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其他> 王君詩歌教學實錄

王君詩歌教學實錄

王君詩歌教學實錄

  詩能夠自成一格,也能與其他藝術相結合,如詩劇、聖詩、歌詞或散文詩,文字配上音樂則稱為歌。下面是小編為你帶來的王君詩歌教學實錄 ,歡迎閱讀。

  第一課時

  師:同學們,記得有一位著名作家說:痛苦的感受往往比幸福的感受更加刻骨銘心。今天我們要透過五首詞的學習,去感悟和體會古人的愁。請大家自由地把全課五首詞都大聲朗讀一遍,說一說如果以愁為分類標準,這五首詞可以怎樣簡單地分一下類。

  (生搖頭晃腦自由朗讀,交頭接耳)

  生:詞中有些人很愁,有些人不愁。

  生:詞中有些人愁得很厲害,有些人只是一般愁。

  生:有男人的愁也有女人的愁。

  生:有男人描繪的愁也有女人描繪的愁。(眾笑)

  生:有為家事愁,也有為國事愁。

  生:有為親人愁,有為理想愁。

  ……

  【自評:簡單匯入,直入正題。開篇整合,建構全課整體意識,第一次對比,為思維預熱。】

  師:那這樣好不好, 讓我們先來體會一下兩位古代女子的愁。我再請兩位同學朗誦,聽完後,請大家說說你感覺到詩詞中的兩位女子她們各自在為何愁?

  【自評:進入第二次整合對比。不足的是板塊的過渡稍顯生硬。】

  (請同學朗誦《望江南》和《武陵春》)

  生:我感覺《望江南》中的女子好像是在等待她的心上人,可是沒有等回來,所以她愁。《武陵春》我沒有感覺得出來她李清照到底為什麼愁。

  生:我也是。《武陵春》中的愁好像比較多,最後一句是“載不動許多愁”嘛!

  師:那這個問題我們先放一放。現在請大家再自由地把兩首詞多讀兩遍,想一想,同學間還可以討論一下:你覺得兩首詞中的女子哪個更愁?大家一定要緊扣原詞中的關鍵詞句來應證自己的想法!

  (生自由朗誦,討論)

  【自評:從另一角度巧對比巧整合。】

  生:我認為《望江南》中的女子更愁,因為她愁得都“腸斷白萍洲”了啊!還有什麼愁比“腸子都愁斷”了更愁呢?

  生:我不同意,李清照的愁連船都載不動了,這才是最重的愁。

  生:不能這樣比吧,這兩個句子都是詩人應用了大膽的聯想想像寫成的,是化抽象為形象的寫法。這樣比的話不客觀。

  師:有道理,大家能夠關注到對愁的形象描繪這很好,但最能證明你的觀點的還應該是主人公的行為和思想!

  生:李清照最愁。《望江南》中的女子還“梳洗罷”,可李清照卻“倦梳頭”,一個女子連梳妝打扮都不想了,那她一定非常愁悶了。

  生:是的,俗話說“女為悅己者容”,《望江南》中的女子還可以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去等丈夫回來看,可李清照連打扮自己的興趣都沒有了,我猜像她的丈夫一定已經去世了。

  師:你很聰明。寫這首詞的的時候,李清照的丈夫已經去世很多年了。

  生:我還是覺得《望江南》中的女子愁,你看她“獨倚望江樓”,一個人在那裡等啊等啊,看了一帆又一帆,從早上直等到“斜暉脈脈”的傍晚,等了整整一天啊,可最後還是失望了,你難道能說她的愁不深重嗎?

  師:你這個分析很到位。但“倚”字品得還不夠,哪個同學幫幫她的忙。

  生:“倚”是“靠”的意思,她靠在望江樓上,很孤苦無依的樣子!

  生:“倚”還顯得這個女子很柔弱,沒有力氣。

  生:她一定是望得太久了,所以渾身痠軟,就只能“倚”著了。

  生:主要不是身體問題,還是心事太沉重了。

  師:對了,這樣抓住關鍵詞摳進去,人物的形象就鮮明瞭。

  【自評:對“倚”的品味環節是課堂機智生成的,處理得不錯。】

  生:我不同意剛才同學們的看法。《望江南》中的女子是愁,但是她畢竟還有事情可幹。可是李清照呢,她卻覺得“物是人非事事休”,她覺得什麼事情都沒有意義了,所以她幹什麼都索然無味了,我認為這樣的愁才最愁。

  生:我有同感。她不僅不想梳頭,她連去雙溪泛舟也提不起興趣呢!

  生(高高舉手):老師,我發現課文中的插圖不太好。

  師:你說說。

  生:一是詩人窗前的花木太繁盛,沒有“風住塵香花已盡”的淒涼感覺。二是圖中畫了一輪彎月,這就表明是晚上了。而詩中不應該是晚上。

  生:是晚上,不是說“日晚”嘛。

  生:“日晚”不是晚上,如果是晚上,那李清照不梳頭就很正常了,誰晚上還梳頭啊?

  生:對,都晚上了,李清照怎麼會想到去泛舟呢?

  師:有道理,古代女子有夜生活的很少。(眾笑)

  生:“日晚”是日頭很高的時候,可能是要到中午了,她都還不想梳頭,可見心情非常鬱悶!

  【自評:旁逸斜出的一筆!學生的自主質疑很有力度,教師能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解決學生困惑,處理得不錯。】

  生:這是因為李清照的丈夫已經去世了很多年了,她已經習慣了,她怎麼可能比還在盼望丈夫回來的女子更愁呢?

  生:我不同意。確實李清照是已經絕望,《望江南》中的女子是正在絕望,我認為已經絕望比正在絕望更愁。(生鼓掌)

  生:可是《望江南》中的女子稀裡糊塗經受的是希望的煎熬,而李清照已經是心如死灰,我認為這比前一種煎熬更痛苦。

  (學生爭論不休)

  師:同學們,這個問題比較複雜,也許當你們的生活閱歷多一些後,你們的體會會更加深入。王老師想起了金庸《神鵰俠侶》中的楊過對小龍女十六年痴痴的等候。十六年的痛苦等待他都熬過來了,他為什麼要在最後得知小龍女活著不過是一個謊言後卻沒有再活下去的勇氣,而毅然跳崖自盡呢?

  生:他活下來是因為他心中還有希望,他選擇死是因為他在善意的謊言中清醒過來後他絕望了。

  師:對楊過而言,哪種痛更為深呢?

  生:清醒之後的痛。

  師:對了,同學們,人的情感是一個難解之謎。但是,我們必須知道,人生存下去的本質力量是靠希望:哪怕這種希望只是星星之火,它也可能成為一種生存的信念。而最殘酷的人生境遇是沒有希望,也就是絕望。絕望這種痛,是人生之最大痛。大部分輕生者選擇死亡並非因為生活的.艱難,而恰恰是希望的喪失。正如開頭同學們提到的,李清照的愁在詞中很難表述清楚是哪一種愁,因為在她的生命歷程中融入了太多的苦難。初一的時候,我們學過她的《如夢令》,大家一起背誦出來好嗎?

  (生齊背:唱記溪亭日暮……)

  師:從這首年輕時代的李清照的詞中,我們讀到了一顆青春快樂的心。是的,李清照的前半生是幸福得讓人羨慕的。她和夫君趙明誠才子才女結成佳偶,夫唱婦隨、琴瑟和諧。而寫這首詞時,李清照已經53歲了,她流落江南,煢煢一身,輾轉飄零,歷盡了生活的艱辛和人世的坎坷。她的愁豈止是心愛的丈夫早逝之愁,這其中有國家的敗亡,家鄉的淪陷,有文物的喪失,這愁,讓她“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讓她“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讓她只有“在人屋簷下,聽人笑語”……這種愁,豈止是雙溪的舴艋舟載不動,就是歷經千年之後的無數的讀者的心痛匯聚而成的心靈之舟也載不動啊!

  【自評:這番爭論整合了課外閱讀資源,舊知識資源,比較有深度,學生課堂反應很動情。】

  兩位女子都愁,但愁的物件不一樣,愁的形式不一樣,愁的深度也不一樣,連表達的形式也不一樣啊。現在同學們再自由動情朗誦一遍,品味一下兩首詞在具體描繪愁時的藝術方法各有什麼妙處。

  (師生再一次動情誦讀兩首詞)

  生:我覺得《望江南》中最動人的是“斜暉脈脈水悠悠”,情景交融,很有感染力。

  生:這首詞只有三十個字,卻從早上寫到傍晚,從人寫到樓寫到船寫到江還寫到了洲,內容含量還是很大的。

  生:人物情感的變化也很有層次,從希望寫到失望寫到斷腸,很讓人揪心的。

  生:最妙的是雖然只寫到了人物的動作,卻可以讓我們想像出人物的表情和心情。文字很少,留給讀者的空間卻很大。

  師:評得不錯,還涉及到了藝術表現的空白藝術。

  生:《武陵春》中有兩句很著名。一句是“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言淚先流”,一句是“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生:是的,前一句是欲說還休入木三分。而後一句是想像奇特出人意料。她把抽象的愁寫出了重量。

  師:愁不僅有重量,還有長度,比如“問君……”

  生:問君能有幾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東流。

  師:愁不僅有長度,還有深度,比如“月落烏啼……”

  生: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師:愁還有既重又長又深的,比如“抽刀斷水……”

  生: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

  師:同學們,這是古人的一種愁,愁得讓人黯然神傷,愁得讓人纏綿悱惻,不管是思婦閨怨之愁,還是國破家亡之愁,但這些都是典型的女子的愁。下節課我們將要感受的是男兒的愁英雄的愁。

  (在自由背誦中結束第一課時)

  【自評:輕輕一宕,又是一次舊知識的整合——自然天成。】

  第二課時

  師:請同學們自由朗讀《漁家傲》、《江城子》、《破陣子》,然後談一談你的第一感受,你認為這三位詩人,誰的愁最重,誰的愁稍輕呢?

  (生自由高聲誦讀)

  生:我認為范仲淹的愁最重,其次是辛棄疾,蘇軾根本就不愁。

  生:我也認為蘇軾不愁。但我認為最愁的是辛棄疾。

  師:那我們暫時把蘇軾放一放,現在說說到底是范仲淹更愁呢,還是辛棄疾更愁。

  【自評:這是整合基礎的再整合,課堂繼續朝著縱深發展。】

  生:我覺得是辛棄疾愁,詞的結尾是“可憐白髮生”,五個字,特別醒目,字字泣血啊!

  生:但是范仲淹的詞中也寫了白髮啊,不僅有白髮,還有淚呢!

  師:誰的白髮?誰的淚?

  生:將軍的白髮,征夫的淚。

  師:征夫就不白頭髮了,他們永遠年輕?

  (生思考)

  生:哦,應該是將軍和征夫的白髮和淚。前幾天才學的“千里冰封,萬里雪飄”呢!

  師:這種修辭手法叫作——

  生:互文。

  【自評:這種“故意誤問”是一種虛擬問,能夠加深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

  師:對了。同學們不要忘了,抒情一般有兩種,一種是直接抒情,一種是間接抒情。間接抒情可以透過描寫記敘等來抒情,大家從這個角度審視一下兩首詞!

  【自評:為學生指明理解方法,導得不錯。】

  生:我感覺到《漁家傲》的描寫要感傷一些,而《破陣子》的描寫要歡快一些。

  師:這個感覺很重要,大家順著這個思路去思考。

  生:在范仲淹的筆下,塞外的風景很讓人傷感的。大雁一點兒不留戀地飛走了,一輪落日,一座孤城,城還是緊閉的。

  師:強調孤城“閉”,暗示著什麼?

  生:邊關告急,戰事很吃緊。

  生:還有滿地的霜,連綿不斷的山巒啊,反正挺清冷的。

  生:還有聲音也很讓人愁,大風、號角、羌笛、馬嘯、雁叫,一聲聲都催得人心中緊。

  師:一聲聲都催得人心中緊!這話評得妙。不要忘記了詞中的人都在幹些什麼。

  生:在“不寐”,睡不著覺,失眠了。

  生:愁啊,睡不著覺,就喝酒,喝的還是不好的濁酒。

  師:這些景這些聲音這些人合在一起,就構成一幅邊關特有的景色。就如范仲淹自己在詞中所說的——

  生:風景異!

  【自評:充分利用聯想想像進入文字,導得比較輕鬆。】

  師:對。那我們再看看,同樣是描寫邊塞,辛棄疾的筆下又是如何“異”的呢?讀一讀,比較一下。

  (生自由朗讀)

  生:不一樣!辛棄疾的邊塞風景熱鬧得多,豪氣得多。聲音是大碗喝酒大塊吃肉的聲音,各種樂器合奏的聲音。

  生:還有駿馬飛馳的聲音,還有良弓拉開的聲音,沙場點兵的聲音。

  師:這些聲音給我們的感覺是什麼?

  生:熱烈激昂豪氣沖天。

  生:熱血彭湃激情洋溢。

  師:說得好!在這樣的聲音中,我們可以想像畫面中的人們會是怎樣的一種心情呢?

  生:為建功立業而自豪,因為他們“了卻了君王天下事,贏得了生前身後名”!

  師:既然如此,辛棄疾為何要愁?

  生:可憐白髮生啊!當初建功立業的年齡一去不復返了!

  師:這和范仲淹在詞中表現的愁一樣嗎?

  【自評:在關鍵處點撥,讓學生思維漸入佳境。】

  生:不一樣。范仲淹還在感嘆“燕然未勒歸無計”呢!

  生:范仲淹是壯志未酬,而辛棄疾是渴望壯志再酬。(眾鼓掌)

  師:妙極了!因為愁的內容不同,所以同樣的邊塞風景,在他們筆下卻有迥然不同的表現。同學們,這又應了我們經常在強調的一個美學觀點:一切——

  生:景語皆情語。

  師:來,再次自由誦讀,體會這相同的土地上醞釀出來的不同的愁。

  (生自由朗讀)

  【自評:整合中對比,效果不錯。】

  師:現在我們最後來研究一些蘇軾的愁。哦,剛才大家都說他根本就不愁,談談理由。

  生:“鬢微霜,又何妨”,他自己都豁達得很,何來愁?

  生:他像少年人一樣意氣風發,左手牽著黃犬,右手擎著蒼鷹,穿著時尚的錦帽貂裘,青春得很呢!(眾笑)

  生:他還很有魅力,“千騎卷平岡”,有眾多的追隨者啊!

  師:誰來品品這個“卷”字。

  生:寫出了一種氣魄。

  師:還不夠,氣魄怎麼就出來了?

  生:跟隨蘇軾的人很多。

  師:僅僅是多麼?

  生:還有速度快。

  師:對了。人既多又快,場面的熱烈就出來了。

  【自評:不能忘記是語文課,要時時緊扣關鍵詞語。】

  生:這種氣勢也反過來激發了蘇軾,他還自比為孫郎,要當射虎英雄呢!

  生:何止是射虎!他要射的是天狼星,他的建功立業的豪情也被激發出來了。

  師:同學們說得有理有據,連王老師也不得不服,看來蘇軾還真不愁。不過我也記起了剛才一個同學的一句話:這種氣勢反過來也激發了蘇軾的豪情。對了,環境對人是有催化劑的作用的。但是,如果不催化呢?作者的心情會是如何呢?在字裡行間真的就沒有流露出哪怕一丁點兒愁嗎?大家再讀讀書,品品看,小聲讀,仔細想。

  (生各自小聲讀書)

  【自評:抓住學生髮言的中的資訊進行引導,這個板塊的過渡就比較自然。】

  生:哦,我感到“何日遣馮唐”的“何日”有些意味,畢竟建功立業還只是一種嚮往。

  生:還有,開頭的那句“老夫聊發少年狂”的“聊”很值得挖掘,“聊”是姑且尚且的意思,蘇軾也還是覺得自己已經無少年血氣了,所以只是趁這次機會“勉強、姑且”狂一下罷了。

  生:是啊,這個“聊”字讓我們讀到了這首詞意氣風發之外的無奈,而“何日”更使我們感受到了詞人心中的恐慌。雖然藉著酒勁兒,藉著一時之歡,作者放浪形骸作了一回少年英雄,但是,現實是殘酷的,在歡樂的縫隙裡,我們還是感受到了詞人心中的愁,那想掩飾卻終於沒有掩飾得了的,想忘記卻終於沒有忘記得了的愁啊。(眾鼓掌)

  師:說得太好了!寫《密州出獵》的時候,因為對王安石變法持不同意見,蘇軾自請外任。這時他的仕途上已經是佈滿了陰影。他在這首詞中所問的“何日遣馮唐”的理想其實到死也未能實現。在《念奴嬌  赤壁懷古》中我們不是又讀到了一個蘇軾嗎?還是那個要射虎要射天狼的蘇軾嗎?我們背背《赤壁懷古》。

  (師生齊背:大江東去……)

  師:“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同學們,是啊,也許,把這份愁徹底展現出來的蘇軾,這才是一個更真實的蘇軾。蘇軾之愁,雖然體現得很含蓄,但是他和范仲淹一樣,其愁是難以排遣難以揮手自茲去的啊!這就是中國古代的典型的壯志難酬的志士之愁。

  來,讓我們在再比較著朗讀一遍,體會一下他們的愁。

  (生自由朗誦三首詞)

  【自評:整合舊知,再次掀起理解和情感的高潮。】

  師:不管是壯志難酬的愁還是渴望壯志重酬的愁,在英雄的筆下,愁還是和女子是不一樣的。同學們再比較一下兩位女子表達的愁和三位男兒表達的愁呢?

  生:女子的愁較纖細而敏感,男兒的愁豪放闊大得多。

  生:承載女子愁的世界是風花雪月,而承載男兒愁的世界是蒼茫邊關。

  師:所以,我們可以用淒涼來表達女子的愁,但不能用淒涼來表達范仲淹們的愁。用什麼表達比較好呢?

  生:蒼涼!以前講《三峽》的時候講過這種特殊的美。

  師:對了。不同的人格形態決定不同的情感形態。不僅是一切景語皆情語,而且是一切“情語”皆“人語”。所以,我們在朗讀的時候,更要準確把握五位詞人個性上氣質上的差異。現在就請同學們根據自己的理解自由設計朗讀,然後起來表演朗誦。

  (在朗讀中結束全課)

  【自評:最後一次整合對比,凸現五首詞的整體性而且進一步深化思維。】

【王君詩歌教學實錄】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