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觀後感> 血戰鋼鋸嶺觀後感650字

血戰鋼鋸嶺觀後感650字

血戰鋼鋸嶺觀後感650字

血戰鋼鋸嶺觀後感650字

幾個小時前我在大螢幕上看完了梅爾·吉布森的新片《血戰鋼鋸嶺》,簡直迫不及待想和你們分享。

看之前以為是戰爭片,看完了你會覺得,其實這是一部宗教片,講信仰的力量——一些奇蹟,你要相信就會存在。電影根據真人真事改編,主要講二戰中一名美國士兵德斯蒙德·多斯因為信仰的原因拒絕拿槍而以醫療兵身份在戰場開掛救出七十多名戰友的事情。5分滿分的話,可以打到4.7或者4.8。相信我,這片絕對值得進電影院看。

看卡司陣容已經厲害了WORD哥。導演梅爾梅爾·吉布森,超凡小蜘蛛安德魯•加菲爾德飾演男主德斯蒙德•多斯,精靈王雨果•維文演他爹,阿凡達薩姆•沃辛頓演他的連長上司。梅爾·吉布森曾經是我最喜歡的演員之一,從演員到導演,他的作品一直伴隨著我,只是近年作品少了。安德魯•加菲爾德對戴斯蒙德•多斯這一角色的演繹,在影片後半部分的戰場戲份中尤顯精湛。雨果•維文雖是配角,但老戲骨演技不是浪得虛名,男主他哥先報名參軍回家餐桌上那段就是演技高峰,還有後面軍事法庭那段。

電影剪輯簡潔乾淨,沒有多餘的場景,比如一開始德斯蒙德和他哥比賽爬山和打架差點失手把他哥給滅了的兩幕,就乾淨利落地交代了德斯蒙德的成長環境和不願拿槍的原因。上一幕他還在和女主美女護士表白,下一幕一個鏡頭,德斯蒙德老媽坐在餐桌邊,女主護士的從她的背後端過一盤菜,兩人神態親暱,德哥緊挨在門外認真看書學習醫療技術。一個鏡頭就說明兩人關係確定,得到家庭的認可,德哥學習醫療技術為以後參軍當醫療兵打下了伏筆。

節奏張弛掌控良好,梅爾·吉布森寶刀未老。吉布森很清楚如何愉悅觀眾,該殘暴的時候殘暴,該煽情的時候煽情,簡單,粗糲,不拖泥帶水,很明智的沒有去刻意追求對本片而言“毫無價值”的所謂“內涵”。前一小時文戲鋪墊,後一小時除穿插短暫的戰友交流外,就是子彈橫飛,爆炸滿天,各種爆頭、斷肢、各種臟器外翻流血……超寫實的攝影風格和壯觀的爆炸場面無情地傳達了戰爭的殘酷本質。這可能是近年來《拯救大兵雷恩》之後最無情最血腥的戰爭場景,足以讓人感到不適,如坐針氈。殘酷的畫面帶給觀眾的不會是變態的享受,幾乎沒人會在這段之後會對地獄般的情景有任何好感。

軍事法庭的法官充滿憐憫地說,這意味著你將放棄帶槍自衛的權利,進入那修羅地獄一般的戰場。是的,那的確是地獄。德斯蒙德的連隊替換撤下來打得只剩三十幾人的上一個連時,那些倖存者的眼神是如此的空洞,靈魂彷彿已死。

戰爭就是要拍得這樣血腥真實,讓人意識到戰爭的殘酷血腥醜陋。要不然像國產抗日神劇那樣輕鬆手撕鬼子,開槍凹造型像打遊戲一樣,關鍵還有各種風格的漂亮妹子陪伴順便談談戀愛,就只會養出天天在網上吵著要去打日本霸佔女優老師們的鍵盤軍事家兼愛國青年了.....

德斯蒙德是堅定的,雖然他也曾經有過質疑。但是信仰就是要你不斷質疑才能更堅定。他女朋友也是堅定的,在婚禮教堂那幕,神父問她我們是否等得足夠久了,暗示男人這種時候都有可能會逃婚的`時候,她語氣堅定地說,“別的男人也許會,但我的德斯蒙德不會!”(這句字幕沒這樣翻譯,個人認為翻譯略失氣勢。)哎,戰爭片註定讓女人走開,愛情戲只是電影的點綴。

沒有武器,不代表沒有力量;拒絕殺人,不代表我不勇敢。

影片後半段,德斯蒙德豬腳光環開啟,在屍痕遍野的戰場上匍匐翻爬,分辨血肉模糊的軀體,把尚有氣息的人拖走,用繩索放到崖下,直到雙手血肉模糊,精疲力竭。他不斷祈禱上帝讓自己再多救一個,上帝顯然垂聽了他的禱告,應允那麼多奇蹟的發生成全德哥的。75人,他救了75人。(有說實際他不止救了這麼多,營長讓他報100人,他謙虛地說沒那麼多就50人,最後折中75人,呵呵。)

最後的鏡頭他受傷撤離擔架往下滑,鏡頭搖得卻似他在飛昇天堂。

德斯蒙德說他尊重所有的信仰。我相信,你看他甚至救了幾個日本人下來。也許在他眼中,生命都是平等的。

信仰確實偉大,它能讓人類在極度痛苦、絕望的環境中堅持前行。電影花了巨大的時間和精力,滿懷敬意地高度讚揚了這種忠於信念的勇氣。他讓所有人明白,信仰不是一樁可以功利計算的生意,它是文明世界的人們賴以自我支撐的基石。就像道斯對未婚妻說的,如果我連信仰都堅持不下去,無法想象還能怎麼和你共度餘生。

血戰鋼鋸嶺觀後感650字

昨天我沒有發文章,因為週五的晚上,我要給緊張了一週的自己放一個假,我和老公去電影院了看了《血戰鋼鋸嶺》。

這個名字聽上去很血腥,我其實是很牴觸的,是老公執意要看,我也就陪著一起了。

後來,我才知道,這個電影是根據二戰時期沖繩登陸的真實事蹟改編拍攝的,更因為這份真實,才更加有打動人心的力量。

我們趕到電影院的時候,電影已經開場了快三十分鐘,像很多美國的好萊塢的電影一樣,導遊花費了很多的敘事在一開始的烘托和鋪墊上,即便我是上演了30分鐘的時候才進場,都不影響我對這個電影的前期情節的基本推測和判斷。

一個瘦瘦高高的,體力不佔優勢的小夥子,在一個一站退伍老兵的父親的威嚴和家暴下長大,做著一份普普通通的工作,有一個理想中的未婚妻,似乎他這輩子就這樣平平淡淡下去,漫長而幸福而已。

但是,珍珠港事件發生以後,全美國青年的愛國參軍熱情被調動起來了,包括故事主人公的哥哥和本人。儘管爸爸平常看起來怪異和冷酷,但是在面對兩個孩子都要參軍到前線,生死未卜的選擇,他表現出了一個父親的不捨和內心極度糾結的痛苦。這一幕戲,扮演爸爸演員表演很到位,尤其是他的微表情,因憤怒因痛苦而扭曲,伴著顫抖的嘴唇,確實將父親的深沉的愛表現的淋漓盡致

故事主線先抑後揚,節奏在主人公進入新兵營開始變得沉重,由於他不能說服自己去違背自己對上帝的誓言去拿槍射擊,他面臨著被軍事法庭審判的可怕後果,他也受到了新兵營裡其他新兵的排擠和人身攻擊,大家紛紛指責他是懦夫,因為一個下士,不能使用武器,不能打擊敵人,也不能保護同一個戰壕的兄弟,儘管他有自己堅定不移的信仰,也難免顯得他與周圍的環境格格不入。但是他並沒有因為大家的反對,妥協和屈服,即便他的未婚妻來勸說,他的長官前往他的牢房勸說他退伍,他都沒有接受,他堅信自己是無罪的,能夠在妥協和後退之外,堅持找到第三選擇-選擇堅持自己的信念

電影的第一個高潮出現在軍事法庭審判的時候,小夥子在法庭上改變了自己認罪退伍的立場,堅持認為自己可以既在戰場上為國服務,也不需要自己親手用槍殺害敵人。當他的倔強而怪異的爸爸穿著一戰期間的美國軍服出現在軍事法庭,將他請求當年的戰友,現在已經是美軍的高階將領撰寫的求情信轉交給法庭的時候,父子倆的眼睛裡有一瞬間的對視,我看到了他倆的冰釋前嫌,父對子的愛,即便知道兒子不帶著槍上戰場有很多危險,知道兒子那驕傲的自尊不會接受被強迫退役的心情,儘管自己的從軍生涯給他帶來永遠不會抹去的痛苦,但是為了讓兒子有堅持自己理想的權力,他選擇做了自己能做的一切。

我覺得這個情節是電影從前期冗長的鋪墊拖沓裡走出來的一個轉折點,當主人公道斯從一個機槍手轉變成了一個醫療兵,他勇敢而傳奇的經歷就開始了。其實,從馬後炮的角度來看,主人公能最後英勇無比的從死神手裡拯救出那麼多戰友,也有些註定的成份,因為他是一個可以為了自己的信念不顧一切的人。


【血戰鋼鋸嶺觀後感650字】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