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其他> 經濟全球化的專題論文

經濟全球化的專題論文

經濟全球化的專題論文

  經濟全球化是當代世界經濟的重要特徵之一,也是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趨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經濟全球化的專題論文,歡迎大家閱讀。

  [摘要]

  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經濟全球化已經成為了不可逆轉的趨勢。對於發展中國家而言,經濟全球化具有兩重性,既為他們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也給跟他們帶來諸多問題。我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應該採取措施增強我國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並且合理運用貿易壁壘保護國內市場,積極面對經濟全球化。

  [關鍵詞]

  經濟全球化 發展中國家 對策

  一、經濟全球化的表現特點

  經濟全球化的物質基礎在於生產全球化。生產全球化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單個企業(主要是跨國公司)的國際化生產向縱深推進,在組織安排和管理體制上超越國界侷限;二是跨國公司及其分支機構之間發揮各自比較優勢,建立全球生產體系,國際分工更加細化。近年來受交通運輸、通訊及資訊科技發展的帶動,企業能夠在全球範圍內和在最佳化資源配置的基礎上進行各類生產。因此越來越多的公司走出國界,實現跨國經營成為生產全球化的主角。跨國公司在世界經濟中起了主導作用。它們依靠競爭優勢,實施全球範圍內的最佳資源配置和生產要素的組合,節約了生產成本,提高了企業經濟效益,不僅使跨國公司對全球經濟增長起了相當大的促進作用,而且也使跨國公司成為各國經濟聯絡的主要渠道,加深各國間經濟的相互依賴與影響,也帶來了貿易的自由化。

  二、經濟全球化對發展中國家的影響

  經濟全球化對世界經濟的影響是深遠而複雜,在提高生產要素的全球配置效率,推動世界經濟的總體增長,促進國際貿易、國際投資的進一步大發展的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經濟全球化不可避免地在全球範圍內產生了一系列負面影響,帶來了諸多亟待解決的問題。

  對於廣大發展中國家而言,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具有二重性:既有正面效應,也有負面效應。一方面,經濟全球化為發展中國家參與世界經濟、吸收發達國家的資金技術和先進管理經驗,充分發揮後發優勢並最終趕超發達國家提供了機遇,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利益;另一方面,經濟全球化也可能給發展中國家帶來風險甚至災難,對發展中國家的主權、經濟安全、價值觀念提出了挑戰,稍有不慎,就可能為經濟全球化付出沉重代價。

  經濟全球化對發展中國家的影響主要有:

  1.發展中國家在當前經濟全球化程序中處於不利地位。隨著全球貿易和全球生產體系的迅速發展,以及跨國公司及其資本的不斷擴張,使發展中國家的民族經濟面臨著越來越大的壓力和衝擊,對發達國家的依附性也不斷增大。

  2.發展中國家在當前經濟全球化程序中處於不利地位。隨著全球貿易和全球生產體系的迅速發展,以及跨國公司及其資本的不斷擴張,使發展中國家的民族經濟面臨著越來越大的壓力和衝擊,對發達國家的依附性也不斷增大。

  3.在解決全球性問題時,發展中國家也面臨著尷尬的局面。一方面他們要發展經濟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另一方面卻被髮達國家指責為破壞環境的物件。

  4.經濟全球化導致和加劇了世界經濟發展的進一步不平衡。突出表現在南北差距不斷擴大,發展中國家更加落後於發達國家,尤其是造成那些處於最底層的發展中國家更加貧窮落後。

  三、面對經濟全球化帶來的巨大挑戰,發展中國家應採取相應的對策,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大力發展國際貿易。經濟全球化程序不斷加快,反過來加速了國際貿易迅猛發展。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凡是積極參與的,都從國際貿易中獲得了益處。中國應積極參與國際合作,開拓國際市場,大力發展雙邊及多邊貿易。我國可以在世貿組織非歧視原則下,在一個多邊的、平等的、互利的框架下,進行雙邊及多邊貿易,可以聯合廣大第三世界國家,在建立國際新秩序中發揮建設性作用,還能利用世貿組織解決爭端的機制,平等地解決與其他成員國之間的經貿糾紛。因此,應儘快調整我國的外貿政策,改革外貿體制,加強國際之間的合作。

  2.加大國有企業改革的力度,加快外貿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程序,在市場中優勝劣汰,增強發展中國家企業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能力。世界級的大企業往往代表著一國的整體經濟,並主宰著世界經濟格局。國際市場的競爭很大程度上是跨國公司名牌產品之間的競爭,發展中國家限於國力和財力,很少有躋身國際市場的跨國企業。為了能夠在經濟全球化的新形勢下加速發展自己,發展中國家的企業特別是大型企業要走強強聯合之路,但前提必須加快外貿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程序,實現“轉機建制”。透過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可以綜合地解決國有企業走向市場所遇到的一系列體制性矛盾。長期以來,發展中國家商品出口是粗放式經營 ,以數量而不是以質量取勝,這種廉價銷售與外國國內市場或第三國 (替代國 )市場同類商品價格相比 ,往往給人留下傾銷的印象。近年發展中國家出口商品結構雖然不斷改善,但並沒有從根本上改變這種狀況。因此,外貿企業必須轉換增長機制,轉向依靠技術革命提高生產率的`集約型增長機制,提高單位資本的產出率,使企業真正做到自負盈虧、自主經營、自我約束、自我發展。同時,又要根據國際分工和國際貿易發展趨勢,積極推動外貿企業向集團化、實業化、國際化、綜合化經營發展,提高規模效益。而中小企業由於在一些勞動密集型產品 (輕工、紡織、工藝等 )和一些高科技產品的國際交換中,往往擁有大企業集團無可比擬的經營優勢,應進一步加強經營管理 ,積極調動和充分發揮它們在外貿發展中的作用。

  3.應對國際貿易技術壁壘不斷升級,提升全球化質量經營理念。國際貿易中技術壁壘最突出的是質量與標準體系,未來國際貿易已是質量與品牌的競爭,打破國際貿易技術壁壘的關鍵在於儘快提升企業質量經營戰略新理念。應對國際貿易技術壁壘,實施全球化質量經營戰略,首要的就是要提升質量經營戰略理念,以質量經營打破技術壁壘。積極採用國際標準和發達國家的先進標準。一方面,質量必須要達到國際技術標準新要求,取得國際權威技術論證和進口國特殊技術許可。另一方面,則要強化滿意度質量意識,即努力使產品與服務達到進口方國家、消費者、經營代理者與社會等方面的認可,提高企業國際化經營的滿意度。

  4.經濟區域化和集團化是發展中國家應對經濟全球化的有效途徑。對於發展中國家而言,在參與經濟全球化之前,首先著眼於參與地區經濟一體化組織是較為實際、較為穩妥的做法。由於地區經濟一體化到目前為止還是以民族國家為核心,因而具備包括利益分配在內的明確的遊戲規則,有較完善的監督和協調機制,因而發展中國家的利益能得到相對較好的保證。同時,地區經濟一體化也為發展中國家參與經濟全球化帶來了有利條件,積累了經驗,提供了鞏固的大後方。

  在經濟全球化和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形勢下,發展中國家選擇加強本地區經濟合作有著重要的意義。地區經濟合作既可以作為發展中國家逐步融入經濟全球化的一個初始或過渡階段,也可以用來抵禦發達國家的經濟衝擊。從實踐來看,發展中國家在利用集體力量一致對外方面有著許多成功的經驗。目前,主要由發展中國家組成的一些地區經濟合作組織,如東南亞的東盟,中東的海灣合作委員會,非洲的“西非經濟和貨幣聯盟”、“東南部非洲共同市場”、“南部非洲發展共同體”、非加太集團,南美的“共同市場”等,顯示出了很強的生命力,為發展中國家提供了一個循序漸進面向全球化競爭,應對發達國家主導的經濟全球化的一個有力手段。

  由此可見,發展中國家透過參與經濟全球化可以使國內資源得到最為充分的合理配置,為其自身發展提供全球化的市場、資金、技術、人才及先進的管理經驗,這些是發展中國家發展經濟所急需的。透過參與經濟全球化,還可以使發展中國家在日益劇烈的國際競爭中,儘快地提高本國民族企業的競爭力,加快經濟改革與對外開放,促進經濟現代化的早日實現。此外,經濟全球化也可推進發展中國家的政治改革,加速民主化程序。對於經濟全球化趨勢,發展中國家無論譴責或者回避它都是沒有用的。許多的學者強調,發展中國家應採取經濟的對策,趨利避害,尋求發展,首先是把自己的事情辦好。發展中國家要切實加強自身的發展與進步,不斷提升本國的綜合實力,包括髮展教育,培養人才,提高科技水平,改革觀念和體制,積極與國際接軌。

【經濟全球化的專題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