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端午節> 淺談端午節不能“瘦身”成粽子節的習俗

淺談端午節不能“瘦身”成粽子節的習俗

淺談端午節不能“瘦身”成粽子節的習俗

  端午節是我國首個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節日。5月30日,在上海市群眾藝術館內舉辦的“端陽申江”傳統文化集市很是熱鬧,在豐富的活動體驗、手工製作、表演及講座中,古老的端午習俗以全新的面貌融入現代生活。

  孩子們排隊體驗端午習俗

  端午節是一年中由陰轉陽的日子,天氣越來越熱,雨水逐漸增多,自然界的昆蟲、毒物也都出來了,是最易生病的時候,所以民間流傳了許多驅毒辟邪的特殊習俗。

  市群藝館戶外圓形廣場上,孩子們跟著爺爺奶奶排隊體驗射五毒、沐蘭湯、點雄黃、拴五色絲等傳統習俗。青果公益組織專案負責人王鵬說:“五毒指的是青蛇、蜈蚣、蠍子、壁虎和蟾蜍;五色絲用來斬五毒,取祥瑞之意;點雄黃、喝雄黃酒可以解毒;沐蘭湯則是要我們保持衛生。”

  在館內,各類手工藝專案也都和端午習俗有關。用香囊和羊毛氈製作粽子,海派剪紙剪五毒,製作五毒髮簪,棕編蜈蚣、蠍子和壁虎等,現場還有皮影戲表演。

  時令茶、四季香邀市民品

  端午節喝茶習俗可上溯至春秋戰國。每當此時,百姓上山採選百草,晾匿家中常年備飲,以防病健身、防暑解渴、闢穢驅邪。

  市群藝館一樓大廳,根據二十四節氣擺出時令茶席。清新雅緻的宋代點茶茶席、香道與茶結合的馨香茶席、古琴與茶結合的`琴茶席等創意茶文化展演讓人目不暇接。

  市群藝館三樓則擺開四季組香,萬般馨香隨著季節變幻萬千。夢雲香道傳習所所長陳振東介紹:“香在古代使用廣泛,不僅能提高生活品質,還有驅蟲、消毒、預防疾病等功效。”

  現場演示手工製作古法香囊

  端午時節佩香囊,五毒不靠近。上海榮慶堂藥店有限公司的香囊席前圍滿了人,工作人員演示如何手工製作古法香囊。

  榮慶堂的前身是吉林省白山市駐上海辦事處,1998年開藥店專售長白山野生靈芝和人參。長白山的採參人每年7、8月份進山採野生參,山裡蚊蟲多,採參人腰間會別一個布袋,裡面塞滿防蚊蟲的中草藥。上世紀90年代,榮慶堂董事長戎愛娟將香囊布袋帶到上海,當時用的是粗麻布袋,草藥味刺鼻,在市場上並不受歡迎。於是,戎愛娟對香囊進行改良,一面用江南刺繡製作香囊,一面去掉香粉的刺鼻味道,確保成分達到藥用標準。2015年,榮慶堂的香囊製作技藝被評為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

  “端午節不能瘦身成‘粽子節’,如果只是吃粽子和放假,缺少文化韻味,那傳統節日便只剩下乾枯的形式了。”市群藝館副館長吳榕美說,“只要我們用心去做,傳統習俗總會找到一種方式,與現代文明融合。”從去年開始,每逢傳統佳節,市群藝館都會搭建平臺,舉辦傳統文化集市,鼓勵市民參與體驗傳統民俗。

【淺談端午節不能“瘦身”成粽子節的習俗】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