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其他> 作文非同步推進教學法初探

作文非同步推進教學法初探

作文非同步推進教學法初探

  作文教學素稱語文教學的“半壁江山”,歷來受到人們的高度重視。不論在高考、中考語文試卷中,作文的賦分都超過總分的三分之一。但在實際教學中我們語文教師真正花在作文教學上的時間、精力與之是不相稱的。每每考試或作文競賽優秀作文不多,而平庸和尚未成文的作文卻不少。這與作文教學過程“走過場”和“不到位”是不無關係的。這一問題受到了社會的普遍關注。有人慨嘆學生的作文“一代不如一代”了。為了改變這種狀況,我縣進行了廣泛的研究和探索,並構建了中學作文非同步推進教學法的基本教學模式。這個模式就是“三程七步”,即“三程”:“議”、“寫”、“評”,“七步”:“定題——討論——成果交流——評價——寫作——批改——評講”。

  第一個程式“議”,包括“定題”、“討論”、“成果交流”、“評價”。“定題”是指教師規定作文的範圍,或給一個話題,或給一篇材料,或教師命題,讓學生圍繞教師給的題目,結合學生各自的情況再命題。讓學生自己獨立思考擬定作文的題目,確定作文的題材(讓學生獨立思考十分鐘左右,並將自己擬定的題目和內容梗概,即思考的成果簡略記錄下來)。力求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自己要寫的題目和內容。“討論”是指教師組織合作學習小組進行討論,每位同學都談談自己的想法,再互相建議“你應該怎麼寫”,“你應該增刪哪些內容”等。透過互相補充,互相點撥,互相評論,互相幫助,形成各自作文的構想(或作文的雛形)。教師要逐組介入,參與討論(十至十五分鐘)。“成果交流”是指各組選出代表彙報本組討論的情況,包括大家的題目和構想,特別是有創意的題目和構想等。讓全班同學相互交流,相互借鑑(十五至二十分鐘)。“評價”是指教師對同學們的交流情況進行提示性的、導向性的、鼓勵性的評價,或請學生代表對其感受最深的口頭作文進行評價,並提出建設性的意見。把評價引入學生作文的過程之中。

  經過廣泛深入地“議”,把“寫是麼”,“怎麼寫”,“怎麼寫好”的問題潛“移”默“化”到學生的腦海裡,而且會成為他們豐富多彩的.記憶,有利於學生對所學內容的意義建構。同時,還可以豐富他們的思想。有人說:“你一個思想,我一個思想,加在一起就會產生更多的思想”。建構主義認為“情境”、“協作”、“會話”和“意義建構”是學習環境的四大要素,我們必須將這四大要素引入作文教學過程之中。

  第二個程式“寫”,即指學生在課餘寫作文。有了題目,有了要表達的內容,有了寫作文的思路和構想,還不等於形成了作文。要完成一篇作文,學生還要經歷一個艱難的文字組織過程。因此,我們不提倡“當堂作文,當堂完成”。因為“當堂作文,當堂完成”只是一種變相的考試,只能反映學生現有的發展水平,對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幫助是不大的。這種方法只能在考試檢測或在畢業班訓練應試技能和速度時用用。作文教學必須在現有的發展水平前面創造“最近發展區”,充分發揮學生作文的潛能,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讓學生在課餘時間寫作文,學生就有了相對充裕的時間查閱資料,整理思路,謀篇佈局,譴詞造句,修改完善,週週正正地把字寫好。

  第三個程式“評”,包括教師“批改”作文和作文“評講”。“批改”時,教師要從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出發,多就少改,注意捕捉學生作文中的“閃光點”,特別要注意發掘不同層次學生的“新的增長點”。眉批和總批要多用鼓勵性的語言。教師批改時要做詳細的記錄,作為“評講”的備課資料。“評講”時,要注意賞析不同層次學生的文章、語段和句子。每次表揚面不得少於三分之一,特別要注意表揚作文成績差的學生的“新的增長點”。讓他們品嚐到成功的喜悅,激發他們作文的積極性。還要對存在的有傾向的共性問題進行認真分析。對個別的問題,教師要進行個別指導。不能當著全班同學的面,點名批評作文寫得不好的同學,更不能用諷刺挖苦的口吻念他們的作文或寫得不通順的句子。以免傷害他們的自尊心和積極性,削弱他們作文的興趣。

  以上是中學作文非同步推進教學法的基本模式,或曰“正規化”,我們並不要求每一次作文都要完整運用這個模式,還可以根據教學的實際需要簡化“議”的過程。但要體現其指導思想、基本內涵和教學原則。指導思想是:“以人為本,分層啟動,因材施教,非同步推進”。基本內涵是:“教學過程的非同步推進(包括課內和課外的非同步推進);不同層次學生作文的非同步推進;每個學生原‘最近發展區’和新的‘最近發展區’的非同步推進。”教學原則是:“面向全體,突出主體,注重過程,強調合作”。我們這裡說的層次,與層次教學說的“層次”是有區別的,它指的是全班有多少學生就有多少個層次,它是容個別教學方法於班級授課形式之中,以期達到個別教學的效果和班級教學的效率。

  為了便於對本模式理解和運用,這裡有必要對其教學原則進行解釋和說明。一是“面向全體”。教學中要引導不同層次的學生主動“定題”,參與“討論”,交流“成果”,使人人動腦、動口、動手。教師在“批改”和“評講”時,分層要求,特別要注意關愛作文有困難的學生,讓全體同學非同步前進。二是“突出主體”。實踐性是作文課的本質屬性,作文教學如果離開學生主體的寫作實踐活動是不可想象的。有的老師在作文教學時,苦口婆心,從“怎麼開頭”,“怎麼過渡”,“怎麼結尾”,到“寫那些內容”,講得不亦樂乎。教師講得太多了,學生無法照老師講的去做。作文反映的應該是學生自己獨特的感受和體驗,以及自己熟悉的生活。這恰恰是老師不知道的。至於表達方式主要取決於內容表達的需要,只能由學生在學習中領悟,在閱讀中借鑑,在習作實踐中習得。作文教學要創設適當的情境,營造良好的氛圍,讓學生積極地思,大膽地說,獨立地寫。讓學生自己體驗,探究作文的成功之路。這樣還可以避免學生作文雷同現象。三是“注重過程”。作文教學和其他教學一樣,也是有其教學過程的。長期以來,對作文教學過程的評價,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對作文成績的評價,也往往只重結果,而不重過程。導致不少教師的作文教學過程“荒蕪不堪”,這不能不說是學生作文“一代不如一代”的重要原因。中學作文非同步推進教學法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落實作文教學的具體程式和環節,立足教學過程的“到位”和“最佳化”。在教學過程中,還要注意分層啟動,因材施教。尤其要保證作文有困難的學生,在習作的過程中,得到老師和同學們切實的幫助。並有所長進,使之品嚐到成功的喜悅。四是“強調合作”。中學作文非同步推進教學法突出學生的主體性是顯而易見的。但學生都在以個體的經驗為背景,以自己的方式建構對事物的理解和認識,從而不同的人看到的是某一事物的不同方面。教學要使學生超越自己已有的認識,就要使之看到別人與自己不同的理解,看到自己要寫的事物不同的側面,就必須運用分組的、全班的教學形式,開展討論、交流和評論等活動,創造生生合作,師生合作的條件和氣氛。同時透過合作學習,還可以有效地使一些“特困生”擺脫在作文時感到無話可說的“窘境”。

【作文非同步推進教學法初探】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