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其他> 雜談高原文學的生活味道

雜談高原文學的生活味道

雜談高原文學的生活味道

  最近在畢節試驗區,有幸接觸很多文化人,心靈如魚得水又感觸至深。有種閒暇中匆匆而起感動。

  我們常說,文學就猶如一次源自生活的發酵。是人們基於不同時代、不同歷史、不同領域、不同層面的生活,經由不同文學情感和才華的催化,“更高,更強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的昇華。”總是給人們心靈留下的不僅是思考,還有那樣一種源自生活美的享受。

  貴州自古就是一個文化催生的地方,特別民族文化更是豐富而深厚。隨著網路媒體的發達,更高層面的文化成果源源不斷出現。對於我們這些晚輩來說,目光更是應接不暇。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呈現生活的不管是文學作品,還是其它藝術形式,都或多或少地注入了高原這個地方特殊的文化表達。

  一個特殊的偶遇

  對於我們年輕人來說,文學這個形式,是乎如半山腰的景色,有看得見的目光,卻有著無法描繪的心境。因為文學不僅包含的是一種廣闊而深遠的文化,具體來說,它同時囊括了天地,串起城鎮、村莊、自然、人文的體驗記錄的傳奇和平靜的色彩。因此,高層面的敘述、抽象的具體描繪,可不是我們這般人能夠做到。不過具體到真實的生活裡,那就是遠征跋涉留下記憶。不管對於那種人來說,只要有心都能在紙上進行一定描繪。如果再具體一點,那就是一種心情,一種思考,一種體驗。

  對文學愛好來說,生活的思考,就是一種資源的刃劍。在社會發展中,要麼留著餘香不僅讓人留戀,要麼曇花一現悄悄隨著季節抖落,可不管哪種形式,都會曾經給思考的人留有空間。因為一種經歷,都是個人心靈中的一種儲藏。

  客觀來說,貴州是一個多民族的省份,那貴州民族文化一定就是中華文明中的一顆奇葩。因為在人類精神文明寶庫中,貴州就有著很多獨特和傳奇的東西存在。不管怎麼進化?怎麼發展,依然還是那樣的褶褶生輝。

  不用思考,只要放眼看看就能感受得出。一幅幅屬於高原的文化,總是那樣的立體與實在。

  隨著貴州旅遊業的發展,每一個感受貴州的人,必然就會想到這樣的高原文化,因為文化是旅遊業的魂,文化是旅遊業的根。如果從歷史記載開始,這樣的高原文化傳承,一樣的有著太多太多的挖掘和包裝。

  今年,畢節試驗區老文化人,畢節市詩詞楹聯學會會長謝正發老先生曾贈送兩本地方詩詞給筆者。一本是《杜鵑花開》,一本是《七星關》。感覺有點喜出望外,也有點受寵若驚。因為這兩本書,收錄了地方文化名人、地方官員的很多切身體驗,有歌功頌德的,也有讚美如詩如畫地方發展歷史的。不管是哪一種,都浸透著地方文化人的絲絲情懷。絕對不是一種山水的隨意詠歎,應該是地方文化的一種深深記憶。因此,對於筆者來說,看罷總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情感融入。

  所以,說成是一種文化的偶遇,或者說是一種文學的欣賞,都會給這種感覺帶來一些意想不到的收穫。“七星關上溯來由,勝地千秋史蹟留。”比如詠歎百里杜鵑《對嘴巖》“天生一對好鴛鴦,隔岸睽違望斷腸。咫尺千年難對吻,縱然頑石亦悲涼。”

  隨著杜鵑花海的名氣大振,也隨著七星關區文化的擴散。可以說,這些文學作品的解讀,都或多或少會給人們帶來記憶。所以,筆者說成是一種特殊偶遇,應該算是輕描淡寫了。

  記憶永遠淡去

  過去,很多接觸畢節試驗區的人都會有這樣的感覺,“納、威、赫,克不得”,即使是交通要道發達的縣市區,也一樣在人們心裡留下了很多傷痛的記憶。不過,過去了,歷史不會重複,未來的發展,也不是一層不變的眼光。

  在貴州,人們的'記憶裡也許還是過去淡淡的憂愁,然而回想很多抹不去的圖景,並非一如既往的那樣不堪回首。“踏遍五湖身,烏蒙景色新。看花壙垠地,應數這邊春。”

  都說,文學對於人的心靈不僅有進化之功,還有免疫之效。也正是這些文化人作為大眾一分子的切實的經驗和感受。

  也許,比起那些都市化、網路化、妖魔化的一種點綴,這種樸實無華的文化人,用這種真切的情感體驗,對於地方過去、現在、未來的描繪來說,更加有打動心靈的層次在裡面。

  也許,這種樸實的文字,對於那種高深莫測的理論來說,不能算是文學的一種表現,可恰恰就是這種最佳的樸實,也恰恰體現了文字的真實性。

  地方波瀾壯闊的發展,現實如此豐富,我們每天為什麼一定都要編故事,都要高不可攀的找到一些雲裡霧裡的理論,隨便把生活裁一截就能成就一個好的片段,這一點,越來越在我們生活情感的作品中體現出來。

  翻開當下的很多文學期刊,不少作品都是原封不動地將生活的實實在在的景、情搬上紙面,這樣更能打動大家敏感的神經,也最能調動大家心靈深處的情。

  所以說,在基層感受,更能讓人理解高處不勝寒的苦衷,也難怪越來越多的基層文化人走到極大城市之後,就會忘記回家的路,想想這段時間的生活的每一個細節,真的我們除了看到自己的渺小,更加實實在在的體驗就是,發展著的貴州各地,百花爭豔的藝術也是一個不可小視的風景線。

【雜談高原文學的生活味道】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