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七夕節> 七夕節的由來參考

七夕節的由來參考

七夕節的由來參考

  七夕節,又名乞巧節、七巧節或七姐誕。發源地是中國,是漢族人的傳統節日,在農曆七月初七慶祝。我們一直知道七夕節關於牛郎與織女的傳說,但是這並不是節日的真正起因,七夕節的興起是因為古人對天象的崇拜。

  由於過往女子的命運只能嫁作人婦、相夫教子,因此不少女子都相信牛郎織女的傳說,並希望以織女為榜樣。所以每逢七姐誕,她們都會向七姐獻祭,祈求自己能夠心靈手巧、獲得美滿姻緣的節日。這也就是“乞巧”這名稱的來源。婦女亦會結綵樓,預備黃銅製成的細針(七孔針),以五色細線對月迎風穿針。久而久之,七夕也成為了“女兒節”。 2012年,烏丙安、葉舒憲等專家共同倡議將七夕節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農曆七月初七,是中國傳統節日“七夕節”。那麼,古人為何選擇這一天作為節日呢?民俗專家表示,選擇七月初七絕非偶然,它源於古人對天象、數字和時間的崇拜。

  “七夕”最早來源於人們對自然天象的崇拜。早在《詩經》時代,人們就對牛郎織女的天象有所認識,在東漢時就出現了人格化的描寫:“織女七夕當渡河,使鵲為橋。”“當然,人們對星星的崇拜遠不止牽牛星和織女星,先民們甚至把天上的每一顆星星都想象為一位神仙,對人們的生活能起到支配作用,並且和人們的自身生活都有關聯。”

  “七夕”還來源於古代人們對時間的崇拜。王來華介紹說,“七夕”月逢七、日逢七。在古代,中國人把日、月與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在民間表現為時間的階段性,在計算時間時往往以“七七”為終結。以“七曜”計算現在的“星期”,在日語中尚有保留。“七”又與“吉”諧音,“七七”又有雙吉之意,是個吉利的日子。

  “七夕”還體現出古人對數字的崇拜。王來華介紹說,古代民間把正月正、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九月九等預示成雙的日子均列為吉慶日。“七”又是算盤每列的珠數,浪漫而又嚴謹,給人以神秘的美感。“七”與“妻”同音,於是七夕在很大程度上成了與女人相關的節日。

  儘管“七夕節”的`習俗在各地表現形式多種多樣,但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人們祈求生活幸福快樂。直到今日,“七夕節”仍是我國一個富有浪漫色彩的傳統節日,尤其為年輕人所喜愛,但遺憾的是,不少習俗活動已弱化或消失,只有象徵忠貞愛情的牛郎織女的傳說和民間故事廣為流傳。

  這些傳統文化是我國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其中的意義深遠。我們只知七夕節背後的愛情故事,卻不知道七夕節的真正起因。古人一直都對天象有著異常崇拜之心,所以為此發明個節日也不足為奇。

【七夕節的由來參考】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