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國小語文的說課稿

國小語文的說課稿

小學語文的說課稿模板

  “說課”是教學改革中湧現出來的新生事物,是進行教學研究、教學交流和教學探討的一種新的教學研究形式,也是集體備課的進一步發展,而【說課稿】則是為進行說課準備的文稿,它不同於教案,教案只說“怎樣教”,說課稿則重點說清“為什麼要這樣教”。小學語文的說課稿模板應該怎麼設計?

  小學語文的說課稿模板

  【說教材】

  《一粒種子》是一篇老教材,老師們都比較熟悉,由於這是一篇常識性童話,以擬人的手法,用淺顯而形象的語言,描繪了種子發芽的過程和所需的條件。課文語言生動活潑,接近兒童口語,是朗讀的好教材,因此也被編入了省編教材。《一粒種子》全文共九個自然段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層(第一節)寫‘粒種子睡在泥土裡,春天來了,覺得很暖和。“暖和”一詞暗指溫暖的春天到了。說明種子發芽需要溫度。

  第二層(第二節)寫種子喝了水覺得很舒服。在泥土裡的種子喝到水,側面說明春天大地解凍,雨水充沛,暗指種子發芽需要水分。

  第三層(第三至第七節)寫種子和蚯蚓的對話,講春天來了,春風吹著,陽光燦爛。“我來幫你鬆一鬆土,你好鑽出去。”這些對話,暗中說明種子發芽出土需要空氣,也說明蚯蚓鬆土對種子發芽的好處。

  第四層(第八、九節)寫春天的熱鬧景象和種子一定要破土而出的強烈願望。最後一句“啊,好個光明的世界!”寫出了種子出土後感到驚奇、興奮和對春天的讚美之情。

  【說教法】

  全文有四處寫到“把身子挺一挺”,這種擬人化的語言,含而不露,生動有趣,使課文充滿了活潑的童趣。

  但在教學時,我們要注意:這是篇常識性童話,既要講究科學性,使學生獲得一些簡單的植物生長的知識,又要注意個要上成常識課,要根據童話的特點,抓住課文中種子與蚯蚓的對話、排比句及最後一句進行朗讀指導,讀出語氣,以讀代講,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課堂教學要重視語言文字訓練、基本技能的培養,在訓練學生聽、讀能力之外,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因素進行說的訓練,文中有三幅插圖,教師要充分利用起來,引導學生想象,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第三幅插圖:教師在講到“啊,好個光明的世界!”教師指導學生仔細觀察課文插圖,引導學生說說春天的景色,如能把前幾課學過的有關春天的內容綜合起來說一說更好,不僅進行了說的訓練,又充分領略了春天那種生機勃勃的美麗景象。因此我制訂的教學目標是:

  1.懂得種子發芽需要一定的條件,獲得一些簡單的植物生長的知識。

  2.學會本課的12個生字,理解“種子、暖和、舒服、蚯蚓、招呼、鬆土、泉水、熱鬧、突然、光明、世界”等詞語的意思。

  3.能用“熱鬧、也”各寫一個句子。

  4.會正確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說說種子怎樣才能鑽出地面。(看起來,這個目標與第一個目標重複,其實不然,能用自己的話說說種子怎樣才能鑽出地面,不僅僅要學生掌握種子發芽的條件,更重要的是訓練學生的說話能力、概括能力。)

  大綱指出學生在小學階段應掌握的2500個常用漢字,具體要求如下:一年級掌握430個,兩年級掌握680個,三年級掌握580個,四年級掌握450個,五、六年級掌握360個。由此可見低段教學以識字為主。因此,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學(cn-teacher.com)會12個生字,理解帶有生字的新詞。難點是:

  字音:和(huò)是多音字;挺(tǐnɡ)後鼻音,蚓(yǐn)前鼻音,鑽(zuān)泉(quán)三拼音;

  字形:“挺、世”的筆順;

  字、詞義:挺,熱鬧,突然;

  知識:懂得種子發芽所需的條件,既是教學重點,又是教學難點。

  在教學中要解決生字重難點,就要求教師重視設計識字環節。字音教學在學生自讀課文,預習後檢查(包括個別讀、開小火車讀、齊讀)到鞏固練習時的複習,生字在課堂中出現頻率多,學生的識記就牢。字形教學採用隨堂識字,如教“蚯蚓”一詞,先給學生看蚯蚓的掛圖,介紹它的形狀、特點,然而“蚯蚓”兩字容易寫錯,教師可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來分析字形,幫助學生記憶。教“蚯”時可說“蚯”字右邊是“丘”不是“兵”,因為蚯蚓沒有腳,所以下面沒有兩點。蚯蚓有時彎彎曲曲像張“弓”,有時伸得筆直,像—豎,所以“蚓”的右邊是引。(有的老師會說你這種方法是不是太羅索,用形聲字規律來學不是更簡單嗎?但二年級學生還沒有學過“丘、引”。“引”字在《蜜蜂引路》。一課才學,教師教學時要注意教學內容的銜接。)字義詞義的教學也採取多種方法,能透過查字典解決的就查字典解決,能換詞語理解詞義的就讓學生換詞語理解。如“突然”換個詞,學生很快就能找出以前學過的詞語“忽然”與“突然”意思相近。還可以透過比較進行詞義理解,如“挺”,教師可讓學生說說下列各句中“挺”是什麼意思:

  這是一挺機槍。

  今天老師表揚了我,我心裡挺高興的。

  方明挺著胸向前走。

  種子把身體挺一挺。(做一個動作)

  透過比較既讓學生懂得了“挺”的不同意思,擴大了資訊量;還使學生明白同一個字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有不同的意思。另外可以透過聯絡上下文理解詞義:如“熱鬧”一詞,在字典中的意思是:繁盛活躍的場面,如果這樣解釋,學生更不易理解,教師可透過排比句教學理解、掌握“熱鬧”。教學時,教師問學生春風是怎樣唱歌的?讓學生輕聲吹著“呼——呼”;泉水是怎樣唱歌的?“叮咚叮咚響”小鳥是怎樣唱歌的?“嘰喳嘰喳”;你們會唱有關春天的歌嗎?請學生唱一唱,接著再讓學生分別唱起春風、泉水、小鳥、小朋友的歌,然後到講臺前來大合唱,在這樣的情境中;教師隨即讓學生體會說出講臺前是怎樣一種景象。用書上的話說一說;使學生初步認識了排比句的特點,又讓學生用“熱鬧”造句,學生造出來的句子比較具體:國慶節那天,馬路上人山人海真熱鬧啊!開運動會那天,操場上熱鬧極了啦!有跑步比賽,有跳高比賽,還有拔河比賽。這樣讓學生動一動,活躍了課堂氣氛,又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理解了“熱鬧”一詞,認識了排比句的句式,出色完成了造句練習,從而達到一石四鳥的教學效果。

  課文把一粒種子當作人來寫,十分有趣,然而種子在地下的情況,學生是無法直接感知的。為了解決學習上的這一難點,教師要在課前做充分的準備工作,如在玻璃瓶裡做種子發芽的實驗,指導學生觀察。培養學生觀察與思維能力,又放緩教學坡度,變抽象為形象,使學生較為直觀地看到了種子發芽的—些現象,從而能結合課文歸納出種子發芽所需的條件,獲得科學知識。由於這是篇常識性的課文,因此教師要特別重視實踐活動,不僅課前做實驗,而且課後應佈置作業,要求學生把一粒種子種在盆裡,記載它的發芽過程。實驗不僅可以幫助理解課文,而且能培養學生對科學的興趣,養成透過實踐來檢驗真理的習慣。

  本課教學可採用逆向思維方式,抓住重點句提契全文,用倒序分析法,疏理脈絡,傳授、剖析詞句,幫助學生體會情感,領會文旨。教學步驟從觀察入手,揭示課題,教師出示兩隻盛有豆種的玻璃瓶,讓學生看看它們有什麼不同,種子同樣在泥裡,為什麼一粒種子發芽出土了,另一粒仍舊老樣子?接著讓學生自讀課文,找出文中重點句:課文中的哪一句描寫種子發芽出土時的情景?出示:種子又把身子挺一挺,眼前突然一亮,啊,好個光明的世界!理解分析這一句,種子突然見到了“好個光明的世界”時心情怎樣?(驚奇、興奮、讚美)文中哪個詞表達了“驚奇”?(突然)哪個詞說明興奮?(啊)哪個詞含著讚美的意思?(好個)如果把句子中“突然”“啊”兩個詞兒去掉,把“好個”換成“一個”,句子意思有什麼變化?讓學生讀讀比比議議,仔細體會這些詞的深刻含義。再分析種子發芽過程,教學發芽過程以“把身子挺一挺”為主線,貫穿全文,分析時由淺入深,由表及裡。然後讓學生分角色朗讀,加強朗讀品賞,讓學生把自己當作“一粒種子”,邊朗讀邊表演、把描寫種子“睡、醒、渴、喝、舒服、招呼”等動作、神態和心理活動的情景,形象地表現出來,讓小朋友多種感官同時活動,有助於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得到美的享受。最後佈置課外作業。讓學生做種子發芽的試驗,寫好觀察日記四篇(種在泥土裡、在泥土裡醒了、種子發芽了、種子鑽出地面)。這樣,這堂課不僅完成了學生聽、說、讀的能力的培養,也完成了寫的能力的訓練。

  這課的板書採用圖示式板書,(板書略)

  此板書按照課文內容的順序逐步演示,以線條表示地面,在地下展開種子發芽的剖面圖,每一個“挺一挺”是種子發芽的環節,在環節下面分別指出所需的條件,最後鑽出地面,既直觀又概括了課文內容。


【國小語文的說課稿】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