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生活常識> 毛筆字入門常識

毛筆字入門常識

毛筆字入門常識

  執筆的目的是為了運筆,運筆的要求一是活,縱橫揮灑,無所拘束:二是穩,沉著凝重,不偏不倚。

  活和穩是一對矛盾,往往是活了就不夠穩.穩了就不夠活。怎樣處理好兩者的關係,反映在執筆上就是高和低、緊和松。

  a.高與低

  執筆的高與低,其實是運筆半徑的大與小。同樣一個手腕的運筆動作、如果執筆高,筆端向四周的運動幅度大,筆也就活。相反,執筆低,筆端向四周的運動幅度小,筆也就穩。執高執低究竟哪一個好?這與書寫的字型及追求的風格相關。一般來說,寫楷書、分書和篆書等正體字、或者追求端莊凝重的風格,沉穩是主要的,因此筆要執得低些,低了才能穩;寫行書、草書或流暢奔放的書體,靈活是主要的。因此筆要執得高些,高了才能活。王羲之《筆陣圖》說:“若真書。去筆頭二寸一分,若行草書,

  去筆頭三寸一分。”虞世南《筆髓論》說:“筆長不過六寸,提管不過三寸,真一,行二,草三。”蔣和《書法正宗》說:“真書執筆宜近頭,行朽梢遠,草書更遠。”這些說法都是經驗之談,非常正確,當然一寸二寸之說也許太刻板了,各人可以根據自己的習慣加以調整。寸之說也許太刻板了,各人可以根據自己的習慣加以調整。

  緊與松

  說起執筆的`緊與松、人們馬上會想起王獻之學書的故事。據說他小時候在練字時,父親王羲之忽然從背後抽他的筆,沒有抽掉,就笑著說:“我兒子的書法,今後一定會成大名。”由此推斷,執筆以緊為好。其實這種說法太片面,唐代張敬玄就提出異議說,握筆“不可太緊,緊則腕不能轉,腕既不轉,則字型或粗或細,上下不均,雖多用力,元來不當”。宋代蘇東坡諷刺說,如果緊握能成大名,那麼“天下有力者莫不能書也”,他認為“知書不在於筆牢,浩然聽筆之所之而不失法度,乃為得之”。明代的徐渭也認為:“須執之使寬急得宜,不可一味緊執,蓋執之愈緊則愈滯於用耳。”他們都強調執筆要寬緊得宜,寬了筆就活,緊了筆就穩,活者適宜寫行書草書或流暢奔放的風格,穩者適宜寫楷書、分書、篆書或凝重端莊的風格。執筆的緊和松也與書寫的字型和風格有關。而且,緊與松都不能走向極端,過猶不及,活到極端便會失去控制而“逾法度”,穩到極端便會生硬僵化而“滯於用”,執筆的緊松得以“自然”和“聽筆之所之而不逾法度”為上乘。

  總而言之,執筆的緊松與高低都是一個變數,初學者不可膠執,應當根據不同字型和不同風格,選擇一個自己感到最適宜的執筆高度和鬆緊程度

【毛筆字入門常識】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