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歷史> 河南禹州歷史典故

河南禹州歷史典故

河南禹州歷史典故

  河南省的禹州是中華文化的發源地,傳說是大禹治水的地方,下面就是小編為您收集整理的河南禹州歷史典故的相關文章,希望可以幫到您,如果你覺得不錯的話可以分享給更多小夥伴哦!

  篇一:禹王鎖蛟歷史典故

  在禹州大部分人都知道,禹王鎖蛟井位於禹州市區西北,古鈞臺南街中段東側,是為紀念大禹治水功績而建,清朝末年被人覆蓋,1980年重修,佔地約1500平方米。

  井壁以磚券至頂,環形巨石甃口,井口左側矗立一石柱,有鐵索一端系石柱,另一端下垂井底縛於蛟項。井上建卷脊挑角亭榭式建築,內粉壁彩屏,繪大禹治水神話故事二十四幅,後壁前立大禹塑像。但又有多少真正人知道禹王鎖蛟的故事傳說呢?

  《禹王鎖蛟》傳說

  大禹治水的時候,禹州城北關住著一對老年夫婦,膝下無子,收留了一個被水衝來的孤兒做乾兒。這孩子聰明伶俐,老兩口愛如掌上明珠。但他一不學文,二不習武,整天跑到潁河裡戲耍。老兩口心裡不安,生怕兒子有個三長兩短。他們無論怎樣勸阻都不濟事。那孩子死活不改,非下河玩水不可。老兩口沒辦法,只好任他去玩。

  十冬臘月,寒風刺骨。大禹洽水從潁河邊經過,突然見河裡有一頑童在玩水,渾身冒著熱氣。大禹定睛一看,發覺這頑童是蛟龍所變,不由暗自驚奇,立即派人盯住這孩子,暗地察看他家在哪裡。

  原來這隻蛟龍曉得大禹的厲害,生怕被大禹捉住,因此變化成小孩,躲在這一老漢家裡暫時藏身。

  第二天,大禹扮作一個老漢來到頑童家裡,以喝水為名,和老人攀談起來,問道:“老哥,你家有幾口人,膝下有幾個孩子?”

  老漢長嘆一聲:“唉,命中無子,收了個乾兒子生性頑皮,每天啥事不幹,只知道去河裡洗澡,俺老兩口多次勸說,他都當耳旁風。哎!把人快氣死了。”

  大禹說:“大冷天我見個孩子在河裡玩水,想必就是他吧?”

  老漢說:“正是。”

  說話間,天已晌午,老人便留大禹在家吃飯,大禹滿口答應。老漢讓老伴做了麵條招待大禹。飯剛端上桌,只見那孩子從河裡回來了。他進門看見大禹,二話不說,轉身就走。說時遲,那時快,大禹順手中捏起一根麵條,叫聲“變”,麵條立即變成一根又粗又長的鐵索。他手拿鐵索,只聽“嘩啦”一聲,套在那孩子的脖子上。大禹喝道:“畜牲,還不快現原形!”話音沒落,那頑童變成一條身長數丈,口如血盆、眼象燈籠、張牙舞爪的蛟龍。老人一見嚇得渾身哆嗦。

  大禹說:“老人家,不必驚慌,我實話告訴你,他本不是人,原是一條蛟龍,怕我拿它,才變成人形,暫時到你家躲藏。”大禹說罷,把鎖住的蛟龍壓到一口八角井內。那蛟龍苦苦求告說:“我啥時候能出來?”

  大禹說:“除非石頭開花那天!”

  不知過了多少年月,有一個新上任的州官來到“禹王鎖蛟井”旁,他想看看井裡被鎖的蛟龍到底是啥樣子,但又怕頭上的紗帽掉進井裡。所以隨手摘掉紗帽,戴在井旁的石柱子上。井內蛟龍看見石柱上花花綠綠的帽花,以為是石頭開了花,它掙扎著想出來。轉眼間,井裡呼呼聲響,井水一個勁往上漲,州官嚇得魂不附體,掉頭就跑。衙役取下紗帽趕緊給州官送去。蛟龍看不見石柱上頭的花,才又老實實躺在井裡。

  篇二:古鈞檯曆史典故

  “古鈞臺”就是夏代的“天安門”。《辭海》中這樣釋義:鈞臺一名“夏臺”,在今河南省禹縣南。《左傳·昭公四年》記載,夏啟有鈞臺之享。《禹州市志》有,鈞臺,又名夏臺。原在三峰山東。《竹書紀年》載:夏禹之子夏啟“即帝位於夏邑,大饗諸侯於鈞臺,諸侯從”。鈞臺之饗是一次重要朝會,標誌著中國第一個奴隸制國家正式建立。

  現有的古鈞臺坐北向南,略成方形為磚石結構,臺上原建有閣樓,民國年間被毀,拱劵上有“古鈞臺”三個字,署名為光緒甲午年夏,南海黃璟重修。兩側楹聯為“得名始於夏,懷古幾登臺。”夏代古鈞臺這一建築,有文、有物佐證,更有權威文獻記載,它位於禹州是不爭事實。為什麼稱為“鈞臺”?鈞這個字是天之中、地之中之意。有文獻記載,“禹分天下為九州,豫為天地之中。”正所謂,得中原者得天下,得天下者謂之鈞,權力的中心謂之鈞,帝王的尊稱謂之君,夏王朝又建在天地之中。於是,便在天地之中之地建造了鈞臺。鈞臺也就成為了天地之中的標誌性建築。從此,就在鈞臺落地那一剎那,鈞臺與禹州產生了千絲萬縷的聯絡。建造古鈞臺之地——禹州,在夏朝至唐宋便多被稱為鈞臺。禹州境內,更是除了鈞臺外,山有大鈞山、小鈞山,水有鈞臺坡,物有鈞瓷。禹州人對古鈞臺有說不完的'話題。過去的古鈞臺,每個上了年紀的禹州人應該都會記得,上面沒有建築,四周全是石頭砌成的牆體,坐落成一座高臺,裡面填上黃土,長滿了荒草,看上去似乎那麼的普普通通。但是,就在古鈞臺的南面,留存的石刻門楣、楹聯清楚的記載了這處荒草土臺,便是已經歷經風雨四千多年的古鈞臺遺址。

  有了文字,便有了歷史。留存的石刻文字,儘管剝蝕漫滅,但可以清楚認得“古鈞臺”三字,兩邊的楹聯書寫著“得名始於夏,懷古幾登臺”十個大字。尤其是這幅對聯,仔細研讀後,讓人感慨萬千。一個“夏”字述說著它的風雨歷程,道出了蘊含其間的厚重文化,可以說是畫龍點睛、一字千金。

  古鈞臺坐落在禹州,可謂是禹州人的驕傲。從小學、中學 ,再到大學,講述中華五千年文明,便少不了古鈞臺這一頁。外出求學、工作、旅遊,只要提到是禹州人,無不讓人驚訝佩服。“禹州了不起,大禹治水的地方,你們可是大禹的後人啊。”踏上古鈞臺,看天上雲捲雲舒,思緒萬千,仿若回到了那個時代。夏啟的王權得到鞏固之後,世襲制正式確立,“家天下”在歷史上正式形成。為了籠絡人心,讓各部落都承認自己世襲王權合法性,夏啟仿效父親召開塗山大會的方法,召開部落大會,地點特意選在了自己的老家————鈞臺。大會出臺了一項禮儀制度,對各部落向夏王朝進行朝貢作了規定,同時大會還要求各部落首領必須服從夏王的命令。各地部落首領都對啟的勢力有所顧忌,所以都表示願意為啟效命,並起了誓。隨後,啟大宴群臣,宴會上一片鶯歌燕舞。這次宴會使世襲王權得到正式承認,奠定了夏王朝的統治基礎,被史學稱作“鈞臺之享”。從此,“父傳子,家天下”正式開啟了我國文明時代的先河。

【河南禹州歷史典故】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