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心得體會> 高三學生參加國學夏令營心得

高三學生參加國學夏令營心得

關於高三學生參加國學夏令營心得

  在高二升高三這個緊要的暑假,我居然抽空參加了一次看似沒用的國學夏令營,既耗費了金錢,又佔用了時間。於是我苦苦思索尋覓,總算找到了不少收穫,而且數數還真不少,可見什麼事都不會是白乾的。大體分為以下兩點:

  一、 學術方面

  1.既是國學夏令營,主題自然是國學,我自認為自己領悟了許多。

  關於《論語》一書的理解上,我認識到它的實質是關於人與自己,人與人的關係的學問。仁,就是提升自身修養,並以之“安人”,即讓自己和身邊的人快樂。義,就是應該做的事,其判斷的標準可以用“推己及人”來表示,也就是心存他人,做自己希望他人做的事,不做自己不願他人做的事。禮,就是尊重他人,並在言行中表現出來。這些原文字眼的本質性理解幫助我認識到《論語》在現代社會、現實生活中的價值。

  2.東西方思想文化的區別上,我認識到西方的學習是面向外界的,而中國的學習是面向內心的。由此可引申出:西方人善辯,中國卻有“巧言令色,鮮矣仁”、“剛、毅、木、訥,近仁”;西方人張揚,中國人內斂;西方科學多研究自然界,多理論,中國科學多研究生產生活,多實踐;西方信仰宗教,為上帝服務,中國無類似信仰,民眾多祈求神靈為人類造福(見以下第三點)。

  3.信仰崇拜方面,我在參觀民族村的過程中,聯絡謝教授關於東西方思想文化的比較,引發以下思考。原始崇拜的物件多為自然的巨大力量,如日、月、野獸等,崇拜源於敬畏,由於人自身不能得到甚至不能解釋這種力量,當人發現這種力量能造福亦能毀壞時,便希望透過供奉它、敬重它來使它為人類造福。原始信仰源於“利己”,而當它帶上其他符號時,如道德、政治等,就成為宗教或哲學。中國民眾是善良而愚昧的,他們只是祈求神靈造福人間,卻不思考為什麼他們要造福人間,以為行善積德是為了討神靈歡喜,為了最終造福自己,卻不知善惡自有因果,而不是神靈能夠主宰的。所以在發現上帝並不存在後依然信仰基督教的人們是值得敬佩的(自然不包括以之謀權的),因為他們知道道德不是做給神靈看的,而是為了他人、社會,為了自己內心的安寧。

  1.認識到有一種文化叫爨文化,有一種字型叫爨體,有一位明君叫爨寶子。

  2.提升了關於書法藝術的鑑賞能力。如區域性與整體,聯想想象,矛盾與統一。

  3.對國學更加有興趣,感到面前打開了一扇大門,裡面包羅永珍,不能窺知其萬一。

  二、 經歷方面

  1.雲南一行,領略別樣自然風光,風土人情。

  2.認識許多來自各地的有志青年,與寧波、成都、蘭州等地的同學建立了深厚友誼。

  3.認識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鞭策自己繼續提升,加油努力。

  4.7天的美好回憶,終身難忘。

  5.引發了關於人生意義的`思考,對以前讀過的書有了更深的理解,面對以後的路有了更多的已知,也有了更多的未知,更感到前途莫測。

  還有許多零星的感悟,許多深刻的體會,我卻感到言語的乏力。也許有些影響是潛移默化的,或許多年以後,我會突然憶起這麼一次夏令營,會突然發現自己的改變。

【高三學生參加國學夏令營心得】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