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祝福> 祝福課堂實錄

祝福課堂實錄

祝福課堂實錄

  在教師在進行祝福的教學時,想要做好教學內容,那麼都有哪些好的課堂實錄值得參考呢?下面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祝福課堂實錄,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第一課時

  [匯入新課]

  【投影。】

  【播放電影片斷。】

  師:剛才大家在影片中看到了魯鎮的環境和祥林嫂的一些情況,這些畫面環境、人物和我們今天所見到的一切有著明顯的不同,不過,如果我們換一個角度,即從生活在我們周圍的每個人在家庭中、在社會中所具有的角色來看,我們和《祝福》這篇小說、和祥林嫂的距離就會被拉近了。

  [推進新課]

  師:請大家根據小說的情節找出祥林嫂都具有哪些角色。首先提醒一點,小說是以什麼方式來講述祥林嫂的故事的?。

  生:(齊答)倒敘。

  【生閱讀、討論。】

  生1:她是一個僕人。

  師:誰的僕人?

  生1:魯四老爺家的。

  生2:她是一位母親。

  師:誰的母親?

  生2:阿毛的母親。

  生3:她是一位妻子。

  師:她先後有幾位丈夫?

  生3:(準備不足,有些猶豫)兩位吧?

  師:能說說是哪兩位嗎?

  生3:(一時語塞)……

  師:那你怎麼知道是兩位呢?

  生3:因為課文裡柳媽勸她去捐門檻時說捐了門檻就不會被兩個丈夫爭了。

  師:不錯,是有這個情節。請再仔細讀一下課文,大家一起和這位同學找一找祥林嫂兩次嫁人的情節。

  【學生討論。】

  師:好,現在再次請這位同學來回答這個問題。

  生3:第一次是在祥林嫂來魯四老爺家之前曾經嫁過一次,第二次是被她婆婆強行帶走之後又嫁了一次。

  師:很好。到現在大家在作品中發現,祥林嫂是一個僕人、一位母親、一位妻子,可以說,這是一些生活中我們所熟悉的角色,除了這些,大家再看看,她還有一些什麼角色呢?

  【板書:一個僕人一位母親一位妻子。】

  【生一邊翻書一邊小聲商量。】

  【教師看到很多學生找不出來,要放棄的樣子,於是轉換至下一個問題。】

  師:好的。看來大家在繼續判斷祥林嫂的角色這一問題上遇到了障礙,那麼我們暫時先把這個問題放一放,再回到剛才我們發現的這幾個角色上來。雖然在生活中你我他所承擔的角色可能會是一樣的。但同一個角色的命運有時卻不盡相同。請大家來看一看,祥林嫂的這些角色都有著她自己怎樣的命運?

  【學生依人物角色的劃分分組討論。】

  師:下面請大家推選各組代表發言。

  生:做僕人時的命運是先好後壞。

  師:具體說說看。

  生:作者在寫祥林嫂做僕人時,特別表現出了她前後兩次到魯四老爺家時的變化。

  師:(鼓勵)變化?很好,請說說看,什麼變化?

  生:變化表現在外貌上。第一次到魯四老爺家時是“頭上扎著白頭繩,烏裙,藍夾襖,月白背心,年紀大約二十六七,臉色青黃,但兩頰卻還是紅的”;第二次和第一次差不多,“只是兩頰上已經消失了血色,順著眼,眼角上帶些淚痕,眼光也沒有先前那樣精神了”。

  師:就這些了?

  生:(疑惑)是啊?

  師:(微笑)那你所說的好和壞分別是指什麼呢?

  生:從眼神和臉上的淚痕來看,說明祥林嫂的精神在後來變得不好了。

  師:為什麼?

  生:她死了丈夫唄。

  【學生笑,說明此時還未能對祥林嫂的悲慘命運產生同情,只是停留在熟悉情節的階段。】

  師:怎麼知道她是死了丈夫呢?

  生:課文中的情節有這個內容。

  師:不錯,是有這個內容,但你能從她的外貌上看出來這一點嗎?

  【很多人都感到意外,這是學生閱讀小說的一個誤區,走馬觀花,在閱讀小說時僅停留在對情節的總體瞭解上而不能深入文字,所以,對細節的把握往往不夠細緻。】

  師:誰發現了?

  【學生再次比較這兩段肖像描寫,相互詢問,相互提示。】

  生:(舉手)她頭上帶了白花!這個細節告訴我們祥林嫂家裡有人去世。根據相關情節,可

  以看出這個人就是她的丈夫。

  師:(鼓勵)很好!你閱讀很仔細!請大家注意,在閱讀中要想有所發現就得切忌走馬觀

  花,小說的閱讀不能只停留在瞭解情節上,更要注意細節的表現力和細節所傳達的資訊。祥林嫂頭上的白花兩次都寫到了,有什麼人會在頭上帶白花呢?這就告訴了我們她的什麼遭

  遇——

  生:(齊答)死了丈夫。

  師:(緊接上去)而且是兩次!試想,無論是哪一位妻子,有誰能承受兩次失去丈夫的打擊呢?

  【略作停頓以形成留給學生激發情感參與的空白。】

  師:原來祥林嫂是這樣一位兩次失去丈夫的妻子。

  【板書:一個妻子。】

  師:我有一個問題,大家看這兩次失去丈夫對祥林嫂的打擊程度一樣嗎?

  生:不一樣。

  師:怎麼不一樣?

  生:還是從外貌描寫來看,第二次時寫到了淚痕,而第一次沒有。這說明她對第二個丈夫的死感到更為難過。

  師:你的理由是什麼?

  生:(為難)一時說不好。但寫到淚痕應該是一個理由。

  師:(笑)是的,很好。你是一個不輕易改變自己觀點的人(眾生笑),的確,每個人在沒有得到更為令自己信服的依據時,不要受他人左右。請坐,再找一找小說中的證據來證明你的看法。大家一起參與,好不好?

  【學生讀、討論。】

  師:現在有結論了嗎?

  生1:祥林嫂嫁的第一個丈夫比她小十歲,是一個打柴的,作品中只寫了這麼多;她的第二個丈夫是個山裡人,“男人所有的是力氣,會做活…‘房子是自家的”.這說明祥林嫂再嫁後的生活應該是比較好的,強過了和第一個丈夫時的生活,所以她對第二個丈夫的死會更難過一些。

  師:這麼說,祥林嫂的全部生活目標就是嫁個能做事的人並且有自己的一套房子。

  【眾生笑。】

  生1:(若有所悟,但又不知如何表達)……

  師:很好,你能把文中的資訊綜合到這一步,已經不簡單了,請再繼續你的思考。請坐,誰來進行補充?

  生2:我認為不是這麼簡單,祥林嫂第一次嫁人時還沒有兒子;而第二次嫁人後有了一個兒子,並且在再次來到魯四老爺家的時候,她失去了她的兒子。這才是她更為悲傷的原因。

  師:太好了!這麼說祥林嫂此次來時已不只是一個妻子了,而且還是一個——

  生2:母親。

  師:說得好。一個什麼樣的母親?

  生2:失去了兒子的母親。所以她與第一次相比更為悲傷。

  【板書:一個痛失愛子的母親。】

  師:兩位同學說得都有各自的道理。試想,作為一個普通的人,祥林嫂也有著和眾人一樣的生活上的需要,也需要一個家,一個丈夫。一個可愛的兒子。然而,當她再一次來到魯鎮的時候,這一切都化為烏有,那麼,她此時該會是怎樣一種心情呢?(再次留出空白)

  師:在剛才的閱讀過程中我們注意到,身為一個普普通通的人,祥林嫂也有她婚姻生活的經歷,那麼,現在大家不妨來看一看,祥林嫂到底經歷過怎樣的婚姻歷程呢?

  【學生討論。】

  生:她的婚姻都不是很幸福的。第一次婚姻實際上是做一個童養媳,而第二次婚姻一開始則是被逼迫的。

  師:(鼓勵)說得不錯。你怎麼判斷出她是一個童養媳?

  生:(不好意思)我是從參考書上看來的。

  師:這也不錯。藉助一定的參考去理解作品,這本來就是我們提倡的一種學習方法。是的,嫁娶童養媳是封建社會所特有的一種社會現象,在這裡,受迫害最重的應該是什麼人呢?

  生:是那些被迫做童養媳的人。

  師:對。從這一點可以看出,她們的命運是控制在別人手裡的,沒有自由選擇婚姻的權利。那麼,根據小說的情節來看,她的第二次婚姻又是怎樣的呢?

  生:被她婆婆給賣了。

  師:所以她很不願意,是不是?

  生:是的。她一開始還反抗,把頭都碰出了一個大窟窿。

  師:祥林嫂的這次反抗似乎很過分,文中的局外人曾用了一個詞來形容,你能找到這個詞嗎?

  生:(翻書,查詢)應該是“出格”吧?

  師:還有些猶豫,其實你說得不錯,就是這個詞。原文還有這樣一些內容“鬧是誰也總要鬧一鬧的…‘聽說那時實在鬧得利害”,大家揣摩一下這裡的語氣,在外人看來,祥林嫂到底該不該這樣“鬧”一下呢?

  生:(小聲議論)應該是贊成她鬧的,只是鬧得有些過分了。

  師:大家的理解是對的,那麼,我們想一想。為什麼祥林嫂要這樣“鬧”,又為什麼在外人看來這一“鬧”也有道理?

  【學生議論,一時難有結論。】

  師:(微笑)看來大家好像又遇到了麻煩。那麼,我們把這個問題也放一放。現在得想一件事啦,(生不解)想一想,我們的討論是不是有點跑題啦?

  生:(恍然大悟)僕人。

  師:(笑)看來我們真的是跑題了。不過不要緊,我們剛才的討論很有價值,而且還留下了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請大家相信“付出就有回報”,(生笑)現在我們回到僕人的角色上來。再看一看祥林嫂作為一個僕人的命運是怎樣的。剛才我們說祥林嫂作為一個僕人,她的命運是先好後壞,誰來繼續這個話題,看看是怎樣一個好和壞。

  生:我認為好的一方面是指她第一次到魯四老爺家時的情況。壞的一方面是指她第二次

  到魯四老爺家時的情況。

  師:能否根據小說內容具體談談?

  生1:第一次來時,她很勤快,“整天的做,似乎閒著就無聊,又有力,簡直抵得過一個男子”;第二次來時就不是這樣了,“然而這一回,她的境遇卻改變得非常大…‘手腳已沒有先前一樣靈活,記性也壞得多,死屍似的臉上又整日沒有笑影,四嬸的口氣上,已頗有些不滿了”,這些都說明了她第二次不如第一次那麼受人歡迎。

  師:說得不錯。但還有點欠缺,誰給這位同學指一指不足?

  生2:祥林嫂的變化說得較多,但關於她的命運說得不夠全面。

  師:(問眾生)這位同學的指點有沒有道理啊?

  【眾生點頭。】

  師:好的。那麼請你來補充一下。

  生2:如果要說祥林嫂的命運的話,我認為不能忽略旁人的評價。在兩次寫到祥林嫂時,

  旁人的評價能讓我們比較清楚地瞭解她的命運。第一次到魯四老爺家的時候,祥林嫂的勤勞

  是大家公認的,“人們都說魯四老爺家裡僱著了女工,實在比勤快的男人還勤快”,而且,在試工時,儘管魯四老爺“皺了皺眉”,但最終還是留下了她;第二次到魯四老爺家時,魯四老爺“暗暗地告誡四嬸說,這種人雖然似乎很可憐,但是敗壞風俗的,用她幫忙還可以,祭祀時候可用不著她沾手”,這些都說明,祥林嫂的命運發生了變化,漸漸地被冷落了。

  師:很好。這位同學注意了從側面描寫的角度去看作品中的人物,這更有利於我們全面把握作品的資訊。不過.祥林嫂的壞運氣到這裡似乎還沒有結束,哪位同學還能補充?

  【學生閱讀思考。】

  生:如果說祥林嫂的命運越來越壞的話,我覺得可以一直看到小說的最後,一直到她死。

  師:(笑)你的跳躍太大了一些,怕是有的同學跟不上你的思路。(眾生笑)具體指出幾點好嗎?

  生:由於她漸漸地不能做什麼事,所以被魯四老爺和四嬸嫌棄,最後失去了生活的依靠,流落街頭,淪為乞丐直到她死去。

  師:這一回是比剛才具體了。大家同意這個觀點嗎?

  【眾生大多數表示贊同。】

  師:好的。那麼,祥林嫂第二次到魯鎮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變化?

  生:(七嘴八舌)兒子死了……擔心自己死後被鋸成兩半……別人總是拿她開玩笑…“

  師:我聽到了好多真知灼見,大家慢慢地說好不好?

  【眾生笑。】

  生1:她兒子阿毛的死對她打擊很大,她逢人就說這件事,這說明她的內心非常痛苦,周圍的人開始還同情,但後來卻對這件事漠不關心了。這讓她無法傾訴內心的痛苦。

  師:(笑)語言雖然有點現代版的味道,但你的意思想必大家都理解了。(眾生笑)這樣說好不好?“痛失愛子的打擊使祥林嫂這位母親失去了精神上的依靠”,怎麼樣?不滿意的話,你還可以改。

  生2:四嬸的話也對祥林嫂形成了很嚴重的打擊。文中說四嬸不讓她動酒杯和筷子的時

  候,祥林嫂“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縮手,臉色同時變作灰黑,也不再去取燭臺,只是失神的站著”,而且,“這一回她的變化非常大,第二天,不但眼睛窈陷下去,連精神也更不濟了。而且很膽怯……記性尤其壞,甚而至於常常忘卻了去淘米”,最後,“他們於是想打發她走了”。這些說明祥林嫂最終被趕出了魯四老爺家,命運完全不再是從前的樣子了。

  生3:……

  生4:……

  師:大家的討論非常好!看出了許多問題,也解決了許多問題,看來祥林嫂的命運的確是這樣一步步地悲慘起來的。在她命運漸趨悲慘的過程中,在她面臨種種不幸的時候,她有沒有嘗試過擺脫?

  生:(議論)有的。她曾想過去捐門檻。

  師:捐門檻有什麼用呢?

  生:(齊答)沒有用。

  師:為什麼?

  生:(齊答)這只是一種迷信,不可能改變她的命運。

  師:(笑)看來大家在這個問題上都很清醒。的確,燒香拜佛是於事無補的,但我們看看樣林嫂當時是何等地相信啊!是不是這樣呢?

  生:是的。她去捐門檻時“廟祝起初執意不允許,直到她急得流淚,才勉強答應了”,捐了門檻之後,她“神氣很舒暢,眼光也分外有神”,而且還“坦然的去拿酒杯和筷子”,這些都能看出祥林嫂對透過捐門檻來改變自己的命運抱有極大的希望。

  師:(緊接上去)然而最終她還是沒有能擺脫悲劇的命運。

  生:(沉默,有人小聲議論)真慘。

  師:是的,我們再回去看看祥林嫂的故事,一個僕人,一位母親,一位妻子,可是無論哪一個角色都未能擺脫一種悲劇的命運。不僅我們注意到了這個問題,魯迅先生同樣也注意到了這個問題,所以在小說中,作者對祥林嫂的角色也有一些不同的定位,大家能否發現作者賦予了人物哪些角色?

  【承接前面的遺留問題,使學生對作品的理解能有一個漸進的過程。】

  生:小說裡有這樣一句話“我獨坐在發出黃光的菜油燈下,想,這百無聊賴的祥林嫂,被人們棄在塵芥堆中的,看得厭倦了的陳舊的玩物”,我認為“玩物”是作者對祥林嫂的一個評價。

  【板書:一個被人厭倦的玩物。】

  師:為什麼?

  生:比如魯鎮上的人拿祥林嫂取笑,這就是當她是一個“玩物”。

  師:這說明人們對祥林嫂的命運怎麼看?

  生:有些同情,但更多的是冷漠。

  師:很好。這位同學的回答給我們打開了一個思路,原來在小說裡,人物除了具有一些和我們的生活接近的角色之外,還有一些作者所賦予的角色,這些角色的發現往往會讓我們對人物、對作品有更全面、更深刻的認識。那麼,我們沿著這位同學的發現看下去,看一看作品中是不是所有的人都持一種冷漠的態度呢?

  【學生議論。】

  生:也不是。只是說大部分人對祥林嫂悲劇命運的態度是冷漠的,還有一些人不是這樣的。

  師:舉例來談談。

  生1:比如說小說裡的柳媽,她就幫樣林嫂出了捐門檻的主意,這應該是想幫助祥林嫂的。

  生2:小說裡的“我”對祥林嫂也有同情,另外,從“我”在燈下所想的這些話來看,“我”應該不是一個把祥林嫂看成玩物的人。

  生3:……

  [課堂小結]

  師:大家的討論很熱烈,也很有價值。因為時間關係,我們的討論暫時告一段落。在這堂課上,大家雖然是初次閱讀作品,但我們還是藉助一些熟悉的角色看到了一個身為僕人、妻子、母親的祥林嫂,這樣一個人物是普普通通的人物,但她的命運似乎比一個普通人悲慘。我們自然會問,為什麼祥林嫂這樣一個普普通通的人卻有著這樣悲慘的命運呢?這其實正是這篇小說能引起我們深入思考的地方,也是我們下一堂課主要討論的內容。大家在課後可以查詢一些關於《祝福》這篇小說的鑑賞資料,作一些相關的資料整理。

  [佈置作業]

  藉助網路或圖書資料,閱讀了解封建禮教關於“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及封建族

  權等方面的知識。

  第二課時

  [推進新課]

  師:在前面一節課上,我們一起熟悉了小說的情節,並且從人物的角色這個角度認識了祥林嫂這個人物,看到了這樣一個普通人的悲慘命運。由一個僕人、妻子、母親最終淪為乞丐而寂然死去,這是為什麼呢?難道真的是上天的不公?還是另有原因?下面我們從這樣一個角度人手來尋找一下答案。

  請大家再次回顧一下祥林嫂在魯鎮時她周圍的人對她的態度。

  生1:魯四老爺是比較厭煩祥林嫂的。祥林嫂兩次到魯鎮時,他都表現出了這種態度。比如,一開始這樣寫魯四老爺的態度“四叔皺了皺眉,四嬸已經知道了他的意思,是在討厭她是一個寡婦”;後來,祥林嫂再到魯四老爺家的時候,魯四老爺“暗暗地告誡四嬸說,這種人雖然似乎很可憐,但是敗壞風俗的,用她幫忙還可以,祭祀時候可用不著她沾手”。

  師:從這裡可看出,魯四老爺厭煩祥林嫂的原因是什麼?

  生1:嫌她是個寡婦。

  師:一個寡婦就這麼讓人討厭嗎?

  生1:魯四老爺認為女人再嫁是不對的,不合婦道。

  【眾生笑。】

  師:請大家不要笑,這位同學說的有道理。請你接著說下去。

  生l:封建禮教的行為規範認為夫為妻綱,所以女子在丈夫死後應該守寡,而不應再嫁。

  師:你說得很好。

  生1:我也是課後在資料上看的。

  師:這沒關係,只要能幫助你學習課文,這種途徑未嘗不可。不過,我有一個問題,祥林嫂第一次來魯鎮時不是再嫁啊,為什麼魯四老爺也要皺眉呢?

  生1:(猶豫)……

  【眾生議論紛紛。】

  師:(笑)大家的探究精神很好,看來祥林嫂的命運真的是打動我們了。(眾生笑)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先迂迴一下,大家看看課文,魯四老爺的身份是什麼?生:(有的翻書,有的搶答)是一個講理學的老監生。

  師:這在當時是一個什麼樣的行當?

  生:(七嘴八舌)教書吧?

  師:可以這樣理解。那麼,他都教些什麼呢?平時都看些什麼書呢?

  生:(齊答)《四書襯》《近思錄集註》。

  師:(笑)《四書襯》大概不是他的教科書吧?(眾生笑)不過,由此我們可以推知,魯四老爺信奉的是什麼樣的處世準則?

  生:理學家的準則。

  師:對。剛才這位同學所說的“夫為妻綱”就是理學家們的主張之一,在封建禮教所規定的行為準則中,祥林嫂在丈夫死後不能守寡這是不對的。所以,魯四老爺當然厭煩一個和自己的行為準則不統一的人了。

  師:如果說,魯四老爺對祥林嫂的態度代表了那些謹遵封建禮教準則的'人,那麼,我們看看作品中的這個人物——柳媽,她對祥林嫂的態度是怎樣的?

  生:同情。

  師:就因為她給祥林嫂出了個“捐門檻”的主意嗎?

  生:(疑惑)是這樣的吧?

  師:那她為什麼會想到這個主意呢?

  生:(議論)或許她也沒有更好的辦法。

  師:大家說得對,她的確是沒有更好的辦法。因為在當時的社會中,她也和祥林嫂一樣生活在底層,是被剝削、被壓迫的人。

  生:(議論)她沒有祥林嫂那麼悲慘吧?

  師:是的。表面上看,柳媽沒有經歷過祥林嫂那麼多的苦難。但實質上,她也未能擺脫封建思想的影響。想想看,我指的是什麼?

  生:“捐門檻”是一種封建迷信的做法。

  師:對。這裡,我們看到了兩個深受封建思想影響的社會底層的勞苦大眾的形象.一個是祥林嫂,一個就是柳媽。大家還記得祥林嫂不從改嫁而在頭上碰了一個大窟窿的情節吧?(眾生點頭)這是為什麼呢?而且,在外人看來,祥林嫂在改嫁時鬧一鬧也是對的。

  生:(思考,猶豫)也是認為不應該改嫁?

  師:對。封建思想對祥林嫂的毒害也反映在這個情節裡,這就是封建禮教所謂的“從一而終”。所以我們看到,祥林嫂和柳媽這兩個人雖然各自的命運不盡相同,但在受封建思想毒害這一點上是相同的。

  生:(提問)那麼,魯四老爺用一些封建禮教的標準來衡量祥林嫂的行為,他算不算也是封建思想的受害者?

  師:(鼓勵)這個問題問得太好了!大家能不能討論一下?

  【學生討論。】

  生1:魯四老爺不應該是被毒害的,他和祥林嫂、柳媽不是一個社會階層裡的人物。

  生2:不對。他也應該是受了封建思想的影響,因為從他對祥林嫂的態度上可以看出,他的判斷標準完全是封建的,這和柳媽給祥林嫂出“捐門檻”的主意沒什麼兩樣。

  師:這是一次非常有價值的討論。不光大家在這個問題上有爭議,很多專家學者也有類似的爭論。有人認為,魯四老爺是一個封建禮教的自覺維護者,也有人認為,在封建社會的環境下,有封建思想的豈止魯四老爺一個人?種種控制人們思想行為的所謂的“三綱五常”的思想不是存在於個別人身上的。我們暫且不去更多地理論這個問題,我們要注意的是,這兩種觀點都可以解釋一個問題,那就是祥林嫂到底是被什麼迫害致死的。魯迅先生在他的小說《狂人日記》中提到,封建制度是一種“吃人”的制度。在《祝福》一文中,我們再次深刻地認識到了這一點,封建制度對人的吞噬就是這樣的不留痕跡,祥林嫂就是這樣被形形色色的、為封建思想所毒害的人們用封建禮教的準則判了死刑。文中的“我”在燈下獨自中對祥林嫂的死有這樣一段話:“從活得有趣的人們看來,恐怕要怪訝她何以還要存在,現在總算被無常打掃得乾乾淨淨了。魂靈的有無,我不知道;然而在現世,則無聊生者不生,即使厭見者不見,為人為己,也還都不錯。”這難道不是祥林嫂所在的整個社會的環境嗎?

  【眾生沉默、思考。】

  師:剛才我們圍繞著社會環境,就祥林嫂的死因進行了非常有價值的討論。現在,我們再換一個角度來看這個問題。使祥林嫂死去的原因,從根本上講,固然是封建禮教思想所致。那麼,除了封建禮教的迫害之外,祥林嫂還深受著一些什麼樣的迫害呢?

  師:魯迅先生的小說在反映社會問題時,不但洞察入微,而且筆觸也極為細膩。往往能從廣闊的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著手去揭示問題。比如說“孔方兄”在《祝福》裡就多次露面(眾生笑)。下面,我們來看看它出現了幾次。

  【學生的興奮點又一次被激發,回答踴躍。】

  生1:祥林嫂的工錢是每月五百文,還有她回去時算清了工錢,一共是一千七百五十文。

  師:這是什麼時候?

  生1:第一次到魯四老爺家做工的時候。

  生2:“福興樓的清燉魚翅,一元一大盤。”

  師:這是寫誰?

  生2:寫“我”。

  師:知道這裡的“一元”和“五百文”是怎麼換算的嗎?

  生2:……

  師:我來告訴大家,“一元”等於“一千文”。那這盤魚翅對祥林嫂來說意味著什麼?

  生2:兩個月不吃不喝。

  師:而且,講到魚翅的價錢時,文中緊接著還有這樣一句話,是什麼?

  生:(齊答)“價廉物美”。

  師:大家自然明白這裡的意思了吧?

  生:(發出感嘆)祥林嫂真不容易。

  師:不僅是一盤魚翅,還有更不容易的呢。請繼續看課文,再談談。

  生3:祥林嫂被她婆婆賣到山裡時,被賣了“八十千”。

  師:這回知道換算了吧。這相當於多少文,多少元?

  生3:等於八萬文或八十元。

  師:請大家注意,這是誰的身價?

  生:(齊答)祥林嫂!

  【有更多的學生髮出感嘆。】

  師:還有哪些關於錢的細節?最好自己試著來分析這個細節的作用。

  生4:祥林嫂去“捐門檻”用掉了她一年的工錢,這說明她對“捐門檻”的作用深信不疑。於是才將自己一年的血汗錢全部捐了出去。

  師:很好,大家同意嗎?

  【學生點頭,表示贊同。】

  師:(作自言自語狀)是啊,越是深信不疑,也就越可悲啊!

  【學生又一次陷入沉思。】

  師:我們又進行了一次有價值的發現,就在魯迅先生所敘述的這些似乎很不起眼的細節

  中,我們發現了另外一個祥林嫂——一個不但在思想上深受封建禮教毒害,而且在經濟上也處於被剝削地位的祥林嫂。像這樣一個受到雙重剝削和壓迫的人,她的出路到底在哪裡呢?

  【學生有的感嘆,有的沉思。】

  師:小說裡,似乎祥林嫂也有過尋找出路的想法,比如說……(停頓以便給學生反應時間)

  【學生議論,多數人找到了相關內容。】

  生:應該是祥林嫂問“我”的那番問話。

  師:她問什麼?

  生:“一個人死了之後,究竟有沒有魂靈的?”

  師:對,就是這句話。祥林嫂問這句話的目的是什麼?你是怎麼理解的?

  生:想尋求解脫,她對自己死後的命運有一種懷疑。這應該是一個遭受重重打擊的人所作出的本能的反應。

  師:(笑)你在遇到十分困難而又無法解決的問題時懷疑過自己嗎?

  生:也有過懷疑。

  師:噢,看來祥林嫂也和我們有著相似的想法了。的確,人有時是要懷疑自己,但這一次祥林嫂是在懷疑自己的什麼?

  生:(齊答)命運!

  師:當一個人懷疑自己的命運的時候,那麼他必然是在十分痛苦甚至是絕望的邊緣掙扎過來的,深受封建禮教迫害的祥林嫂現在已到了走投無路的時候,她無法解脫,也沒有人替她想過怎樣解脫,是不是這樣啊?

  【學生議論。】

  生1:小說裡的“我”曾經也想過這個問題。

  師:何以見得?

  生l:當樣林嫂問他時,他有這樣一段獨白:“我在極短期的躊躕中,想,這裡的人照例相信鬼,然而她,卻疑惑了,——或者不如說希望:希望其有,又希望其無……人何必增添末路的人的苦惱,為她起見,不如說有罷。”這表明“我”對祥林嫂的同情,同時也想幫助她。

  師:但最終能不能幫助她呢?

  生1:不能。因為文中的“我”最終選擇了“說不清”這句話來搪塞。

  師:那為什麼“我”沒有像柳媽那樣也給祥林嫂出一個類似於“捐門檻”的主意呢?

  生1:(一時答不上來)……

  生2:因為“我”和柳媽不一樣。文中說“對於魂靈的有無,我自己是向來毫不介意的”,可見,他並不相信有魂靈。

  師:但他也不能幫助祥林嫂擺脫她的悲苦命運。

  生2:是的。

  生3:老師,對於祥林嫂的反抗,我想補充一點。

  師:(鼓勵)很好,請講。

  生3:祥林嫂在第一次嫁人後是逃出來的。

  【很多學生感到意外。】

  師:(非常欣喜)是嗎?

  生3:在祥林嫂被她婆婆帶走後,原文有這樣一句話:“她誠然是逃出來的,不多久,這推想就證實了。”我認為祥林嫂的逃跑也說明了她不願意再做童養媳,這也是反抗命運的一種表現。

  師:(興奮)太好了!其他同學有沒有發現這個細節啊?

  師:是的,這又一次讓我們看到了——

  生:(齊答)祥林嫂命運的悲慘。

  師:好的。看來,祥林嫂無論如何都不可能擺脫一種悲劇的命運,在這裡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祥林嫂的悲劇命運在那個時代有一種什麼特性呢?

  生:(齊答)必然性。

  [課堂小結]

  師:對。無論是和祥林嫂一樣受著封建思想毒害的柳媽們,還是像“我”這樣一個小資產階級的知識分子,他們都沒有拯救祥林嫂的良方,只能使她受更嚴重的封建毒害,或是對祥林嫂寄予同情。魯迅先生有一句話:“悲劇就是把美好的事物毀壞給人看。”請大家注意,在小說的結尾處,祥林嫂是在怎樣的環境中死去的?

  生:(七嘴八舌)魯鎮人“祝福”的時候。

  師:這樣安排結尾有什麼意味呢?

  生:(議論紛紛)諷刺,更加悲慘,更有一種悲劇意味……

  師:好的,大家的理解很好。回顧小說的情節,祥林嫂這樣一個普普通通的人,只是想要安心地做一個母親、一個僕人,但是在那樣一個封建流毒遍佈於社會各個角落的時代裡,這無疑是一種奢望,如果說祥林嫂悲劇命運所具有的社會性和時代性,我想恐怕也就在這裡吧。魯迅先生在《我怎麼寫起小說來》一文中說:“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態社會的不幸的人們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療救的注意。”今天,在我們學過了《祝福》之後,就讓我們也在魯鎮人“祝福”時所響起的爆竹聲和祭祀天地眾神的香菸裡再來理解魯迅先生的這種深沉的思考吧!下課!

【祝福課堂實錄】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