,便因此把中國的“五行理論”理解為“五元素說”,並由此把中國傳統哲學定性為“樸素的唯物主義”。其實“五行”中的每一行並非指的是某一具體物質,而是有其特定的內涵。要理解這一點,必須瞭解中國人的獨特思維方式--二重抽象。

  比如“木”(古代即樹)行,並非指“樹”這一具體事物,更非指“木頭”這一物質,而是代表春天,其主要內涵為“生髮”(生長髮育)。春天一到,樹木泛綠發芽,萬物一片生機勃勃。古人首先從春天的景象中抽象出“生髮”這一概念--這是第一重抽象。同時,由於最能體現春天特點的是“木”(樹),所以古人把“木”的一些具體屬性抽掉,而只留下它“生髮”的屬性,並用以表達“生髮”的概念--這是第二重抽象。經過這兩重抽象,“木”脫離了它最初的含義而具有了“生髮”的含義,成為“五行”之一。

  同樣,古人從夏天中抽象出“炎上”(炎熱向上)的屬性,從“火”中也抽象出“炎上”的屬性,並用“火”來表達“炎上”的含義。其餘各行類似。

  二重抽象所得的概念與其原來所代表的事物有密切的聯絡。如木在自然界中生長在土裡,並能制約土(固定土壤,貫穿土壤等),於是有“木克土”的關係;木的生長離不開水,於是有“水生木”的關係。但二者又有根本的區別,木行絕不等於就是樹這種事物,如樹可能是活樹,也可能是死樹,還可能是別的狀態,但只有樹的與“生髮”有關的屬性才能與木行聯絡,其餘屬性是不能聯絡的,即是已經抽掉的屬性。

  二重抽象與傳統文化中形象化的方法有相通之處,用“木”來表達“生髮”更形象、更直觀。但二者又有區別。形象化僅僅是對原概念的解釋表達方法,而二重抽象後的概念即是原概念本身。如“十萬八千里”可以形象的解釋“遠”,但並不就是“遠”本身。而“木”表示“生髮”後,“木”就替代了“生髮”而表示“生髮”的意義。

  二重抽象也不是二次抽象。二次抽象是對抽象概念的再一次抽象,如數學就是二次抽象的`產物,“3”是把3只、3頭、3個等概念中的其他屬性全抽掉,只留下“3”這個數的概念。而二重抽象是兩個層次的抽象,首先從萬事萬物中抽象一次,然後從某一事物中再抽象一次,最後用抽象後的一事物表達萬事萬物的共同屬性。“五行”即是如此。再比如“道”這一概念,首先從整個宇宙中抽象出“宏觀整體”這一概念,然後從“道路”中抽象出“途徑”這一概念,並用“道”表示“宏觀整體”,即“道”是把握萬事萬物整體的途徑。(大致如此,因為道只可意會,用現代語言無法準確描述)

  在集中傳統哲學的《道德經》中,對“二重抽象”多有描述。如《道德經》開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二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意即“道,可以認為是通常所指的道,又不是通常的道。名,可以認為是通常的名(具體事物的名稱),又不是通常的名。無,是為天地起源時的狀態所起的名字;有,是為宇宙萬物的本源所起的名字。所以,要經常無(捨棄具體事物),以便觀察天地執行的規律;經常有(包含具體事物),以觀察天地執行的結果。(有和無)這二者,本源相同而叫不同的名字,都源於抽象(無是抽象掉所有具體事物,有是指具體事物的全體,而不是指某一具體事物,仍然是抽象),抽象了又抽象,是認識各種奧妙(本源、規律)的門徑。”《道德經》中又說“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意即“做學問要逐漸增加,把握道(宏觀規律)要逐漸捨棄(具體事物),即抽象,抽象了又抽象,以達到無為(沒有具體事物)的境界。”

【理解哲學的一把鑰匙作文】相關文章:

熱門文章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