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端午節> 端午節來歷及風俗習慣的主題班會

端午節來歷及風俗習慣的主題班會

端午節來歷及風俗習慣的主題班會

  活動目的:

  1、緬懷先人,透過活動讓學生了解端午節的來歷及風俗習慣,培養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2、在瞭解端午節由來和風俗習慣時,鍛鍊學生透過各種渠道(書籍、報刊、網路、他人經驗等)獲取資訊的能力。

  3、透過活動,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與動手能力。

  活動過程:

  一、知識小競賽。

  1、端午節是哪一天? (每年農曆的五月初五。)

  2、端午節的別稱有哪些? (端陽節、重午節、午日節、五月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詩人節、龍日等等。)

  3、端午節的活動專案有哪些? (女兒回孃家,掛鐘馗像,懸掛菖蒲、艾草,佩香囊,賽龍舟,比武,擊球,盪鞦韆,給小孩塗雄黃,飲用雄黃酒、吃鹹蛋、粽子和時令鮮果等。)

  二、請學生介紹端午節的由來。

  三、大家說說怎包粽子?

  親歷感悟:

  【教師】:

  我認為本次活動主題鮮明,透過知識小競賽、師生討論交流、遊戲活動、作品展示,使學生在活動中充分展示自己的勞動成果與價值。瞭解了端午節的來歷及風俗習慣,既提高了學生的合作意識與動手能力,也符合我校對學生進行“欣賞性德育模式”的培育要求。

  端午節是我國傳統節日,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習俗。可是,就在2007年,韓國已經提前申請了端午節為東南亞文化遺產保護,這可給了我們極大的警示:各類中小學校應該多舉行這樣的主題活動,熱愛我們的傳統文化習俗,讓它們代代相傳!

  【學生】:

  這是我第一次學包粽子,覺得特別新鮮,同學們也異常興奮。大家都激動得躍躍欲試,齊齊望著社群的阿姨,就等她這老師發號施令:第一步將粽葉捲成三角形 狀,底部要嚴實合縫,不可留出小口。可是我捲來捲去卷不好,終於捲到無縫的要求,誰知手一動,好不容易卷好的形狀又散架了,唉,重新來過。看看我的同伴 們,也都在向“無縫粽葉”的最高目標行進,再看看社群的阿姨,卻早已在教如何放糯米了。

  包粽子最難過的一關恐怕就是這個“包”字,如何將米 包住不漏出來,還要將粽子包成漂亮的立體三角形,這可是一門學問,在場的`許多人就是倒在了這一個坎上啊,不少同學直到最後結束還是沒有包出標準的立體三角 粽,包啊、包啊、包出的都是被我們班主任戲稱為“三明治” 的平面三角粽子。忙碌了半天,儘管到下課我也沒有包出一個真正合格的“三角棕”,但我依然覺得這節課過的特別充實。因為:它讓我更深一步地感受到了屈原熾 熱的愛國情懷,也激揚著我的愛國熱情;它也讓我更深切地懂得了做一件事(哪怕是最不起眼的事)都不是隨隨便便就能成功的道理,啟示我在學習上更應該踏踏實 實、持之以恆,只有這樣才可能有所收穫。

【端午節來歷及風俗習慣的主題班會】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