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生活常識> 必修三《文化生活》知識點總結(最新)

必修三《文化生活》知識點總結(最新)

必修三《文化生活》知識點總結(最新)

  關於必修三《文化生活》知識點大家知道有哪些嗎?一起來看看總結一下!

  必修三《文化生活》知識點總結

  第一單元 文化與生活

  第一課文化與社會

  1、文化的內涵:

  文化是相對於經濟、政治而言的人類全部精神活動及其產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具有意識形態性質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學和技術、語言和文字等非意識形態的部分。

  2、文化的特點:

  ①文化是一種精神現象。②文化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是人們社會實踐的產物,純粹自然的東西不能稱為文化;③人的文化素養不是天生的,而是透過對社會生活的體驗,特別是透過參與文化活動、接受知識文化教育而逐步培養出來的;④人們的精神活動離不開物質活動,精神產品離不開物質載體。文化是透過物質活動或物質載體體現出來的。

  3、文化的形式:文化具有非常豐富的形式,如思想、理論、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學、文學、藝術等屬於文化;人們進行文化生產、傳播、積累的過程都是文化活動。

  4、文化的作用(意義)

  (1)原理: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能夠在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轉化為物質力量,對社會發展和個人發展產生深刻的影響。先進的、健康的文化會促進社會的發展,落後的、腐朽的文化則會阻礙社會的發展。。

  (2)文化與經濟、政治的關係

  ①經濟是基礎,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文化是經濟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經濟、政治所決定。

  ②文化反作用於政治、經濟,給予政治、經濟以重大影響。先進的、健康的文化會促進社會的發展,落後的、腐朽的文化則會阻礙社會的發展。

  ③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交融。

  在經濟發展中,科學技術的作用越來越重要。為推動經濟建設,發展教育事業、培養各種高素質人才、提高勞動者素質越來越重要。文化生產力在現代經濟的總體格局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 隨著民主和法制建設的發展,人們為了參與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養。文化與國際政治相互交融,成為當代國際政治鬥爭的重要內容。世界範圍內反對文化霸權主義的鬥爭,成為當代國際政治鬥爭的重要內容。

  ④文化有其自身的傳承性和相對的獨立性。文化的發展始終與經濟的發展並非亦步亦趨。

  (3) 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上的地位及作用

  地位及作用: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文化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

  必要性:在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程序中,處於弱勢地位的發展中國家,不僅在經濟發展上面臨嚴峻挑戰,在文化發展上也面臨嚴峻挑戰。

  如何增強文化競爭力:

  必須把文化建設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戰略任務,牢牢把握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大力弘揚民族精神,優先發展教育和科技,為經濟建設提供正確的方向保證、不竭的精神動力和強大的智力支援。

  第二課 文化對人的影響

  1、文化對人的影響

  ①來源:文化對人的影響,來自於特定的文化環境,來自於各種形式的文化活動。

  ②表現:文化影響人們的交往行為和交往方式,影響人們的實踐活動、認識活動和思維方式。 ③特點:文化對人的影響具有潛移默化和深遠持久。

  ④作用:優秀文化塑造人生。優秀文化能豐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強人的精神力量;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2、社會發展和人的發展之間的關係:

  社會發展和人的發展的過程是相互結合、相互促進的。人越全面發展,社會的物質文化財富就會創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質文化條件越充分,又越能推進人的全面發展。社會生產力和經濟文化的發展水平是逐步提高、永無休止的歷史過程,人的全面發展也是逐步提高、永無休止的過程。

  第二單元 文化傳承與創新

  第三課 文化的多樣性與文化傳播

  1、世界文化多樣性的表現:

  (1) 民族節日:

  蘊涵著民族生活中的風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倫理等文化因素,是一個民族歷史文化的長期積澱。慶祝民族節日,足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達。透過各民族的傳統節日及習俗,我們可以領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韻味。

  (2)文化遺產:

  地位和意義:文化遺產,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誌。文化遺產不僅對於研究人類文明的演進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對於展現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具有獨特作用,它們是人類共同的文化財富。所以要保護文化遺產。

  2、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重點)

  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國家的文化共同構成的,文化是世界性與民族性的統一。

  各民族間經濟的和政治的、歷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種因素的不同,決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間存在著的差異,(即文化的民族性)。所以,文化是民族的,(即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個性和特徵)。 世界文化是由各民族、各國家文化共同構成的。又由於世界各民族的社會實踐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規律,在實踐中產生和發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規律,即文化的世界性。所以,文化又是世界的。

  3、尊重文化多樣性的意義(重點)

  (1)尊重文化多樣性是發展本民族文化的內在要求。

  每個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每個民族的文化精粹都是這個民族歷史發展的產物和人民智慧的結晶。民族文化起著維繫社會生活、維持社會穩定的重要作用,是這個民族生存與發展的精神根基。

  (2)尊重文化化多樣,是實現世界文化繁榮的必然要求。

  4、怎樣正確對待文化多樣性

  (1)正確態度:既要認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不同民族之間,應該相互尊重,在發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時,共同維護、促進文化的多樣性。

  (2)堅持各國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則。

  堅持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文化的多樣性是人類文明發展的永恆主題。

  承認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須遵循各國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則。

  這就要求我們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異,理解個性,和平共處,共同促進世界文化的繁榮。反對盲目自大、貶低、排斥異文化,或者妄自菲薄、盲目崇拜異文化的錯誤傾向。

  5、文化傳播的含義:文化交流的過程,就是文化傳播的過程。那麼何為文化傳播?人們透過一定的方式傳遞知識、資訊、觀念、情感和信仰,以及與此相關的所有社會交往活動,都可視為文化傳播。

  6、文化傳播的途徑:

  (1)商業貿易。(2)人口遷徙。(3)教育。(4)小到親朋聚會、外出旅遊,大到各種經濟、政治、文化活動。

  7、大眾傳媒:現代文化傳播的主要手段

  標誌:以印刷媒體的推廣

  形式:現代社會中的傳媒有報刊、廣播、電視、網路等多種形式。

  功能、地位:依託現代資訊科技,大眾傳媒能夠最大程度地超越時空的侷限,彙集來自世界各地的資訊,日益顯示出文化傳遞、溝通、共享的強大功能,已成為文化傳播的主要手段。

  8、中外文化交流有何重大意義

  對內--中華文化:①促進中華文化的發展和進步,維護民族文化。②將中國先進文化推向世界,有利於擴大中華文化在國際上的吸引力和影響力,提高我國文化競爭力,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③促進文化事業的發展。④有利於我國建設全面小康社會。

  對外--世界文化:①有利於吸收和借鑑,取長補短,維護世界文化的多樣性。②促進世界文化的繁榮與發展。③有利於加強交流國家人民之間的友誼和相互瞭解,發展友好合作,促進世界和平發展,建設和諧世界。

  9.中學生應怎樣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①更加熱情地歡迎世界各國優秀文化在中國傳播,吸收各國優秀文明成果;

  ②更加主動地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增強中國文化影響力; ③藉助傳媒、網路、技術和知識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第四課 文化的繼承性與文化發展

  1、傳統文化的繼承性

  (1) 傳統習俗的繼承:傳統習俗,對人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產生持久的影響,是傳統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2) 傳統建築的繼承:建築是凝固的藝術,是展現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標誌。

  (3)傳統文藝的繼承:文學藝術,被稱為民族精神的火炬。

  (4)傳統思想的繼承:中國傳統思想 ,對今天中國人的價值觀念、生活方式和中國的發展道路,具有深刻影響。

  2、傳統文化的特點:(重點)

  (1) 傳統文化具有繼承性。(2) 傳統文化既有相對穩定性。(3)傳統文化具有鮮明的民族性。

  3、傳統文化的雙重作用:

  在社會發展過程中,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經濟、政治的變化,傳統文化的相應內容如果能適應社會生活的變遷,不斷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需求,就能對社會與人的發展起積極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變,傳統文化也會起阻礙社會進步、妨害人的發展的消極作用。所以,傳統文化的內容應與時俱進。

  4、正確對待傳統文化的意義

  (1)從民族、國家、社會的角度來看: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只有正確對待傳統文化,發揮傳統文化的積極作用,克服傳統文化的消極作用,才能興旺發達,社會才能發展進步。

  (2)從個人角度來看:每個人只有正確對待傳統文化的影響,才能使自己自由全面發展,更好地創造新生活。

  5、繼承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繼承,古為今用。

  對傳統文化,要辨證地認識它們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華和糟粕。對於傳統文化中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積極向上的內容,應該繼續保持和發揚。對於傳統文化中不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落後的、腐朽的東西,必須“移風易俗”,自覺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6、文化繼承與文化發展的關係(同一過程的兩個方面)(重點)

  ①繼承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是繼承的必然要求。繼承與發展是同一過程的兩個方面。 ②文化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在發展的過程中繼承。

  ③把握好文化繼承與發展的關係,批判地繼承傳統文化,不斷推陳出新,革故鼎新,我們就能夠作出正確的文化選擇,成為自覺的文化傳承者和享用者。

  7、影響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

  (1)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矛盾運動(社會制度的更替)會對文化發展產生重要影響。

  (2)科學技術的進步會對文化發展產生重要影響。

  科學技術的進步,是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動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

  (3)思想運動對文化發展產生重要影響

  思想運動往往成為社會變革的先導,不同思想在思想運動中相互激盪,不但催生著社會變革,也促進了文化的發展。

  (4)教育在文化傳承中的重要作用

  教育是人類特有的傳承文化的能動性活動,具有選擇、傳遞、創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與培育上始終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隨著教育方式的不斷變革,教育在人類文化的傳承中將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

  第五課 文化創新

  1、文化發展的實質:就在於文化創新。

  2、社會實踐文化創新的決定作用:(重點)

  (1)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2)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動力。

  3、文化創新的作用和意義:(重點)

  (1)文化創新可以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

  文化源於社會實踐,又引導、制約著社會實踐的發展。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是文化創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檢驗文化創新的標準所在。

  (2)文化創新能夠促進民族文化的繁榮。

  意義:文化創新是文化富有生機和活力的重要保證,是一個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

  要保證。

  4、文化創新的途徑(重點)

  (1)根本途徑(實踐):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動力和基礎。立足於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

  (2)基本途徑之一:繼承傳統,推陳出新(古今):文化創新必須批判地繼承傳統文化,做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推陳出新、革故鼎新”。努力為傳統文化注入時代精神。

  (3)基本途徑之二:面向世界,博採眾長(中外):加強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鑑與融合,做到博採眾長。學習、借鑑其他民族文化的優秀文化成果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

  (4)堅持正確方向,反對錯誤傾向:文化創新要把握好當代文化(今)與傳統文化(古)、民族文化(中)與外來文化(外)的關係。反對“守舊主義”和“封閉主義”,反對“民族虛無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

  5、文化創新的主體:人民群眾

  6、創新與繼承的關係

  ①文化創新的過程,既是一個改造傳統文化的過程, 又是一個創造新文化、發展先進文化過程。對傳統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推陳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創新的基本途徑之一。 ②文化創新離不開對傳統文化的繼承,繼承是創新的必要前提。對一個國家民族來說,如果漠視對傳統文化的批判性繼承,其民族文化的創新,就會失去根基。

  ③創新是繼承的必然要求,文化創新表現在為傳統文化注入時代精神。

  7、創新與借鑑、融合

  ①文化創新的過程,既是一個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流、融合的過程,又是一個借鑑、汲取人類一切優秀文化成果,發展民族文化的過程。不同民族文化之間要交流、借鑑與融合,是文化創新必然要經歷的過程。

  ②在文化交流、借鑑融合過程中,必須以世界優秀文化為營養,充分吸收外國文化的有益成果。 ③在學習和借鑑其他民族優秀文化成果時,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我們要植根於自己民族的文化土壤,不斷實現中華民族的文化創新。

  8、為什麼要建立學習型社會?怎樣建立?

  ①人類知識的總量激增,更新速度越來越快,“知識爆炸”是人們不能不改變傳統的教育和學習方式;

  ②現代資訊科技飛速發展,為教育和學習方式的改進提供了條件;

  ③建立學習型社會是科技進步的必然要求,也意味著文化傳承方式的新變革;

  ④學習型社會的核心內涵:全民學習,終身學習。

【必修三《文化生活》知識點總結(最新)】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