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讀後感> 趙麗宏散文讀後感

趙麗宏散文讀後感

關於趙麗宏精選散文讀後感(精選12篇)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趙麗宏精選散文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趙麗宏散文讀後感 篇1

  我之所以稱《錦城覓詩魂》為別樣散文,是因為麗宏以錦城的歷史與地理為徑,以和錦城有關的詩人文士與詩作文章為緯,編織起他的地域文化與詩文化相交融的散文的錦繡。“錦城”,亦名錦裡,又名錦宮城。《華陽國志·蜀志》讀到錦江時說:“錦工織錦,濯其中則鮮明,他江則不好,故命曰錦裡也。”後即以錦裡為成都之代稱,李商隱《籌筆驛》詩,有“他年錦裡還祠廟,《梁文》吟成恨有餘”之句。成都舊有大城,少城,少城故址在今成都市南,古為掌織錦官員之官署,稱錦官城,後以之為成都的別名,杜甫《春夜喜雨》有“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宮城”之辭。趙麗宏這部散文集共收錄八篇文章,依次是《杜甫和草堂》《望江樓畔覓詩魂》《詩意錦錦罨畫池》《望帝春心託杜鵑》《神遊子云亭》《從琴臺到慧園》《永陵訪古》《桂湖生清風》。寫的均是與今日成都市有關的歷史與地理、文獻與文物,詠的多是與今日成都市有關的才子與佳人,騷人與文士。其中濃墨重彩贊詠的詩人文士,就有揚雄、司馬相如、杜甫、薛濤、陸游、楊慎等人。即使如《望帝春心託杜鵑》寫的是傳說中的古代蜀王望帝,《永陵訪古》 寫的並非是中唐詩人王建而是五代十國時的前蜀之帝,但也都以歷代有關之詩作穿插貫穿其中。全書對錦城地理的描述和歷史的回溯,並不只是囿於案頭工作的紙上神遊,而是作者實地踏訪的結果,富於直觀與感性。而因為作者本身正是詩人,所以他對於有關古代詩人詩作的記寫,就能心心相印而且別有會心。作者在題為《向文學的成都致敬》的序言中說:“我曾在成都的大街小巷漫遊,在杜甫草堂凝思,在錦江岸畔尋覓,在浣花溪邊留連,能追隨偉大先賢的背影,感受他們的智慧與才情,真是一件無比美妙的事情。”正是因為他深入現場而又思接千載,和前賢交流,與往哲對話,執筆為文時才有了這一冊地域文化與詩文化交融的美妙的《錦城覓詩魂》。

  《錦城覓詩魂》不僅是獨具特色的另類散文,也是獨標新格的另類詩話。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也是一個盛產詩話的國度,自北宋文壇領袖歐陽修自撰 《六一詩話》以來,詩話這一特殊的文體可謂源遠流長,各種名稱的詩話乃至詞話不勝列舉,時至今日,有人仍將自己的談詩的著作冠以“詩話”之名,如上海金性堯的《爐邊詩話》,成都流沙河的《流沙河詩話》。趙麗宏此書,雖是詩性的遊記散文,但從與古代詩話的血緣關係而言,它也堪稱是現代的詩話。

  趙麗宏散文讀後感 篇2

  時光度量著生命,時光塑造著人生。我們的一切都裝載在時光的容器裡,我們的心靈感受著時光的浩瀚無垠,時光是一個和生命一起展開的謎,時光是一個人類不斷思索與感受的客體。近日,上海文藝出版社推出了 《時間斷想——趙麗宏散文近作》,該書收錄了作家趙麗宏在2003年至2007年間創作的散文精品百多篇,他的作品以理性思考的筆觸探索心靈的豐富,洋溢著人性溫暖的抒情筆調體現了趙麗宏散文的獨特風格,傳遞出他對光陰與生命的獨特感悟。

  在羅馬,他走進有兩千四百年曆史的萬神殿的大廳,抬頭看陽光從鏤空的穹頂上灑下來,輻射在空曠的大殿裡,兩千多年來,陽光每天都以相同的方式照亮幽暗的廳堂,然而在相同的景象中,時光卻一年一年地流逝,他感慨地詠歎著, “我們所能見的一切,都凝集著過去的時間,都是時間的腳印。時間把過去的一切,都鑿刻成了雕塑。時間更像是光,在黑暗中一閃而過。我們可以欣賞時間的雕塑,卻無法和逝去的時間重逢。”

  書中還有 《文學,有一顆年輕的心》、 《鉅鹿路,那個神秘的花園》、 《關於 “四步齋”》等文章,記錄了作者三十餘年行走於文學之路的感動時分和細節記憶。

  《在我的書房懷想上海》、 《詩意的居住》等文章中,趙麗宏表述了流光溢彩的大都市生活中蘊涵的人文情懷,還有 《崑曲之魅》、《巍峨的托爾斯泰》、 《用百萬年歷史回答一個簡單問題》等評介性散文則引領讀者進入斑斕多姿的藝術世界……其優美、清麗的文字是喧囂年代中一位遊吟者的詠頌,沉靜而綿長。

  趙麗宏散文讀後感 篇3

  俗話說文如其人。也許作者是一個生命力極其旺盛的人,故對逆境中堅韌的小草非常欣賞,我覺得作者對在為生存鏖戰的弱者用情很深。《望月》的字裡行間充盈著對小草堅忍性格的神往,這是對生命的禮讚。

  在《生命草》一文裡作者寫道,自己從小愛花,但十年的動亂期間,花盆荒蕪了。有一天,花盆裡長出了青翠茂盛的植物,細長的葉子,形狀像太陽花,密密的葉子向四面伸展出去,又沿著盆沿倒垂下來,就像毛茸茸的綠繡球。這些植物有一股靈氣,在貧瘠龜裂的土地裡紮下根,展現出旺盛的生命力。作者深受感動,給它起了個響亮的名字:生命草。也獲啟迪:在逆境中,只要不失去韌勁和勇氣,照樣可以活得很好。假使失去這些,即使在風調雨順的環境裡,也會橫遭不測。這便是生命草引發的感悟。其實草也好,人也罷,都需要有堅忍頑強的性格,需要用不懈奮鬥實現生命的意義。

  用頑強奮鬥戰勝逆境實現生命的意義,在《潰散的黑暗》一文裡體現得越發淋漓。十年前,上海盲童學校的盲姑娘杜瓊想得到作者的書,作者把散文詩集《人生遐思》送給她。杜瓊很喜歡。她用盲文寫信、隨父親一起拜訪作者,將此書譯成盲文出版。初中畢業,杜瓊學完推拿想考廣播學院,被拒絕;想考大學,又被拒絕。她不甘,毅然參加英語進修學院,和明眼人一起學習。她花了數月時間,請父親幫著讀,自己動手,把500多頁教材刺成盲文。當她以流利的英語和同學對話時,人們嘆為奇蹟。

  之後,杜瓊透過努力考進美國的一所學校,獨自漂洋過海去留學。她曾被人輕視過,但她用行動證明,這是個有骨氣有能力的中國人。她在美國學電腦,完成了學業。她有個夢想:希望有一天用自己設計的軟體,讓國內的盲人能借助電腦和明眼人一樣讀書寫作……在這個頑強的盲姑娘面前,黑暗潰散了。作者透過杜瓊的經歷闡明一個道理:只要努力,這個世界上沒有辦不到的事。

  讀到此處,淚水已模糊了我的雙眼。我知道,作者讚揚的,是另一株在逆境中苦苦爭鬥的生命草,一株在黑暗中不斷挑戰失敗尋覓光明的堅韌的小草。她戰鬥得是多麼頑強!

  確實,在人生奮鬥初期,在強大的逆境面前,人簡直就是一株柔弱的小草。我只是讀者,但我瞭解到《望月》的作者就曾經歷過艱難時世。現在他實現了夢想——至今已出版60幾部詩集和文集,部分作品被譯成數國文字在外國發行。當他以曾經的小草之心態描摹這些頑強生長的小草時,文章就顯得格外靈動,特別有感覺。這是兩位強者心靈的對話,是向絕壁攀援的勇士之間的惺惺相惜。

  在《望月》這本書裡,逆境中頑強生長的生命草比比皆是,有動物,有植物,有男孩,有女子,一條執著爬樹的小青蟲,一位推石上山的西西弗斯,皆如此。《致大雁》、《假如你想做一枝臘梅》、《頂碗少年》、《冰霜花》、《在激流中》、《三峽船伕曲》,一個個堅忍果敢的生命草的形象,一個個不懼失敗激流勇進者的形象,深深地印入我的腦海,久久揮之不去。在《光陰》等時間篇裡,也常流露出一位老兵對正在奮鬥中的新人的殷殷期望。這讓我記起白居易的詩: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還有先賢的叮囑:天行健,君子當自強不息。

  逆境,對弱者是邁不過去的高山,而對勇士則是攀援途中堅實的墊腳石。作者透過作品告訴人們,總有一些小草會流落荒野,但只要有陽光和空氣,這世界上定會有一塊屬於你的土地。你需要奮鬥,需要透過不懈地努力來亮麗你的生命。

  趙麗宏散文讀後感 篇4

  上海,這座在幾十年前就早已以繁華享譽全國的大都市擁有著一種光怪陸離的神秘氣息,在這裡的人,都被一種名喚做“慾望”的力量所驅使著,極力地追求著名與利。也正因為它這種紙醉金迷的朦朧美,才孕育出了張愛玲這樣一位下筆濃墨重彩的作家,這裡五光十色霓虹燈下的生活就是她創作中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素材。

  在這座高樓林立的城市裡,卻有這樣一位作家用他靈動優美的文字奏響了一曲鬧市之中的天籟。他,就是趙麗宏。

  他確實是在上海長大的,這一點不容否認,而他的文字卻像一泓深山中的清泉,平淡而雋永。他極力追求美的感受卻不矯揉造作,與張愛玲的濃墨重彩相比又是另一種平淡的美。

  童年時期的趙麗宏經常在家門外的一條河流中鳧水嬉戲。每當他從水中探出頭來時就會望見對面城樓上所雕刻的石像。灰濛濛的石像給了幼小的他一種心靈上的震撼,連他自己也說不出來那是怎樣的一種觸動,只覺得那稜角分明線條流暢的石像所帶給他的一種莫名的威嚴的感受便是所謂的“藝術”了。藝術的種子也在這時播種在了這個幼小孩子的心田裡,日後竟出人意料地長成了一棵參天巨樹。童年時期的趙麗宏其實與我們並無兩樣,他亦和我們一樣喜歡幻想。他總是喜歡在夜闌人靜之時望著頭上的天花板,將上面紅紅綠綠千奇百怪的菌落想象成各種稀奇古怪的形象,這或許也是他日後能寫出許多有趣的童話和小說的原因之一吧。

  身居上海就免不了一出門便被林立的高樓遮住了頭頂的天空,壓得人喘不過氣來;喧嚷的人流與川流不息的車流不停地交織成一幅幅令人眼花繚亂的圖畫,使人心煩意亂……這樣嘈雜的環境對於寫作而言可謂是徒有害而無一益。趙麗宏卻能在這水泥鋼筋築起來的冰山裡找到一處幽僻所在——一所被爬山虎的綠葉所覆蓋起來的公寓。在他的作品中他也提起過這所“爬山虎公寓”,對於它的喜愛更是溢於言表。但後來小區物業為了粉刷這公寓的外牆,竟是將這些爬山虎連根剷除得乾乾淨淨!沒有了爬山虎的公寓露出它原本破敗不堪的容貌。就算後來亡羊補牢種上了些紫藤花也是無濟於事,公寓往日的生機是再也回不來了……

  我何嘗不明白趙老師寫這篇短文的用意?當今社會不就是有許多諸如像什麼拆除千年古城新蓋高樓,砍伐森林用以耕種,填湖造陸修葺樓臺等等該下十八層地獄永世不得超生的荒謬行為嗎?趙麗宏先生痛的不止是他的愛寓,還是那已傷得千瘡百孔的自然……

  也許是厭倦了上海的繁華與喧囂,趙麗宏之後便開始四處旅行,走遍祖國的大好河山,遊覽了無數的醉人美景,也寫下了許多清新脫俗的文字。跟隨著他的文字,我賞閱了黃山在風景區之外的動人美景,也為他與那隻本要殺掉做成晚餐的小狗的故事而泫然……我仍是不敢相信這些追求自然與本真的作品竟是出自一位上海人之手。沒有任何華麗的辭藻,沒有任何做作的雕飾,文章渾然天成,如行雲流水一般。

  趙麗宏的散文就如那一曲城中的天籟,喚醒了人內心深處對於自然的歸屬感,讓人在滾滾紅塵的最深處,尋得那份彌足珍貴的寧靜……

  趙麗宏散文讀後感 篇5

  趙麗宏的《童年河》這本書是一部長篇小說,作家趙麗宏。寫得非常精彩,受到人們的一致喜愛。

  本書的主人公是雪弟,主要講了雪弟從鄉下回到上海之後發生的一些事情,其中我印象最深的一段是親婆和“瘋老太”。

  內容提要:雪弟闖了禍,用西瓜皮砸了“瘋老太”,“瘋老太”抄起棍子來打雪弟,雪弟立刻就向弄堂裡跑,上完樓梯到家以後遇到了親婆,親婆趕快把雪弟推進了門後,然後“瘋老太”就上來了,問了親婆雪弟在哪裡,當然親婆不可能告訴她,她就向曬臺跑去,最後罵罵咧咧的走了。

  事後雪弟把事情告訴了親婆,親婆要求雪弟去道歉,但雪弟害怕“瘋老太”,所以最後在親婆的陪同下道完了歉。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要闖禍幹壞事,如果幹了,就要加倍的向別人賠償、道歉。

  趙麗宏散文讀後感 篇6

  《童年河》講述了雪弟的童年:從才到上海的'懵懂,到四年級時的成長,讓我們認識了一個完美銳變的雪弟,就像是一隻鳥兒掙脫了牢籠,展開雙翅向廣闊的藍天飛去。

  在這本書中,我最喜歡《河裡的生死搏鬥》這一篇,它敘述了雪弟奮不顧身的跳下河,救出了因小橋突然崩裂而掉下河的小夥伴們。他樂於助人的美好品質值得我們學習,讓我們向他一樣在別人需要幫助時,奮不顧身的幫助他們吧!

  和雪弟一樣,我的童年也是多姿多彩的。童年的生活中我學會了堅持、獨立、誠實、寬容······這些,是童年留給我最美好的回憶。

  在我的童年生活中,是這件事讓我讓學會了堅持——那是一個涼風徐徐的下午,爸爸媽媽帶著我和姐姐來到了一個堆滿了繪畫作品的小房間,這,就是我後來學習繪畫的地方,在略略欣賞了一些令人賞心悅目的繪畫作品時,爸爸問我:“你願意在這裡學畫畫嗎?”我毫不猶豫的點了點頭。因為,我也想畫出像這樣令人賞心悅目的繪畫作品。就是這個決定,讓我可以畫出讓人羨慕的畫;就是這個決定,讓我無論是颳風下雨,也要趕到小房間去學習繪畫;也就是這個決定,讓我學會了堅持。

  在我的童年中,是這件事讓我讓學會了獨立——那是一個燥熱的晚上,全家人都睡了,而我卻怎麼也睡不著,翻來覆去,可能是因為把被子踢走了,這個晚上,我著了涼。我摸摸額頭,燙得不行,趕緊披上衣服,摸黑翻出家裡的退熱貼,貼在了頭上,頭上涼絲絲的,不再那麼燙了。

  又趕緊找來水“咕咚咕咚”的喝了下去,然後回到床上躺著,過一會兒再起來喝水,就這樣一直重複到東方露出了魚肚白。醒來後,我趕緊摸了摸額頭,好多了。我長舒了一口氣。從那以後無論什麼事我都盡力自己完成,還有什麼事情比生病更可怕呢?

  現在,我長大了,童年留給我的是無窮無盡的回憶,美好的回憶。我會珍藏這美好的童年,永遠,永遠······

  趙麗宏散文讀後感 篇7

  童年如同一片五彩繽紛的花園那樣芬芳迷人令人讚歎不已,童年如同一首婉兒動聽的歌向你傾訴著純真、甜美的童年回憶,童年就像一條小河,從你生命的河床裡流過,它流得那麼緩慢,又流得那麼湍急,你無法把它留住,它的漣漪和浪花會輕輕地拍擊你的心房,使你難以忘懷。

  《童年河》寫了作者趙麗宏回憶童年娓娓而言了主人公‘洪雪弟’的童年故事。

  雪弟七歲時,因為要上學了所以要離開與他建立了濃厚的感情生活了兩年的親婆,和那條陪伴它童年點點滴滴的河。但是阿爹告訴雪弟在他家附近有一條很大很長的——蘇州河,因為好奇所以雪弟和阿爹來到了上海而因為尋找蘇州河不識路而走丟了,多虧了那位白髮老人雪弟才找到了家和蘇州河而雪弟的新家住在石庫房裡和上了小學結識了許多小夥伴;牛噶糖、小蜜蜂、唐彩彩等一些小夥伴,發生了許多有趣的事情但惟獨‘河裡的生死搏鬥’令我印象最深。

  這一篇講述的是在夏季的時候,在蘇州河河裡有許多魚蝦引來許多孩子們的捕捉放學了,雪弟和牛嘎糖、小蜜蜂來到了蘇州河邊一些同學在河邊捉魚,一些同學在吊橋觀看小蜜蜂和牛嘎糖擠了進去雪弟害怕擠不下了,便遲疑了一下而正想上的時候突然,鋼繩‘啪啦’一聲孩子們一個不漏的掉進了河裡雪弟一下子跳進了河裡救了一個又一個‘撲通’一聲他正想去救但是他們兩個冒出了水面一看是陳大鴨子和陳小鴨子他們也下來救人了,而正在救小蜜蜂的時候雪弟的頭被柱子撞破了仍然堅持把小蜜蜂救了上來。

  醒來之後雪弟的捨己為人的精神獲得了小蜜蜂媽媽的認可和喜愛,校長和老師的表彰但是雪弟不要表彰只求可以讓陳大鴨子和陳小鴨子上學。雪弟的捨己為人、樂於奉獻的精神永遠刻在我的心裡

  趙麗宏散文讀後感 篇8

  天邊飄過故鄉的雲,它不停地向我召喚。當身邊的微風輕輕吹起,有個聲音在對我呼喚。

  這是我小時候非常火的一首歌,叫做《故鄉的雲》。是呵,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鄉與童年,那是終身的記憶,那是終身的惦念。落葉歸根,是咱中國人世世輩輩的夙願。

  伴著這首歌,我翻開了《趙麗宏與上海》,這是“讀給孩子的故鄉與童年”叢書中的一冊。書中所錄文章的作者是我們非常熟悉的散文名家趙麗宏先生,而書中所收篇目是由北京師範大學、四川大學博導李怡教授圍繞“逝去的故鄉”與“大師的童年”精心挑選的。

  書中分四部分講述故鄉與童年。第一輯介紹了趙麗宏老師的故鄉——他“心裡的珍珠”上海崇明島的風土民情。趙老師相當於我的父輩,他文中提到的很多經歷,讓我回憶起了小時候爸爸、爺爺講過的老故事,所以看文章特別親切。特別是看《我和水稻》這篇,因為我小學時代也做過文中所提的拔秧、送秧、插秧等一系列農活,算是有點經驗。確實如趙老師所說,唯有經歷過那一系列農活,才能真正體會“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現在水稻播種收割都是機械化了,人們不用受累就能吃上米飯,但是有這樣一篇文章在,孩子們還是可以瞭解稻穀食糧的來之不易,從而避免浪費糧食。

  第二輯追憶了童年往事,主要是趙老師自己童年中的人物舊事。從中我們近距離接觸到了趙老師的奶奶、爸爸、媽媽等家人,也體會到親人間的深情厚意。童年時期,家人的愛是多麼重要,對人一生的影響是何其深遠。經濟差不要緊,關鍵是有發自內心的愛,這份愛讓孩子茁壯、強大,也讓大人堅強、有寄託。這一輯中也有趙老師兒子的童年記憶,比如最後一篇《死,是可以議論的》,我覺得這一篇是畫龍點睛之筆,讓本輯的內容得到了昇華。既然,童年天真、青年努力、中年辛勞、老年安逸,也或者其他狀態,無論如何,由生到死,無可避免;那麼,我們應當珍惜當下!

  第三輯是對老上海的介紹,其中提到了一些別有意義的街道,比如南京路、淮海路。我是個路痴,即使去過一個地方多次也分不清路線,對於七彎八拐的上海更是搞不清東南西北。但不得不說,上海大馬路上的繁華與都市氣息確實讓人驚歎感慨,回回讓我有鄉巴佬進城的感覺。在第一次聽到“徐家彙”這個地名時,我就覺得它應該有故事,但卻從未查閱過資料。這回倒在書中知道了地名由來,是因為有肇嘉浜、蒲匯塘、法華涇三水匯合,又有徐光啟家族聚居。

  歷史長河中,每一物每一地,都有自己的故事,它們都值得我們去探研,去發現。

  最後是“故鄉風物”,是對上海特色的介紹,比如外灘、《申報》、南翔小籠等,都是聞名遐邇的。於我們外鄉人而言,這是些好奇的所在;而於趙老師這樣的本鄉人而言,那是故鄉記憶,是故鄉的味道。

  這本散文集,情感真摯,文字優美,讀著特別親切、有味道。我們走進趙老師的童年,走進他的故鄉,認識他的家人,瞭解上海的故事,感受歷史的風情。讓我們懂得,要好好地愛家人,愛生活,珍惜擁有的一切美好!

  趙麗宏散文讀後感 篇9

  今天上午,我讀完了趙麗宏的《童年河》這本書。

  書中的故事很多,都是描寫了一個叫“學弟”小朋友的童年趣事。而且書中的故事都非常感人,甚至可以讓人流淚。

  這本書中有一篇文章令我印象最深刻:河裡的生死搏鬥。他是描寫了在水中的場景,學弟不顧自身安全,去救了許多人,而自己卻撞在柱子上昏了過去。當他醒來時,他的老師、校長和同學都在他身邊。而他卻說不止她一個人救的,還有兩個流浪的小孩,希望校長可以讓他們上學。

  這篇故事中,可以看出雪弟的勇敢,善良,和捨己為人的精神。世界上這樣的人還多嗎?難道我們不應該向哪些人學習嗎?

  同學們,讓我們用心去閱讀這本,讀完一遍再讀一遍,每次都會有不同的發現。這本書會讓大家受益匪淺,希望大家都可以去讀。

  趙麗宏散文讀後感 篇10

  趙麗宏的《童年河》這本書讓我瞭解了洪雪弟的童年,也讓我回想起了自己的童年。

  在洪雪弟7歲時,和阿爹、姆媽一起來到上海,他們好幾個人住在一間小房子裡,十分擁擠和黑暗。他的童年有不完美,但也有令人羨慕的記憶。洪雪弟住在一個弄堂裡,有許多的小夥伴。弄堂旁邊有一條著名的河流——蘇州河,他常常與“小蜜蜂”、“牛軋糖”等小夥伴們一起去河邊玩耍。有一天他們到河邊玩耍,看到橋上人流如潮,有人在表演翻跟頭,他們也擠進去看熱鬧。

  正在此時,只聽到“嘣”的一聲,橋塌了。橋上的孩子都落入了水中,更令人擔心的是,孩子們沒有一個會游泳。洪雪弟見狀,想也沒想,就跳入河水中救人。漸漸地,孩子們一個一個被救了上來,可是始終看不到“小蜜蜂”!

  洪雪弟左顧右盼,突然發現“小蜜蜂”正在河中央拼命掙扎。即使他已經筋疲力盡,但仍不顧一切的跳進河裡救人。當他艱難的把“小蜜蜂”拉到岸邊時,自己卻由於體力不支,撞到了礁石上。當洪雪弟在醫院裡醒來時,立馬問“小蜜蜂怎麼樣了?”得知沒事了,他才安心。洪雪弟樂於救人的精神深深地感動了我。

  讀到這裡,我不禁想起來自己的童年。我從小就住在明亮的大房子裡,有著自己的溫馨的房間。我可以在這裡讀書、寫作業、玩遊戲。我也有幾個要好的小夥伴,我們一起在沙灘上嬉戲,一起在公園裡騎單車,一起在草地上奔跑,一起在房間裡做作業。在假期的日子裡我們親密無間、形影不離。

  我也特別樂於幫助他人,在同學生病的時候,我會主動地送他去醫務室;在同學請假的時候,我會主動地幫忙帶作業;當同學們有難題的時候,我會主動地講解。幫助別人就是要從生活中的一點一滴開始,在幫助別人的過程中,我自己也收穫了快樂。

  童年就像糖果一樣,五彩繽紛;童年就像泉水一樣,清澈香甜;童年就像星星一樣,有數也數不清的趣事。每個人的童年都是美好的,童年會永遠留在我們的腦海中。

  趙麗宏散文讀後感 篇11

  讀趙麗宏的小說《童年河》,讓我想起瓦爾特·本雅明的《駝背少年》。一樣寫的是童年,本雅明寫的是1900年前後柏林的童年,趙麗宏寫的是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上海的童年。

  同本雅明一樣,趙麗宏以一個孩子的視角,用樸素卻細膩的文筆,書寫的不是傳奇故事,而是那個年代童年的場景、風物、心情與氛圍。這樣的文字,在本雅明時代兒童文學的版圖中,都屬於不一樣的風景,在今天,就更顯得寫法異樣。

  因為,眼下兒童文學特別是兒童小說,不是故意蹲下身子,喬裝打扮成童年,就是高架著身板,以一種過來人的身份和午後品茶的姿態,回顧品味童年,操著大人的腔調,販賣大人那一套成長哲學,作傳奇或離奇甚至裝神弄鬼狀的,實在太多。如此矮化和高拔這樣兩類,幾乎成為兒童文學中童年的敘述主調。趙麗宏的這部《童年河》,卻以另一樣的敘述方式,令人驚歎地抵抗這樣目前兒童文學的既定模式,努力使童年得到本真質感的還原。

  兒童文學中的主角,一般是兒童,但在很多兒童文學作品中,主人公孩子背後往往有大人的隱身。《童年河》不是,它的主人公雪弟,就是一個從崇明島鄉下來到上海的孩子,從小說的開始到結束,他始終是一個孩子,並未在小說中跳進跳出。趙麗宏以風格化的書寫,完成了對雪弟人物的塑造,也完成了對那一個時代童年的勾勒。

  我之所以說這樣的書寫是風格化的,是因為趙麗宏所選擇的書寫方式,和本雅明類似,有意避開了外化的情節式的慣性,而採取了內化的散文式的點彩暈染,更注重的是細節和心理。在這裡,多年散文創作的經驗幫助了他,成為這部小說別具一格的強項。小說中,初來上海的雪弟,一系列關於景物的描寫,無論是河水、蘆葦還是聲音,在雪弟潛意識中與鄉下景物的對比中,真實而巧妙,又極有層次感,完成了雪弟從初聞海關大鐘那個陌生的“上海的聲音”,到重逢親婆時“家的聲音”的過渡。

  這種過渡,不僅是城市與雪弟的相互融合,更是以心理促進小說內在情節發展的動力。這樣的書寫方式,在當今兒童文學中還是非常別緻而值得稱道的。

  接著,雪弟在家裡白牆上畫畫,養螞蟻,尿床,探訪鬼屋,偷吃蘋果,老貓死後為其畫像,接到彩彩的來信後爬上房頂,看到母子兩隻貓如白光在黑暗中融為一體……

  寫得都非常精彩。特別是尿床和蘋果兩節,樸素至極,細膩感人。親婆從鄉下來到上海,雪弟再不怕尿床了,夜裡,親婆會用尿盆接他尿尿,在噓噓把尿的聲音中,雪弟閉著眼睛痛痛快快地尿了出來,“水流進尿盆,叮叮咚咚要響好一陣,這聲音,有時會把雪弟驚醒,他睜開眼睛,看見了站起面前端著尿盆的親婆,親婆總是對著他笑,還會開玩笑說:‘尿這麼長,像牛尿。’雪弟也迷迷糊糊地笑著,撒完尿,拉起短褲,撲倒在床上,過幾秒鐘就又睡著了。”寫得如此親切溫馨,是因為那樣地吻合孩子的心情與心理,讓孩子會心會意。

  難能可貴的是,小說並沒有完全沉浸在這種細節與溫馨的把玩或咀嚼之中,而使得小說的格局變窄。小說很好地完成了對那個時代背景的勾勒,同時,又沒有將那個時代水發海帶一樣生髮出許多離奇的情節出來,蔓延出小說之外。

  雪弟剛到上海看到家裡哈瓊文那張女孩手捧鮮花騎在母親肩頭的招貼畫,賣收音機的商店裡播放的“社會主義好”的歌曲,以及吃喜鵲、蘋果和餅乾的心酸,和彩彩的一家被遣送回鄉的無奈,還有從大世界跳樓的那個修霓虹燈的工人……

  如本雅明不動聲色地勾勒出1900年前後的柏林的時代一樣,趙麗宏細緻蘊藉,又恰到好處,很有節制,抒發了從解放初期到反右到飢餓時期以及對上海歷史緬懷的那個年代的複雜豐厚的感情。它們不僅成為小說的時代語境,也成為了雪弟成長的生活背景,使得這部小說有了寬闊的延展性。

  小說也有不足,主要在童年的書寫中沒有將成人的我們自己完全剔除。這在雪弟初來上海迷路後,雪弟關於有騙子也有善良人各種各樣人的感慨;養螞蟻之後,雪弟關於沒有什麼比自由更為可貴的收穫;在大世界看到頂碗少年的雜技之後,阿爹“做任何事情,要緊的是堅持到底,不要放棄”的教導,都有所表現。它們基本上脫離了雪弟自身,是我們大人忍不住跳將出來在自說自話,對於一部純淨的童年小說,多少有些傷害。

  趙麗宏散文讀後感 篇12

  今天我們學習了一篇很有意思的課文,那就是《頂碗少年》!

  這篇課文的作者是趙麗宏,是偉大的散文家、詩人,1951年出生於上海。

  他的散文續寫清新明麗,重視創造詩的意境和情調,是一位有創造個性的散文作家。頂碗少年這篇文章就應驗了他的這些特點。

  這篇文章的主要描寫了一場扣人心絃的雜技表演。演雜技的少年第一次是表演失敗了,他歉疚得向觀眾鞠了一躬,第二次表演時,他又失敗了,第三次,這位少年在一位白髮老者的鼓勵下表演成功了,全場響起了暴風雨般的掌聲。

  這位頂碗少年堅持不懈的精神打動了我,我想起自己在日常的生活中遇到困難時,不會迎面而上,而是退縮。

  讀了這篇文章後,我明白了一個道理那就是:無論遇到多少艱難曲折,也不要退縮只要堅持下去就能獲得成功。

【趙麗宏散文讀後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