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教師> 幼兒園託班科學教案

幼兒園託班科學教案

幼兒園託班科學教案(通用15篇)

  託班的孩子需要在多動手操作的過程來增加他們的經驗感知。所以本次活動是緊緊圍繞孩子特點和已有經驗來展開的,特別考慮到孩子自主性的培養。下面是幼兒園託班科學教案,歡迎閱讀。

  幼兒園託班科學教案 篇1

  一、設計意圖:

  本次活動是我們託班一個“玩沙玩水真快樂”主題下的一節活動。在依據託班寶寶對水的喜愛,喜歡玩水的特性,設計本次活動。考慮到讓孩子在遊戲中鞏固對水的顏色認識,安排了顏色分類環節。為培養孩子主動探究和對科學的興趣,積極引導孩子的自主的發現和加入多環節的嘗試操作。而託班的孩子需要在多動手操作的過程來增加他們的經驗感知。所以本次活動是緊緊圍繞孩子特點和已有經驗來展開的,特別考慮到孩子自主性的培養。

  二、活動目標:

  1.能對水變色現象感興趣,能知道水變色是由顏料加入產生的。

  2.能大膽的嘗試操作搖瓶娃娃,並對瓶娃娃按顏色進行分類。

  3.能大膽嘗試探究水變色的顏色,能大膽的將顏料加入到水中,觀察水的變化過程。

  三、活動準備:

  1.人手一隻透明礦泉水瓶(瓶蓋上放好顏料紅、黃、藍)、三個大筐子(紅色、黃色、藍色標記)

  2.四組透明塑膠盒子,裝上清水,每組三個滴管、三色顏料(紅、黃、藍)

  3.三色卡每種顏色四張。

  四、活動重難點:

  重點:幼兒能對水變色科學現象感興趣,並能準確的對顏色進行分類與辨別。

  難道:幼兒能自主的進行科學的探索,能大膽的進行活動操作,活動過程秩序井然。

  五、活動過程:

  (一)活動匯入

  1.今天老師變成魔術師咯!給小朋友變個魔術吧!仔細看清楚咯,老師的瓶娃娃會發生什麼變化!老師又是怎麼變的!

  2.老師雙手用力搖瓶娃娃,邊念“咒語”:“變、變、變!”

  3.引導幼兒說說瓶娃娃發生了什麼變化。

  (二)引導幼兒嘗試操作搖瓶娃娃

  1.剛才老師是怎麼變的?(雙手握瓶子,用力搖,邊唸咒語“變變變!變變變!”)

  2.請小朋友做一回小魔法師來變一下魔法,嘗試將瓶娃娃變身!

  3.幼兒操作搖瓶娃娃

  4.檢驗魔法師是否都合格,給魔法師貼上相應顏色的花。

  (三)引導幼兒將瓶娃娃進行分類

  1.請小朋友將瓶娃娃分別送人相應顏色的家。

  2.檢驗是否有瓶娃娃送錯家。

  (四)引導幼兒探究水變色的原因。

  1.教師拿出同樣有顏料蓋子的瓶娃娃。小朋友,你猜猜看顏色會是哪裡變出來的?

  2.引導幼兒找找變色的原因在哪裡。(嘗試在瓶蓋上找一找)

  3.小結:原來是瓶蓋上裝上了顏料,顏料加入水中,水就會變顏色了。

  (五)變色遊戲

  1.小朋友真能幹,居然能把魔術的答案接開了。老師還想到一個好玩的遊戲“顏色變變變!”

  2.老師拿一個大滴管,將顏料(紅色)吸到水箱裡,引導幼兒觀察水的顏色變化,在那攪拌棒將顏色攪拌均勻。

  3.教授滴管使用的方法:小滴管,小腦袋擠一擠,鬆一鬆;小水箱上再來擠一擠,鬆一鬆。

  4.引導小朋友上來嘗試將自己喜歡的顏色滴進去,觀察變化引起興趣。

  (六)活動延伸

  我們去班級裡,每個寶寶都去嘗試玩一下顏色“變變變”遊戲。

  幼兒園託班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對探究葉脈感興趣。

  2、培養觀察能力。

  3、嘗試對葉子進行分類、計數。

  4、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5、培養探索自然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放大鏡若干、每人個橡皮泥、葉子標本若干。

  2、葉脈標誌6個;書本標誌6個(上面畫有不同的葉脈標誌)。

  3、事先檢查幼兒園西側花園及附近小花園的安全性。

  活動過程:

  問題引入:小朋友,你認為葉脈象什麼呢?所有葉子的葉脈長得樣嗎?

  小朋友認真地觀察,記錄所發現的葉脈。提醒幼兒注意保護葉子。並用橡皮泥拓印下來。

  二、自由探索:葉脈真有趣。

  教師引導幼兒看看、摸摸葉脈;比較葉脈的粗細和紋路圖案。並啟發幼兒可以用託印的方式真實地記錄下來並進行分類,也可用放大鏡觀察。

  三、集中交流:不同的葉脈。

  1、引導幼兒觀察自己所拓印的葉脈,說說它們的花紋分別像什麼?可以分成幾種?

  2、個別幼兒展示自己的記錄結果,師利用葉脈標誌介紹該類葉脈的名稱。

  四、遊戲:小樹葉找朋友。

  幼兒自選片葉子標本,觀察它的葉脈型別,進行分類遊戲。

  師:今天,風阿姨要跟葉子標本做遊戲,風起時,小樹葉就隨風飄舞,風停時,小樹葉就趕緊躲到它的書本里。

  在遊戲過程中,引導幼兒模仿落葉飄的動作,並擴充對葉脈種類的認識。

  五、自然結束:幼兒隨著風阿姨飄到活動室做新的遊戲。

  幼兒園託班科學教案 篇3

  一、活動目標:

  1、讓幼兒透過親自參與活動,知道自己身高、體重的變化,懂得自己的身體是在不斷生長 的。

  2、培養幼兒能夠關心自己的身體變化,發展自我意識。

  二、活動準備:

  幼兒入園時的身長圖和體重表。

  三、活動過程:

  (一)出示幼兒剛入園的身長圖和體重表,引起幼兒觀察,並進行討論。

  1、這些圖片上的娃娃是誰?(貼有照片的幼兒外形)

  2、上面有些什麼?(表示身高的竹子和體重的小稱砣)

  小結:這些都是我們剛上幼兒園時保健老師給我們量身高,稱體重的表,上面的一根竹子和一個小砣就表示那時我們的身高和體重。

  (二)透過操作活動對比,讓幼兒感知其中變化,瞭解自己在長大。

  1、小朋友,現在你們的身高和體重有沒有變化?

  2、請幼兒現場量身高稱體重,再貼上表示身高的竹子和小稱砣。

  3、請幼兒在觀察對比,瞭解其中變化。

  小結:剛才我們發現小朋友在原來的竹子上又加上了一根小竹子,竹子越長越高,說明小朋友長高了,小稱砣越來越多,說明小朋友變重了。我們長大了。

  (三)透過討論,知道我們長大了,學會了許多本領。

  “現在,我們長大了,在幼兒園學會了哪些本領?”(從生活自理能力、學習、遊戲等方面去討論)

  小結:我們長大了,學會自己吃飯,能高高興興上幼兒園,會講故事,會念兒歌,拍皮球,玩各種遊戲,今後我們還會長大,學會更多的本領。

  四、親子活動

  建議家長在家中一角,為孩子做兩顆生長樹,一棵記錄身高的變化,一棵記錄體重的變化,並定期為孩子測量。

  五、活動評價:

  1、知道自己在不斷地長大;

  2、逐步學會關注自己身體的變化。

  幼兒園託班科學教案 篇4

  活動名稱:

  各種各樣的汽車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汽車的型別和特徵。

  2.瞭解一些汽車的特殊用途。

  3.培養幼兒對科學現象進行探索的興趣。

  4.能在情景中,透過實驗完成對簡單科學現象的探索和認知,樂於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所發現的結果。

  活動準備:

  PPT課件《各種各樣的汽車》。

  活動過程:

  一.說一說:我知道的汽車

  1.教師:大家平時見到的汽車長什麼樣?

  (幼兒的討論)

  2. 特殊功能的車(播放PPT1、2、3、4)

  教師結合課件,小結汽車的基本特徵以及功用。

  二.找一找:兒歌裡的汽車

  1.教師:除了剛剛說到的小汽車,你還見到過哪些車呢?

  (1)教師結合幼兒的討論,出示PPT 5、6、7、8、9

  (2)這些車有什麼用呢?和之前我們看到的車有什麼不同呢?

  2、欣賞兒歌:

  (1)教師:今天我們要來學一首新的兒歌——車,我們先來聽聽。

  3.教師:兒歌裡都說了哪些車?它們長什麼樣?各有什麼作用?

  三.學念兒歌

  幼兒在教師指導下邊看PPT邊逐句學念兒歌《車》。

  教學反思:

  引領幼兒再次深入地進行探索,給幼兒留出探索的餘地和延伸的空間。整個活動,給予幼兒較寬鬆的氛圍,教師只是充當了活動中的支持者,鼓勵者,合作者,引導者,用心傾聽幼兒的表述,並及時的梳理與小結。

  幼兒園託班科學教案 篇5

  設計意圖:

  幼兒在活動中常常會操作各種玩具、材料,不同的操作方式會帶來物品不同的運動狀態,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對“力”已經有了許多感性的認識。在此基礎上聯絡幼兒的生活,對於大班的幼兒可以提升到粗淺的科學知識、以合適的方式讓幼兒形成“力”的概念。基於這樣的認識與需要,我們設計了“神奇的力”的活動,讓幼兒在反覆操作中體驗探索帶來的樂趣,瞭解“力”的初步知識。

  活動目標:

  1、透過各種操作活動和遊戲,幼兒初步感受物體的運動狀態、形成與力的關係。

  2、在探索活動中幼兒能與他人分享玩具和合作交流。

  3、激發幼兒熱愛科學的情感,激發幼兒注意觀察周圍物體運動和形變的現象,探索其原因。

  活動準備:

  皮球、毽子、橡皮筋、小汽車、鉛球、絨球、油泥、拉力器、彈弓等。

  活動過程:

  一、第一次操作活動,引導幼兒初步感知物體的運動或形變需要力,提出“力”的概念

  1、匯入:今天老師準備了許多好玩的東西,等一會兒你自己拉一拉、拋一拋、推一推,看看這些物體會怎樣。現在請你選擇一種玩具,找一處空地玩一玩,玩過後告訴大家你玩的是什麼,是怎麼玩的,你發現了什麼。

  2、幼兒自由選擇並第一次嘗試。(教師參與並巡迴觀察)

  3、幼兒集體討論:你剛才玩的是什麼,怎麼玩的,發現了什麼。

  4、運用運動與靜止的對應關係引導幼兒發現“力”。(集體把玩具放在桌上)

  師:咦,這些玩具放在這兒怎麼不動了呢?(因為只有手和腳用力了,玩具才會動)

  5、教師邊操作邊小結:如果物體運動或發生形變,那麼它一定受了某種作用,這種神奇的作用就叫“力”。

  二、再次操作探索,引導幼兒發現力的大小與物體運動的關係

  1、過渡與匯入:小朋友,剛才我們玩了一種玩具,發現了“力”。現在請你們再選擇一樣不同的玩具,不過這次你要試一試,輕輕地用力它會怎麼樣,用力很大它又會怎麼樣。玩過之後,把你的發現告訴大家。(教師參與幼兒的活動,並指導幼兒用正確的語言表達)

  2、幼兒自由選擇並第二次嘗試。(教師參與並巡迴觀察)

  3、幼兒集體討論:你發現了什麼。(你輕輕地用力,它會怎樣,用力很大它又會怎樣)

  4、教師邊操作邊小結:我們用力大的時候,物體就拋得高、滾得遠、運得快,形變幅度就大……我們用力小的時候,物體就拋得低、滾不遠、動得慢,形變幅度就小……

  三、自由玩玩具,引導幼兒感受、發現用力的方向與物體運動的關係

  1、過渡與匯入:小朋友,剛才我們都是一個小朋友玩一種玩具,現在請你選擇一個或兩個好朋友一起玩一種玩具,想一想、試一試,你們怎麼使這些玩具向不同的方向運動或形變?

  2、幼兒自由玩各種玩具,使這些玩具向不同方向運動。(教師幫助能力弱的幼兒選擇夥伴,並巡迴觀察)

  3、幼兒集體討論:你和誰玩的,怎麼玩的,物體是朝哪個方向運動或形變的。

  4、教師邊操作邊小結:我們向哪個方向用力,物體就向哪個方向運動或形變。

  四、活動總結

  師:今天我們找到了一位看不見的朋友,它叫“力”,它能使物體形狀或運動狀態發生變化。用力大,物體就動得快,形變就大;用力小,物體就動得慢,形變就小。我們朝哪個方向用力,物體就向哪個方向運動或形變。“力”真神奇,真是神奇的“力”。

  五、活動延伸

  小朋友,除了藏在我們身上的力能使物體運動以外,“力”還藏在哪裡呢?

  例如:壺裡的水原來不動,燒開後水為什麼會在壺裡翻滾?電風扇為什麼會轉動?

  反思:

  1、從教師方面看:教師熟悉活動的內容與流程,瞭解本班幼兒園的水平和個別差異,活動準備充分、細緻;組織活動精神振奮,教態大方,語言表達準確流暢;活動設計目的明確,內容充實,結構合理,層次清晰,材料的選擇和處理具有獨創性;教師利用幼兒熟悉的玩具匯入活動,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在活動過程中透過層層深入的三次探索活動,有效地調動和保持幼兒探索的積極性、主動性;在活動過程中能適度地給幼兒以幫助並針對幼兒的個別差異進行指導。

  2、從幼兒方面看:幼兒在活動中能夠始終以飽滿的熱情積極主動投入探索之中,能夠注意力集中地傾聽老師及其他幼兒的講解和回答;絕大多數幼兒能和同伴合作交流,發現規律,探索問題的答案,並能積極地發表自己的看法。

  3、從教學效果看:絕大多數幼兒透過探索活動了解了“力”的基本知識,在活動中獲得了鍛鍊能力的機會,培養了幼兒認真觀察、歸納概括的能力;透過結伴活動,培養了幼兒的合作交流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活動延伸將教育從課內拓展到課外,也要求一定的家園配合,激發幼兒初步的科學探究精神。

  4、不足之處:由於本次活動幼兒有幾次自由操作的過程,故場地較難佈置。課堂上幼兒需動靜結合,故教師的現場控制能力還有待提高。活動前教師的知識儲備還應增加,這樣臨場應變能力會提高,對此課堂會更駕輕就熟。

  幼兒園託班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知道動物會用保護色、盔甲、逃跑、硬刺等方法保護自己,初步理解"仿生學"的含義。(活動重點)

  2、在交流、分享動物自我保護本領的基礎上,能知道人類從動物的一些特徵中獲得啟發進行的發明創造。(活動難點)

  3、萌發對動物奇特的保護自己方法的好奇心,體驗探索動物世界奧妙的樂趣。

  4、透過實驗培養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5、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1)教師準備利用保護色、盔甲、硬刺等方法保護自己的動物圖片。

  (2)動物和由其得到啟示所發明物品的操作卡片,每兩個幼兒一份:鳥、刺蝟、公雞;

  飛機、叉子、烏龜、坦克、鬧鐘、鯊魚、潛艇。

  活動過程:

  一、談話交流活動,瞭解動物自我保護的方法。

  1、師:小朋友們,你們喜歡小動物嗎?你和家人都一起觀察了哪些小動物,它們都有哪些特殊的本領呢?遇到危險的時候它們會怎樣保護自己?(誰大膽起來說一下)

  2、幼:我知道烏龜的本領,它遇到危險可以把頭縮到龜殼裡……

  3、集體交流。教師根據幼兒所知道的動物出示相應的圖片,師幼一起觀察。

  二、出示常見動物的圖片,瞭解動物自我保護的本領。

  1、教師分別出示(蝴蝶、青蛙)的圖片,並提出問題:小朋友們,蝴蝶和青蛙平時都生活在哪裡啊?(花叢、陸地)它們會用什麼方法保護自己呢?(身體的顏色)

  師:寶貝們說的真不錯,它們身體的這種顏色叫保護色,蝴蝶很漂亮,它身上的顏色飛在花叢中就像花兒的顏色比較相似;

  青蛙身體上是綠色的,它在陸地上抓害蟲時不易被敵人發現;

  所以說蝴蝶和青蛙的自我保護方法就是利用保護色,用自己身體上的顏色來保護自己不被傷害。

  2、教師依次出示烏龜、兔子、刺蝟等動物圖片,讓幼兒瞭解它們可以用盔甲、逃跑、硬刺的方法保護自己。(教師引導幼兒用完整的語言大膽發表見解)

  3、教師小結:在大自然中,無論是生活在哪裡的動物它們都有保護自己的本領,有的動物油保護色,有的動物有盔甲、硬刺等,不同的動物有不同的自我保護的方法。

  三、透過聯想、操作,知道人類可以從動物身上得到發明創造。

  1、教師出示坦克圖片,引導幼兒猜測這是根據什麼動物設計的,並說出理由。師:寶貝們,它是根據什麼動物設計的?(烏龜)為什麼?

  2、再次出示潛艇和裝甲車等的圖片,讓幼兒想象:根據這些小動物的本領,人們可以發明什麼?(鼓勵幼兒大膽交流猜想)小結:原來在動物界中,它們有這麼多的特殊本領啊!人們透過烏龜的硬殼發從製造出坦克,裝甲車。蝶的保護色中發明創造了迷彩服,這樣迷彩服顏色與周圍環境相似,就不易被敵人發現了;

  從青蛙游泳的姿勢中,發明了蛙泳,成就了很多運動健兒的蛙泳技能。

  3、幼兒每人一盒操作盒,盒裡裝有小動物和根據動物本身發明的物品,請幼兒幫它們配對,並大膽說明配對理由。

  (公雞-鬧鐘,鳥-飛機,刺蝟-叉子)

  小結:讓幼兒理解"仿生學"的含義,人們看到了會飛的鳥,發明了飛機;

  根據蝴蝶的顏色,發明了迷彩服;

  根據刺蝟堅硬的刺,發明了叉子;

  這些發明創造都是模仿了動物本身特殊本領發明的,這種技術就叫"仿生學"。所以說我們的生活離不開動物,動物的存在給人類很多啟發,才能發明出這些對人們有用的東西。讓人們的生活很方便、很快樂,我們也要愛護這些小動物。

  四、引導幼兒想象還有哪些動物有特殊本領學習,結合"仿生學"的含義大膽猜想可以發明什麼物品,並討論交流自己該如何保護動物。

  1、師;

  小朋友們,今天我們知道了這麼多小動物的特殊本領,除了這幾種常見的你還知道哪些?它們可以啟發人們發明什麼呢?

  2、師;

  小動物這麼有用處,那你該如何保護它們呢?

  3、教師小結:我們人類從動物身上學到了這麼多本領,發明了這麼多有用的'東西,我們應該更加珍惜它們,保護它們,和小動物和諧相處,不去傷害它們。

  活動延伸:

  活動區時,請幼兒在美工區將認識的動物及根據它們本領發明的東西用表徵的方式畫下來,張貼到主題牆上。

  教學反思:

  幼兒對事物的認識具有形象性、具體性的特點,喜歡直接參與嘗試,對操作體驗型的活動尤為感興趣。本次科學活動正符合了孩子們好動手、喜探究的心理特點。活動的目的是培養幼兒動手操作、主動活動的興趣和創造意識。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層次性、開放性,幼兒可以嘗試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動探索,體驗成功的快樂。

  幼兒園託班科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透過實驗,瞭解濃度和水之間的關係,對科學現象感興趣。

  2、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所看到的現象並願意和同伴交流。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活動準備:

  教師:紅色的飽和糖水、透明水。

  幼兒:抹布人塊

  第次操作:普通紅色水、透明水(每人份)

  第二次操作:普通紅色水、透明水(每人份)、

  糖(每組份)勺子(每人個)

  第三次操作:紅色的飽和糖水(每組份)

  糖(每組份)勺子(每人個)普通的紅色水、透明的水(每人份)

  活動過程:

  教師表演魔術,引起幼兒活動興趣。

  1、匯入,幼兒猜測。

  教師:今天謝老師要給小朋友表演個魔術,請你看看,老師手裡有什麼?請小朋友仔細觀察,老師把手裡的紅色的水倒在透明的水裡,會變成什麼樣子呢?

  2、教師實驗。

  教師:請小朋友仔細觀察,老師慢慢的將紅色的水倒在透明的水裡,能不能變成兩層?

  二、幼兒嘗試探索實驗。

  1、試試。

  教師:小朋友,那麼你們想做這樣神奇的水嗎?現在請你們用桌上的水來試試,看看你們能不能做出這樣奇妙的水來。

  2、討論:

  教師:小朋友,你們成功了嗎?

  教師:為什麼你們沒有成功呢?(想想,和你旁邊的小朋友說說。)

  三、出示神秘的新增物“糖”,幼兒再次進行探索。

  1、出示糖。

  教師:因為老師的水裡加了種的東西,而你們的水裡沒有,是什麼呢?(糖)

  教師:老師的水裡加了糖,可是你們看到糖了嗎?糖去哪了?

  總結:糖都溶解在了水裡,所以我們看不見。

  2、幼兒進行探索實驗。

  教師:這次請小朋友用桌子上的材料再來試試吧!

  3、討論。

  教師:孩子們,這次你成功了嗎?

  @成功了。你是怎麼做的?(和大家分享成功的方法)

  @沒有成功。為什麼加了糖還是沒有成功?(幼兒討論)

  總結:放很多很多的糖。

  四、出示紅色的飽和糖水。幼兒進行探索。

  1、出示飽和的紅色水,幼兒觀察討論。

  教師:請小朋友看看老師的放了很多很多的糖的紅色的水是什麼樣子的?(幼兒觀察討論)

  小結:老師的水很粘稠。

  2、幼兒實驗。

  教師:讓我們請小朋友用自己桌上的東西,放很多很多的糖,水變得粘稠的時候再來試試吧!

  3、討論。

  (1)教師:這次成功了嗎?

  (2)教師:為什麼加了糖紅色的水會沉下去呢?(幼兒討論)

  小結:在水裡加了好多好多的糖,這麼多的糖溶解在水裡,水就變重了。而重的東西是要沉底的。

  五、延伸活動

  小朋友紅色的水裡放了糖能變成兩層。如果放入鹽會發生什麼呢?如果在透明的水裡放入糖又會發生什麼呢?回家和爸爸媽媽起試試吧!最後,自己把桌子收拾乾淨。

  幼兒園託班科學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能觀察、瞭解兔子的主要外形特徵和生活習性。

  2.有喜歡小兔子、關心秒度 動物的情感。

  3.豐富詞語:毛茸茸、三瓣嘴、蹦蹦跳跳

  活動準備

  1、動畫片:小兔子真可愛

  2、兔子一隻,草、白菜、胡蘿蔔若干

  活動過程

  一、觀看動畫片

  動畫片引發觀察小兔子興趣。

  二、觀察小兔子

  1、兔子是什麼樣子的?

  引導幼兒有順序的觀察兔子的頭部(長耳朵、三瓣嘴)

  身體(橢圓形、四條腿、前腿短、後腿長);

  尾巴(短短的)

  2、兔子是怎麼走路的啊?我們來學一學好嗎?

  三、抱抱小兔子

  1、那你喜歡小兔子嗎?我們來輕輕的摸摸它抱抱它好嗎?

  2、小兔子全身長滿了什麼?(毛)

  3、身上的毛是什麼顏色的?

  4、抱起來的感覺是怎麼樣的?

  (毛茸茸的、柔柔的、軟軟的、暖暖的)

  四、喂喂小兔子

  1、小兔子愛吃什麼?(青菜、青草、蘿蔔)

  2、吃東西的時候它的嘴巴是怎麼動的?(

  結束部分

  教師:那我們一起喂喂小兔子好嗎?

  帶著兔子和孩子們一起散步,給兔子吃點。

  幼兒園託班科學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能觀察比較不同性質紙的吸水性。

  2、懂得進行簡單的實驗記錄,大膽表達自己的發現。

  3、積極探索紙的秘密,體驗發現的樂趣。

  4、培養幼兒對科學現象進行探索的興趣。

  5、發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活動準備】

  知識準備:

  已認識過各種各樣的紙、滴管的使用方法。

  物質準備:

  (1)蠟光紙、報紙、宣紙、牛皮紙。

  (2)滴管、碗、泥工板、臉盆。

  (3)記錄表、勾線筆、投影儀。

  (4)摺紙小船、毛巾。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入,激發興趣。

  師:小螞蟻要到河的對岸參加比賽,可是小河上沒有橋。請小朋友幫小螞蟻想想要用什麼辦法過河。

  師:小朋友們真棒!幫小螞蟻想了各種各樣的辦法,很多小朋友都認為可以用船來幫助小螞蟻過河。

  過渡語:老師帶來了四種不同材料的紙船,哪種紙船才可以幫助小螞蟻過河呢?

  二、介紹材料,引發猜想。

  師:我先來看看這幾隻紙船是什麼紙做的。你們覺得用報紙、宣紙、牛皮紙、蠟光紙做的小船,哪些不怕水?能夠幫助小螞蟻過河呢?為什麼呢?誰來說一說?

  過度語:到底哪個紙寶寶做的小船能夠幫助小螞蟻過河呢?讓我們用這些紙先動手試一試。

  三、幼兒探究操作,觀察紙張的吸水性。

  1、介紹記錄表,提出操作要求。

  師:到底哪些紙能幫小螞蟻過河?

  2、提出操作要求。

  (1)用滴管同時滴幾滴水在每張紙寶寶的身上,滴完之後用你們的小眼睛來看看每張紙寶寶發生了什麼變化,什麼紙會吸水,什麼紙不會吸水。

  (2)將觀察結果用自己喜歡的符號畫在記錄表裡面。

  (3)如果不小心把水灑在桌子上,記得用毛巾來擦一擦。

  3、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4、鼓勵幼兒大膽說出自己的發現。

  (1)分享交流探索結果。

  (2)師:水滴在紙上,紙發生了什麼變化?那種紙不怕水可以幫助小螞蟻過河?

  (3)教師小結。

  師:生活中的紙有的會吸水、有的不吸水,當水滴到紙的表面上,水馬上消失了,或是慢慢地滲透進去了,那這些紙會吸水的,就像宣紙和報紙一樣;當水一直停在紙的表面上,那這些紙是不吸水的,就像小朋友剛才發現的蠟光紙和牛皮紙一樣。

  四、遊戲:不會沉的船。

  (1)遊戲玩法及要求。

  師:我們把這四隻小船放到水裡面,你們來觀察看看最後誰能帶著小螞蟻過河。

  要求:把船放在水裡後,用眼睛觀察,不能用手去拿水裡的小船。

  (2)鼓勵幼兒講述自己的發現。

  師:誰來告訴我,你剛剛看到哪些船沉下去了?哪隻船把小螞蟻帶過河了?

  小結:原來啊,最不怕水的是用牛皮紙做的小船,它把我們的小螞蟻帶過河去參加比賽了。

  【活動延伸】

  師:你們知道生活中有什麼東西也是用紙做的,它也不怕水呢?請小朋友回去找一找,再來告訴老師。

  【教學反思】

  整個活動過程,思路比較清晰,教態自然,能夠根據教案的流程來上課。但是整個活動過程的氣氛有點沉,不能夠體現幼兒對活動的樂趣。材料的準備上不夠合理,不能體現出探索紙的吸水性的目的。在幼兒的自主探索實驗操作方面上,我會趕著給幼兒總結性的答案,沒有讓他們在探索中自己去發現問題去記錄表格,形成一問一答,干預了幼兒的自主性的想法。在實驗結論,“那些紙會吸水那些紙不會吸水的時候”忘了在大記錄表上做好總結結論,漏掉了這個大環節,很不應該。小結語也將有待提高,要用通俗易懂的話來說。在下次的活動上,操作材料要考慮周全,運用各個感官去感知物體,能夠做到不緊張,不漏環節,帶動活躍的活動氛圍。知識經驗的準備要充分,各個活動的環節有趣並能夠層層遞進,小結語中要具有針對性的內容,語言要嚴謹。

  幼兒園託班科學教案 篇10

  一、 活動目標

  1. 透過實驗瞭解常用的導電材料。

  2. 初步培養幼兒辨證思考問題的能力以及與同伴合作的意識。

  二、活動準備

  乾電池 電珠

  銅線 鐵絲 鋼絲 鋁線 橡皮管 棉線 塑膠管 紙棒

  手電筒 記錄紙 筆

  三、活動過程

  1. 手電筒的發光原理

  (1) 出示手電筒

  問題:手電筒怎麼會發光?

  (2) 探究手電筒的結構

  a.幼兒回答手電筒怎麼會發光。

  b.拆卸手電筒

  電珠 電池 銅片

  結論:光有電珠和電池手電筒是不會發光的,必須有銅片把電珠和電池連線,電珠才會發光。銅片是可以通電的導線。

  2. 實驗:尋找能通電的導線

  (1) 問題:除了銅片,還有哪些是常用的導電材料?

  幼兒自由討論

  (2) 教師提供材料,幼兒進行實驗操作並記錄。

  (3) 總結:金屬是可以導電的。

  思考:在任何情況下金屬都是可以導電的嗎/非金屬都是不可以導電的嗎?

  3. 電池與電珠發亮的系列實驗

  (1) 現象:相比較一節電池,兩節電池能使電珠更亮。

  a.幼兒實驗展示

  b.第一次結論:電池越多,電珠越亮。

  (2) 第一次驗證:電池越多,電珠越亮。

  a.三節電池做實驗,其中一節放反,電珠反而變暗。

  b.問題:為什麼會出現這樣情況?

  幼兒自由討論

  c.第二次總結:每節電池必須正負極相連擺放,電池越多,電珠越亮。

  (3) 第二次驗證:每節電池必須正負極相連擺放,電池越多,電珠越亮。

  a. 根據第二次的總結,幼兒自由操作實驗。

  b. 實驗結果:電池電壓超過電珠負荷電壓,電珠會燒壞不亮。

  c. 問題:為什麼會出現這樣情況?

  幼兒自由討論。

  4. 延續問題:電對人體的傷害

  設計思路:

  孩子們在玩手影的區角遊戲時,對不同型號手電筒發光程度不一樣的現象產生了極大的興趣。

  “電池大的電量就大。”

  “你們看,前面的小電珠有大小的。”

  “這個手電筒裝了兩節電池,怪不得比較亮。”

  ……

  電的概念,對於幼兒來說是非常抽象的。所以在活動設計中,幼兒的所有探索都輔助於小電珠這一很好的載體,透過小電珠的發亮情況,來讓幼兒感受電的神奇力量。

  活動主要分兩個環節。第一環節試圖讓幼兒透過自由選材進行電珠發亮實驗,知道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導電材料;第二環節是透過利用電池數量進行電珠發亮實驗,初步培養幼兒辨證思考問題的能力以及與同伴合作的意識,從而得出電池數量與電珠發亮程度關係的正確結論。

  幼兒園託班科學教案 篇11

  設計背景

  孩子們雖然知道春天的某些特徵,比如樹葉發芽,天會下雨等,但認識還是不夠全面,孩子們的認知是直觀的,透過這次教學活動,引發幼兒對春天的特徵的思考,從而更加全面地認識各個季節的變化。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的內容,知道故事所要表達的意思。

  2、對一年四季的變化特徵的思考。

  3、鍛鍊孩子們的語言表達能力。

  4、體驗遊戲帶來的樂趣。

  5、使幼兒對探索自然現象感興趣。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讓孩子們瞭解春天來了,萬物的特徵。

  教學難點:孩子們對季節的特徵瞭解不夠全面。

  活動準備

  知識準備:瞭解一年有哪幾個季節。

  物質準備:

  1、喇叭狀紙筒;

  2、柳樹、桃花、燕子、青蛙、雨滴,小鳥圖片各一張。

  活動過程

  開始環節:與小朋友談話引出一年中有四個季節,分別是春夏秋冬,引導幼兒對各個季節的理解,讓每個小朋友都發表一下自己的想法,老師再給全面的正確的補充,讓小朋友能更加全面理解各個季節的特徵;

  基本環節:

  1、師:這節課我們重點要學習一下春風,就是春天吹的風,那小朋友們,你們知道春天來了,那會有什麼變化嗎?都跟老師說說看,看哪個小朋友最棒。

  2、哇,某某同學真棒,那還有哪位小朋友知道春天外面的小動物,小植物有什麼變化呢,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中跳的,都可以說說,來哪個朋友小朋再說說;

  3、好了,聽了很多小朋友的發言,老師覺得很開心,因為你們都很聰明,都知道了,那老師現在跟你們玩一個很好玩的遊戲,老師吹著紙筒的時候,下面的小朋友就讀 “春天呀”,因為老師吹的就是春風,然後老師叫上六位小朋友,老師把圖片貼在他們的胸前,六個小朋友排成一條線,排第一的就是柳樹,其後就是桃花、燕子、青蛙、雨滴,小鳥,記住一定要按順序出來(根據課文內容的需要,讓小朋友能迅速記住詩歌的內容),老師吹一下第一個小朋友就站出來,下面的小朋友要把圖片的內容說出來,老師再吹一下那下個小朋友也要站出來了,下面的小朋友也要把圖片的內容說出來,每個小朋友都可以參與其中,那讓我們開始吧。

  結束環節:今天的小朋友表現都很不錯,都理解我們這首詩歌的意義,那我們再一起來大聲誦讀一下詩歌好不好。

  延伸環節:小朋友都理解春季的特徵,但其它季節有其它不一樣的變化嗎?那請小朋友再想一下,小旁邊的小朋友都討論一下,等一下跟老師一起分享,好不好?

  教學反思

  自評: 這節課我採用談話引導小朋友進入課程內容,讓小朋友自由發表想法,能更好鍛鍊她們的語言表達能力以及想像能力,課程安排活躍,所有小朋友也能參與其中,讓他們發揮豐富想像能力,不僅學到了春天萬物的特徵,也大概瞭解了一年四季,基本達到了活動目標;

  反思:

  1、材料準備過於簡單,如果能更豐富一點的話,小朋友參與其中的興趣會更大;

  2、老師對課堂掌控過多,小朋友能再自由一點就好了。

  幼兒園託班科學教案 篇12

  設計思路:

  在進行“有趣的水”主題活動中,孩子們對於水的變化(包括三態、沉浮、溶解)都特別感興趣,很想了解變化的秘密。而我們周圍的事物又時時在變,不管你走到哪裡,只要用心去觀察,你都會發現周圍萬物都是在變化之中的,只不過有的時間快,有的時間慢。大班科學教育的目標就是幫助幼兒獲取周圍世界廣泛的科學知識,並激發幼兒探索周圍世界的好奇心和學習科學的興趣。既然班上的孩子對變化這麼的好奇而且有探索的慾望,所以我設計了本次活動。

  活動目標:

  1、透過探索和思辨,知道一切物體改變條件都會發生變化。

  2、增強對周圍事物的探索熱情。

  活動準備:

  氣球、水、黃豆、固體膠、速溶咖啡、回形針、書、筆等物品;課件;“變”和“不變”的標記。

  活動重點:

  區分變和不變。

  活動難點:

  知道改變條件萬物都會變。

  活動流程:

  發現——區分——拓展。

  活動過程:

  一、發現

  提問1、去年你們是中班的小朋友,為什麼現在是大班了呢?

  提問2、還有誰和你們一樣長大了就發生變化了呢?

  小結:原來我們人類、動植物等有生命的物體都會隨著時間而發生變化。

  二、區分

  1、觀察區分“變”和“不變”的東西。

  教師提問:人類和動植物會發生變化,那麼這些東西會不會發生變化呢?

  幼兒操作:會變的放在“變”字這邊,不會變的放在“不變”的一邊。

  2、探討為什麼xx會變?它是怎麼變的?

  還有哪樣東西和它一樣變的?

  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進行隨機小結

  3、探討為什麼說xx不會變?談談你的理由。

  4、探討有沒有辦法讓不變的xx改變呢?

  請一個幼兒來說或操作。

  讓幼兒觀察不變處的材料,讓幼兒再次嘗試擺放材料。

  如果還有物品在“不變”處的,教師針對“不變”一邊的物品產生質疑。

  如果沒有物品在“不變”處,教師小結:原來不僅有生命的物體會發生變化,那些沒有生命的物體只要改變條件也會發生改變。

  三、拓展

  1、那麼世界上所有東西都會變麼?

  2、你能提出不會變的東西麼?

  3、有些東西在短時間內我們能發現它們的變化,但是有的東西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看出它們的變化,我告訴你們我發現的變化。

  4、課件顯示:人類的變化、漢字的變化、珠峰的變化、通訊工具、老房子新建築。

  6、總結:原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改變條件都會發生變化,這就需要我們仔細觀察和比較,我們再去看看周圍還有哪些變化呢!

  幼兒園託班科學教案 篇13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磁鐵和鐵製品的關係。

  (2)透過有趣的遊戲認識磁鐵能夠吸住鐵製品。

  (3)激發幼兒的探索興趣。

  (4)發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5)培養探索自然的興趣。

  活動準備:

  教具:

  貓頭飾13個、魚鉤12個、2個塑膠籃子、橡皮筋、回形針、鐵製汽車、塑膠魚、魚。

  環境佈置:

  牆面佈置(可愛的寵物、寵物的圖片)語文角、益智角、圖書角、科學角

  活動過程:

  (1)引起動機∶

  老師將貓媽媽,小花貓的頭飾拿出來讓幼兒猜猜今天玩什麼遊戲。

  (2)中心內容∶

  1、老師告訴幼兒今天我們玩“花貓釣魚”的遊戲。老師扮做貓媽媽,讓幼兒做小花貓,帶上頭飾對幼兒說:“今天,貓媽媽帶你們去魚塘釣魚。”

  2、老師帶領幼兒來到魚塘邊對幼兒說:“魚池裡有許多魚,讓我們快來釣魚吧。”

  3、老師把幼兒分成兩組,請幼兒釣魚,老帥鼓勵幼兒,先釣完魚的那組為勝。

  4、遊戲結束後,老師再放入不一些魚讓幼兒再釣,結果,都釣不上來。老師和幼兒一起討論為什麼這些魚釣不上來,而第一次的卻可以釣上來。

  5、在討論中,幼兒知道釣上來的魚身上都有回形針,而沒有釣上來的魚身上沒有回形針。魚鉤上因為貼上了磁鐵,所以能將魚身上有回形針的魚釣起來,因此,磁鐵能夠吸住鐵製品。

  6、老師將準備好的橡皮筋、回形針、鐵製汽車、塑膠魚讓幼兒再釣釣看,讓幼兒進行試驗,以鞏固幼兒對磁鐵能夠吸住鐵製品的概念。

  7、請幼兒分組的進入角落

  語文角

  益智角

  圖書角

  科學角進行活動。

  (3)結束部分:

  老師放音樂讓幼兒把角落收拾好回到大組。老師總結,磁鐵能夠吸住鐵製品。讓幼兒在輕鬆活潑中結束今天的課程。

  幼兒園託班科學教案 篇14

  活動目標:

  不受長度的曲直、橫豎等形式的影響,感知長度的守恆。

  能積極地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發現,激發進一步探索事物變化的願望。

  能大膽進行實踐活動,並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見。

  活動準備:

  每人兩根一樣長的細鐵絲、四根一樣長的毛線、八根火柴棒。

  指導要點:

  提出問題:

  1.兩根鐵絲一樣長嗎?讓幼兒比一比、說一說這兩根鐵絲是不是一樣長。

  使其中一根鐵絲彎曲,另一根鐵絲保持原樣,改變鐵絲的排列位置後,再讓幼兒觀察並說一說鐵絲是不是一樣長,為什麼。引導幼兒說出理由。

  2.出示兩根一樣長的毛線,一根伸直,另一根團成一團。提問:這兩根毛線是否一樣長?你怎麼知道它們是不是一樣長的?為什麼一樣長的毛線看起來不一樣長?請幼兒自己驗證它們是不是一樣長。

  3.將八根火柴棒平均分成兩份,分別擺出直線和曲線,比較不同排列形式的圖是不是一樣長,為什麼。引導幼兒透過數火柴棒的數量來判斷長度。

  活動反思

  優點:

  1、目標制定明確,各環節能圍繞活動目標來進行。透過有效策略來突出活動的重點、難點,使活動過程更加順暢。

  2、在活動過程中,關注了幼兒的學習特點,運用多種的策略,循序漸進的活動過程,激發幼兒參與的積極性,讓孩子在遊戲中透過實驗感知量的守恆,很好地完成了本次教學活動的目標。

  3、從幼兒參與活動的表現上來看,幼兒參與的積極性很高,老師以故事的形式貫穿始終,超市場景的設定,另外課件的巧妙設計與運用,也使孩子們身臨其境,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動中。

  4、在活動過程中有意識地關注幼兒的個體差異,在集體學習的基礎上,關注每位幼兒的發展,發現問題,及時給予幫助,鼓勵幼兒大膽動手嘗試。

  不足:

  相對於本班幼兒年齡特點和發展水平,課程設計內容相對單一,不夠豐富,略顯容易,欠缺難度。

  在課程過程中教師應幫助幼兒理解“量的守恆”,明確守恆的概念。

  對幼兒的啟發,引導不夠,應該在提出更多不同問題,激發幼兒的探索慾望。

  幼兒園託班科學教案 篇15

  活動目標:

  1.認識幾種比較常見的化肥,知道化肥元素對植物生長的重要性並瞭解化肥的特性、儲藏和使用時的注意事項。

  2.嘗試給植物施肥,在施肥過程中能注意把握施肥的量。

  3.喜愛種植活動,樂意親近自然。

  活動過程:

  一、引入

  今天老師帶來了蔬菜們需要的營養素,你們看看,它們是怎麼樣的?

  師:這些化肥都是已經加工過的,叫做化肥肥料。它們的名字叫:磷肥、氮肥、鉀肥,這三樣是植物需求量最大的化肥肥料。

  二、基肥和追肥

  1.播放課件。

  2.瞭解施肥的重要性。

  你們知道什麼時候需要施肥嗎?

  種植以前施肥叫什麼?

  種植完以後再去施肥又叫什麼?

  小結:開始種植時,泥土就需要有個良好的基礎,這時施肥叫基肥。在植物生長時,再次對泥土進行施肥叫追肥。

  那麼我們為什麼要施肥呢?施肥對我們的農作物有什麼幫助嗎?

  化肥要灑在哪裡呢?

  化肥可以灑在土壤也就是植物的根部,也可以灑在植物的莖葉上,分別叫土壤用肥和葉面用肥。

  三、化肥的儲存

  1.教師出示問題,請幼兒選擇對和否:

  問題一:化肥能不能放在潮溼的地方?(防潮溼)

  問題二:化肥能不能暴露在空氣中?(防揮發)

  問題三:化肥能不能曬太陽?(防受熱)

  問題四:化肥能不能混在一起放?(防混放)

  問題五:化肥能不能和吃的東西一起放?(防誤用)

  四、給植物施肥

  1.幼兒討論

  施肥的時候要施在什麼位置?

  施肥的量是多少?

  多少時間施肥一次?

  2.幼兒嘗試給植物施肥

  施肥時需要注意的事項:肥料不宜過多 ,容易將植物燒死。

  施肥的時候也可以施在土壤上或者葉面上。

【幼兒園託班科學教案】相關文章: