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讀後感> 國小生讀後感寫作技巧

國小生讀後感寫作技巧

關於小學生讀後感寫作技巧

  讀後感,就是讀了一本書或一篇文章,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所謂"感",可以是從書中領悟出來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書中的內容啟發而引起的思考,可以是因讀書而激發的決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讀書而引起的對社會上某些現象的聯想。其實,讀後感的表達方式靈活多樣,因為它必須是在讀後的基礎上有感而發的。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於關於小學生讀後感寫作技巧,歡迎閱讀參考。

  讀後感通常有三種寫法:

  一種是縮寫內容提綱,一種是寫閱讀後的體會感想,一種是摘錄好的句子和段落。題目可以用《<×××>讀後感》;也可以用《讀<×××>有感》;還可以用自己的感受(一兩個詞語)做題目,下一行是——《讀<×××>有感》,第一行是主標題,第二行是副標題。

  寫好讀後感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步驟:

  第一、認真讀文章。

  "讀後感"的"感"是因"讀"而引起的。走馬觀花地讀,可能連原作講的什麼都沒有掌握,哪能有"感"?讀得膚淺,當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讀得認真,才能有所感,並感得深刻。 不過在"感"之前還要先讓孩子知道是誰寫的文章,也就是作者是誰?其次再進入文章中,明白文章裡講述了什麼人,有幾個人物,他們之間是什麼關係,都做了什麼事情?結果怎麼樣?作品的哪些章節使人受感動,為什麼這樣感動等等。

  第二、敘述要簡明。

  既然讀後感是由讀產生"感",那麼在文章裡就要敘述引起"感"的那些內容,有時還要敘述自己聯想到的一些事例。但是它又不同於記敘文中敘述故事的要求,無須講述的那麼具體、生動,只需簡單扼要,只求能引出事理。孩子在最初寫讀後感時,常常犯這種弊端,總是引用原文,把簡述變成了複述。我想這主要是因為孩子還不能把握文章所要講述故事要點,所以才簡明不了。簡明,不是文字越少越好,不僅簡還要明。在父母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儘可能地告訴孩子,作者是在什麼情況下寫的.這篇文章,他想告訴我們一個什麼事情!這樣,就能更有效地提高孩子的理解能力。

  第三、選準感觸點。

  一篇文章或是故事,可以排列出許多感觸點,讀了整篇文章後,有何感想?受到了什麼啟示?可是在一篇讀後感裡最好只闡明一箇中心、一個要點。所以就要求孩子對這些眾多的感觸點進行篩選比較,找出自己認為感受最深、針對性最強、自己寫來又覺得得心應手的一個觀點,然後作為讀後感的中心,再加以論證便形成一篇完美的文章。家長可以先讓孩子談一談他的想法,問他讀後有何感想,得到了什麼啟示?然後再發表一下自己的觀點,告訴孩子,讀了這篇文章之後我們應該怎麼做,可以相互探討、相互交流。

  第四、要聯絡實際。

  再動人的情感,再真實的體驗,脫離了現實生活就會飄若雲煙。"生活乃文章",一切皆源於生活。所以,要讓孩子從實際聯想,從現實生活出發,可以從學校裡、家裡、街道上、公園裡等場所的所見所聞入手,從生活的點滴入手,從小事入手,就更能讓孩子有事可說,有例可舉,有感而發了,這樣才能把感受寫真實。 家長在輔導孩子寫讀後感時,一定要告訴孩子:寫讀後感絕不是對原文的抄錄或簡單地複述,不能脫離原文任意發揮,應以寫“體會”為主。要寫得有真情實感。應是發自內心深處的感受,絕非“檢討書”或“保證書”。要寫出獨特的新鮮感受,力求有新意的見解來吸引讀者或感染讀者。

【國小生讀後感寫作技巧】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