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觀後感> 電視課堂《親子共成長》觀後感

電視課堂《親子共成長》觀後感

2017電視課堂《親子共成長》觀後感

2017電視課堂《親子共成長》觀後感一:

透過收看“親子共成長”電視課堂,,我覺得家庭是孩子成長的首要環境。是第一任老師。孩子的良好品行離不開家長的積極配合教育。因此,我認為孩子的家庭教育是關鍵的一步。我透過認真學習《牽手兩代家長課程》在孩子教育方面有了很大的收穫和轉變,下面簡單介紹一下自己的體會。

一.父母必須對孩子進行科學的教育,良好的溝通。親子溝通是促進孩子健康成長的重要環節。父母與孩子之間必須互相真實的傾訴。把愛和關心期望自然的傳遞給對方。在進行了所有的溝通之後,家長和孩子變得能夠理解對方,學會了反思,努力的改變自己的不足發揚自己的長處。

二.培養孩子的堅持不懈的習慣。記得前幾天我孩子說班裡的XXX古詩背的可多了,只要提出一個題目,她就朗朗上口,看到孩子羨慕的眼光,我問他你呢?你曾經不是也背唐詩三百首了嗎?怎麼現在……,我孩子就是沒有堅持下來,這責任也有大人的一部分,小時候我曾經和他一起背,可自己有時工作忙就沒有堅持下來,由此看來,孩子有時候做事半途而廢的確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三.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師,所以言傳身教是最重要的。父母要以身作則。就如同一面鏡子,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一定要先做到。你若早上早起床,他也會早起床,你若勤勞,他必不懶惰。你若孝敬父母,他必也孝敬你。教育孩子先教會他做人是立足之本,能夠終生受益。

四.要經常鼓勵孩子,保證他的自信心。對於孩子的成長,,我們家長的鼓勵和賞識.尊重和理解,是孩子健康成長的重要因素,要善於發現孩子身上的一點一滴的改變和進步,對待錯誤不必大聲呵斥,甚至是動手,造成不必要的後果,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應即時指出錯誤,引導孩子正確處理,以自己言傳身教培養孩子活潑開朗,勇於進取的性格,別吝嗇表揚,它能使孩子充滿信心。

對於孩子的成長,也是我們家長學習的過程,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

世間的許多知識 ,許多事情,我們永遠學習不完,我們只需懂得,自己應該做什麼,學什麼,並努力做到最好!孩子的教育和培養與父母緊緊相連,所以我希望,在今後的日子裡,學以致用,希望與孩子共同成長,共同受益。

2017電視課堂《親子共成長》觀後感二: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孩子是祖國的未來,是民族的希望,孩子更是寄託了每個家庭的殷切希望。未來社會的健康發展取決與未來一代的精神風貌,良好的精神風貌的形成來自教育,而教育內部有在很大程度上取決與家庭中的父母教育,取決與我們的家庭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父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對子女都有著言傳身教、耳濡目染和潛移默化的作用。有好的家庭教育才能培養出好的孩子,好的家庭教育取決與父母的素質的高低。為了更好的教育孩子,我們的父母必然要提高自身的素質。我們的父母應該怎樣做呢?

一個高素質的家長,一定會把孩子的人格健全、道德完善放在首位,努力培養孩子追求卓越、獨立自主、持之以恆、勤儉節約等個性品質和良好習慣。在教育孩子時,我們的父母要永遠保持年輕心境,把童年、童心還給孩子,讓孩子輕鬆、自由、愉快成長,讓孩子有一個快樂的童年。

在生活中要做一位細心的父母,善於發現孩子天賦,善於挖掘孩子潛能,善於培養孩子特長,讓孩子有一樣屬於自己的東西。當然,孩子不是聖人,難免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我們的父母在教育孩子時要以大朋友的平等身份來對待孩子,而不是以長輩的身份來壓制孩子和棍棒的方式教訓孩子,事實證明,體罰往往使事情發展的更糟糕。

家庭是我們家庭教育的主要陣地,家庭的和諧對教育孩子是很重要的,所以我們要創造一個和諧家庭關係,以身作則,一諾千金,永遠不讓孩子失望,不能批評侮辱孩子,時時表揚和鼓勵孩子,讓孩子對生活充滿希望,充滿自信。父母也要在生活中不斷地充實自己,不斷地學習,使自己具有教育理性和自覺性,富有教育機智,能夠善於利用各種教育情景對孩子進行教育。最後,我們的父母還要努力配合學校、社群對孩子進行全方位、多層次的教育,從而促使孩子健康、快樂成長。

孩子是父母心中的太陽,是父母生活的希望。看著子女健康地成長,做父母的就感到自己生命在延續。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天下父母的共同願望,但如何成為一個合格的父母卻是子女成功的關鍵。讓我們每個父母都不斷努力提高自身的素養,為孩子的成長插上展翅高飛的翅膀吧!

2017電視課堂《親子共成長》觀後感三:

仔細觀看了濰坊《親子共成長》這個節目,覺得很有感觸,書中的內容廣泛而又平易近人,沒有一般教育理論那麼高深,很容易被接受進而產生共鳴。

李鎮西老師說:“學校教育當然重要,但無論多麼重要,它都只是家庭教育的重要補充。”這句話真是說到了我的心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個課堂。在孩子接受學校教育之前,他已經接受了六年家庭教育。學校,是他整個受教育過程的第二站,學校老師接受的孩子,並不是一張白紙,而是已經塗滿家庭教育印記的“半成品”。可是,在我們的身邊不乏遇到把教育的成功或失敗歸咎到老師身上,更可笑的是那句“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教育並不是萬能的.,作為教育第二站的學校老師更不是萬能的。對學校寄予厚望的家長們,首先應該把這“厚望”還給自己,因為你對孩子的教育有多麼成功,你的孩子就會有多麼優秀。在決定孩子成才的因素中,學校教育永遠是第二位的。

現在很多的家長並不是說不重視孩子的家庭教育,相反,許多家長都深信“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他們為了孩子似乎什麼都願意付出,所以自然要重視“家庭教育”。只是,現在所謂的“家庭教育”是畸形的,突出的表現就是重智力的早期開發,輕人格的早期養成。以前,“沒家教”或“少家教”是罵人的話,而且是罵得很狠的一句話。而現在,“家教”在很多時候是“家庭教師”的簡稱,而家庭教師不是來給你孩子進行品德教育的,而是補習數學、英語等學科知識的。

由重人品到重只是,從“家教”一次含義的演變,我們可以看到人們“家庭教育”觀念可怕的變化。

我很欣賞袁隆平小的時候受到的家庭教育,但這種培養首先不是“智力啟蒙”,而是父母健全人格的影響。少年袁隆平做事顯得笨手笨腳,父母則不斷訓練和調動他的積極性:要他幫忙拿碗,碗卻摔破了,要他拿杯子,杯子調到地上;但是父母不因為他摔壞了東西便停止差使他,反而更頻繁地讓他參與。在我們身邊會遇到很多家長,看孩子做事情慢吞吞時,自己就急不可耐的幫孩子做,當孩子做一件事情時,總擔心孩子做得不夠完美,或者說沒有比自己做得好,就剝奪了孩子自己動手的權利,最後,孩子變得愈來愈懶惰,做事情越來越拖拉。所以說,環境中最重要的因素是父母,教育中最重要的因素也是父母。

良好習慣養成與否,家庭教育實應負完全的責任。以自己的言行去感染孩子,讓孩子點點滴滴地學會做人,這就是最好的家庭教育。


【電視課堂《親子共成長》觀後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