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國小一年級語文開學第一課教案

國小一年級語文開學第一課教案

小學一年級語文開學第一課教案

  對於一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還沒有擺脫幼兒園的一些習慣,作為教師應該要善於去引導孩子。下面是小編蒐集的小學一年級語文開學第一課教案,僅供參考。

  教學內容

  開學第一課(小學一年級養成教育)

  教學目標:

  1、認識語數英三科教師。

  2、用輕鬆親切的語調,讓孩子們對小學生活有一個感性的認識。如讓學生熟悉校園等。

  3、讓學生相互認識,成為學習小夥伴。

  4、培養衛生習慣、生活習慣、學習習慣、愛護公物的習慣。

  5、透過學習,讓孩子們對小學生活,對雙語滿懷美好的憧憬。

  教學過程:

  一、老師自我介紹

  1、師:親愛的孩子們,你們好!首先祝賀小朋友們光榮地成為了一名小學生!老師看到每一個孩子的笑臉,真高興啊,你們就像花兒一樣,老師非常喜歡你們!我是你們的語文老師,也是你們的班主任,還是你們的大朋友,你們的姐姐。我姓鄧,你們以後可以叫我鄧老師。很高興認識你們,非常歡迎你們來到雙語學校來上一年級,從今天起你們就是一名光榮的小學生了,而且是一年級二班的一名小學生,祝賀你們,老師打心眼裡為你們感到高興。

  2、數英老師的介紹

  二、介紹學校

  1、引導語:(出示聰明一詞)誰認識這個詞語?誰想做聰明的孩子?怎麼樣才能成為聰明的孩子呢?我們來看,聰字是由耳朵、眼睛、嘴巴,還有一個心字組成的。小朋友們,我們只要會用耳朵聽,會用眼睛看,會用嘴巴說,再會用心去做,你就一定會是一個聰明的好孩子。你能做到嗎?下面我們開始試一試啦!

  2、接下來呢,請閉上你們的眼睛,老師帶你們到一個美麗的'地方,好不好?寶貝們,這裡有藍藍的天空,像棉花糖一樣的白雲,青青的草地,美麗的花朵,高高的樓房,寬敞的教室,有美麗的小花園,乾淨的操場,還有可親的老師,可愛的小朋友,你們猜猜這是哪呀?(生:雙語學校)對了,這就是你的新家,(出示家字)喜歡我們這個新的大家庭嗎?那麼以後就讓我們在這裡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吧,有信心把自己變得更棒嗎?

  三、小朋友簡單自我介紹

  那麼接下來你們也來做個自我介紹吧?聲音洪亮一些,說說你叫什麼名字,讓老師和小朋友記住你好嗎?如果能表演一個小節目,相信大家一定能夠最先認識你呢!誰願意第一個讓大家認識呢?

  四、簡單提出幾點必要的要求

  從一開始都要讓孩子養成好習慣,但是因為孩子年齡小,所以先提出了幾點簡單的必要的要求,日後可以逐步培養完善。孩子們,老師真是很高興和你們一起學習,從此一二班教室就是我們共同的家了,作為你們的老師和大朋友,我想提出幾點要求,很簡單,相信你們一定能夠做到的。

  主要有以下幾點:

  1、上課上一定要認真聽課,坐姿端正,積極舉手發言,並做到聲音洪亮、大方得體。

  2、愛護自己的學習用品,包括書本、練習本、鉛筆、橡皮、文具盒等,每天進班或放學時檢查自己的學習用品有沒有帶整齊。

  3、下課之後馬上先去廁所,去過之後再玩耍,並做到不爭不搶,文明入廁。

  4、要尊敬老師,向所有見面的老師問好,和小朋友之間文明相處,團結友愛。

  5、遇到不能解決的困難要及時向老師求助,找老師幫忙。

  6、按時作息,晚上早睡,早上不懶被窩,並認真吃早餐,按時進班,不遲到。

  7、講究個人衛生,飯前便後要洗手,堅持每日刷牙,每週洗澡,特別是要勤剪指甲,衣服要乾淨整潔。

  8、做一個愛讀書的好孩子,並且注意不隨便亂吃零食,在校園、在班級不亂扔果皮紙屑。

  9、爸爸媽媽不來接送,不得私自走出校園,和小朋友做遊戲時要時刻注意安全。

  10、排路隊時要做到快、靜、齊。教給大家我編的兒歌:排路隊,手牽手,不說話,排整齊。

  五、增強班級凝聚力

  好,今天老師就說這幾點,你們記住了嗎?老師相信,這幾點一定難不倒你們,因為你們都是聰明的孩子,對嗎?最後,我想請孩子們跟我一起大聲說:我是雙語小學生,我光榮,我驕傲;我是雙語小學生,我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我在雙語學校一二班,這裡就是我的第二個家,我們用愛來築成這個美麗的大家庭!

  六、總結

  師:小結:小朋友們,我們是小學生啦,我們的學校又大又漂亮,有美麗的花壇,乾淨的操場,寬敞的教室,還有可親的老師,可愛的小朋友,喜歡我們這個大家庭嗎?讓我們相親相愛,在這個大家庭裡開心地學習、生活吧!

  1、小朋友簡單自我介紹(讓孩子們互相認識,知道這是一個受歡迎的新集體。)

  2、知道養成正確的讀寫姿勢才能保護視力,初步學會正確的讀寫姿勢,初步養成良好的讀寫習慣。進口語文課本進行訓練(讀書看書姿勢,握筆姿勢,坐姿,站姿)

  3、繼續進行坐姿訓練、聽課發言常規訓練、課前準備和下課時的常規訓練。

  4、參觀校園,進行路隊訓練。


【國小一年級語文開學第一課教案】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