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讀後感> 交易心理分析讀後感

交易心理分析讀後感

交易心理分析讀後感

  《交易心裡分析》是一本號稱交易者必看的入門書,對於端正交易心態有一定幫助。下面是幾篇交易心理分析讀後感,供大家閱讀參考。

  《交易心裡分析》讀後感【1】

  在交易中,心理的因素已經越來越被人們重視。翻閱交易類的書籍,關於把握心理的忠告不絕於耳。隨著市場的發展,人們已經越來越相信,交易的綜合能力不僅僅是包括邏輯分析,更包括心理素質的培養。本著對這一話題的濃厚興趣,我翻閱了這本《交易心理分析》,英文書名為“Trading in the Zone”。讓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本書的作者並不是從心理素質如何輔助交易員獲取交易成功的角度出發來撰寫這本書的。對本書的作者來說,合格的交易心理是成功交易的最為重要的條件。這一條件,不僅僅是先決條件,或者是輔助條件,反而可以說,是最為關鍵的條件。對作者來說,其他的能力,比如技術分析和基本面分析,反而是次要的條件。雖然在閱讀本書之前,我也對心理對於交易的作用有一些認識和了解,但是本書作者將心理的重要性提高到最為重要的位置,仍然使我略感震撼。

  全書讀來,彷彿一位長者在與我們促膝長談,言談間循循善誘,舉一反三。閱讀起來不會感到費力,但同時又有茅塞頓開之感。如果沒有全書閱讀,可能未必能夠全面地領會作者觀點的深刻與成熟,從而培養合格的交易心理,達到長期的交易成功。作為本書的短評,我在這裡還是簡單地羅列與整理一下作者的觀點。

  首先,作者討論了什麼是“成功交易”。以作者的閱歷來看,一次乃至數十次的盈利,甚至在幾年內的風光,都不能算作是“成功交易”,真正的“成功交易”要求交易者實現長期的和一致的盈利。很多交易者都有過風光的時候,在此時或彼時,能夠拿出不俗的成績。但是能夠持續且一致的獲利的交易者則是鳳毛麟角,而這樣的交易才能被認為是“成功的交易”。

  緊接著,作者從一個假設的“新手交易員”的角度出發,開始詳細的分析他的心路歷程,以便從中分析常見的心理誤區,例如我們為什麼會魯莽交易,為什麼會恐懼,而恐懼為什麼是不理性的等等。由此,作者引出並分析了一系列心理概念,包括負責,持續一貫的心態,隨機報酬的誘惑,痛苦與威脅,快樂與自大,正負能量等等。這些心理概念本身並不是新鮮的,但是普通的交易者或許並沒有像作者這樣深刻而全面地認識這些概念。透過把我們已經熟悉的心理特徵進行舉一反三的剖析,作者引出了“交易順境”的心理概念,“交易順境”指交易時不害怕也不自大,面對不確定的結果,保有一定程度的自信,且不會將自己排除於“機會流”之外的交易心境。作者在後文對於如何達到“交易順境”進行了詳盡的分析。作者認為,達到“交易順境”是達成長期交易成功的最為重要的因素。而“機會流”的概念,則反映了作者本人對於市場本質的認識。

  什麼是“機會流”?在分析“新手交易員”的過程中,作者不僅穿插了許多本人的見聞,包括對於一些資深交易員的觀察,同時更重要的是,對“交易員”的相作用方——市場——的本質也同時展開了分析。作者分析了市場上廣為流行的“技術分析”與“基本面分析”的方法,並提出,雖然不至於說這兩種分析是完全無用的,他們的作用事實上非常有限。當交易員發生了虧損,他們往往歸因於自己對於市場的認知不夠,即“技術分析”或“基本面分析”不足,這事實上是最大的誤區。作者使用了約3章的篇幅來解釋這一觀點,並且舉了不少生動的例子。隨著市場的發展,我們現在的交易員對於市場上的一些現象,例如人為造成技術上的假突破,或者基本面上發生黑天鵝事件而絕大多數人知情較晚等情況,也不能說完全沒有認識。應當說市場分析有其一定的侷限性這一點,也逐漸為大家所接受。而作者在此最為反對的行為就是,在虧損之後,認為所有虧損都可以避免,市場可以被完全認知,從而在過度分析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卻不真正去面對心態問題。作者舉了許多的事例,最終表明自己的觀點:市場在任一個當下,是不可能被完全認知的,但這並不會成為問題,因為市場在執行的過程中,就是一個不間斷的“機會流”。在價格的波動中,機會永遠蟄伏其中。當我們脫離了“交易順境”的心態,陷入過度分析,或者陷於恐懼與貪婪,我們的心理機制就會將我們排除在這無盡的“機會流”之外。這正是造成大多數人無法實現長期持續一致盈利的根本原因。

  由此,作者引出了他認為長期交易制勝的關鍵——機率優勢。要讓機率優勢為自己所用,交易者需要做到“根據機率來思考”以及“持有堅定的信念”。作者透過多年的觀察發現,幾乎所有交易者都自認為自己是機率思考者,但事實上面對機率,真正言行一致的人非常少。要做到在交易中按機率思考,根據作者的觀點,交易者需要充分認識以下幾點:

  (1)任何事情都可能發生;

  (2)要賺錢不必知道下一步會有什麼變化;

  (3)定義優勢的任何一組變數產生的盈虧都是隨機分佈的;

  (4)優勢只不過是顯示一件事情發生的機率高於另一件事情;

  (5)市場中每一刻都具有獨一無二的性質。

  在經過一系列的訓練,逐步轉換思維成為真正的機率思考者以後,交易者自然而然進入“交易順境”,即對於機率優勢持有一定的信心,同時明白盈虧是隨機分佈的,在交易中既不害怕也不自大,面對市場不停歇的“機會流”隨時做好準備。到了這裡,交易者還需要的一點,就是堅定的信念。信念是幫助交易者度過難關的重要素質。為了強調信念的重要性,作者花了約三章的篇幅詳盡地闡述了信念的概念與特性。最後,作者提出了一個交易練習方案,幫助讀者在練習中掌握本書介紹的觀點和知識。

  和其他好書一樣,本書也有許多的金句。這裡僅摘抄幾句,來結束這篇短評。

  “如果你必須贏,必須正確,如果你不能虧或不能錯,你就會發現定義和解讀市場資訊是痛苦的。換句話說,你會把市場產生的資訊看成阻礙你高興的東西。如果你關注儘量不犯錯,那麼你越是努力,越是犯錯。為了避免痛苦而學習越來越多的市場知識會形成複雜的問題,因為你學的越多,你對市場的期望越多,如果市場不這麼做,你就會很痛苦。你不知不覺地製造了一個危險的迴圈,你學的越多,越變得疲憊不堪;越是疲憊不堪,越感覺要學。只有當你因為厭惡而退出交易時,或者是你認識到你交易問題的根源是你的觀點,而不是缺少市場知識時,這個迴圈才會停止。”

  “是的!這種“全然開放的心靈”就是我們交易生涯中畢生追尋的目標。如果我們能夠“沒有成見”、“沒有執著”、“無所拘束”和“客觀超然”,即能夠以“全然開放”的心態觀察市場,就能看出以前我們看不出的內容!而這些內容很可能就是市場中真正有價值的觀點。”

  “最優秀的交易者把握“現在”,因為沒有壓力。沒有壓力是因為他們知道自己要虧多少。他們不會為了正確或避免犯錯,他們也不會為了證明什麼。如果市場告訴他們優勢不在了或應該兌現利潤了,他們的思想不會阻止這樣的資訊。他們完全接受這就是市場給他們的,他們等待下一個優勢。”

  《交易心裡分析》讀後感【2】

  最近又看了本股票交易的書——《交易心理分析》,倘若讓我推薦股票 方面的入門書籍,那麼我的推薦肯定是這本。

  操作股票投資,最大的變數不是市場,而是人心。

  舉個兩個簡單的例子……

  假如你連續三次或五次快速買賣並賺錢,那麼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情,你會更加大膽的買入和賣出,甚至不計後果的加大自己的本金,以期望下一次能夠交易的時候賺更多,然而……市場卻並不會一再的照顧你的期待。也許你前面積累的盈利,一次失誤就可能連本金都難以收回。於是,你想復仇!

  假如你連續的三次或五次交易都以虧損居多,甚至你的本金都受到了一定的影響,那麼下一次的買入你肯定會更加的謹慎,然而或許因為你的謹慎,而導到在大家恐懼的時候,你會更加恐懼,你擔心歷史重演,所以你又一次的錯過了“發財”的機會,直到有一天你說起“早知道……”,於是你很自責。

  事實上,市場只是提供資訊而已,它本身是沒有任何感情的,根據市場的訊號作出漲和跌的預判從而買入或賣出,都只是個體的判斷而已。上述的兩個例子,就是大多數人在交易過程中的心理,之所以大多數人會這樣,原因在於我們很容易對交易傾注過多的感情,從而認為感性的認為——每一次的交易都是上一次的延續,事實,每一次的交易就像擲硬幣,每一次的交易都是獨立的,每一天的趨勢都有可能的延續、變化甚至反轉。

  因為我們太當真,因為我們太投入,因為我們深陷入其中。

  市場就是市場,資訊只是資訊,如何解讀完全看個體的分析,以及如何被外界的資訊所影響,然而你永遠不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未來總是那麼讓人琢磨不透,當一個人想去預測未來的時候,他已經輸了,因為“無常”。當你先接受每天都有各種各樣的可能,再去做技術分析,在股票這個遊戲中,你會玩的更開心一些。

  如果我們沒有一個完全開放的心,去接受所有可能發生的事(包括意想之外的盈利或虧損),那麼當趨勢與我們的期望背離時,我們就會覺得倍受打擊。理想上,作為個體,每個參與的人都想獲利,事實上,這是不可能的。至少在心理層面是不可能的。虧損,在心理層面上帶來的挫敗感,遠比金錢上面的損失要大得多,尤其是當一個交易者連續多次判斷失誤的時候。

  聊聊從理論結合實際吧——我這幾天的轉變。

  1. 從受憎分明,到以事實交易。 上上週買入鵬欣資源和二三四五,因為嘗試加槓桿,結果上週一爆倉了,在那一天,我對它倆的厭惡之情提升到了極致(之前是滿懷期待),看到它倆的分時圖都覺得憤怒不已,因為它讓我開的一個配資帳戶over了

  。然而從事實交易(技術分析)來看,當天已經進入到了行情反轉的最後時間(KDJ的J線小於0,即將超跌反彈)。

  接下來怎麼做?(當天還沒看這本書)於是,啥也沒做,再也不準備做這兩支票了,後面的事情是,從週二開始反轉,週二一天的反轉可以把前面所有的虧損全部補回並且還有盈利,後面又連續上漲了兩天。

  更具體的說,當時同關注了6支票,都是同樣的走勢(週一打到底部,J小於0,週二開始強勢反彈)。

  慶幸的是,週二正好把這本書看了,我知道問題出在自己身上,於是週三用另一個配資帳戶繼續介入前面關注的反彈票,以及調整心態後再抓前面的補漲票,週四的時候,大盤震盪,我全天都在盯盤——沒有恐懼,發現買入訊號就買票了(低點抄底,不期待有更低的.低點),發現賣出訊號就賣票(高點拋售,不渴求更高的高點),當天基本上把前面的虧損都補了回來(當天總盈利約為10%)。

  週五大盤繼續震盪,操作略有失誤,把週四買的盛囤礦業分兩次售出,一半盈利4個點,一半盈利6個點。

  總體來說,這一週內心的震盪很猛烈。簡單來說一句話,看事實交易,不投入感情。

  2. 更明確自己的操作風格——短線+超跌反彈/追主升浪。

  世事無常,短線為主,積小成多,提高成功率即可。目前我比較有把握就是兩個技術分析——抄底和追漲

  超跌反彈,主要看KDJ的J線。這是之前學到的技術分析中的一種,原理很簡單,J線下穿0必有反彈,所以,超跌反彈的個股,我只看這一個訊號,做一個反彈,吃一口就走。 近期關注的票,彈得厲害的——3天20%多,彈的弱一點的也在10%左右。說句實在的,一週做一兩票,夠了。

  追主升浪,主要看籌碼和啟動訊號。首先是籌碼高度密集,然而當天拉大陽線突破籌碼密集峰(當天或次日入場),個股不同拉昇幅度不同,之前追過的華貿物流,20個交易日漲幅70%多,當時功力不夠被震出去了,放到現在嘿嘿,不咬一口不會松嘴嘀。

  其它的,我覺得暫時沒有什麼好分享的。談技術分析,不是一本書能夠搞定的,談借股修心也不是一兩天能修好的。股票作為一個能夠帶來現金回報的數字遊戲,我個人覺得還是蠻好玩的。 現在的它對我而言,只是一個好玩的數字遊戲,掌握了它的規律,每天都可以在玩的過程中觀察自己的心,這是個很有意思的過程。

  總結一下:

  1. 以“無常”作為交易的核心規則,完全接受所有的可能性(大漲、大跌、反轉、橫盤)

  2. 以“事實”作為買入賣出的依據,該買就買,該賣就賣,以自己的技術分析為判斷標準,同時止損止盈。

  3. 在別人恐懼的時候貪婪,在別人貪婪的時候恐懼(這句話現在我能夠懂得起了)。

  4. 每天都有機會,每天都是一次修煉,享受這個過程,並且時刻覺察到——這是個遊戲,玩玩可以了,別太當真。

  《交易心裡分析》讀後感【3】

  這是一本號稱交易者必看的入門書,對於端正交易心態有一定幫助。作者馬克`道格拉斯,是一位金融交易心理輔導師。寫作此書之前曾從事多年金融投資,主要從事期貨交易,並於1983年創設“交易行為潛能顧問公司”,曾在歐洲和遠東等主持交易心理研討會,與會交流物件包括期貨交易員、對沖基金人士、證券營業員等等。該書的獨特之處是把心理學分析引入到了交易之中,透過對交易者日常交易行為的分析得出一些具有普遍意義的規律。

  該書認為交易的目標就是賺錢,但真正長期持續賺錢的交易者非常少。該書作者認為決定長期交易業績的不是基本面,也不是技術分析,而是交易心態。其實之所以這麼說,作者也有其獨到的理解,他認為基本面分析一般來說只是告訴你有行情要來,但至於何時來,以及怎樣來,卻不會告訴你。所以在期貨交易中,經常會看到這樣的例子,即雖然大家都知道有一波行情要來,但真正能吃到行情的卻是少數。為何如此呢?根據經驗的觀察,一部分人是太先知先覺,在市場還沒有形成反轉結構的時候就盲目入場,盲目而武端地去接正在下落的飛刀,結局自然可想而知。而另一部分人則被趨勢到來前的震盪行情弄混了頭腦,導致做反、被套或者喪失了堅持下去的勇氣。所以,作者認為贏家之所以贏,並非只需要懂基本面分析那麼簡單。那麼是否有技術分析就可以了呢?作者認為也未必。一般來說,基本面分析+技術分析據說是很多贏家必備的兩項絕技,但在作者看來,還不是交易秘訣的全部。因為技術分析雖然把交易者也視為變數,但技術分析的大部分指標其實說白了很多是同時性指標,不過是用自己證明自己的邏輯。所以,在幫助交易者做決策的時候,並不經常具有參考價值。

  最後,作者認為贏家之所以是贏家,除了基本面分析和技術分析,還應該具備另外一項素質,就是贏家心態,同樣道理,菜鳥之所以輸,也可以說是因為他總是一副輸家心態。

  作者認為菜鳥或者說輸家的基本特點包括不願意制訂規則、對自己的交易不能負責、沉迷於隨機的報酬以及對自己的交易行為無法進行有效的控制幾類。

  作者進一步指出,交易不能抱有輸家心態,什麼是輸家心態,就是怕輸,怕虧損,不敢贏。所謂怕輸怕虧,本質上就是害怕失敗,對一些正常的市場波動驚慌失措,從而錯失真正好的交易。或者就是天真的認為每一手交易必須要賺錢,就好比買一個股票,一買進去就得賺錢,如果不賺錢,就得賣掉。從而導致頻繁交易,最後把自己折騰死。

  而所謂不敢贏,就是一旦方向對了,盈利來了,就生怕它從自己手裡再跑走,立馬止盈。所以大部分人做交易不賺錢的主要原因就是止盈過早,或者止損太晚。作者認為交易的最大訣竅就是截斷虧損,讓盈利長流。

  交易者還必須有求勝信念,如果沒有求勝信念,肯定必敗無疑。交易者也必須有負責的態度,不能因為虧了,就怨天尤人,造出一個個陰謀論來怨天怨地。其實虧了就是虧了,唯一的原因是交易者的交易水平不夠,沒有看清大勢,方向做反了或者進場的時機不對。一般來說不外乎在錯誤的時間拿了準確的頭寸(太早進入),或者在準確的時間拿了錯誤的頭寸(方向做反),如此而已。

  作者指出,對交易者來說,比較難的是有持續一貫的心態。我們的頭腦經過進化,養成了喜歡輕鬆愉快、厭惡恐懼的自我保護機制。這種機制的邏輯就是,當市場形勢對自己有利的時候,大腦就興奮、喜悅。就會傾向於頻繁交易,做出決定也會比較草率,導致最終業績可能並不是很高(大約佔行情的50-60%,或者更低)。而在熊市或者市場下跌時,大腦就會自然地生出恐懼,不想看盤,導致虧損擴大,擴大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又不得不止損,如此幾次後,大腦就形成了自我逃避機制。其實熊市後面往往伴隨反彈,大熊市後面往往是機會的來臨,一般最好的建倉時點就是在大熊市的後期,但大部分的人或者由於長時間的被套,已經對行情麻木,或者因延誤恐懼,早已遠離這個市場,即便市場好轉,他們也沒有動力再回來了,即便看到這種趨勢,他們也沒有勇氣,再買入了。

  所以持續一貫的心態,不是說有多麼堅強的勇氣,多麼鋼鐵般的紀律,而是把漲跌看的很淡,把它看成一種很自然的現象,很超脫的看市場的漲漲跌跌。作者認為這樣才能看清市場的大部分行為,也才能發揮出自己的最佳水平,在最合適的時候做多或做空。他認為最高明的交易都是不費功夫的輕鬆交易,交易者不必努力把交易變得輕鬆,而是交易本身就很輕鬆。因此,要維持長期獲利,思考交易問題,必須學會不受心智過程有意或無意的影響。市場不會解讀本身提供的資訊,解讀的人是你。如果其中有什麼辛苦奮鬥、掙扎、抗拒或者難熬的心理過程,反而正說明你的心智還不成熟,還沒有學會接受風險。

  總之,作者認為健康的交易心理應該是從機率的角度思考自己所做的交易,需要儘量提高每一手交易的成功率,同時嚴格止損。

  以上為該書的主要內容,值得一提的是書中關於交易信念的論述也頗為有趣。作者認為在波詭雲譎的期貨交易中,交易者特別是散戶除了要具備處變不驚的交易心理外,也需要一些信念。很多交易上的波動,或者說很多級別不大的波動,與其看作是一種不利的趨勢,不如看作是一種噪音和干擾。只要你的分析是正確的,該來的,一定會來。正是因為大部分的人都做不到買入持有,巴菲特才是獨一無二的。

【交易心理分析讀後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